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3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1.下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槲 h 寄生 框 kung 架 紫绡 xio 抢 qing 榆枋B. 疱疹 po 萌蘖 ni 鹰隼 sn 老趼 jinC. 龟 jn 裂 粘 nin 贴 瓜楞 lng 船坞 wD. 醴酪 l 创痕 chung 象笏 h 谨赓 gng 一绝【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这就要求考生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的正误。本题中,A 项, “框架
2、”的“框”应读 kung, “框架”是指建筑工程中,由梁、柱等联结而成的结构,比喻事物的基本组织、结构。C 项, “粘贴”的“粘”应读zhn , “粘贴”用胶水、糨糊等使纸张或其他东西附着在另一种东西上。 “粘”读 nin 的时候一般是形容词。 “瓜楞”的“楞”应读 lng。D 项, “创痕”的“创”应读 chung,指伤痕。“创”读 chung,意思是开始或开始做。故选 B 项。【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如鲜多半考的是 xin 的音。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
3、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2.下列选项中有两个错字的是( )A. 墙垣 挣揣 金榜题名 稔知B. 险衅 殒首 宠命优渥 蓬蒿C. 磨厉 妊娠 辐员辽阔 缂丝D. 扃牖 铁砧 恰如其分 晕炫【答案】C【解析】- 2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选项中有两个错字的是” ,这就要求考生根据字
4、音和字义辨析字形正误。本题中,C 项, “磨厉”的“厉”应为“砺” , “磨砺”原意是把有尖、刃的金属用道具磨锐利,比喻人经受磨练或锻炼。 “辐员辽阔”的“辐”应为“幅” , “幅员” ,领土面积, “幅” ,宽度;“员” ,周围。A 项,没有错误。B 项, “殒首”的“殒”应为“陨” ,“陨首”指掉脑袋, “陨” ,落。 “陨首”指杀身报效朝廷。D 项, “晕炫”的“炫”应为“眩” ,眼睛昏花, “晕眩”指感觉本身或周围的东西在旋转。故选 C 项。【点睛】字形题一般可以采取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
5、,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
6、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舅夺母志:夺:改变 凡再变矣:第二次B. 供养无主:没有主人 臣之辛苦:辛酸苦楚C. 东犬西吠:向西 谨拜表以闻:使知道D. 夙遭闵凶:通“悯” ,怜悯 其翼若垂天之云:通“陲” ,边际【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A 项, “凡再变矣”的“再”如解释为“第二次” ,则
7、不合语境,句中说“一共变了两次” , “再” ,两次。B 项, “供养无主”的“无主”如解释为“没有主人” ,则不合语境,从句中来看,这段话是说“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情无人- 3 -承担” , “无主”意思是“无人承担” 。D 项, “夙遭闵凶”的“闵”如解释为“怜悯” ,则不合语境,从句中来看,这句话说的是“年幼遭遇不幸” , “闵”同“悯” ,意思是“忧伤” 。故选C 项。【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
8、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臣具以表闻B.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乃遣辛毗为军司马C. 儿之成,则可待乎!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D. 客逾庖而宴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
9、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A 项,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中“以”是连词,因为;“臣具以表闻”中“以”是介词,用。B 项,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中“为” ,句末语气词,呢;“乃遣辛毗为军司马”中“为”是动词,做,担任。D 项, “客逾庖而宴”中“而”是连词,表顺承;“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中“而”是连词,表转折。C 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 C 项。【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10、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 4 -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一句相同的是( )A. 今臣亡国贱俘B.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C. 朕应
11、天受命,卿何以不乐?D.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一句相同的” ,这就要求考生要先分析题干中例句的句式,然后再分析四个选项的句式,最后做出选择。本题中,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是状语后置句, “于”是标志,应为“于星火急” 。B 项,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也是状语后置句, “于”是标志,应为“是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 。A项, “今臣亡国贱俘” ,判断句;C 项, “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 ,宾语前置句, “何以”应为“以何” 。
12、D 项,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是被动句, “不许” ,不被允许,动词本身包含被动。故选 B 项。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百年校庆活动中各届校友的捐赠近 800 万元,募得的款项将全部用于家庭贫困学生的助学基金和奖励学业成绩优秀学生的费用。B.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了更高的节日休闲需求,给越来越忙碌的生活增加公共的间歇符号,让人在集体氛围的熏陶中实现个体的放松。C. 中国文化史上,正襟危坐的书多,像世说新语这样好玩的书屈指可数,刘义庆寥寥数语,就把魏晋文人的形态活脱脱展现了出来。D. 赛前,几乎没有人怀疑浙港联队不会丢掉这块金牌,就像记者所说,孙杨、徐嘉余、李朱濠
