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整合专题六物理实验第1讲力学实验课时检测.doc
《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整合专题六物理实验第1讲力学实验课时检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整合专题六物理实验第1讲力学实验课时检测.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一部分 专题六 第 1 讲 力学实验一、计算题1(2018全国卷)甲、乙两同学通过下面的实验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实验步骤如下:(1)甲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量程为 L 的木尺上端,让木尺自然下垂乙把手放在尺的下端(位置恰好处于 L 刻度处,但未碰到尺),准备用手指夹住下落的尺。(2)甲在不通知乙的情况下,突然松手,尺子下落;乙看到尺子下落后快速用手指夹住尺子。若夹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 L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则乙的反应时间为_(用 L、 L1和 g 表示)。(3)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9.8 m/s2, L30.0 cm, L110.4 cm.乙的反应时间为_s。(结果保留 2 位有效
2、数字)(4)写出一条能提高测量结果准确程度的建议:_。解析 根据题述,在乙的反应时间 t 内,尺子下落高度 h L L1,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 h gt2,解得 t 。代入数据得 t0.20 s。12 2(L L1)g答案 (2) (3)0.20 (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初始时乙的手指尽可能接近2(L L1)g尺子(答出一条即可)2(2017全国卷)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图 6121实验步骤如下:如图(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
3、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 t;用 s 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所示), 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v的 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 ;v2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中的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多次重复步骤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 t 图,如图(c)所示v(c)完成下列填空:(1)用 a 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 vA表示挡光片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则 与 vA、 a 和 t 的关系式为 _。v v(2)由图(c)可求得 vA_cm/s,
4、a_cm/s 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 (1)由于滑块做匀变速运动,在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过程中,由运动学公式得 t vA t a( t)2,则 vA a t。v12 v 12(2)由 vA a t 结合题图(c)可知,图线与纵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为 vA,将图线延v12长与纵轴相交,得 vA52.1 cm/s,图线的斜率等于 a,即 a cm/s2,求12 12 53.60 52.120.18得 a16.4 cm/s 2。答案 (1) vA t (2)52.1 16.4a23(2016全国卷)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6122 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
5、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图 61223(1)实验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骤;把纸带向左拉直松手释放物块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2)图 6123 中 M 和 L 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 50 Hz。由 M 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_m/s。比较两纸带可知,_(填“ M”或“ L”)纸带对
6、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图 6123解析 (1)实验中应先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测量弹簧的压缩量,然后把纸带向左拉直,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松手释放物块,使其向右滑动,因此步骤为。(2)由于物块离开弹簧时的速度最大,因此 M 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 v 1.29 m/s。由于弹簧压缩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因此推开物块2.5810 2 m0.02 s后,弹簧弹性势能转化成物块的动能越多,物块离开弹簧后获得的速度越大,打的点间距越大,因此 M 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答案 (1) (2)1.29 M4(2017全国卷)某探究小组做“验证
7、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 x 轴,纵轴为 y 轴,最小刻度表示 1 mm)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 6124(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 Q 固定在 y 轴上的 B 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 P 位于 y 轴上的 A 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 P 端沿 y 轴从 A 点拉至坐标原点 O,此时拉力 F 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 F 的大小为_N。(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 P 端回到 A 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 P 端拉至 O 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
8、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 F14.2 N 和 F25.6 N。用 5 mm 长度的线段表示 1 N 的力,以 O 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 F1、 F2的图示,4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 F 合 ;图 6124 F 合 的大小为_N, F 合 与拉力 F 的夹角的正切值为_。若 F 合 与拉力 F 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析 (1)由测力计的读数规则可知,读数为 4.0 N。(2)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由图可知 F 合 4.0 N,从 F 合 的顶点向 x 轴和 y 轴分别作垂线,顶点的横坐标对应长度为 1 mm,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物理 二轮 复习 第一 部分 专题 整合 实验 力学 课时 检测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