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及其影响学案.docx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及其影响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及其影响学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2 大气运动规律及其影响(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侧重于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及其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气候的形成及其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主干知识。(2)从命题形式看,多结合生产、生活的实际,如台风、寒潮、沙尘天气、龙卷风等气象灾害,结合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综合考查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以及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从能力要求看,本专题侧重于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规律应用、知识迁移、综合思维等能力。2019 年高考复习应注意:要在掌握每一个核心考点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梳理整合并深化理解各考点之间的内在关联;要强化高频考点如天气系统、气候类型的判读与应用;要增强
2、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从构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脑图”的角度提升区域认知水平,从分析气候与地理位置、地形、植被、水文等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和气候对人口、城市、工农业、交通、生态建设、资源开发影响的角度提升综合思维水平。01 大气受热与气温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的环节,如下图所示:2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
3、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三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2.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气温的时间分布规律(以北半球为例)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示意图相关概念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应用 判断天气状况 判断大陆性气候或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纬度越低,气温日较差越大;夏季气温日较差最大,冬季最小;晴天气温日较差相对较大,阴天相对较小;地势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大;海洋昼夜温差小于陆地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海洋气温年较差小于陆地(2)气温的空间变化规律水平分布规律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4、全球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北半球较曲折,1 月份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在同一纬度,冬季大陆比海洋气温低;夏季大陆比海洋气温高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续表)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3南半球 较平直 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 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带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寒流流经处气温低,暖流流经处气温高地形、洋流冬季,等温线密集,1 月份0 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延伸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 太阳辐射、冬季风我国夏季,等温线稀疏 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太
5、阳辐射垂直分布规律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 100 m 气温下降 0.6 ,但在不同地点及不同时间,可能会小于 0.6 或大于 0.6 ,表现为曲线变陡或变缓。如右图在情况下,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大气比较稳定;在情况下,大气的对流运动更加强烈。逆温现象(1)含义: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 100 m,气温降低 0.6 。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2)辐射逆温的发展过程: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
6、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3)逆温的影响:出现多雾和晴朗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考向 1 结合曲线图考查气温日变化4(2017全国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
7、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 月至次年 2 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 12 题。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解析 第 1 题,膜内温度高于膜外自然状态下的温度,且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要小于膜外自然状态下的平均气温日变化,故为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有积雪时的气温日变化要小于无积雪时的气温日变化,则为枯雪年的膜内平均
8、温度日变化曲线。第 2 题,图示为膜内温度日变化,其中变化很小,而有较大变化,又分别为丰雪年和枯雪年的温度日变化,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答案 1.B 2.C考向 2 结合等温线图考查热力环流的影响(2015四川卷)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12 题。1.该城市可能位于(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40 N 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40 N 附近大陆东岸5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解析 第 1 题,读图可知,该城市冬
9、季平均气温在 0 以下,40 N 附近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与其较吻合。40 N 附近大陆西岸主要为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回归线附近为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冬季均温大于 0 。第 2 题,市中心气温比郊区高,形成近地面大气由郊区流向市中心、市中心气流上升的典型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市中心降水的可能性比郊区大,而郊区温度更低,则更易形成降雪。答案 1.D 2.A考向 3 结合示意图考查逆温特征及成因(2015浙江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 10 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
10、化平均结果。完成 12 题。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解析 第 1 题,读图可知,近地面为强逆温层上界,高空为逆温层上界,故逆温层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从逆温层上界可以看出最大值出现在 45 时,即日出前后;图中显示16 时、8 时都存在逆
11、温层,故逆温现象没有在日出前消失;强逆温层前半夜曲线较陡,增速快,后6半夜曲线较缓,降速慢。第 2 题,图中近地面强逆温层峰值出现的较早,高空逆温层峰值出现较晚,主要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地面辐射自下而上的传递存在时间差异。答案 1.A 2.C读某地夏季午后 2:00 实测的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 13 题。1.甲处最可能是( )。A.灌丛中的一小片空地B.草原中的一小片森林C.公园中的一小片石山D.池塘中的一小片沙洲2.丁处高温中心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多B.接受的地面辐射量多C.锋面中的暖气团上升D.周边的热空气流入3.日出前后,图中四处气温最高的可能是( )。A.甲
12、 B.乙 C.丙 D.丁解析 第 1 题,读图可知,甲地气温比同一水平面的其他区域低,分析不同性质地物的比热容可知,夏季午后温度较低的最可能是草原中的一小片森林。第 2 题,丁处位于与近地面有一定距离的空中,其高温中心形成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周边的热空气流入。第 3 题,结合前两题的分析可知,甲地为林地,夜间降温幅度较小,成为图中四处气温最高处。答案 1.B 2.D 3.A读我国部分省区 7 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问题。影响图中 28 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7太阳辐射 海陆分布 地形 副热带高压A. B. C. D.解析 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可知,影响图中 28 等温线分布的主要
