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5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1.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在这里,班固说的是A.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 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C. 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D.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王道既微,诸侯力政” 、 “九家之说蜂出
2、并作,各引一端” 、 “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可知是百家争鸣,故选 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2.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 民贵君轻,当行仁政C. 加强中央集权D. 兼相爱、交相利【答案】B【解析】【详解】由“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得知孟子的这一思想是“民贵君轻” ,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故 B 项正确;A 项是孔子的思想,排除;C
3、项是法家的思想,排除;D 项是墨家的思想,排除。3.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2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 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 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D. 君主的地位是可动摇的【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用“天降灾异”来警醒实行暴政的统治者,既体现了要求仁政的思想,同时也宣扬了“ 天人感应”这一唯心主义学说,故 AB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董仲舒的儒学宣扬君权神授,强化了君主的地位,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点睛】 “国家将有
4、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是关键信息。4.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给清华大学学生讲授二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时指出:“儒家在北朝时专讲注疏,中唐以后,要把春秋三传束之高阁儒家在北朝时,专讲训诂名物,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梁启超之意是A. 佛教的兴盛影响了儒学的发展B. 唐朝时出现了“三教合归儒”的现象C. 北朝至唐,儒学失去了正统思想的地位D. 心学实际上孕育于中晚唐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佛教盛行,儒学面临挑战。儒学从“专讲注疏到把春秋三传束之高阁” ,从“专讲训诂名物到主讲明心见性” ,说明儒学受到佛教的影响,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发生了改变
5、,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儒学和佛教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出三教合一,故 B 项正确;C 项说法错误,从西汉武帝开始,儒学一直是正统思想,排除。心学是宋明时期出现的,故 D 项排除。5.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3B.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 倡导“自由” “平等”思想【答案】C【解析】宋明理学在明清时期仍居于统治地位,其地位并未丧失,A 项错误;明清时期
6、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实际上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而不是彻底否定,B 错误;材料主要是讲官方正统思想是程朱理学,非官方出现了有悖于程朱理学的思想,联系明清时期的史实可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实际上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C 正确;倡导“自由” “平等”思想是民主思想的体现,不符合明清时期的封建制度下的思想启蒙的史实,D 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结合所学,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
7、学,实际上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6. 古希腊一则寓言:“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朋友熊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蚊蝇。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离去。熊被激怒了,当这只苍蝇再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了下去, ”这则故事的寓意是A. 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B. 世间上根本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C. 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D. 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无知是导致罪恶之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的熊为了表达对苍蝇的愤怒以及对朋
8、友的关爱,就不顾它的朋友的身体,反映的是由于太过于对朋友呵护,但是因为无知,导致了最终使朋友的身体遭受损害,说明“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无知是导致罪恶之因” ,故答案为 D 项。ABC 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苏格拉底4【名师点睛】7.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认为:“政体、法律和道德都不是自然的,也不是神意的产物,而是人为约定的。 ”此材料观点A. 是反对封建神学理论B. 极力宣扬社会契约思想C. 有利于人性的自我觉醒D. 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强调法律为人为约定,强调人的作用,有利于人文精神兴起,故 C 项
9、正确。普罗泰格拉生活在希腊的奴隶社会,排除 A;B 是卢梭的观点;D 是苏格拉底的观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8.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在评论马丁路德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时说:“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这说明德意志宗教改革是A.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B. 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分离C. 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冲突D. 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平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体现了宗教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
10、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说明其带有偶然性,故选 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宗教改革9.“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 ”这是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在引用这一资料研究伏尔泰思想时,需要注意的有作者提出这一观点的目的5作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秦汉时期中国的政治状况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作者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赞扬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抨击他所生
11、活的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的社会状况,故正确;因为作者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高度赞扬显然和实际情况有不相符的情况,故正确;作者在材料中提到“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 ,实际上是指科举制,不是秦汉时期中国的政治状况,故错误。故选 A 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0. 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把握生活的真谛,首先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把握直接就使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而不是因为它会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造成更好的后果。这说明启蒙思想家们A. 认为理性会影响历史的进程 B. 认为要用理性思考社会问题C. 认为社会进程影响理性产生 D. 认为理性会人们生活更
