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东台创新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 9 月份检测试卷(考试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命题人:陈利明 命题时间:2018.9一、选择题(每题 2 分,计 70 分)1.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这一现象( )A. 促使西周强盛 B. 导致诸侯割据C. 强化宗法体制 D. 促成秦朝统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 ,不知有“国” (诸侯) ,更不知“天下” (天子) ”中可以看出,西
2、周的宗法分封制由于血缘关系的疏远,导致诸侯割据局面的出现。所以答案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 、 “封建时代”和“郡县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 西周B. 秦朝C. 西汉D. 宋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理解。题干中的“封建时代”是指西周时期的“封邦建国”或“封建诸侯,以蕃屏周” ,即西周时期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扩大了统治区域,因此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西周,故答案为 A。秦朝开始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后世继续这一制度,故“郡县时代”对应的是
3、BC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长时间出现“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乡- 2 -村治理主要依靠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皇帝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以理解到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地方以血缘为联系的宗族自治,在一直在社会基层有效运作,管理着一宗一姓的公共事务。乡绅、长老在农村的公共事务的管理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自己的王室成员和功臣的制度,排除 A;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C 与题干不符;皇帝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排除
4、 D。故答案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在当时的影响: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保证王权的稳定,保证贵族的特权;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政治结构。宗法制对现在社会的影响: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4.夏商时期,在国家最高权力的传承上都实行( )A. 禅让制 B. 王位世袭制
5、C. 民主推选制 D. 嫡长子继承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其中明显的标志就是王位继承的问题,由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所以本题排除 A 选项,选择 B 选项。C 选项是西方的形式;D 选项是西周宗法制的内容。5.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答案】D- 3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作为西周重要政治制度,其主要意义在于巩固统治,因此 D 符合题意。B、C 与分封制的内容明显不相符合,周初分
6、封的对象不仅有同姓王族,还有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这些受封的诸侯控制着各地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A 是周初实行分封制后,诸侯与周王关系的结果,是诸侯国的义务,是“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具体表现而已,并不是分封制的目的。故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6.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A. 地域关系B. 血缘关系C. 信仰关系D. 财产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涉及到的是宗法制,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因此本题选择 B 选项。其他项目
7、都不是宗法制的纽带,故排除。7.荀子儒效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以血缘纽带维护分封制度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意在强调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4 -材料体现的制度的确是以血缘纽带维护分封制度,、是正确的,材料不涉及民族隔阂问题,同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均是分封的对象,都属于统治者,并非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本题凡含或均是错误的,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B 含,不符合题意,排除
8、;选项 D 含、,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8.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 秦代皇帝制度的内涵B. 封建官僚制度确立的背景C. 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D. 分封制退出中国历史根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周制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说明是秦朝设立的郡县制的背景,故 B 项正确;A 属于皇帝制,不符合题意;C 属于汉代政治;D 属于西周时期政治。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建立背景【名师点睛】秦
9、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复习时把握一个“核心” 、注意两个“内涵” 、理解三个“特点” 。一个“核心”:皇权至上。两个“内涵”: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三个“特点”:最高统治者权威的树立;官僚体系取代宗族体系;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地方服从中央。9.“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A. 周天子分封诸侯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开拓疆土D. 忽必烈一定乾元。【答案】B- 5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并且当上了皇帝,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周天子、汉武帝和忽必烈,选项 A、C、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
10、选 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10.秦朝统一产生的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 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B.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 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D.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秦朝的统一有诸多方面的影响,本题强调的是最深远的,应当选择 D 选项。A、B、C 选项都是 D 选项下的某一个具体的方面,故排除。11.“齐人” 、 “鲁人” 、 “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三省六部制【答案】B【解析】
11、郡县制下封国被取消,因此“齐人” 、 “鲁人” 、 “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故 C 正确。西周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故 A 错误;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它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故 B 错误;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官制,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故 D 错误 。12.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中“中央集权”指的是( )A.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 全国有通行的统一的文
