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市2019届高三历史10月统一检测试卷(含解析).doc
《云南省大理市2019届高三历史10月统一检测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大理市2019届高三历史10月统一检测试卷(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云南省大理市 2019 届高三 10 月统一检测文科综合历史1.左传昭公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凡是士以上的等级都是世袭的,并规定“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 。当时,这一举措A. 促进了国家统一B. 提高了劳动效率C. 有利于巩固统治D. 强化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这一制度是分封制。主要影响是巩固统治;C 项说法正确;A,B,D 说法以题意不符,排除;故选 C。2.北宋时,有人指出:“(魏晋至隋唐)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佛教)耳。 ”这说明北宋时A. 佛学成官方主流意识B. 儒佛思想实现了融合C. 佛教呈现兴盛的状况D. 儒学面临复兴的重任【答案】D【解析】
2、【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魏晋到隋唐时期儒学影响力减弱,佛教影响力增强,因此到北宋时,儒学面临着复兴的重任,故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虽然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教的冲击,但是儒学仍是官方主流意识;B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儒佛思想实现了融合;C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魏晋到隋唐时期佛教的影响,无法得出北宋时期佛教呈现兴盛的状况。因此正确答案为 D 选项。3.当过商贾、牙人的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强调“农贾乐业,衣食滋殖” ,认为“农安于田,贾安于市”则财用充足,否则国家必贫困。这说明唐甄A. 要求废除重农抑商政策B. 认为商业比农业更重要2C. 认识到商业活动的价值D. 提出经
3、济要均衡地发展【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知唐甄认为商业的作用很大,认识到了商业活动的价值,C 项说法正确;A 项说法相反,排除;体重并没有说商业与农业谁重要,B 项排除;D 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 C。4.清朝废除了沿自明代的巡按御史制度,总督、巡抚成为真正的封疆大吏。军机处曾上折曰:“近来督抚提镇之权,亦大盛矣,挟赫赫炎炎之势,令人敢怒而不敢言,即有过举,谁为参究?”这反映出清朝的上述举措A.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 打破了地方权力制衡架构C. 注重监察制衡行政的作用D. 有利于稳定地方社会秩序【答案】B【解析】材料中“清朝废除了沿自明代的巡按御史制度,总督、巡抚成为真正的封疆大吏
4、挟赫赫炎炎之势,令人敢怒而不敢言”可知废除御史制度,总督权力渐升,打破了地方权力制衡,B 项说法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中央地方的关系,A 项排除;古代重视加强皇权,C 项错误;废除御史制度,打破权力制约,不利于地方稳定,D 项错误。5.在武昌起义爆发和清廷垮台后,革命党人似乎抛弃了民族主义,毫不犹豫地舍弃了“排满”宣传转而力主“五族共和”强调国家统一,彰显了中国固有文化中大一统的观念。解读此历史现象的正确原则是A.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B. 公正地评价历史C. 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D. 遵循史论相结合【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同盟会纲领中三民主义原则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3复中华
5、”的口号,但随着清朝统治的结束,革命党人为了维护民族团结,舍弃“排满”宣传,提出“五族共和” ,解读此历史现象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即结合时代背景的变化去理解历史现象,故 A 选项正确。题目考查的是对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的理解方法,不是如何评价历史,B 选项错误;C 选项错误,题目考查的是对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的理解方法,不是辩证的看待历史现象;D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结合史实论述事件的问题,因此正确答案为 A 选项。6.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与者高语罕曾写道:人民为国家的根本,而青年则是人民的中坚力量欲强国先强民,想要人民强大, “强吾青年其可也” 。材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参与者A. 对中国的国情有着
6、清醒认知B. 对唤醒当时的青年尤为关注C. 能正确认识当时青年的现状D. 渴望以教育改变青年的现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人民为国家的根本,而青年则是人民的中坚力量欲强国先强民,想要人民强大”可知新文化运动参与者对唤醒当时的青年尤为关注,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这种认识是否符合中国国情;C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高语罕的观点正确认识了当时青年的现状;D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改变青年的方法。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7.下面是 19201949 年中国新式产业和传统产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表。由此可以推知,当时A. 生产技术的更新缓慢B. 自然经济仍然占
7、统治地位C. 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D. 半殖民地化程度日益加深【答案】A4【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从 1920-1948 年新式产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比重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二十多年的时间仅上升了不到 10%,这反映出我国生产技术的更新缓慢,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传统产业并不等于自然经济;C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新式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比重,并未体现工业和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D 选项错误,新式产业和传统产业比重变化与半殖民地化程度无关。因此正确答案为 A 选项。8.漫画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下边漫画可以用来说明 20 世纪 50 年代A. 三大改造的提前完成B. “大跃进
