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8电化学基础学案.docx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8电化学基础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8电化学基础学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8 电化学基础1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能写出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3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电化学是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应用和延伸,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和判断、电解产物的判断、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对本部分知识的考查仍以选择题为主,在非选择题中电化学知识可能与工业生产、环境保护、新科技、新能源知识相结合进行命题。客观题(1)以新型化学电源为载体,考查电极反应式的正误判断及电子、离子的移动方向等。(2)考查原电池在金属腐蚀与防护方面的应用
2、。主观题(1)考查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2)考查原电池、电解池原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考查电子转移、两极产物、pH 等的相关计算。一、原电池原理和化学电池1构建原电池模型,类比分析原电池工作原理构建如图 ZnCuH2SO4原电池模型,通过类比模型,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如:化合价的变化、得失电子情况等),能迅速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弄清楚外电路中电子的移动情况和内电路中离子的移动情况,准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式,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化学电源中电极反应式书写的思维模板(1)明确直接产物:根据负极氧化、正极还原,明确两极的直接产物。(2)确定最终产物:根据介质环境和共存原
3、则,找出参与的介质粒子,确定最终产物。(3)配平:根据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电极反应式。注意:H +在碱性环境中不存在;O 2在水溶液中不存在,在酸性环境中结合 H+,生成 H2O,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结合 H2O,生成 OH;若已知总反应式时,可先写出较易书写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然后在电子2守恒的基础上,总反应式减去较易写出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即得较难写出的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二、电解原理及应用1构建电解池模型,类比分析电解基本原理构建如图电解 CuCl2溶液模型,通过类比模型,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如:化合价的变化、得失电子情况等),能迅速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弄清楚外电路中电子的移动情况和
4、内电路中离子的移动情况,准确判断离子的放电顺序并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解总反应式,掌握电解基本原理。2 “六点”突破电解应用题(1)分清阴、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为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为阴极,两极的反应为“阳氧阴还” 。(2)剖析离子移向,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3)注意放电顺序。(4)书写电极反应式,注意得失电子守恒。(5)正确判断产物阳极产物的判断首先看电极,如果是活性电极作阳极,则电极材料失电子,电极溶解(注意:铁作阳极溶解生成 Fe2+,而不是 Fe3+);如果是惰性电极,则需看溶液中阴离子的失电子能力,阴离子放电顺序为 S2IBrClOH(水)含氧酸根 F。阴极产物的判断直接
5、根据阳离子的放电顺序进行判断:Ag +Hg2+Fe3+Cu2+H+Pb2+ Fe2+Zn2+H+ (水)Al3+Mg2+Na+。(6)恢复原态措施电解后有关电解质溶液恢复原态的问题应该用质量守恒法分析。一般是加入阳极产物和阴极产物的化合物,但也有特殊情况,如用惰性电极电解 CuSO4溶液,Cu 2+完全放电之前,可加入 CuO 或 CuCO3复原,而 Cu2+完全放电之后,应加入 Cu(OH)2或 Cu2(OH)2CO3复原。3有关原电池解题的思维路径三、电化学原理的综合判断1金属腐蚀原理及防护方法总结(1)常见的电化学腐蚀有两类:形成原电池时,金属作负极,大多数是吸氧腐蚀;形成电解池时,金属
6、作阳极。(2)金属防腐的电化学方法:3原电池原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与较活泼的金属相连,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被腐蚀,被保护的金属作正极。注意:此处是原电池,牺牲了负极保护了正极,但习惯上叫做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电解池原理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被保护的金属与电池负极相连,形成电解池,作阴极。2可充电电池的反应规律(1)可充电电池有充电和放电两个过程,放电时是原电池反应,充电时是电解池反应。(2)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和充电时的阴极反应、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和充电时的阳极反应互为逆反应。将负(正)极反应式变换方向并将电子移项即可得出阴(阳)极反应式。(3)可充电电池充电时原负极必然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原来
7、消耗的物质),即作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同理,原正极连接电源的正极,作阳极。简记为负连负,正连正。3 “串联”类电池的解题流程1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桩,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C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解题思路】钢管桩接电源的负极,高硅铸铁接电源的正极,通电后,外电路中的电子从高硅铸铁(阳极)流向正极,从负极流向钢管桩(阴极),A、B 正确;C 项,题给信息高硅铸
8、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不损耗,错误。【答案】C2 (2018 海南卷)一种镁氧电池如图所示,电极材料为金属镁和吸附氧气的活性炭,电解液为 KOH 浓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4A电池总反应式为:2MgO 22H 2O=Mg(OH)2B正极反应式为:O 2+4e+4OH=2H2OC活性炭可以加快 O2在负极上的反应速率D电子的移动方向由 a 经外电路到 b【解题思路】尽管原电池外观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但其原理是相同的,即要紧紧抓住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这一基本规律。A电池总反应式为:2MgO 22H 2O=M
