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8-2019 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共 50 分)1、秦朝时期一首吟咏长城的民歌唱:“生男慎勿举(养育) ,生女哺(喂食)用脯(肉干)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对这首民歌表达的情感理解正确的是:( )A秦朝改变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习俗 B反映了秦百姓修筑万里长城工程的辛劳C谴责了秦始皇的暴政 D揭示了人类发展过程中进步与残酷的统一2、有学者论及唐朝科举制:“有案可稽的唐代 73 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包括宗室)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 56 人,占 76.71%;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 11 人,占 15.07%;寒士出身的只有 6 人,占 8.2。估
2、计这少数几个出身微寒的,也并非来自一般平民或农户,多半是破落官僚家庭,至少是个小地主,只是近几代无人做官而已” 对上文理解正确的是( )A. 唐朝科举所选拔的人才多处在社会上层B. 唐朝科举制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C. 唐朝科举考试实现了真正的广开才路D. 声赶朝科举考试是九品中正制的延续3、下图是西周分封形势图 ,依据图中信息可得出( )A. 分封区域主要在西部地区B. 封姜尚于齐是因为齐地贫庶C. 封微子启反映了周王统治策略D. 镐京是最大的诸侯国都城4、明清两朝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作出详细的规定。这直接有利于( )-
3、2 -A规范官员行为,提高监察效率 B削弱相权,加强皇权C完善监察体系,有效杜绝腐败 D行政与监察分权制衡5、下图信息反映了明成祖时的内阁( )A是对抗皇权的文官集团的代表 B实为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C成为中央政府运转的中枢机关 D实为皇帝的幕僚的最高决策机构6、古罗马大法学家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 ”该法学家的观点( )A. 缓和了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 B. 旨在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 蕴含了人文精神 D. 在罗马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7、有学者认为 1871 的德意志帝国实际上是扩大了的普鲁
4、士。下列史实不能论证该观点的是( )A. 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 B. 联邦议会被普鲁士操纵C. 帝国的宰相只对内阁负责 D. 国家的主要统治力量是容克贵族8、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联邦法官在任职期间,不得担任其它政治组织的工作,不能参加竞选其它公职活动,这说明了( )A联邦法官缺乏人身自由 B注重维护国家司法独立C司法腐败得到有效遏制 D联邦法官政治地位较低9、近代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代议制的核心是( )A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B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C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D议会掌握国家权力10、清末历史教科书大多认为鸦片战争是清初以来中国诸多对外交涉事件中的一种。民国成立
5、以后,历史教科书开始关注它对中国的影响。20 世纪 30 年代前后一批史学专著则认为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与这些史著不同的是,历史教科书一面认为它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之始,一面仍然采用明清之际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说法。据此可知,民国时期( )A.民族危机的加剧导致教科书编写激进 B.历史教科书侧重宣传五族共和理念“阁臣之预务自此(明成祖)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明史 职官(一)- 3 -C.历史教科书重视近代国家观念的塑造 D.教科书的编写与学术研究成果保持同步11、 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和行为规
6、范都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乐于接受外来事物和新观念。可鸦片战争时期的国人对外并非如此,试从心理接受角度判断人们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以下条款最痛心的是( )A. 开放五口通商 B. 割香港岛给英国C. 赔款 2100 万银元 D. 中英协定关税12、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毛泽东写下了清平乐蒋桂战争:“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下列评论最能反映其主题的是( )A.反映了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情形B.中共正在领导红军在南方广泛建立革命根据地C.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深刻内涵D.痛斥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7、13、1937 年 10 月,毛泽东委托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向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递交一封信。信中毛泽东呼吁艾德礼带领他的党派,帮助中国人民抵御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这表明毛泽东认为( )A.英国工党和中共同属于无产阶级政党 B.中国的抗日战争应该获得更广泛的支持C.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伤害了英国的利益 D.艾德礼可能将会成为英国下一任首相14、 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社会差别。 ”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的实现是在(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
8、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15、陈独秀认为:“我们造国的程序是:第一步组织国民军;笫二步以国民革命解除国内国外的一切压迫;第三步建设民主的全国统一政府;第四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开发实业。 ”这材料反映出陈独秀主张( )A. 中国共产党放弃国民大革命的领导权 B. 国共合作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C. 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改造中国社会 D. 共产国际掌握国民大革命的领导权16、 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剖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
9、- 4 -列。 “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 )A. 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出现 B. 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C. 传播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念 D. 使夷夏之防观念受到冲击17、 全球通史写道:“没有人料到会发生这第一次俄国革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为了避免街上的激进分子取而代之,必须立刻建立一种新的机构。 ”这里所说的“新机构”是( )A沙皇政府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工农苏维埃政府 D革命军事委员会18、1982 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使本次修宪给人耳目 一新的感觉。据此可知,这次
10、修宪“新”在( )A. 凸显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 B. 体现对人文主义的一贯追求C. 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 D. 反映了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19、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的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美国国家战略的需要20、下图为 1959 年主政台湾的国民党“外交部”对其外交人员的指示。这反映出当时台湾当局( )A. 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B. 坚持“一个中国”的理念C. 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D. 放弃了敌视中共政权的立场21、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
11、理政策。下表中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5 -1947 年 5 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1980 年 3 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1997 年 7 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A. 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B.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C. 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D.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荣22、1950 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89 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 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 苏
12、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23、 美国、俄国和冷战一书中讲道:“二战以美国的敌人无条件投降而告终,这证明美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击败任何邪恶力量,而在大多数美国人看来,这还证明了全世界都应该欢迎美国的产品和思想, ”为此,美国为实现“全世界都欢迎美国的产品和思想” ( )A. 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B. 开始了欧洲复兴计划C.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与苏联展开军备竞赛24、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提出“和平共处、和平过渡、和平竞赛”的外交路线,之后,推动戴维营美苏首脑会晤,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在裁军谈判和禁止核试验领域,同美英签订了部分禁止核
13、试验条约 。这( )A. 反映了苏联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B. 适应了“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 推动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D. 使美苏关系发生根本性的转折25、1947 年马歇尔发表演讲:“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经济状态否则政治就不能稳定,和平就没有保障。我们的政策不是有针对性的反对某一国家或某一理论我们政策的目的应该是实现可以使自由体制得以存在的经济和社会条件。 ”由此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该计划的实施( )- 6 -A. 旨在遏制经济互助委员会在东欧地区的扩张B. 有利于西欧一体化进程C. 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D. 使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二、非选择题(
14、共 50 分)26、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 ,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的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材料二:新兴的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的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 ,更新秦朝法律, 刑不上大夫 ”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
15、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材料三: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 ”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 , “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16、 ,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 rule by law) ”而不是 “法治(the rule of law) ”,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4 分)(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 7 -何不同?) (8 分)(3)根据材料三,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 (6 分)27、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朝鲜停战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以主动地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
17、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 10 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风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材料二 1955 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当有的代表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的名词时,他当即改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相处”的提法,他表示:“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加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 ”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会议终于达成了在和平共
18、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徐海滨周恩来外交思想 材料三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中美联合公报材料四 五项原则的精髓,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列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通化市 第十四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