8、”的开展C. 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D.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答案】B【解析】漫画所反映的是不顾客观实际,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做法,大跃进运动最符合这一特点,故 B 项说法正确,A,C,D 皆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 B。9.有人说,古代雅典真正实现了“民主官仆” ,雅典人总是具有居高临下俯视国家官员的“主人”意识。这说明古代雅典A. 公民的参政热情较高B. 建立了完整的监督体制C. 国家官员来自平民D. 公民的权力得到了彰显【答案】D【解析】材料“民主官仆”说明雅典公民的权力得到了保障,故 D 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公民的参政热情较高,故 A 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雅典建立了完整的监督体制,故 B
9、 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国家官员来自平民,故 C 错误。故选 D。510.“1700 年时,英国总人口中尚有 60%在田野中耕作,而到 18 世纪末时,只剩不到33%。 ”材料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 近代交通促进了人口迁移B. 环境严重污染导致了人口死亡C.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D. 工业化发展加剧了耕地的减少【答案】C【解析】18 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开展,导致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故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减少,故 C 正确;近代交通发展,不是主要原因,故 A 错误;环境严重污染导致人口死亡,与材料无关,故 B 错误;耕地的减少并不是主要原因,故 D 错误。故选 C。11.斯大林在 1931 年
10、2 月、1935 年 5 月先后提出“在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 “干部决定一切”这两个口号。提出这两个口号的主要目的是A. 为国家培养大量科技人才B. 促使苏联科技快速发展C. 保持国家政权的工农性质D. 加快苏联的工业化进程【答案】D【解析】1931 年 2 月、1935 年 5 月从时间可以推断,苏联进行五年计划,加快工业化进程,D 项正确;计划经济并非培养人才,A 项错误;五年计划加快了工业化,没体现科技发展,排除B;题意与工农性质无关,排除 D 项。点睛:斯大林模式加快了苏联工业化水平,但也存在着弊端,使经济比例失衡。12.世界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巴里布赞指出:两极的结束,以及从长期看
11、,美国权力一直相对下降,周围存在着太多其他的重要国家,以至于无法为一种单极解释正名。巴里布赞意在说明A. 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B. 美国意图建立单极世界C. 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D. 世界局势总体趋于紧张6【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两极的结束,以及从长期看,美国权力一直相对下降,周围存在着太多其他的重要国家,以至于无法为一种单极解释正名”可知巴里布赞意在说明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美国权力一直相对下降,周围存在着太多其他的重要国家,以至于无法为一种单极解释正名”可知该作者并未说明美国意图建立单极世界;C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2、发展中国家崛起不是材料主要表现的内容;D 选项错误,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局势总体趋于缓和。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周时期的原始国有制形式,强调国家对于土地与人口的责任。环境保护必然被纳入国家主导的法治体系中。秦汉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国家不再参与土地耕作管理,囯家赋税只与登记在册的纳税土地面积直接相关,与土地周边生态环境不再发生直接联系。西汉之后,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司徒退出了对农业的管理。隋唐时期,从属于工部系统的“虞部”还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职能色彩。但在元代时, “虞部”被取消。明朝恢复“虞部” ,改称“虞衡” ,它成为供应国家日常器用及军需物资的部门。明清
13、时期,中国西部环境严重恶化摘编自周启梁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通考以土地制度变革为基本线索材料二 西方现代环境法学理论在发展观上的变化是,放弃先发展、再污染、最后治理的发展策略,逐步提出边发展、边治理的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直到现在提出科学发展的策略。在西方的环境保护中,在工业革命后,英国制定了碱业法 ,美国制定了煤烟法 ;二战后,美国制定了国家环境政策法 ,瑞典制定了环境保护法 ,加拿大制定了环境保护法 ;希腊宪法第 24 条、葡萄牙宪法第 66 条都明确了国家环境保护的责任。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各国国内环境法体系都注重与 ISOl4000 环境体系(以改善全球环境质量为目的的框架文件
14、)相配套。摘编自苏昌强、阮妙鸿西方各国环境保护法的发展历程及趋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政府环境保护职责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现代环境保护的特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7【答案】 (1)趋势:国家环境保护的职责逐渐弱化。原因:土地私有制确立后,政府土地周边生态环境失去直接联系;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部门的职能逐渐转化和丧失;环境的人为破坏尚没有对政府构成重大威胁;政府环保意识不足。(2)特点:环保立法思想日趋科学;环境保护日益法制化、规范化;适应全球化形势注重全球合作,(3)关系:牺牲环境可能会在短期内推动经
15、济发展,但必然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的环境保护措施、浓厚的环境保护意识可有效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解析】【详解】 (1)依据材料“西周时期强调国家对于土地与人口的责任秦汉时期国家不再参与土地耕作管理西汉之后,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司徒退出了对农业的管理。隋唐时期,从属于工部系统的“虞部”还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职能色彩。但在元代时, “虞部”被取消明清时期,中国西部环境严重恶化。 ”可知这体现了国家环境保护的职责逐渐弱化的趋势。原因:依据材料“土地私有制确立,国家不再参与土地耕作管理,囯家赋税只与登记在册的纳税土地面积直接相关,与土地周边生态环境不再发生直接联系。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大理市 2019 届高三 历史 10 统一 检测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