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2015_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五四制.doc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2015_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五四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2015_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五四制.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 2015-2016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分值:12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一 、语言的积累和运用(20 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中国抗日战争从 1931 年开始到 1945 年结束,经历了 14 年艰难曲( )折的历程,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反侵略战争的历史丰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 系到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值得 mng( )记,并永载史册。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给加点的字注音。 (2 分) 曲( ) mng( )(2)根据语意将下面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 分)持续时间最长 付出代价最大 开始时间最早 抗击日军最多 A B C D【答案】(1)q 铭 评分说明:(2 分)每个注音正确得 1 分。(2)C【解析】(1)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2)试题分析: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3、与开始时间最早照应,排除 BD 两项, “抗日战争从 1931 年开始到 1945 年结束,经历了 14 年”与持续时间最长照应,故选 C。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 分)诸葛亮七擒孟获,使南方地区各部落打消了反叛之心,彻底 了蜀汉诸葛亮 盂获的故事,流传千古,表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交流融合的过程。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他们最为 的,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的深度。 和爱护城市的一草一木,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A降伏 降服 关注 关心 B降伏 降服 关心 关注C降服 降伏 关注 关心 D降服 降伏 关
4、心 关注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近义词的适用对象,内涵的深浅程度有异。考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3观察下面山东卫视标志,写一段文字,解说其含义,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3 分)【答案】答案示例:(1)山东是黄河的入海口,因此他的标志蜿蜒起伏就象九曲黄河一样,体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 (2)山东首字母“S”的变形体,另外草书中人们也习惯将“山”字 写成“S”形。(3)该标志如同彩带一样传递着山东人民热情好客的精神。评分:内容全面、层次清楚、 共 3 分。大意对即可。C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4
5、填空:(5 分,每题 1 分)(1) 望岳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诗句是: , 。(2)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 。 ( 引用春望中原文回答。 ) (3)气蒸云梦泽, 。 (4)崔颢黄鹤楼中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 。(5)陶渊明桃花源记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 。【答案】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波撼岳阳城(4)日暮3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
6、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5名著阅读。 (2 分) 达雅已经转为正式党员。她工作非常努力,尽管个人生活非常不幸,但她并没有落在其他先进工人的后面。工人们信任这个寡言少语的女工:她当选为工厂委员会的委员。保尔为他的终身伴侣成为一个布尔什维克感到自豪,这减轻了他的痛苦。有一次,巴扎诺娃因公出差,到了莫斯科,前来探望保尔。他们谈了很久。保尔热情地向她讲述了他所选择
7、的道路,正是通过这条道路 ,他将能回到战士的行列。 以上文字节选自小说 , “这条道路”指的是 。【答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写作(或文学创作)【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诵背。本题考查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 A。6 请参加“探寻节日风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4 分)(1)请仿照实例,从“清明节” “中秋节”中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说出节日风俗及文化内涵。 (2 分) 实例:春节,贴“福”字,期盼健
8、康平安,富裕和谐。 (2)材料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的过节形式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一些老少咸宜的风俗民俗活动也在消失;更让人惋惜的是,很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在被渐渐遗忘。 材料二: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杨利慧指出,过去我们传统节日的狂欢氛围并不亚于现在的“洋节” 。春节、元宵节舞龙舞狮、逛庙会,都很有趣。 请根据以上材料,针对“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更受欢迎”提两条建议。 (2 分) 【答案】(1)示例一:中秋节,吃月饼,希望生活团团圆圆、和谐美好。示例二:清明节,折柳,祛恶辟邪。(2)示例:应重拾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增强节日的娱乐氛围,社区应该多组织传统节日活动,
9、要注重节日活动对青少年的熏陶与感染。 (写对其中一点得 1 分)4【解析】(1)试题分析: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2)试题分析:可根据材料二所举例子“舞龙舞狮、逛庙会”才从多举办民间活动和多做文化宣传方面来解答。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二、阅读(共 50 分) 下面的文字,完成 724 题。 (一) (4 分) 寒 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 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 有梅花便不同。【注释】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才
10、:仅。 7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 分) 8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答案】7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 (1 分)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1 分)8 “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 (1 分)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1 分)【解析】7试题分析:在翻译语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用描写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一注意不要生硬翻译,二注意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三注意适当想象,四注意顺畅表达。