12、字- 6 -C. 以皇权的至高无上为最基本原则D. 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答案】D【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它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则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一切受制于中央。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均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非是对“中央集权”含义的理解,故 A、B 错误。皇权的至高无上是君主专制的核心,而不是对中央集权的解释,故 C 错误。中央集权指的是将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到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13、实行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将一切权力收归中央所有,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统治是中央集权的内容,故 D 正确。13.皇帝制度始于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黄帝 D. 炎帝【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皇帝制度是秦朝三大制度之一,秦始皇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因此将自己称为皇帝,皇帝制度由此确立,因此本题选择 A选项。B 选项时间过晚;C、D 选项时间过早。14.在位时期注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内朝”和“外朝”政治现象的皇帝是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答案】B【解析】试题解
14、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材料提到注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内朝”和“外朝”政治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汉武帝所为,因此选 B。- 7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外朝制度15.内阁制开始实行于下列哪位皇帝时期( )A. 明太祖 B. 明成祖 C. 康熙帝 D. 雍正帝【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内阁制度是宰相制度废处之后的产物,明太祖时期废除宰相,明成祖时期正式确立内阁,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C、D 选项是清朝的皇帝,延续了明朝的这一制度。16.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先后经
15、历了下列哪三个阶段( )A. 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B. 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C.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D. 察举制、世官制、科举制【答案】C【解析】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最开始是秦朝的世官制,之后是汉代的察举制,再到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出现,并一直延续到封建制度后期,因此符合题意的是 C 选项。17. 唐初,唐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 ,将李唐皇室的李姓列为第一等,外戚次之,山东士族为第三等;宋代的百家姓开篇则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上述现象不能说明A. 中国古代社会皇权至上B. 宗法制仍有影响C.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 姓氏文化源远流长【答案
16、】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是能够说明中国古代社会皇权至上的, 氏族志 、 百家姓能够说明宗法制仍有影响,也能够说明姓氏文化的确是源远流长的,但是材- 8 -料中的现象是和中央集权无关的,所以现象不能说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故本题答案选 C 项;A 与“将李唐皇室的李姓列为第一等和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符合;B 项与 D 项和氏族志 百家姓符合。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皇位加强【名师点睛】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
17、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18.当看到某封建王朝的宰相处理全国政务的场景时,我们可以断定它不可能出现在( )A. 明成祖统治时期 B. 唐太宗统治时期C. 汉武帝统治时期 D. 宋太祖统治时期【答案】A【解析】从“封建王朝的宰相处理全国政务”可以判断宰相制度在此时还没有被废除。宰
18、相制度的废除发生在明朝明太祖时期,因此本题选择 A 选项。其余三个选项宰相制度都存在,故排除。19.“自雍、乾后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政府矣。 ”对“隐然执政”的准确理解是A. 草拟政令B. 发布政令C. 监察百官D. 传达圣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隐然执政”指的是军机处跪受笔录,按照皇帝的意志传达圣旨,即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草拟政令的是中书省而非军机处,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军机处只是传达政令而非发布政令,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而非军机处,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20.关于清朝军
19、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9 -A. 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B. 皇帝挑选亲信重臣担任军机大臣C. 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D. 军机处的设立者是雍正帝【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官员一般由皇帝挑选亲信重臣担任,其主要作用是跪奏笔录、上传下达,对任何军国事务都没有决策的权力,故 BC 正确,A 错误,符合设问要求。雍正时设立军机处,标志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D 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A。点睛:本题以军机处为切入点,关键是熟悉军机处的相关内容即可知道答案。21.当看到电视剧中出现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的场面时,我们知道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A. 努尔哈赤统治时
20、期B. 皇太极统治时期C. 康熙帝亲政时期D. 雍正帝在位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电视剧中出现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的场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帝在位时期设立军机处,故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雍正帝在位时期,故 D 正确。努尔哈赤统治时期,没有军机处,故 A 错误。皇太极在位期间,也没有军机处,故 B 错误。康熙帝亲政时期,也没有军机处,故 C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22.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它( )A. 皇权专制具有个人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决策失误B. 大小官吏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C. 官僚机构的膨胀
21、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盛行D. 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答案】D【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中强调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确定为 D 选项。A、B、C 选项是贯穿始终的问题,不仅仅局限在晚期。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是两点:一是消极,要选择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部分;二是晚期,封建制度晚期出现的是对新兴势力的阻碍,因此选择 D 选项。但是贯穿始终的就不能选择。23.1839 年,英国外相巴麦尊说:“(清政府)竟然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材料中的“商品”是指A. 纺织品B.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东台市 创新 学校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月月 考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