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杨柳青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天津市杨柳青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杨柳青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天津市杨柳青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5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1.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 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A. 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B. 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C. 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D. 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答案】A【解析】试
2、题分析:题干中的“人亦大” “而人居其一焉” 、 “人为贵” 、 “夫民,神之主也” 、 “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可以看出这些材料的核心是“人” ,故体现了古代中国的人文精神,故选 A。BCD 不是题干中四个材料中共有的信息,故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人文精神2.“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A. 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化B. 尊崇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C. 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D. 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百家2争鸣”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王道既微,诸侯力政” ,即“礼崩乐坏”出现思想观念多元的现象。故选 A 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3.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 ”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 ”。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 “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 。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A. 采用儒家思想治
4、国B. 存在有为与无为的较量C. 维持无为而治思想D. 放弃休养生息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故事表明,汉初立国,由于“匈奴之患”和秦末战乱,社会各阶层“人心思定” ,统治者的政府意识形态和 施政方针采用的是黄老学说的“无为而治”理论并以其为立国之本。在此时期,法家、儒学和道家思想仍时有争论,只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实际情况,道家的黄老之学,仍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故选 B 选项。A 选项错误,儒学治国是在汉武帝时期才开始;C 选项说法错误,此时已经出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对抗;D 选项说法错误,此时仍然盛行黄老之术。4.朱熹向宋孝宗提出了“恤民” “省赋”的主张。他说:“臣尝闻天下国家之务莫大
5、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 ”朱熹意在说明A. 仁义王道与依法治国相结合B. 改善民生与治理军政相辅相成C. 民本思想以轻徭薄赋为根本D. 无为而治的观念利于国家统治【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朱熹这段话的核心是体恤百姓、关注民生,主要做法是减轻赋税和降低军费开支,B 项正确。A 项中的“依法治国”与题干中“恤民” “省赋”的主张不符,排除。C 项说法是对题干信息的片面反映,但没有涉及题干“省赋”的主张,排除。D 项中的“无3为而治的观念”与题干中“恤民” “省赋”的主张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点睛:正确理解题干关键信息“臣尝闻天下国家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
6、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 ”,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5.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以上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关于“君主与百姓关系”的众多论述。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B. 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C. 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D. 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答案】A【解析】他们并未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例如,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主张君权神授,君主的权力来源于天,天下应该服从君主的统治,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董仲
7、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就是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是民本思想的体现,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就是强调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点睛:战国时期孟子率先提出民本思想,荀子进一步发展为君民舟水关系;西汉时期儒家成为正统思想,但是君主专制也发展到新的阶段;到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新的高峰,但是思想领域里却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潮。由此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期,君主专制的思想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6. 李贽在焚书一书中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
8、矣。 ”李贽的这一思想( )A. 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B. 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C. 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D.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念和要求【答案】D4【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 项是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排除。B 项“从根本上否定了”不符合李贽的思想主张,具有片面性,排除。C 项是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D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故答案选 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思潮明末李贽的思想主张7. 古希腊众神与人类一样具有明显的家族色彩,包含着一条血缘纽带,诸神形象也与凡人形象没有差别,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A
9、. 民主思想 B. 无神论思想 C. 科学思想 D. 人文思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众神与人类一样具有明显的家族色彩” “ 诸神形象也与凡人形象没有差别” , 古希腊人将神的形象赋予人性化的特色,是朴素人文主义思想的典型体现,故 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内涵不符。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人文思想8.对人的强调使智者学派谴责奴隶制度和战争,并支持民众的大部分事业。但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希腊人,特别是那些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令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的主要原因是智者学派A. 反对迷信,强
