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 2019 届高三化学上学期 9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 12 S 32 Cu 64 N 14 Si 28 Na 23 Fe 56 Se79 Cl 35.5第 I 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2 分,共 48 分)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化学的视角看,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B C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诗句 司母戊鼎 瓷器(China) 侯德榜诗句中“淘” “漉”相当于分离提纯操作中的“过滤”属青铜制品,是我国古代科
2、技光辉成就的代表之一属硅酸盐产品,China一词又指“瓷器” ,这反映了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作为“瓷器故乡”的形象我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主要成就: 侯氏制碱法,该碱指的是烧碱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详解】A、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指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能得到黄金,其中的“淘” “漉”相当于分离提纯操作中的“过滤” ,选项 A 正确;B、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制品,属于青铜制品,选项 B正确;C、瓷器属于硅酸盐产品,中国的瓷器在古代就闻名世界,最早由中国出口至西方国家,选项 C 正确;D、侯氏制碱法制得
3、的碱为纯碱,即碳酸钠,反应原理为NH3+NaCl+CO2+H2O=NH4Cl+NaHCO3、2NaHCO 3 Na2CO3+ CO2+H 2O,选项 D 不正确。答案选- 2 -D。2.已知氧化还原反应: 2Cu(IO 3)224KI12H 2SO42CuI13I 212K 2SO412H 2O。则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当 1molCu(IO3)2发生反应共转移的电子为 10mol B. 反应中 KI 被氧化C. I2是氧化产物 CuI 是还原产物 D. 当 1molCu(IO3)2发生反应被 Cu2+氧化的 I为 2mol【答案】B【解析】【分析】由方程式 2Cu(IO 3)
4、2+24KI+12H2SO4=2CuI+13I 2+12K2SO4+12H2O 可知,Cu(IO 3) 2中,Cu 元素的化合价由+2 价降低为+1 价,I 元素的化合价由+5 价降低为 0,则 Cu(IO 3) 2为氧化剂,所以 1mol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1mol(2-1)+2mol(5-0)=11mol,KI 中 I 元素的化合价由-1 价升高为 0,则 KI 为还原剂被氧化,所以当 1mol 氧化剂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为 11mol。【详解】当 1molCu(IO3)2发生反应,有 11molKI 被氧化,转移 11mol 电子,A 错误;反应中KI 做还原剂,
5、被氧化,B 正确;反应中,生成物 I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 错误;当 1molCu(IO3)2发生反应被 Cu2+氧化的 I为 1mol,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CuI 中 Cu 为+1 价为学生解答的易错点。3.下列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说法正确的是( )A. 20gH218O 和 20gTHO 中含有的中子数均为 10NAB. 25时,pH=2 的 CH3COOH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OH 的数目为 1012 NAC. 标况下,22.4L HF 含 HF 分子数目为 NAD. 3.4gH2O2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转
6、移电子数为 0.1 NA【答案】A【解析】【详解】A、20gH 218O 和 20gTHO 均为 1mol,而 H218O 和 THO 中均含 10 个中子,故两者中均含10NA个中子,选项 A 正确;B没有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水电离出的 OH-的数目,选项B 错误;C、标况下 HF 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和分子个数,选项 C 错误;D. 3.4gH2O2的物质的量为 0.1mol,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1 价 O 可能发生自身- 3 -氧化还原反应(如 2H2O2=2H2O+O2) ,也可能作氧化剂全部被还原(如2Fe2+H2O2+2H+=2Fe3+2H2O) ,
7、还可以作还原剂被氧化(如 2MnO4-+5H2O2+6H+=2Mn2+5O2+8H 2O)上述三种情况中,只有-1 价 O 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时,3.4g(0.1mol)H 2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0.1 NA,而另外两种情况,3.4g(0.1mol)H 2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0.2 NA,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A。4.将溶液(或气体)X 逐渐加入(或通入)到一定量 Y 溶液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 X 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符合图中情况的一组物质是( ) 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向 NaOH 溶液中加入 Ba(HCO 3) 2溶液,氢氧根离子与
8、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成碳酸钡,所以一开始就有沉淀产生,故 A 错误;B、CaCl 2溶液中加入 Na2C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一开始就生成碳酸钙,故 B 错误;C、Mg(HSO 4) 2溶液中加入 KOH 溶液,氢氧根离子首先与氢离子反,然后与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故 C 正确;D、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一开始就生成碳酸钙,不符合图象,故 D 错误;故选:C。考点:考查物质反应以及图像分析与判断5.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 NaClO 氧化为 Na2SO4,而 NaClO 被还原为 NaCl,若反应中 Na2Sx与NaCl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6,则 x 值