12、幸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从材料的内容可知,启蒙思想家们着重强调“号召人们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把握生活的真谛” ,即人们要用理性把握生活的真谛,思考社会问题。分析选项,B 项符合题意,其它三项都不符合题意。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意义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 “在中国,破布制成的优质纸约从公元 100 年就有了,并很快取代了书写用的笨重的木片和竹条。但是由于纸不像木片那样经久耐用,而且它早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就有了,所以不能不有悖常理地认为,某些书的散失应归咎于纸。 ”材料反映了造纸术的发明6A. 领先于欧美国家而且简洁实用B. 对
13、后世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C. 造成了大量中国文学作品外流D. 一度使部分中国文化典籍散失【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但是由于纸不像木片那样经久耐用,而且它早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就有了,所以不能不有悖常理地认为,某些书的散失应归咎于纸”说明造纸术的发明一度使部分中国文化典籍散失,故 D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造纸术发明领先于欧美国家而且简洁实用,故A 项错误;造纸术的发明对后世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但这不能从材料信息中反映出,故 B 项错误;大量中国文学作品外流不符合史实,故 C 项错误。12.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炼;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
14、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B. 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C. 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D. 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对古代文学艺术的理解。宋词以后的文体倾向于平民,主要是因为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兴起,再加上技术的先进和交流,故 BCD 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A 项错误,错在“去纲常化” 。此时宋朝出现理学,推崇纲常思想。故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社会生活13. 有学者认为: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庶民成为推动城市大众
15、文化的主流,出现一种新型文化“庶民文化” 。下列不属于“庶民文化”范畴的是A. 风俗画B. 心学C. 宋词D. 明清小说【答案】B7【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庶民文化”是指市民文化,也就是城市中的普通民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力量,因此 A、C、D 三项均是为迎合下层民众的文化需要而创作产生的文化形式,而 B 项中心学则为社会上层知识分子“陆王”二人所创的新儒学体系,是为上层统治者服务,对底层民众有强烈的约束作用,故 B项不属于“庶民文化”的范畴,符合题意要求。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世俗化【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阶段性特征是非常
16、明显的,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下移现象;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中国古代社会的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社会的民族融合,希望学生对此多加关注。14.伏尔泰(16941778 年)重大的历史事件这样评价:“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 5 英尺的小动物(人)竟然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 ”这个事件是A. 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1540 年B.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 年C.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1859 年D. 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1907 年【答案】B【解析】【详
17、解】根据材料“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7 年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力有引力定律等,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牛顿力学体系中,故 B 项正确;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 ,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A 项错误;达尔文 1859 年发表物种起源,与题干伏尔泰所处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爱因斯坦 1907 年发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点睛】 “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和伏尔泰的生平是解题的关键。15.爱因斯坦曾说道:“牛顿先生,很抱歉推翻了您的理论,不过您的成就是您那个时
18、代一个人的智力和创造力所能达到的巅峰。但是,当我们对宇宙万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后,这些观念将会被一些更抽象的新观念所取代。 ”这表明了8A. 牛顿的理论完全被爱因斯坦推翻B. 相对论是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C. 新观念必然全盘否定先前的观念D. 人类不断创新对宇宙万物的认识【答案】D【解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继承和发展,故 AC 两项表述错误;相对论是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故 B 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当我们对宇宙万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后,这些观念将会被一些更抽象的新观念所取代”可知,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在不断创新,故 D 项符合题意。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材料“当我们对宇宙万物有了
19、更深入的了解以后,这些观念将会被一些更抽象的新观念所取代” ;从中可以人们认识事物的观念在不断更新。16.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B. 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C. 乐器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D. 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型选择题,京剧表演艺术将唱、念、做、打有机地结合,而说、学、逗、唱是相声的手段,因此选 B。考点:中国古代艺术点评: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高考命题中不占重要地位,命题几率比较低。一般来讲主要考查中国古代
20、科技成就和书画艺术。命题角度一表现为科技内容及其影响,二表现为文学艺术的成就、风格、流派等。命题意图一表现为考查学生的识记再现能力,二表现为考查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17.苏轼曾经感慨道:“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 、 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 ”这反映了A. 手抄本书籍在宋代已消失9B. 造纸术改变了书籍短缺的现象C. 印刷术促进了文化传播D. 宋人不重史学重诸子百家之说【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 、 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 、“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可知,后来书籍变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