13、,把队员的名单一列,就能把对手吓一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 项,- 5 -“募得的款项将全部用于家庭贫困学生的助学基金和奖励学业成绩优秀学生的费用”句式杂糅, “用于帮助家庭贫困学生和奖励学业成绩优秀学生”和“作为基金和费用”两句杂糅。B 项,偷换主语,前一句的主语是“人们” ,而“给越来越忙碌的生活增加公共的间歇符号,让人在集体氛围的熏陶中实现个体的放松”的主语应是“节日休闲需求” 。D 项,“几乎没有人怀疑浙港联队不会丢掉这块金牌”多重
14、否定不当,把否定词去掉,句子就变成“几乎人人都怀疑浙港联队会丢掉这块金牌” ,句子意思表达反了,应把句子中的“不”去掉。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 A项把“用于帮助家庭贫困学生和奖励学业成绩优秀学生”和“作为基金和费用”两句杂糅为一处。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
15、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假如说话有艺术,听话当然也有艺术。_。说话之用譬如衣服,一方面遮掩身体,一方面衬托显露身上某几个部分。我们绝不谴责衣服掩饰真情,歪曲事实。不过,不求甚解,总该懂得大意。听人说话,最好效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责怪人家说话不真实,等于责怪一篇小说不是构自事实,一幅图画不如照相准确。若要细加注释,未免琐细。如果自己未得真谛,反一笔抹煞,认为一切说话都是撒谎造谣,那就忘却了说话根本是艺术。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16、考查语句衔接。结合“不求甚解”可以判断,应该在一起。结合“说话之用譬如衣服”可知,后面主要讲“说话” ,综合 C 项恰当。8.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6 -A. 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B. 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C. 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D. 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不当。
17、“四鸟绕日”金饰 2001 年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画面是四只神鸟围绕着太阳飞行,专家也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 。这是本世纪中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国家文物局 2005 年 8 月 16 日正式宣布采用金沙“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既是文化遗产标志,可知,不会象征“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点睛: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语言简明准确,所选材料“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属于徽标。徽标类题目历来有一定难度,但本题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有效降低了难度。正确理解徽标的含义,可联系主办地(注意联系特色景观或特产) 、活动主题、徽标中含有的图形和文字来分析。本题所考徽标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18、,考生可以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来分析其内涵,再对照选项采用排除法可得出答案。9.某同学家里添了个书房,他向朋友征集书房名,要求能体现其发愤读书的意愿。下列书房名不符合要求的是()- 7 -A. 十驾斋B. 知不足斋C. 尔雅斋D. 映雪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含“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意思;B 取“学然后知不足”的意思;C 含“文章尔雅,训辞深厚”的意思;D 取孙康“映雪”苦读的意思。所以选 C,C 强调文章的特点,没有体现其发愤读书的意愿。10.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A. 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B. 欣闻敝校百年
19、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C. 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D. 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B 项, “敝”是称呼自己的谦辞, “敝校”意为“我们学校” ,色彩上是谦辞,但因为交际对象是校方,所以在
20、本句中运用不当,可以改为“母校” 。 “躬”意为“亲自” , “躬临”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不能躬临”可以改为“不能参加” 。故选 B。1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8 -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徜徉其
21、间,峰峦叠嶂,峪壑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拟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A. B. C. D.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关键词“书多” ,与中心语“模型”不符。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关键词“人”与句意中“广告”不符。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关键词“话多” 。与句意中“脏空气
22、”不符。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
23、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 ”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日:“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 9 -万攻汉,使
24、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日忠侯。(选自后汉书吴汉传 ,有删节)1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B. 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 收:收留C. 须其力疲,乃可击也 须:等待D. 大战一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常州市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10 月月 考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