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 节 两种电荷【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4.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5.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学习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学习难点】:两种电荷的推导【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自然界只有 种电荷。2.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叫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4.电荷量: 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其单位是 ,简称 ,符号 。5.善于导电的物体叫 ;如: 、人体、大
2、地、酸碱盐溶液。6.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 ,如: 、玻璃、塑料等。 二、课内探究探究点一 电荷 1、阅读课本 32 页至 33 页内容,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小结: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 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 。习惯上我们把带了电的物体叫作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用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叫作接触起电。两物体带同种电荷。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叫作感应起电
3、。两物体带异种电荷。2、认真观察 15.1-1 并阅读 33 页内容,完成有关问题:经摩擦过的玻 璃棒、橡胶棒 (选填“能”或“不能”)吸引轻小物体。自然界只有 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可用“+”表示。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可用“-”表示。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3、电荷量: 叫电荷量,简称电荷,用 Q 表示。单位是 ,简称 ,符号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即带电物体都有 的性质。例 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例 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4、用专门的检验仪器。5、验电器:观察课本 33 页图 15.1-2,结合课本的有关内容,让我们一起了解一种新的仪器验电器。(1)验电器的原理是 ;(2)验电器的用途是 ; (3)验电器的构造有 。探究点二 原子及其结构1、原子的结构 元电荷认真阅读元电荷部分,完成下 列问题:(1)原子由 和 组成, 位于原子的中心, 带正电, 带负电。(2)人们把最小的电荷叫作 ,常用符号 表示e=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 ,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对外不带电。2、摩擦起电的原因(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物理 第十五 节两种 电荷 答案 新版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