10、调自由B. 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C. 强调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D. 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特别是那些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 ”说明保守派反对智者派的主要原因是智者学派只注重强调人的重要性而忽视法律、道德对人的约束作用,过分强调个人感受,认为没有是非之别,给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方便之门,B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反对迷信,排除 A;材料无法体现强调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排除 C;材料无法体否定神的意志,排除 D。所以选 B9.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
11、的是5A. “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B.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C.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D. “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宗教改革否定了教皇的权威,肯定了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故 C 项正确。A 项反映的是天主教会兜售“赎罪券”的言论;B 项是文艺复兴中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D 项体现了对上帝的信仰,与题目要求不符。故选 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10.“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这一主张最有可能出现于A. 文艺复兴时期B. 宗教改革时期
12、C. 启蒙运动时期D. 法国革命时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可知材料强调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这是宗教改革时期,B 项正确;A 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宣传人文主义,没有反对教会统治,排除;启蒙运动是发生在 17、18 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C;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彻底批判宗教神权,排除 D。所以选 B11. 英国的赫伯特(15831648)被誉为自然神论之父,其学说在欧
13、洲影响深远。自然神论谴责宗教中的非理性因素,抨击任何形式的有组织的信仰,自然神论提倡信仰的上帝更像一位理性的神。由此看来,自然神论的重要影响是A. 推动欧洲的宗教改革 B. 推动欧洲的启蒙运动C. 促使文艺复兴运动进入新阶段 D. 有利于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答案】B6【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欧洲启蒙运动,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词是“理性” 。启蒙思想家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应有规则(理性),在内涵上和赫伯特的自然神论提倡信仰的上帝是“理性的神”相一致。所以答案选 B。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12.清代学者黄百家反思中国传
14、统科学理论时写道:“若太极,若阴阳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 ”可见,他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理论A. 没有完整体系,支离破碎B. 具有模糊性,无法证伪C. 专制束缚严重,缺乏学术自由D. 过分崇拜权威,不敢超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多是以阴阳等作为解释,根本无法证明。故选 B。ACD 项错误,材料均未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点评:中国古代的科技在虽然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中国的科技多以“太极、阴阳”解释,缺乏科学证据,以至于近代以来,科技领域发展缓慢下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
15、如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和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都需要掌握;另外也要回近代科技中西方发展速度差异的原因。13.有文学评论家认为:“文字上的所谓美,表面上虽若流连风景,其暗中深处,都藏有这一个因素在内。诗词必须有寄托,才觉得有味,真正流连风景的,总觉得浅薄,就是为此。 ”据此,以下诗句中,该评论家认为较为浅薄的是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C.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文字上的所谓美都藏有这一个因素在内。诗词必须有寄托,才觉得有味,真正流连风景的,总觉得浅薄,结合所学
16、知识可知,材料中“诗词必须有寄7托,才觉得有味,真正流连风景的,总觉得浅薄”是指诗词不光要写景抒情,更为重要的是要蕴藏哲理,所以依据材料含义可以判断出 A 项仅仅是写景符合题意,故 A 正确。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蕴藏深刻的哲理,故 B 排除。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蕴藏深刻的哲理,故 C 排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蕴藏深刻的哲理,故 D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文学诗歌14. “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加入了徽班,1845 年前后,在进京的湖北演员余三胜、谭志道等人的努力下,西皮和二黄
17、终于交融在一起,皮黄戏正式形成。 ”在此基础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诞生A. 昆曲B. 元曲C. 秦腔D. 京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主要讲的是京剧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体现了京剧是多个剧种互相融合的产物,故选 D 项。AC 是京剧形成的基础;B 不是清朝的。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的古代艺术京剧【名师点睛】京剧的产生于发展:(1)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2)道光年间,汉剧进京, “徽汉合流” ,形成京剧。(3)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同光十三绝” )15.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
18、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材料表明A. 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B. 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C. 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D. 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答案】D8【解析】材料反映了广为流传的戏剧不自觉地起到道德规范、内化的功能,也就是发挥了教化的功能,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教化功能而非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选项 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儒道佛的合流问题,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 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戏曲具有教化功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杨柳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