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 2019 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理综化学试题1.化学与人类生活、能源开发、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塑料奶瓶比玻璃奶瓶更有利于健康,且更加经久耐用B. 硅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且燃烧产物对环境污染程度低,可做“未来石油”C. 用 K2FeO4取代 Cl2处理饮用水,可杀菌消毒,但不能沉降水中的悬浮物D. 研发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提高反应中原料的转化率【答案】B【解析】A塑料中含有塑化剂,塑化剂是一种有毒的化工塑料软化剂,所以长期使用塑料奶瓶不利于健康,故 A 错误;B硅燃烧生成放出热量多,且生成物是二氧化硅固体易控制,故 B 正确;C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
2、,所以能杀菌消毒,还原产物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所以能吸附悬浮物而达到净水目的,故 C 错误;D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不能提高转化率,故 D 错误;故答案为 B。2.用 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0g 46%的乙醇水溶液中,氧原子的个数为 0.4NAB. 标准状况下,22.4LCCl 4含有的分子数为 NAC. 在含 4mol Si-O 键的二氧化硅晶体中,氧原子的数目为 4NAD. 向含有 0.1mol 的 FeI2溶液中通入足量 Cl2,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 0.2NA【答案】A【解析】【详解】A、乙醇溶液中除了乙醇外,
3、水也含氧原子, 10g 46%的乙醇溶液中,乙醇的质量为4.6g,物质的量为 0.1mol,故含 0.1mol 氧原子;水的质量为 5.4g,物质的量为 0.3mol,故含0.3mol 氧原子,故此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共为 0.4mol,即个数为 0.4NA个,故 A正确; B、标准状况下,CCl 4为液态,故分子数不是 NA,故 B 错误;C、 含 4mol Si-O 键的二氧化硅晶体中含有 1mol 二氧化硅,含有 2mol 氧原子,含有的氧原子的数目为 2NA,故 C 错误;D、0.1molFeI 2溶液中,碘离子的还原性大于亚铁离子的,通入氯气,先氧化碘离子 0.2mol 2I
4、-,转移电子数为 0.2mol,再氧化亚铁离子 0.1mol,转移电子数为 0.1mol,所以转移总电子数为 0.3mol,即 0.3 NA,故 D 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3.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当溶液中 c(H+)=10-1 mol/L 时,只能观察到有气体产生;而当溶液中 c(H+)=10-13mol/L 时,只能观察到生成沉淀。该组离子可能是A. Mg2+、NH 4+、SO 42-、Cl -、S 2O32-B. Pb2+、Ba 2+、K +、Cl -、S 2-C. Pb2+、Fe 2+、Na +、SO 42-、NO 3-D. Na+、Mg 2+、NO 3-、HCO 3-
5、、SO 42【答案】D【解析】【分析】溶液中 c(H )=101 molL1 ,说明溶液显酸性;溶液中 c(H )=1013 molL1 ,溶液显碱性;然后根据题中所给现象进行分析。【详解】溶液中 c(H )=101 molL1 ,说明溶液显酸性,只观察到有气体产生;溶液中c(H )=1013 molL1 ,溶液显碱性,只观察生成沉淀;A、在酸中 S2O32 与 H 发生:S 2O32 2H =SSO 2H 2O,既有沉淀生成又有气体产生,在碱中 NH4 OH =NH3H2O,没有沉淀产生,故 A 不符合题意;B、Pb 2 和 S2 生成 PbS 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 B 不符合题意;C、P
6、b 2 和 SO42 生成沉淀 PbSO4,不能大量共存,故 C 不符合题意;D、在酸性条件下,HCO 3 H =CO2H 2O,只有气体产生,在碱性条件下:Mg2 2OH =Mg(OH)2,只生成沉淀,故 D 符合题意。4.向一定量的 Fe、FeO、Fe 2O3、Fe 3O4的混合物中加入 150ml 4mol/L 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 2.24LNO(标准状况) ,往所得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 H2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所得到的铁的物质的量为A. 0.21 molB. 0.25 molC. 0.3 molD. 0.35 mol【答案】