9、是( )A. 2 B. 3 C. 4 D. 5【答案】D【解析】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 NaClO 氧化为 Na2SO4,S 元素化合价由- 升高为+6,而 NaClO 被还原为 NaCl,Cl 元素化合价由+1 价降低为-1 价,反应中 Na2Sx与 NaCl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 -1:16,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则:x6-(- )=161-(-1)解得:x=5,答案为 D。点睛:能通过平均化合价的方法确定 Na2Sx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并准确利用电子守恒规律是解题关键,Na 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 NaClO 氧化为 Na2SO4,S 元素化合价由- 升高为+6,而NaClO 被还原为
10、NaCl,Cl 元素化合价由+1 价降低为-1 价,反应中 Na2Sx与 NaCl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6,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列方程计算 x 的值。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是( )A. 1molL1 的 NaAlO2溶液和 2.5molL1 的 HCl 溶液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2AlO 2 +5H+Al3+Al(OH) 3+H 2OB. 向 Mg(HC03)2溶液中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Mg2+2HCO3 +Ca2+2OH CaCO 3+MgCO 3+2H 2OC. 已知:酸性 Ka1(H2SO3)Ka2(H2SO3)Ka(HClO),过量 SO2通入到 NaClO 溶液中:SO2+H2
11、O+ClO HClO+HSO 3D. 向 Fe(OH)2中加入稀硝酸:3Fe 2 4H NO 3-=3Fe3 NO2H 2O【答案】A【解析】【分析】A、1mol/L 的 NaAlO2溶液和 2.5mol/L 的 HCl 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由于 AlO2-和 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5,故 AlO2-和 H+反应恰好生成等物质的量的 Al3+和 Al(OH)3;B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氢氧化钙过量,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C. ClO 具有强氧化性,能将 SO2氧化;D. Fe(OH) 2是难溶于水的弱电解质,必须写化学式。【详解】A、1mol/L 的 NaAlO2溶液和 2.5mol
12、/L 的 HCl 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后,由于 AlO2-和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5,故 AlO2-和 H+反应恰好生成等物质的量的 Al3+和 Al(OH)3,离子方程式为:2AlO 2-+5H+= Al(OH)3+Al 3+H2O,选项 A 正确;B碳酸氢镁溶液中加过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 2+2HCO3 +2Ca2+4OH =2CaCO3+2H 2O+Mg(OH)2,选项 B 错误;C. ClO 具有强氧化性,能将 SO2氧化,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 2+H2O+ClO Cl -+SO42-+2H+,选项 C 错误;D. Fe(OH)2是难溶于水的弱电解质,必须写
13、化学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Fe(OH)210H NO 3-=3Fe3 NO8H 2O,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A。7.三氟化氮(NF 3)是微电子工业中优良的等离子刻蚀气体,它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反应:- 5 -3NF3+5H2O=2NO+HNO3+9HF。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F3是氧化剂,H 2O 是还原剂 B. 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C. 若生成 0.2molHNO3,则转移 0.2mol 电子 D. NF 3在潮湿的空气中泄漏会产生红棕色气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方程式可知 N 元素的化合价从3 价部分升高到5 价,失去 2
14、个电子,部分降低到2 价得到 1 个电子,其余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 NF3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A 错误;B、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B 错误;C、若生成 0.2 mol HNO3,则转移 0.4mol 电子,C 错误;D、NF 3在潮湿的空气中泄漏会与水反应生成 NO,NO 极易被氧化产生红棕色气体 NO2,D 正确,答案选 D。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与计算8.实验室将 NaClO3和 Na2SO3按物质的量为 2:1 放入烧杯中,同时滴入适量 H2SO4,并用水浴加热,产生棕黄色的气体 X,反应后测得 NaC
15、lO3和 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 X 的化学式为( )A. Cl2 B. Cl2O C. ClO2 D. Cl2O3【答案】C【解析】【分析】NaClO3和 Na2SO3按物质的量比 2:1 加入烧瓶中,再滴入少量 H2SO4溶液加热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SO 32被氧化为 SO42,根据电子得失守恒,氯元素由+5 价还原成+4 价。【详解】反应中,SO 32被氧化为 SO42,S 元素在反应前化合价为+4 价,反应后化合价为+6价,1mol 的 S 原子失去电子 2mol,令 Cl 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得 1(5-a)=2(6-4)
16、 ,解得 a=1,反应后 Cl 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因此棕黄色的气体 X 是 ClO2,答案选 C。【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的计算,明确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对于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 Br 、SO 42 、H 2SO3、NH 4+) ,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加热时- 6 -放出的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加入碱溶液使溶液呈碱性,再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加入氯水时,溶液略呈橙红色,再加入 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定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A. Br B. SO42 C. H2SO3
