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6练三民主义备考加分练.docx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6练三民主义备考加分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6练三民主义备考加分练.docx(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66 练 三民主义1(济宁 2017 届 3 月模拟,29)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 ;也有学者认为, “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 。上述评论都旨在强调( )A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B外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C时代潮流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D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2 “孙中山在伦敦一直呆到 1897 年 7 月,他花了相当多的时日查看了贫民窟,学习了有关工会、罢工和社会立法的知识。他开
2、始相信,中国不需要经历在欧洲实现产业革命的那种社会动乱。他能够通过社会改革,跨入队伍的行列。 ”为防止发生欧洲那种社会动乱,孙中山起初的改革措施是( )A发动政治革命 B发动民族革命C倡导平均地权 D实行节制资本3孙中山在布告国民消融意见蠲除畛域文中说:“中华民国之建设,专为拥护亿兆国民之自由权利,合汉、满、蒙、回、藏为一家,相与和衷共济,丕兴实业,促进教育”该材料反映了( )A孙中山形成了平等的民族观B辛亥革命有助于建立民主政治C民国之时中国境内民族较少D西方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4(天津市河西区 2018 届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1905 年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有与下图朱元璋的谕中原檄相似的表述
3、,而 1906 年 12 月孙中山专述民族主义,批判民族复仇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2A 谕中原檄引领近代的民族革命B维护纲常名教借以挽救近世危局C推翻外族统治是革命的根本目的D倡导实现民族平等实现民主共和5(黄冈 2017 届 3 月质检,29)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 1920 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 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 。1924 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 )A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B适应了中国民族
4、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D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6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由此可以表明( )A实现民主政治为革命派政治目标B孙中山三民主义顺应了时代潮流C革命派对三民主义做了全新解释D民族革命是辛亥革命的首要任务7(洛阳市 2018 届第一次统一考试,9)1905 年 8 月,孙中山在东京富士见楼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了充满民族主义的演说。这次演说,唤醒了留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革命热情,令那些迷惑于保皇的留学生焕然醒悟,快速转向了革命。这说明( )A东京成为辛亥
5、革命的中心B推翻清政府的时机成熟C革命思想传播进一步深入D孙中山的革命威望崇高8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 ”由此推断国民党( )A广州国民政府实行土地国有B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3C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D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9蔡元培认为:“三民主义虽多有新义,为往昔儒者所未见到,但也是以中庸之道为标准。”据此推断,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最符合蔡元培观点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实现共和C联
6、俄联共,扶助农工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10(武汉 2017 二月调考,27)1921 年 6 月,孙中山说道:“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 ”这说明孙中山( )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B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C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D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1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说,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 1940 年提出的,国民党始终称“联共”为“容共” ,即容纳共产党之意。下列对“三大政策”和
7、“新三民主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与国民革命没有关系 B是抗日战争的产物C政治立场影响历史理解 D历史解释毫无客观性12(菏泽 2017 一模,30)孙中山根据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陶铸。他认为, “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 ;是“人类宝筏,政治极则” ;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 。这反映出孙中山心中的“博爱”(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矫正B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C目的是赢取更多革命同情D是对大同社会美好设想4答案精析1D 后一种观点更多的强调社会主要矛盾的影响,故 A 项错误;前一种观点更多的强调外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66 三民主义 备考 加分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