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孔子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孔子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孔子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8-2019 学年度高一语文 10 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西溪的晴雨郁达夫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
2、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带了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秦
3、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从留下上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庸风桑中章末后
4、的三句,叫做“期我乎- 2 -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 ”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葫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
5、,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 ”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哪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 ”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那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
6、赤壁的夜游。一九三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 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 )A. 作者在前半部分写雨中游西溪,以“微雨”为背景,通过自己的路上所闻,车里所见和船中所感,展现了西溪独特的野趣。B. 文章开篇谈到西湖“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 ,引出雨中游览西溪的记叙,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审美情趣是倾向曲折、博大和朦胧的。C. 参观古墓,闻吸到的是“霉灰的阴气” ,给人以“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 ,这段描写与后文雨中游西溪的描写形成对比,引出了后文感受到的野趣。D. 作者在文章收笔处,描述龙妇吹洞箫像东坡夜游赤壁。二者的相似在于洞箫声的幽咽和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雅趣。2. 文章开头说“好教
7、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请概括作者微雨里游西溪,感受到哪些“野趣” 。3. 有人说,本文记叙的两次赏游,无论是雨中,还是晴日,都让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体- 3 -会到了悠然的诗情。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由。【答案】1. B 2. 参观古墓的“恐怖、不安”和静莲庵堂的清茶涤荡相映成趣; 乘车去西溪,感受沿山大道景色的空明青翠;乘船赏景,感受西溪的回环和秀美;少女摇船,领略竹西歌吹般的闲情。 3. 示例:同意这一观点。微雨西溪图中,在微雨的背景下,营造了湿风吹冷、野草飘香的氛围,为全文营造了朦胧素淡的诗意。游赏路上,天色是“阴阴漠漠的” ,呼吸的是“野草花的气息” ;高
8、坐车上,所见的是“一派空明” , “渺渺茫茫,青青绿绿”的雨中山水图;乘船游览,又以一幅少女摇舟图叙写出摇船少女的风姿,竹西歌吹般的闲情,既让人感受到一种文人的浪漫情怀,又让人感受到悠然的诗意。 晴日西溪图中,午后斜阳里流连于弹指楼上,观景、挥毫、饮酒,晚烟中的洞箫,凡此种种,无不透露出闲情诗意;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勾勒出一幅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的夕阳芦荡图,营造了浓重的诗意氛围,让人在品读文人雅趣中产生美的艺术感受。 (如答不同意,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 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
9、)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 “一项” ,立足考查“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 项,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审美情趣是倾向曲折、博大和朦胧的”说法不正确。从原文“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可知这是作者朋友的观点,并不能直接表现作者的审美情趣。故选 B。【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
10、、分散的,答题时,要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此类题解答一般分两步走,第一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二步分点整合答案。本题题目是:文章开头说“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请概括作者微雨里游西溪,感受到哪些“野趣” 。领略“野趣”需要注意把握文章内容细则,如“参观古墓” “感受西溪美景” “乘船感受美景” “少女摇船”等方面的内容- 4 -【3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的能力。探究类题目检测考生是否具有发现文本的丰富内涵与深层含义的眼光,是否具有对文本进行独到感受与创造性理解的能力。回答
11、这类题目的指向是多层面的而不是单层面的,试题的答案是多元的而不是唯一的,其探究角度一般包括下列几个方面:文本的表达目的、文本的表达方式、主旨的隐含意义、作者的写作动机、文本的时代与社会背景等。回答这类题目一要做到所进行的探究分析都必须与原文有直接的联系,或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二要观点明确,表述合情合理。本题题目是:有人说,本文记叙的两次赏游,无论是雨中,还是晴日,都让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体会到了悠然的诗情。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由。答题时,先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自己为什么持有该观点。在分析时要紧扣针对晴日游西溪,扣住“闲情” 、 “夕阳芦荡图” ,以
12、及针对雨中游西溪,扣住“微雨” 、 “雨中山水图”和“少女摇舟图”分析。【点睛】探究类题目检测考生是否具有发现文本的丰富内涵与深层含义的眼光,是否具有对文本进行独到感受与创造性理解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的指向是多层面的而不是单层面的,试题的答案是多元的而不是唯一的。其探究角度一般包括下列几个方面:文本的表达目的、文本的表达方式、主旨的隐含意义、作者的写作动机、文本的时代与社会背景等。回答这类题目一要做到所进行的探究分析都必须与原文有直接的联系,或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二要观点明确,表述合情合理。提问方式:文中说:“”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作答时分两步走,第
13、一步选择一个评价角度进行分析评价,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步结合文本内容说明赞同这种观点的原因。回答时,要注意语句必须简明连贯,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二、古诗文阅读(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5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
14、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
15、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4. 下列四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酒属(引申为劝酒)客 纵(任凭)一苇之所如B. 苏子愀(忧愁凄怆)然 正襟危(危险)坐C. 舞(使跳舞)幽壑之潜蛟 泣(使哭泣)孤舟之嫠妇D. 则天地曾(竟,简直)不能以一瞬 相与(交错)枕藉乎舟中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
16、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B.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C.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D.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6 -A. “赋”这种文体,讲究文采和韵律,兼有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宋代的赋进一步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
17、” ,如欧阳修的秋声赋 、苏洵的阿房宫赋等都是宋代有名的赋。B. 唐代古文运动是我国一次文体改革运动,到了宋代继续提倡这种改革,出现了被世人称诵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C. 斗:南斗星,星宿名,泛指天空。牛:牵牛星,星宿名。二十八星宿是古代汉族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D. 匏樽:亦泛指饮具。匏 :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樽: 古代的盛酒器具。7.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2)盖将自其变
18、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答案】4. B 5. C 6. A 7. (1)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只小船,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2)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要是从那不变动的一面看,假若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B 项, “正襟危坐”的意思是“整理衣襟,端
19、正地坐着” ,所以“危”的意思是“端正” 。故选B。【5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荆州” “舳舻” “旌旗” “酒” “江” “槊” “诗” “雄” ,虚词“其” “而” “也” “之” , “破荆州”和“下江陵”结构相同, “舳舻千里”和“旌旗蔽空”结构相同, “酾酒临江”和“酾酒临江”- 7 -结构相同,再结合本句意思: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
20、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句子可以断开为: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故选 C。【6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A 项, “苏洵的阿房宫赋 ”说法错误,阿房宫赋为杜牧所作。故选 A。【7 题详
21、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况” ,何况;“渔樵” ,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渔樵于江渚之上” ,介词结构后置,在江边捕鱼砍柴;“侣”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伴侣;“友”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朋友;“扁舟” ,指小船;“尊” ,同“樽” 。酒杯;“匏尊” ,指酒杯;“属” ,指相互劝酒。 (2)中的“盖” ,句首副词,表假设,如果;“自” ,从;“曾” ,简直,竟然
22、;“以” ,通“已” ,停止;“一瞬” ,指一眨眼;“而又何羡乎” ,又何必羡慕它们呢。【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
23、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 8 -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 ”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潜藏在深渊中
24、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肇庆市 德庆县 孔子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10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