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一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5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1.在治国思想方面,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而荀子则认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 ”材料主要反映了A. 荀子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 从德治角度完整论述君民关系C. 体现以德治国、以礼育民思想D. 儒家思想法治充实礼治的转折【答案】D【解析】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
2、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荀子继承了这一观点,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与礼治的关系,本题选择 D 选项。A 选项错在;B 选项错在“完整”二字;C 选项没有体现出儒家思想的发展。2.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A. 民贵君轻的主张B. 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 克己复礼的思想D. 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答案】B【解析】“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体现的是进入一个国家去辅佐国君,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这个国家的建议,故选 B;题干没有
3、提到君与民的关系,故排除 A;CD 与题意不符,故排除。3.史记儒林列传记载,儒生辕固生公然认为老子一书是“此是家人言耳。 ”崇信黄2老之学的窦太后勃然大怒,随后惩罚辕固生“入圈刺猪” 。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生得以杀猪自存。 “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 。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A. 采用儒家思想治国B. 放弃休养生息政策C. 维持无为而治思想D. 存在无为、有为之争【答案】D【解析】据材料提到,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 ”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存在无为、有为之争
4、,故 D 项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采用儒家思想治国,故 A 项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放弃休养生息政策,故 B 项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当时维持无为而治思想,故 C 项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的发展及影响4.中国古代, “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 ,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
5、”而“子民” ,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承天”而“子民” 、祭拜自己的祖先。都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这反映了秦汉以后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故 B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故 A 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故 C 排除。材料没有强调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故 D 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5.南宋朱熹提出“存天理,去人欲”的观点,明朝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3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都是唯心主义都带有民主色彩都企图维护封建统治秩序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朱熹的观点属
6、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的观点属主观唯心主义,正确;二者都是对儒学的发展与改造,心学实际上是理学发展的结果,都是企图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思想,正确;二者都是儒家思想发展成熟与转型的表现,也是儒家思想走向极端的表现,谈不上带有民主色彩,错误,选择 A 项正确。6. 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B. 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C. 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D. 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宋明理学为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教义的新儒学,可见应该为儒、佛、道三家融合的产
7、物,与法家主张无关,故 D 项不正确,符合题意,所以选 D。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特点7.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A. 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B.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C. 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 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可以看出该段材料主张的是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这是王夫之的唯
8、物思想。故答案为 D 项。A 项是李贽的观点,与材料不符,排除;B 项是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的观点,排除 B 项;C 项是顾炎武的观点,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活跃的儒家思想王夫之8.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提到“王者异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在史记历书中说“敬授民时” 。这说明古代帝王们A. 认为天象直接关系皇家的命运B. 十分注重其统治的合法性解释C. 重视历法以维护封建统治利益D. 重视农业以维护封建统治基础【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改正朔” “敬授民时”指的是重视修订历法,即每个改朝换代的帝王即位后要重新修订历法,以顺承天意,这说明古
9、代帝王重视历法以维护封建统治利益,故 C 项正确;AD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没有注重统治合法性的信息,故 B 项错误。9.考古界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甘肃放马滩纸、悬泉纸、早滩坡纸,陕西灞桥纸等。但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对此理解合理的是A. 纸是汉代的主要书写材料B. 汉朝各地推广了造纸术C. 蔡伦发明造纸术最为可信D. 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汉【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故 D 项正确;B 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题干材料无法得出纸是西汉主要书写用品,故 A 项错误;蔡伦改进造纸术非创造,排除C。 510.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
10、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A. 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B. 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 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D. 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答案】C【解析】从材料“楷书规矩之森严” 、 “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中可以看出,唐代书法既有法度又狂放不羁,故 C 项正确;A 项比较片面;B 项 “完全”不符合史实;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而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11.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石牌坊,两边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
11、无。 ”,与这一对联思想相吻合的言论是A.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B. “兼相爱,交相利。 ”C.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D.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可知,这是道家朴素辩证法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 属于法家思想, B 属于墨家思想,C 属于道家思想, D 属于儒家思想,故 ABD 三项错误,C 项正确。12.19 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前者说:“中国天洋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
12、行,而义可采取。 ”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这反映出当时A. 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B. 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说C. “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D. 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6【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出对待西方政治体制学习中,洋务派持有不同的观点,这种辩论也促进了传统观念的嬗变,故 C 项正确;材料显示的都是洋务派的主张,故 A 项错误;前者不是格致之学,而是政治体制,故 B 项错误;材料只是显示洋务派内部的争论,不代表广泛性,故 D 项错误。13. 1896 年梁启超发表西学书目表 ,著录译书约 3
13、00 种,分西学(电学、化学等) 、西政(官制、法律等) 、杂类(游记、报章等)三大类。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 出现全盘西化的思想倾向B. 译书水平的不断提高C. 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D. 变法维新的时代呼声【答案】D【解析】根据“著录译书约 300 种,分西学(电学、化学等) 、西政(官制、法律等) 、杂类(游记、报章等)三大类” ,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D 正确;A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译书水平的高低,排除B;C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4.1919 年 7 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
14、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 ”同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 ”这表明当时A. 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B. 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C. 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参与政府管理,故 A 项错误;B 项说法错误,故排除;材料信息体现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故 D 项错误;“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 “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7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等体现出知识分子对社
15、会变革方式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本题答案为C 项。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的认识1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80 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 ,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 ”这表明,先进的中国人( )A. 借助西方文明应对工业文明的冲击 B. 学习西方“器物”维护封建制度C. 吸收西方启蒙思想以革新政治体制 D. 引进民主和科学来改造传统文化【答案】A【解析】材料论述近代中国人从器物到思想转变,主要是适用西方文明发展对于中国冲击导致,国人学习内容的转变,A 正确;学习器物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B 错误;新文化运动是冲击传统思想,C
16、 错误;D 属于材料部分信息内容。16. 1920 年初,陈独秀在武汉发表演说,指出必须“实行共同劳动工作,不使无产的苦、有产的安享” ;“不使田地归私人传留享用,应归为社会的共产” 。这可直接佐证当时A. 封建礼教正统地位严重动摇B. 知识分子关注社会改造问题C.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 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的主流【答案】B【解析】根据“实行共同劳动工作,不使无产的苦、有产的安享” “不使田地归私人传留享用,应归为社会的共产”可知,知识分子关注社会改造问题,B 正确;A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排除 B;D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7. 孙中山指出:
17、“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见 ”以上论述旨在A. 肯定实业救国论的积极意义B. 批评实业救国论存在的不足之处C. 强调共和是实业救国的前提D. 探讨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8【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共和是实业救国的前提,故C 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肯定实业救国论的积极意义,故 A 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实业救国论存在的不足之处,故 B 排除。材料未涉及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故 D 排除
18、。考点: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内容18.1926 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 ,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 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 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 民主思想已成为社会潮流 D. 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材料主要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时代的潮流影响下,也不得不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承德市 滦平县 第一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