7、B3【解析】【分析】【详解】混合物与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说明 Fe 元素以Fe(NO3)2形式存在,根据信息得出:,因此有 n(Fe)=nFe(NO3)2=n(HNO3)n(NO)/2=15010 3 42.24/22.4/2mol=0.25mol,故选项 B正确。5.体积为 V mL,密度为 g/mL 的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 M 的某种物质的溶液,其中溶质为mg,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c mol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w%,则下面表示正确的是A. B. c=1000wM m=Vw100C. D. w=cM1000% =cMw【答案】B【解析】【详解】A物
8、质的量浓度 c= = = = mol/L,故 A 错误;Bm=m(溶液)w%= g,nVmMV1000w%M 10wM Vw100故 B 正确;Cw%= 100%= 100%= ,故 C 错误;Dc= =m(溶 质 )m(溶 液 ) V103Lcmol/LMg/molVg cM1000 nV= mol/L,故 D 错误;故选 B。mMmolV103L1000mVM6.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正确的是A. 向 NaA1O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CO2:A1O 2-CO 22H 2OA1(OH) 3HCO 3-4B. (NH4)2Fe(SO4)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2NH 4+
9、Fe 2+4OH -Fe(OH)22NH 3H2OC. NaHSO4溶液中加入 Ba(OH)2溶液至溶液呈中性:Ba 2+OH -H +SO 42-BaSO 4H 2OD. 向 H218O 中投入 Na2O2固体:2H 218O+2Na2O2=2Na+4OH-+18O2【答案】A【解析】【详解】A、利用碳酸酸性强于氢氧化铝,CO 2为足量,离子方程式为AlO2 CO 22H 2O=Al(OH)3HCO 3 ,故 A 正确;B、缺少 Ba2 和 SO42 的反应,故 B 错误;C、溶液呈中性,离子反应为 Ba2 SO 42 2H 2OH =BaSO42H 2O,故 C 错误;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10、,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O 2中氧元素来自于 Na2O2中 O,故 D 错误。7.mg 铝镁合金与一定浓度的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假定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 NO) ,向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amol/LNaOH 溶液,当滴加到 VmL 时,得到沉淀质量恰好为最大值ng,则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为(n-m)g恰好溶解后溶液中的 NO3-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aVmol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nm17生成 NO 气体的体积室温下为 L22.4(nm)51与合金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molnm51+aV1000A. 2 项 B. 3 项 C. 4 项
11、 D. 5 项【答案】B【解析】【分析】镁铝合金与一定浓度的稀硝酸恰好完全溶解,向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amolL1 NaOH溶液,当滴加到 VmL 时,得到沉淀质量恰好为最大值,沉淀质量最大时,沉淀 Wie 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此时溶液为硝酸钠溶液;沉淀质量等于合金质量与 OH 质量之和;根据 n(NO3 )=n(NaNO3)=n(NaOH),进行计算;5沉淀中 OH 的物质的量等于 Mg2 、Al 3 所带电荷的物质的量,也等于合金失去电子物质的量;条件是室温状态,不是标准状况,无法直接用 22.4Lmol1 ;参加反应的硝酸有两种作用:其酸性和氧化性,其酸性硝酸的物质的量等于硝酸钠的物