13、因素是海陆分布,大致与海岸线一致,对。若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则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错;28 等温线多为闭合曲线,说明是山地,等温线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对;若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则等温线呈东西走向,错。因此,B 项正确。答案 B等温线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判读(1)延伸方向与纬线平行(受太阳辐射影响);与海岸线平行(受海陆位置影响);与等高线平行(受地形、地势影响)。(2)疏密程度判断温差大小:密大疏小;冬季密,夏季疏;温带密,热带疏;陆地密,海洋疏;平原、高原面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密。(3)弯曲状况向高纬凸:陆地夏季、海洋冬季、暖流流经、地势低。向低纬凸:陆地冬季、海洋夏季、寒流流经、地势高。凸高
14、则低,凸低则高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凸,气温低;反之,气温高。每年 1 月起,油菜花次第开放,缓缓掠过我国辽阔的大地。油菜花盛开期间,处处都是养蜂人追花逐蜜的身影。读中国大陆油菜花开花时间等值线图,回答(1)(2)题。(1)下列四省区中观赏油菜花时间最早的是( )。A.豫 B.鄂 C.闽 D.滇(2)M 地与 N 地油菜花盛开时间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土壤 D.降水解析 第(1)题,油菜花的开放需要达到一定的气温条件。四地中只有福建和云南的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但云南地处高原,气温比福建低,所以四省区中油菜花最早开放的是福建(闽)。第(2)题,M 地处四川盆地,N 位于长江中
15、下游平原,冬春季节四川盆地北部高大的秦岭和大巴山会阻挡北方的冷空气,故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平原高,所以导致两地油菜花盛开时间不同的主导因素是地形。答案 (1)C (2)B802 大气运动与降水1.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四关键”2.大气水平运动风3.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94.季风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冬季风 夏季风温带季风东亚亚热带季风 西北季风 东南季风东南亚、南亚 热带季风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性质 干燥 湿润考向 1 结合区域降水分布,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2016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锋面过境频繁 B
16、.地处迎风坡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天津北部以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降水较多,年降水量大于 600 mm,其原因主要是北部山区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答案 B考向 2 结合大气环流判断降水1.(2016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据图、图说明巴西 1、7 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解析 读图可知,巴西 1 月降水量多,7 月降水量少,巴西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 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多;7 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答案 1 月降水量多,7 月降水量少。1
17、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 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2015海南卷)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 46 ,内陆则高达 49 。读图,完成下题。112.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解析 读图可知,该地位于北印度洋西岸,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风从非洲大陆吹来,其性质干热,受其影响,该岛夏季气候干热。答案 D图为澳大利亚大陆简图,图为某地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 12 题。1.下列四地中,降水量与图相符的是( )。A. B. C. D.2.下列关于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8、.地冬季盛行西风 B.地夏季多洪涝灾害C.地夏季炎热干燥 D.地冬季多寒潮灾害解析 第 1 题,结合图信息可知,该地全年降水稀少,为热带草原气候。根据四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可知,地处于副热带高压影响区,年降水量少,与图相符合。第 2 题,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盛行西风,温和多雨;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少;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纬度低,受寒潮影响小。答案 1.B 2.A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绝对变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读 20082014 年祁连山山区逐时降水相对变率
19、变化图,回答(1)(3)题。12(1)祁连山山区逐时降水量峰值集中在傍晚,其原因是傍晚时分( )。A.有冷锋过境,降水增多B.近地面大气相对湿度达到最大值,且与高空的对流加强C.西风势力增强,水汽丰富D.人类活动减少,水汽容易上升(2)下列地区逐时降水特征与祁连山相似的是( )。A.华北平原 B.台湾岛C.珠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3)祁连山全区降水相对变率的最低值出现在 12 时前后,说明此时( )。A.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B.降水最稳定C.降水量最大 D.天气较晴朗解析 第(1)题,午后气温升高,祁连山山区地面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增强,傍晚时分近地面大气的相对湿度达到最大值,近地面形成高温高
20、湿的气团,该气团迫使近地面与高空的对流加强,形成降水;冷锋、西风和人类活动没有明显的日变化。第(2)题,祁连山大部分地区夜间降水量大于白天,有明显的夜雨现象,主要是受山谷风的影响,四川盆地夜晚冷空气沿山坡滑入盆地底部,盆地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降水。第(3)题,降水变率小,说明降水稳定;降水变率小,不易出现洪涝灾害;降水变率的大小与降水量和天气无关。答案 (1)B (2)D (3)B1.降水多少的成因分析多雨 少雨 气流上升 气流下沉 低压中心,低气压带 控制 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 低压槽控制 高压脊控制 锋面控制 单一气团控制 地形迎风坡 地形背风坡 迎岸风 离岸风 暖流沿岸 寒流沿岸 夏季
21、风影响 冬季风影响2.据两地距离判断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方法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具有差异等材料来命题,此类题目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13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降水转化率指一个地区一段时间的降水总量与大气水汽总含量的比值。通常某一地区在大气水汽含量一定的情况下,降水转化率越低,其空中云水资源开发潜力越大。祁连山地区的大气水汽含量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差
22、异明显。读 19792016 年祁连山地区年均降水转化率空间分布图,回答(1)(3)题。(1)由图可以推测( )。A.年降水总量民勤多于酒泉B.云水资源开发潜力临洮大于兰州C.降水转化率西宁大于刚察D.大气水汽总含量鼎新等于诺木洪(2)形成祁连山地区降水转化率最高值区的主要水汽输送动力是( )。A.盛行西风 B.东南信风C.极地东风 D.东南季风(3)人工增雨可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若在祁连山农耕区实施人工增雨,最应选择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析 第(1)题,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民勤大气水汽总含量多于酒泉,降水转化率大于酒泉,因此年降水总量多于酒泉;临洮与兰州
23、的大气水汽含量相似,但临洮的降水转化率大于兰州,因此云水资源开发潜力小于兰州;由等值线变化规律可知,西宁降水转化率小于刚察;鼎新的降水转化率与诺木洪相近,但大气水汽总含量不一定相等。第(2)题,读图可知,祁连山地区的降水转化率高值区位于西宁和刚察一带,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受地形抬升的影响,形成大量降水,因此降水转化率最高。第(3)题,受东南季风影响,夏季是祁连山地区大气水汽含量最多的季节,且夏季气温高,蒸发强,气候干旱,农业生产需水量大,因此人工增雨最应选择在夏季。答案 (1)A (2)D (3)B03 天气系统的判读141.锋面系统(1)锋面系统与天气提醒:需要注意整个过程中两种锋面气温、气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届高三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大气 运动 规律 及其 影响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