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一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6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5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1.在平定武庚(商纣儿子)叛乱后,周成王、周公旦便将微子启(商纣庶兄)封于宋地,以殷治殷,而将微子启的儿子烈祖封在了西周的王畿之地,并继续担任史官一职。西周这些做法旨在A. 拓展华夏文明的空间B. 削弱血缘政治影响C. 提高史官的政治地位D. 稳固西周统治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西周在平定武庚叛乱后,将微子启封于宋地,以殷治殷,而将微子启的儿子烈祖封在西周的王畿之地,西周这些措
2、施的目的是便于控制微子启和加强对商地的控制,从而稳固西固统治秩序,故选 D 项;宋地本身属于华夏文明区域,故排除 A 项;“以殷治殷”利于政权的稳定,并不能削弱血缘政治,故 B 项错误;微子的儿子烈祖担任史官,并不意味着史官地位的提高,故 C 项错误。2.有学者认为商周祭祖动机不同,前者出于对祖先神秘而伟大的神性力量的尊崇和敬畏,祈求得到祖先的保佑;而西周祭祖既是为了得到祖先福佑,也是为了敬宗睦族,张扬孝德。该学者认为从商到周祭祖动机的变化反映了A. 商代政治具有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神秘色彩B. 西周的祖先崇拜具有世俗化特点C. 西周的祖先崇拜已经取代了商代的神灵崇拜D. 商、周两朝都崇尚对祖先
3、的崇拜【答案】B【解析】2根据材料“西周春秋祭祖既是为了得到祖先福佑,也是为了敬宗睦族,张扬孝德”结合所学宗法制可知,西周的祖先崇拜具有显著的宗法性、道德性,这说明西周的祖先崇拜具有世俗化的特点。故 B 项正确。A 项本身正确,但不能说明商周祭祖动机的变化本质,排除。西周的祖先崇拜是发展了商代的神灵崇拜,故 C 项 “已经取代了”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商周祭祖动机的不同,D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3.商周时期铜器的铭文多有族氏徽号;春秋铜器铭文仍有颂扬先祖,祝愿家族团结昌盛的内容;战国铜器铭文较多简单地记载铸器之事,并出现“物勒工名”的内容,即记载监制青铜器的官职名号与工匠姓名。以上变化反
4、映了A. 官营手工业的发展B. 宗法制的逐渐衰落C. 汉字的日益系统化D. 中央集权受到削弱【答案】B【解析】从材料反映的信息来看,商周和春秋时期注重家族,而战国时期逐渐只体现个人,这一变化反映出宗法制的逐渐衰落,人们的家族观念有所变化。故答案为 B 项。材料信息不是反映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排除 A 项;C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秦朝统一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排除 D 项。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 ,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 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B. 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C. 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D
5、. 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封建”阶段不是指封建社会,而是指夏商周时期;“帝制”是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到辛亥革命;“民治”指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夏商周时期的政权与血缘纽带关系密切结合,政权和族权相结合,故 B 正确;夏商周时期并不存在君主专制制度,故 “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说法错误,故 A 错误;中央直接控制地方最初是通过郡县制3实现的,周代分封制并不是“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故 C 错误;“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是“帝制”阶段的特点,例如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
6、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三者不同的含义和阶段入手,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其中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符合题意,据此即可正确判断。5.在周代,所有的封君,不仅权力来源于周王,而且他们必须经过大族长周天子的媒介,才能“上达天听” ,获得天命的眷顾。这表明西周A. 有效地规范了当政者的行为B. 通过分封制稳定了统治秩序C. 实现了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D. 将天命观融入了政统和宗统【答案】D【解析】“所有的封君,不仅权力来源于周王”说的是统治权力来源,属于政统, “大族长周天子”说的是宗统, “必须经过大族长周天子的媒介,才能上达天听 ,获得天命的眷顾”体现了天命观,故选
7、 D;题干说的是封君与天子、族长和上天之间的关系,故 A 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 A;B 只说到了题干的部分内容,属于以偏概全,故排除 B;C 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 C。6.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材料主要表明当时A. “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B. 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C. 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D. 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郑庄公作为诸侯不但不履行诸侯的义务,没有定期朝觐周天子,甚至还打伤周天子,这表明周天子的统治秩序受到挑战,故 C 正确;A 与史实不符,错在了“开始” ,BD与题意不符,故
8、排除 ABD。点睛:本题重点是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是考生学习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难4点,需要平时注意积累,因为缺乏上下语境,一般就是从史料中截取其中的一句或几句,来考查考生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种情况下,考生不必非要追求将材料像语文学习一样逐字逐句的翻译,只要明白大概意思即可,然后与所学相关知识或者通过选项寻找蛛丝马迹,建立起材料与所学之间的联系,从而准确作答。7.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时说“他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
9、变C.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D.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答案】C【解析】“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说明秦始皇建立的是官僚政治,这一制度取代了夏商周以来的贵族政治(即血缘政治) ,故选 C;官僚政治的建立是从选拔官员的出身角度来说的,与分权政治、军功政治、文治政治、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等概念无关,故排除 ABD。8.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 ”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A. 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B. 由血缘政
10、治转向地缘政治C. 由城邦国家转向领土国家D. 由神权政治转向君权政治【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无世禄之臣”指的是秦朝不再是西周时期的世袭的贵族政治,而是吸取了世袭的贵族政治的积弊而实行了官僚政治,所以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因此 A 项说法正确;B 项虽然自身正确但是和材料的主旨无关,可以排除;CD 项说法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可以排除。59.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这表明在西汉A. 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 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 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 官僚制度未能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战国后期分封