12、质的量,起氧化剂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等于 NO 的物质的量。【详解】 沉淀为 Al(OH)3和 Mg(OH)2,根据原子守恒,其质量应为合金质量和 OH 的质量,即 m(OH )=(nm)g,故正确;当沉淀质量达到最大时,溶液中溶质为 NaNO3,即 n(NO3 )=n(NaNO3)=n(NaOH)=V103 amol,故错误;在沉淀中 OH 的物质的量等于 Mg2 、Al 3 所带电荷的物质的量,也等于合金失去电子物质的量,即 n(e )=n(OH )=(nm)/17mol,故正确;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即生成 n(NO)=(nm)/(173)mol=(nm)/51mol,因为室温状态下,因此无
13、法计算 NO 的体积, ,故不正确;参加反应的硝酸有两种作用:其酸性和氧化性,因此与合金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aV103 (nm)/51mol,故正确;综上所述,选项 B 正确。8.某学习小组开展下列实验探究活动:(1)装置 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设计实验:利用装置 A 中产生的气体证明+4 价硫具有氧化性:_。(3)选用下面的装置和药品探究亚硫酸与次氯酸的酸性强弱:6装置连接顺序为 A、C、_、_、D、F,其中装置 C 的作用是_,通过_现象即可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4)利用 G 装置可测定装置 A 残液中 SO2的含量。量取 1mL 残液于烧瓶中,加适量的水稀释,加热使
14、 SO2全部逸出并与锥形瓶中 H2O2完全反应(SO 2+H2O2=H2SO4) ,然后用0.1000mol/LNaOH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至终点时消耗 NaOH 溶 20.00mL。G 中球形冷凝管的冷凝水进口为_(填“a”或“b” ) 。残液中 SO2含量为_ g/L。经多次测定发现,测定值始终高于实际值,则其原因是_。【答案】 (1). CaSO4+2HCl=CaCl2+SO2+H 2O (2). 将 SO2通入氢硫酸溶液或者硫化钠(NaHS 也给分)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即证 (3). B (4). E (5). 除去 HCl 气体 (6). 当 D 中品红不褪色,F
15、中出现白色沉淀 (7). b (8). 64.00 (9). 残液中有剩余的盐酸(或过氧化氢) ,导致实验中消耗的氢氧化钠的量偏多【解析】【详解】 (1)装置 A 制备 SO2,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SO32HCl=CaCl 2SO 2H 2O;(2)SO 2表现氧化性,是与 H2S 反应,SO 22H 2S=2H2O3S,设计实验如下:将 SO2通入氢硫酸溶液或者硫化钠(或 NaHS)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 ,能够证明SO2的氧化性;7(3)装置 A 的作用是制备 SO2,SO 2中混有 HCl,干扰实验,用 NaHSO3溶液吸收,然后通过装置 B,得到 CO2气体,推出
16、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多余 SO2,再通过品红溶液,验证 SO2是否被完全除尽,最后通过漂白粉溶液,如果出现沉淀,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从而最终得出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连接顺序是ACBEDF;装置 C 的作用是除去 SO2中混有 HCl;通过装置 D 中品红溶液不褪色,防止 SO2的干扰,F 中出现白色沉淀;(4)冷凝水进口方向为 b;根据信息建立关系式为 SO2H 2SO42NaOH,得出 1mL 残夜中含有 SO2的物质的量为20103 0.1/2mol=1103 mol,则残液中 SO2的含量为 1103 64/(1103 )gL1 =64.00gL
17、1 ;测定值高于实际值,说明消耗 NaOH 多,可能是盐酸有剩余或 H2O2有剩余。【点睛】本题的难点是装置的连接,首先弄清楚实验目的,本实验验证亚硫酸和次氯酸酸性强弱,然后找准实验原理,亚硫酸不仅具有酸性,还具有还原性,次氯酸能氧化亚硫酸,不能直接将 SO2通入漂白粉中,采用间接方式进行验证,即亚硫酸制备碳酸,碳酸与次氯酸盐反应,从而得出亚硫酸和次氯酸酸性的强弱,根据原理连接装置, ,注意杂质气体的干扰。9.高锰酸钾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如图是利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 MnO2)制备高锰酸钾的一种工艺(流程中部分产物已略去):相关物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数据如表:8(1) “熔融”步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石家庄市 第二 中学 2019 届高三 化学 上学 期期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