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 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 “书”与“金” 、 “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不论是秦隶还是
2、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
3、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 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 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 ,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 “书法” 、 “书道
4、” 、 “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 。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2 -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 。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1. 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在汉语中, “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 ,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B. 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
5、,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C. 在历史上, “书”与“金” 、 “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D. 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2.【小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B. 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后,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C. 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
6、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D. 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 “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3. 【小题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 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B. 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C. 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千里面目” ,也
7、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D. 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 3 -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答案】1. C 2. A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书”的表述不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根据原文第一段“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 “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原文并没有提及 “金” 、 “石” 、 “画”的影响和地位。属于张冠李戴。【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
8、理解 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根据原文第一段“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 “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原文并没有提及 “金” 、 “石” 、 “画”的影响和地位。属于张冠李戴。【2 题详解】试题分析:
9、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据原文第二段“真书写得萦连就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章草,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可知,A 项错在“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和“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属于偷换概念。【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试题
10、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 “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A 项错在“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和“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属于偷换概念。【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可见本题考查对- 4 -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根据原文第三段最后“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 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可知,此项逆推错误,原文是推断不出“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
11、”的,同时,前后也不是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和张冠李戴。【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 “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根据原文第三段最后“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 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12、可知,此项逆推错误,原文是推断不出“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的,同时,前后也不是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和张冠李戴。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乡土情结柯灵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融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
13、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 ”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 5 -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
14、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尺,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华工不下千万,足迹遍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
15、。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合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4. 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 本文以不会褪色的乡土情结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B. 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
16、、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音容笑貌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C. “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苦无助的境遇。D.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E. 最后一段,写乡土之恋不会因科学的进步,东西文化的交融,地球的变小而消失,笔法生动具体、细致入微,读来发人深省,回味悠长。5. 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 28 个字)6. 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
17、概括说明。- 6 -7. 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答案】4. AC 5. 父母亲族的爱;家乡的山水草木; 悲欢离合的家史;邻里乡情。 6. 主要有两种情况: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闯世界;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生活被打发出门。 7. 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解析】【4 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
18、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B 项, “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错误,文章“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强调人的成长道路在变且不好预测,唯一不变的是“思想” ,选项与文章的观点正好相反;D 项,“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错误,因为这句话自古以来一直都是表达“乡土情结”的典型用语;E 项, “生动具体”错误,最后一段升华主旨,以概括性的语言作全文的结语,不是什么“生动具体” 。故选 AC。【5 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文章内容的内容,要求概
19、括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 ,答题关键是找到答题区位,然后摘取文中的重点词语作答,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融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概括注意题干的要求“不超过 28 个字” 。【6 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文章内容的内容,要求概括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答题关键是找到答题区位,然后摘取文中的重点词语作答,此题题干给出是文章的第三段,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多数却是沉
20、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概括答题要点。- 7 -【7 题详解】此题考核赏析文中某情节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分析“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的作用和好处,答题时注意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此段内容和前文的离家等内容照应,内容上此段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注意和文章的主旨联系,重点抓住文中的句子“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 “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 “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分析“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
21、阻隔(地理)而褪色”进而分析提升乡土情结的内涵,升华主旨的作用。【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下江陵 下:攻占 B. 举匏樽以相属 属:致意C.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高的 D. 托遗响于悲风 响:声音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A. 顺流而东也 B.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 舞幽壑之潜蛟 D. 侣鱼虾而友糜鹿10. 下列各句与例句 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23、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8 -A. 月出于东山之上 B.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11. 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B. 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C. 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D. 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答案】8. C 9. A 10. D 11. C【解析】【8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
24、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C 项,危:正。故选 C。【9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题中例句和 A 项,名词动用,打鱼砍柴,向东进军;B 项,南,名词作状语,向南;C 项,舞:使动用法,使起舞;D 项,侣、友,意动用法,以为友、为侣。故选 A。【10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长治市 第二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