11、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与材料时间不符,A 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趋于瓦解,与材料时间不符,B 项错误;据材料郡县制使得“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可得出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C 项正确;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官僚制度已经建立,D 项错误。【点睛】三公九卿据史记记载“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 三公是中国古代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 、 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西汉初承秦制辅佐皇帝治国者主要是丞相和御史大夫。另有最高军事长官太
12、尉,但不常置。从武帝时起,因受经学影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称为三公。西汉时九卿是列卿或众卿之意。先秦文献中有三公九卿之说,但秦并没有这种制度,西汉初也不见九卿名称。仅武帝以后由于儒家复古思想的影响,人们就以秩为中二千石一类的高官附会成古代九卿。10.唐代宗最初设置的枢密使由宦官担任,只是在禁中掌管军机文书。宋代枢密院成为主管军事事务的最高机关,其长官枢密使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合称为“宰执” ,共同负责军国政要。这表明宋代A. 中枢机构适时进行革新B. 枢密院地位明升暗降C. 统治者治国重文轻武D.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答案】A【解析】【详解】宋代枢密使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共同负责军国政
13、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唐6代枢密使和中书省的职责,体现了中枢机构适时进行改革的特点,故答案为 A 项。宋代枢密院地位大大提升,排除 B 项;材料体现不出重文轻武的治国思想,排除 C 项;材料体现的是削弱相权,而不是反映皇权和相权之间矛盾尖锐,排除 D 项。11.“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中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 ”材料中的我朝指的是A. 明朝B. 汉朝C. 唐朝D. 清朝【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丞相制度的废除。根据“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代朱元璋为消除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废丞相,权分六部,所以
14、材料中的我朝指的应该是明朝。汉朝、唐朝均有宰相,清朝没有丞相是因为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故排除B、C、D 项,故选 A。12.明成祖时,宫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参议机构,用来弥补废丞相后中枢决策留下的空缺,这个机构就是“内阁” ,其性质是内廷秘书班子。由此看来, “内阁”的产生A. 有利于科学决策B. 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强化了君主专制D. 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初废除丞相制度后,国家政务都由皇帝一人决策处理,这无形中会大大增加决策失误的可能性;而内阁作为“内廷秘书班子” ,作用是“弥补废丞相后中枢决策留下的空缺” ,即辅助皇帝处理政事,尽可能实现
15、决策的合理化,故 A 项正确。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设内阁,排除 B。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设立内阁制强化君主专制,排除 C。材料没有涉及提高行政效率的内容,而是强调内阁有利于科学决策,排除 D。点睛:关于属于概念型选择题,每一历史概念都有客观存在的特定的历史时间、特定的历7史空间、特定的历史内涵(本质属性)和特定的历史外延(结果、作用、影响、意义等) 。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制度,需要掌握明代内阁制度的性质和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明代内阁制度的性质和特点的识记。13.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军机大臣掌军国大政,以赞
16、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 ”这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 解决了边疆的危机B. 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C. 分化了内阁的权力D. 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可知,军机处的设立,分化了内阁的权力,故 C 项正确。设军机处是为了方便处理西北军务,而不是解决了边疆的危机,排除 A。军机大臣只是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无法体现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排除 B。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将皇帝的意旨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 “为皇帝提供建议”并非其主要职能,排除 D。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 ,就是一道
17、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 ,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军机处的内容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4.历代名臣奏议引赵天麟奏议:“(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以下有关行省权力的论述能证实这一认识的是所有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无权更改赋税制度及调动军队中央采用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A. B. C. D. 8【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 “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是指行省制下牵制地方重臣,防止其割据一方,表明行省长官尽管权力很大,但受中央政府节制,均符合元朝的行省制;“所有民政事务必须呈报
18、中书省”表述太绝对,不符合“有诸侯之镇” ,排除;故选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联系所学元朝行省制的特点分析解答。15.1900 年 6 月 21 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却复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地方督抚与列强达成谅解的“东南互保”协议。这表明A. 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 B. 清朝的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 地方与列强利益一致 D. 清朝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清政府向英、美、法等国宣战,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
19、章却复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地方督抚与列强达成谅解的“东南互保”协议”可知地方并未理会清朝中央政府的宣战诏书,故 B 正确;材料只是讲地方不听从中央诏书,不是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故 A 错误;材料说地方督抚与列强达成谅解的“东南互保”协议,是地方不愿与列强开战,不是地方与列强利益一致,故C 错误;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是辛亥革命,与材料不符,故 D 错误。16.有学者指出:“今日没有人会替一手持枪、一手兜售毒品的恶霸行为辩护;但这一众所认同的观点,依旧未把毒品本身当作问题的关键。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人们不应忘记,近代历史上,以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承德市 滦平县 第一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