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概念专项突破专题03养廉银.doc
《2019年高考历史概念专项突破专题03养廉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概念专项突破专题03养廉银.doc(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03 养廉银内涵阐释养廉银为中国清朝特有的官员之俸禄制度。创建自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 年)的该薪给制度,本意是想借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情事发生,因此取名为“养廉” 。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后,清政府将所有税收(包括酒醋税等地方税)改归朝廷所有,致使地方财政困难,看似高薪养廉,实际上将地方行政费用归于地方首长所有,导致清朝地方贪腐情况为史上之最。 4清朝官员俸禄极低,一品官年俸才 180 两,官吏贪腐严重。雍正时实行“耗羡归公” ,即征收赋税时“每两加耗羡五分” ,从中提取“养廉银” ,其数目远超官员正俸,督抚大吏每年可得
2、一二万两。这主要说明清朝A注重制度建设整顿规范吏治B各级官吏的腐败已无可救药C基本改变了当时的赋税制度D加俸是杜绝贪腐的不二选择【答案】A【解析】据材料“耗羡归公” 、 “每两加耗羡五分” 、 “养廉银”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养廉银”属于清朝政府的制度建设,其目的是减少官吏贪腐,整顿规范吏治,故 A 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当时各级官吏的腐败已无可救药,故 B 项错误;“养廉银”的改革不可能改变当时的赋税制度,故 C 项错误;加俸不是杜绝贪腐的唯一手段,故 D 项错误。故选 A。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 180 两,正七品知县 45 两,正九品官员 33
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 “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 ,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 ;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 ,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2高。摘编自黄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概念 专项 突破 专题 03 养廉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