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专题35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二)考点讲解.doc
《2019高考化学专题35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二)考点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化学专题35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二)考点讲解.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35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二)【高考演练】上接 34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一)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 灼烧 溶解 过滤 萃取B用乙醇和浓 H2SO4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C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含盐腌制品不宜直接放在铝制容器中D将(NH 4)2SO4、CuSO 4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都出现沉淀,表明二者均可使蛋白质变性【答案】C2)能鉴别 MgI2、AgNO 3、Na 2CO3、NaAlO 2四种溶液的试剂是( )AHNO 3 BKOHCBaCl 2 DNaClO【答案】A【解析】HNO 3能将 I 氧化
2、成 I2,溶液变成褐色,与 AgNO3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与 Na2CO3溶液混合产生无色无味气体,与 NaAlO2溶液反应先产生沉淀,HNO 3过量沉淀溶解,A 项正确;KOH 不能鉴别 Na2CO3和NaAlO2溶液,B 项错;BaCl 2与 AgNO3、Na 2CO3反应都生成沉淀,与另两种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C 项错;NaClO只能鉴别出 MgI2,D 项错。 3.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的方法很多,如蒸馏、过滤、结晶、渗析、盐析等,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选用方法最合适的是( )。 C.配置 0.100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D
3、检验 NH4+时,往试样中加入 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知识点】溶液的配制、物质的鉴别、离子的检验、化学仪器的使用等知识。【答案】D25有 a、b、c、d、e 五种气体,进行下列实验:(1)a和 b混合 气体变红棕色(2)c和 d混合 产生白烟(3)c和 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 溴水都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4)b和 e分别通入氢硫酸中 都产生淡黄色沉淀a、b、c、d、e 依次可能是( )A. O2、NO、HCl、NH 3、CO 2B. O2、NO、NH 3、HCl、SO 3C. NO、O 2、NH 3、HCl、SO 2D. HCl、CO 2、NH 3、H 2S、CH
4、 4【答案】C【解析】由 a和 b混合,气体变成红棕色,可知 a和 b为 NO与 O2;又因为 b通入氢硫酸中产生淡黄色沉淀,则 b为 O2,a 为 NO。c 和 d混合产生白烟,则 c和 d为 NH3和 HCl;c 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则 c为 NH3,d 为 HCl。e 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通入氢硫酸中产生淡黄色沉淀,则 e为 SO2。6根据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若 Z中白色粉末变成蓝色,M 中出现浑浊,X 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则 Y一定为氧化铁B若 X为 H2和 CO的混合气体,Y 为氧化镁和氧化钠,则 Z中变蓝色,M
5、 中出现浑浊C若 X为甲烷,Y 为氧化铜,则 Z中无现象,M 中可能出现浑浊D若 X为氮气,Y 为氧化铅(PbO)和炭粉,则 Z中无明显现象,M 中可能出现浑浊【答案】D【解析】白色硫酸铜变蓝色,说明有水生成,M 中出现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Y 为氧化铜也符合题意,A 错;氢气不能还原氧化钠和氧化镁, 不能生成水,B 错;甲烷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 M中出现浑浊,Z 中白色粉末变成蓝色,C 错;氧化铅与炭粉反应可能生成二氧化碳,D 正确。37.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 目的 操作A. 配制 100 mL 1.0 mol/L CuSO4溶液 将 25 g CuSO4
6、5H20溶于 100 mL蒸馏水中B. 除去 KNO3中少量 NaCl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C. 在溶液中将 MnO4 完全转化为 Mn2 向酸性 KMnO4溶液中滴加 H2O2溶液至紫色消失D. 确定 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 Na2CO3 取少量溶液滴加 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答案】A8.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A向含有少量 FeCl3的 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除去 Mg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B向某溶液中加入 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稀硝
7、酸沉淀不消失证明溶液中含 SO24C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溶液中存在 CO23D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有 Na 、无 K【答案】A 【解析】A 选项,Fe 3 3H 2OFe(OH)33H ,加入 Mg(OH)2消耗溶液中的 H ,使平衡右移,正确;B 选项,无法排除 Ag 、SO 干扰,错误;C 选项,无法排除 HCO 干扰,错误;D 选项,黄色火焰可以覆盖 K23 3的浅紫色火焰,检验 K 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错误。9.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不
8、能用无水乙醇代替 CCl4B. 可用新制的 Cu(OH)2悬浊液检验牙膏中存在的甘油C. 纸层析实验中,须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D. 实验室中提纯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醇,可采用先加生石灰,过滤后再蒸馏的方法【答案】C4【解析】乙醇与水互溶,不能作为萃取剂;新制的 Cu(OH)2悬浊液可以与多羟基有机物形成绛蓝色溶液,如甘油和葡萄糖等;乙酸和乙醇的沸点相差不大,通常情况下让乙酸与生石灰反应生成高沸点的乙酸盐,然后蒸馏得到乙醇;在进行纸层析实验时,不能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 10.现有一瓶标签上注明为葡萄糖酸盐(钠、镁、钙、铁)的复合剂,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制剂作为试液,设计并完
9、成了如下实验:已知:控制溶液 pH=4时,Fe(OH) 3沉淀完全,Ca 2+、Mg 2+不沉淀。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根据现象 1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 Na+B根据现象 2可推出该试液 中并不含有葡萄糖酸根C根据现象 3和 4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 Ca2+,但没有 Mg2+D根据现象 5可推出该试液中一定含有 Fe2+【答案】C液 pH=4时,Fe(OH) 3沉淀完全,Ca 2+、Mg 2+不沉淀”信息,在过滤除去 Fe(OH)3的滤液中分别加入NH3H2O(aq)和 Na2CO3(aq),加入 NH3H2O(aq)不产生沉淀说明滤液中不含 Mg2+,加入 Na2CO3 (aq)产生白色沉淀
10、,说明滤液中含 Ca2+。11.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Na 、Ba 2 、NO 、Cl 、Br 、SO 、SO 中的若干种(忽3 23 24略水电离出的 H 、OH ),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步骤 操作 现象 (1) 用 pH试纸检验 溶液的 pH大于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试液 NaOH (aq)Na2CO3(aq)滤液沉淀物焰色反应 观察到黄色火焰(现象 1)无银镜产生(现象 2)气体溶液H+无沉淀(现象 3)白色沉淀(现象 4)血红色(现象5)KSCN(aq)H2O2NH3H2O(aq)Na2CO3 (aq)滤液沉淀物调节pH=457(2)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化学 专题 35 物质 分离 提纯 检验 考点 讲解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