9、g(OH)2,不符合题意;B正极应该是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为:O 2+4e+4OH=2H2O,不符合题意;C氧气在正极参与反应,符合题意;D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移向正极,该反应中 a 为负极,b 为正极,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答案】C3 (2018 北京卷)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 3%NaCl 溶液) 。 在 Fe 表面生成蓝色沉淀 试管内无明显变化 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可以判定 Zn 保护了 FeB对比,K 3Fe(CN)6可能将 Fe 氧化C验证 Zn 保护 Fe 时不能用的方法D将 Zn 换成 Cu,用的方
10、法可判断 Fe 比 Cu 活泼【解题思路】本题通过实验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考查 Fe2+的检验、实验方案的对比,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用对比分析法。要注意操作条件的变化,如中没有取溶液,中取出溶液,考虑 Fe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要证明 Fe 比 Cu 活泼,可用的方法。A 项,对比,Fe 附近的溶液中加入 K3Fe(CN)6无明显变化,Fe 附近的溶液中不含 Fe2+,Fe附近的溶液中加入 K3Fe(CN)6产生蓝色沉淀,Fe 附近的溶液中含 Fe2+,中 Fe 被保护,A 项正确;B 项,加入 K3Fe(CN)6在 Fe 表面产生蓝色沉淀,Fe 表面产生了 Fe2+,对比的异同,可能是 K3
11、Fe(CN)6将 Fe 氧化成 Fe2+,B 项正确;C 项,对比,加入 K3Fe(CN)6在 Fe 表面产生蓝色沉淀,也能检验出Fe2+,不能用的方法验证 Zn 保护 Fe,C 项正确;D 项,由实验可知 K3Fe(CN)6可能将 Fe 氧化成 Fe2+,将5Zn 换成 Cu 不能用的方法证明 Fe 比 Cu 活泼,D 项错误;答案选 D。【答案】D4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实验一 实验二装置现象a、d 处试纸变蓝;b 处变红,局部褪色;c 处无明显变化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n 处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Aa、d 处:2H 2O2e =H22OH Bb 处
12、:2Cl 2e =Cl2Cc 处发生了反应:Fe2e =Fe2+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 m 处能析出铜【解题思路】根据 a、d 处试纸变蓝,可判断 a、d 两点都为电解池的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2e =H22OH ,A 选项正确; b 处变红,局部褪色,说明 b 为电解池的阳极,2Cl 2e =Cl2,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l 2H 2O=HClHClO,HCl 溶液显酸性,HClO 具有漂白性,B 选项不正确;c 处为阳极,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Fe2e =Fe2+,C 选项正确;实验一中 ac 形成电解池,db 形成电解池,所以实验二中也形成电解池
13、,铜珠的左端为电解池的阳极,铜失电子生成铜离子,m、n 是铜珠的右端,为电解池的阴极,开始时产生气体,后来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单质铜,故 D 选项正确。【答案】B5 (2018 新课标卷)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 2与 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 Li2O2-x( x=0 或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C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 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6D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 Li2O2-x=2Li+(1 )O 2x2【解题思路】本题是比较典型的可充电电池问题。对于此类问题,还可以直接判断反应的
14、氧化剂和还原剂,进而判断出电池的正负极。本题明显是空气中的氧气得电子,所以通氧气的为正极,单质锂就一定为负极。放电时的电池反应,逆向反应就是充电的电池反应,注意:放电的负极,充电时应该为阴极;放电的正极充电时应该为阳极。A题目叙述为:放电时,O 2与 Li+在多孔碳电极处反应,说明电池内,Li +向多孔碳电极移动,因为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多孔碳电极为正极,选项 A 错误。B因为多孔碳电极为正极,外电路电子应该由锂电极流向多孔碳电极(由负极流向正极) ,选项 B 错误。C充电和放电时电池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应该相反,放电时,Li+向多孔碳电极移动,充电时向锂电极移动,选项 C 错误。D根据图示和上述
15、分析,电池的正极反应应该是 O2与 Li+得电子转化为 Li2O2-X,电池的负极反应应该是单质 Li 失电子转化为 Li+,所以总反应为:2Li+(1 x)O2=Li2O2-X,充电的反应与放电的反应相反,所以为 Li2O2-X=2Li +(1 2x)O2,选项 D 正确。【答案】D6H 3PO2也可用电渗析法制备。 “四室电渗析法”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1)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2)分析产品室可得到 H3PO2的原因_。(3)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 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 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
16、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产品中混有_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_。【解题思路】(1)在阳极由于含有的阴离子 OH、SO 、H 2PO 中放电能力最强的是 OH,所以发生反应24 22H2O4e O 2 4H +;(2)在产品室可得到 H3PO2是因为阳极室的 H 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 H2PO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3)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 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 2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 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阳极产生的氧气会把 H3PO2或 H2PO 氧化为 PO ,使
17、产品不纯。 2 34【答案】(1)2H 2O4e =O24H (2)阳极室的 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 H2PO 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 H3PO2 2(3)PO H 2PO 或 H3PO2被氧化34 21如图装置电解一段时间,当某极析出 0.32g Cu 时,、中溶液 pH 分别为(溶液足量,体积均为 100mL 且电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7A13、7、1 B12、7、2 C1、7、13 D7、13、1【解题思路】 n(Cu)0.32g64g/mol0.005mol,由电极反应 Cu2+2e =Cu 可知转移电子为 0.01 mol,电解时,、中溶液电极方程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化学 二轮 复习 专题 电化学 基础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