17、 D. NH4+【答案】B【解析】【分析】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说明溶液中含有H2SO3;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气体是NH3,原溶液含有 NH4+;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证明溶液中含有 Br-,再加入 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说明生成硫酸钡沉淀,但在硝酸溶液中亚硫酸可以被氧化为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详解】某酸性溶液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证明含有 H2SO3;加入碱溶液使溶液呈碱性,再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含
18、有 NH4+;加入氯水时,溶液略呈橙红色,证明含有 Br,由于氯水有强氧化性,会把 H2SO3氧化为 H2SO4.产生了 SO42 ,再加入 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中含 SO42 ,但是不一定是原来溶液中含有的。不能确定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SO42。选项是 B。【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和现象判断,关键是要注意亚硫酸可以被硝酸氧化为硫酸。10.在复杂的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下列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A. 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 AlO2-、OH -、CO 3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AlO 2-、OH -、CO 32
19、-B.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 FeBr2、FeI 2溶液中,缓慢通入氯气:I -、Br -、Fe 2+C.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 KOH、Ba(OH) 2溶液中,缓慢通入 C02:KOH、Ba(OH) 2、K 2C03、BaC0 3D.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 Fe3+、Cu 2+、H +溶液中加入锌粉:Fe 3+、Cu 2+、H +【答案】D【解析】【分析】A、用假设法判断,H +最先与 AlO2-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而氢氧化铝与溶液中 OH-反应生成AlO2-;B、离子还原性 I-Fe 2+Br -,同一氧化剂与不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反应时,先与还- 7 -原性强的物质反应;C、氢氧化钡先发生反应,因为碳
20、酸钾与氢氧化钡不能共存;D、同一还原剂与不同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反应时,先与氧化性强的物质反应。【详解】含等物质的量的 AlO2 、OH 、CO 32 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反应先后顺序为:OH -、AlO 2-、CO 32-,A 错误;还原性顺序为:I -Fe2+Br-,含等物质的量的 FeBr2、Fel 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氯气反应的先后顺序为:I 、Fe 2 、Br ,B 错误;含等物质的量的 Ba(OH)2、KOH的溶液中,缓慢通入 CO2反应先后顺序为:Ba(OH) 2、KOH、K 2CO3、BaCO 3,C 错误;氧化性顺序为:Fe 3 Cu2 H Fe2 ,含等物质的量的 Fe3 、
21、Cu 2 、H 的溶液中加入锌粉反应先后顺序为:Fe 3 、Cu 2 、H 、Fe 2 ,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侧重对综合能力的考查,难度较大,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清楚反应发生的本质与物质性质是关键。11.某稀溶液中含有 Fe(NO 3) 3、Cu(NO 3) 2、HNO 3,若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 Fe2+浓度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原溶液中 Fe(NO 3) 3、Cu(NO 3)2、HNO 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111 B. 131 C. 338 D. 114【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顺序规律分析
22、计算,溶液中含有 Fe(NO 3) 3、Cu(NO 3) 2、HNO 3,氧化性顺序为 HNO3Fe(NO 3) 3Cu(NO 3) 2,加入铁后依次反应,据此结合图象数据计算。【详解】稀溶液中各物质的氧化性顺序为 HNO3Fe(NO 3) 3Cu(NO 3) 2,加入铁后会依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4HNO 3=Fe(NO 3) 3+NO+2H 2O;Fe+2Fe 3+=3Fe2+;Fe+Cu 2+=Cu+Fe2+;从图象中可知铁为 1mol 时,无 Fe2+生成,发生反应、消耗硝酸为 4mol,生成 Fe3+1mol;再加入 1mol 铁发生反应生成 Fe2+物质的量为 3mol,反应的
23、 Fe3+物质的量为 2mol,其中原溶液中的 Fe3+物质的量 1mol;再加入 1mol 铁发生反应,此时又生成 Fe2+物质的量为- 8 -1mol,说明原溶液中 Cu2+物质的量为 1mol;综上所述可知原溶液中 Fe (NO 3) 3为1mol,Cu(NO 3) 2物质的量为 1mol,HNO 3物质的量为 4mol,则原溶液中 Fe(NO 3)3、Cu(NO 3) 2、HNO 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14,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应用、混合物反应的计算,明确氧化还原反应先后反应的顺序,依据图像数据正确分析计算为解答关键。12.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24、的是( )无色溶液中 K+、Na +、MnO 4-、SO 42-pH=1 的溶液 CO32 -、Na +、AlO 2-、NO 3-加入 Al 能放出H2的溶液中 Cl-、HCO 3-、SO 42-、NH 4+由水电离的 C(OH -)= 10 -13 mol/L 的溶液中,Na+、Ba 2+、Cl -、Br -有较多的 Fe3+的溶液中,Na +、NH 4+、SCN -、HCO 3-酸性溶液中Fe3+、Al 3+、NO 3-、I -、Cl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中 MnO4-显紫红色;pH=1 的溶液中弱酸根 CO32 -、AlO 2-不能大量共存;HCO 3-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朔州市 应县 第一 中学 2019 届高三 化学 学期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