11、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8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探究诗歌意象的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只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事物,解答时要根据“梅花”这一客观意象本身的特点,再根据具体意境,联系诗人 的主观情思来分析。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二)阅读选文,回答问题(8 分)5【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12、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余以为妙绝。 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 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余以为妙绝( )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1读文赏荷:(2 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 【乙】段正面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侧面描绘荷花的语句
13、是“ ” 。 (用原文填空) (2 分) 12赏荷,可品其神美。 【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 , 【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 。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 分) 【答案】9 亲近而不庄重 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 (2 分)要点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 1 分。 10句: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 句:一天, (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2 分)要点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每句 2 分。 11读文赏荷: 正面:“荷花尽作飘摇之态”或者“鲜妍明媚,袅娜多姿” 侧面: 李太白诗云“
1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余以为妙绝 (2 分)要点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每处 1 分。 12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二:我喜欢称莲为 “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 。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2 分)要点与评分: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解析】9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
15、的特殊用法。此题注意“绝”是一词多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1)这是倒装句。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按现代汉语应说何人同予者,即是“什么人同我一样?” (2) “于”的在。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11试题分析:用原文回答问题,做这类题型,要求考生必须仔细阅读原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分析归纳。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
16、生理解的能力。解答先要有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分析要有理有据。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三) (9 分)我说道, “爸爸,你走吧。 ”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
17、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13根据文意,给文段你一个小标题。 (2 分)14选文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好,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明理由。 (
18、4 分)内容: 结构: 15自选角度,结合选文谈谈文章在刻画人物方面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 分)【答案】713望父买橘14从内容方面,表明是第二次流泪,同时突出了作者和父亲离别时对父亲依恋、感激和敬爱之情;(2 分) 从结构方面来看照应文中“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 (2 分)15参考答案:(1)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法,突出人物性格情感。比如文中父亲的外貌衣着描写写出父亲的老迈笨重,烘托父亲心情的压抑沉重;父亲爬月台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体现了父亲对“我”的深深地关爱;(2)刻画人物要符合特定的背景和人物身份。父亲是在祖母去世和自己失业的情况下为“我”买橘子,而且父亲已然老
19、迈,穿着笨重,亦不适合过铁道;(3)包含作者情感。比如文中我的两次流泪,就体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依恋。 要点与评分:答出一点给一分,任何两点可得 3 分。不结合文本分析酌情扣分。【解析】1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段的概括。此段是文章最精彩的一段,此段写的是在坐车离别时,父亲怕我路上口渴,要给我买橘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14试题分析:写出了“我”再次被父亲为“我”的所作所为做感动,同时也体现了父亲那深沉的爱,内容上表明是第二次流泪。突出了作者和父亲离别时对父亲依恋、感激和敬爱之情;结构上照应了第句“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
20、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15试题分析:此段写的是分别是父亲过铁道给我买橘子的事,父亲是个胖子,穿着长衫,因此笨重的身体过铁道非常艰难,因此成功地运用了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写出父亲背影的感人至深。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8-21 题。 (13 分) 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 余重秀(1)从经典的星球大战到钢铁侠 ,立体全息影像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以特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跟在空气中形成的三维影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技术的憧憬。那么电影当中的这种技术距离我们的现实生
21、活到底有多远呢? (2)全息,是指事物发射或散射的光的全部信息(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 。全息摄影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相位信息) 。 (3)普通摄影术在自然环境下既能拍摄成像。而全息摄影术需要利用特殊的光源(一般采用激光) ,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记录的时候将激光束分为两束,一束直接投射到记录介质上,成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投射到目标物体上,经过物体表面的散射作用形成物光束。让物光束投射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8它与参考光束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再经过处理之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像内容是不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东营 河口 2015 _2016 学年 年级 语文 上学 期期 试题 解析 新人 五四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