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五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课件.ppt
《2019届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五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五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课件.ppt(7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课程标准】 1.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考纲要求和解读】 1.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在其他各地高考中近几年均有出现,注意鸦片战争背景中的中西对比、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冲击和中国相应产生的反应。甲午中日战争在历史中的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分水岭)的理解和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运动反帝与辛丑条约。同时关注本课内的相关历史名词如:贸易顺差(出超)与贸易逆差(入超)、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 2.辛亥革命:已考查了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辛亥革命的民族主义。作为
3、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需重点关注。主要考向有辛亥革命反映的时代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评价。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近几年高考的高频考点,重在考查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4.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2010、2014和2015年均考查到抗日战争,重在突出抗战中中共和国民政府的功绩。总体体现中华民族的抗战及其伟大意义。同时还要牢记日本侵华犯下的罪行,如发动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制造南京大屠杀、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等。,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1.(2018全国卷文综历史,5)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
4、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地方督抚上奏的内容中认为,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说明当时清朝的地方督抚已经注意按照国际法来处理中日之间的交涉问题,这明显体现了近代的外交观念,故选D;题干中没有说到日本是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的权益,故A与题意不符;由“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可知,当时琉球国还在向中国进贡,
5、维持着朝贡关系,故B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地方督抚的上奏只是在行使其职权,对政府提出建议,而不是干预朝廷外交事务,故C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2.(2018全国卷文综历史,7)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答案
6、】 A 【解析】 由题干中的“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说明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使得农民摆脱了原来“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的处境,农民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这样就获得了农民的拥护,并激发了他们抗日的热情,故选A;由“是否减租减息”可以看出地租还要交的,所以B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由题干中的“抗日根据地”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而国民革命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故排除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3.(2018北京卷文综历史,6)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
7、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答案】 C 【解析】 解题时可根据材料“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目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解答时结合所学知识逐项分析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长征途中,而星
8、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于1930年写的文章,阐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而“工农武装割据”提出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B。井冈山道路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探索出的革命道路,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创作的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排除D。,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4.(2018全国卷文综历史,6)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
9、法。”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答案】 C 【解析】 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故选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排除A、B;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斗争目标,排除D。,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5.(2018江苏文综历史,10)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
10、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C.三大战役进行中 D.渡江战役结束后,【答案】 C 【解析】 全面内战爆发是1946年,与材料中“1948年11月”不符,故A项错误;战略反攻是1947年,与材料中“1948年11月”不符,故B项错误;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中共中央认为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与材料中“1948年11月”相符,故C项正确;渡江战役是1949年,与材料中“1948年11月”不符,故D项错误。,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6.(2018北京卷文综历史,7)下图取材于19
11、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答案】 D 【解析】 注意漫画创作的时间“1945年”以及漫画标题端赖合作、图片上的文字“国共”“复兴门” “建国大道”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抗战胜利前后,全国民众希望国共继续合作,实现和平建国,故漫画反映了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故D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而且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并非国共联合,排除A;双十协定是1945年重庆谈判的结果,重庆政协会议召开于194
12、6年初,排除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重庆谈判时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排除C。故选D。,第三部分:基础知识清单,知识清单一: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鸦片战争的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大门,占领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 2.战前中英两国对比: (1)英国:政治上:经过1832年的议会改革,代议民主制度进一步发展;经济:工业革命完成,英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文化上:科技进步,各种进步思想不断发展;对外:推行殖民扩张政策,迫切要求获得更多的海外市场
13、。 (2)中国:政治:君主专制高度强化,政治腐败、军备松弛,社会矛盾尖锐,腐朽的封建王朝日趋衰落;经济: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理学僵化保守,统治者文化专制压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对外: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以“天朝上国”自居,完全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知识清单一: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3.结果:清朝战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之后又与法美相继签订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主要内容: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1943年被废除;(1843
14、-1943年)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注意:关税协定严重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便利英国对华倾销商品,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4.中国战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2)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知识清单一: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5.影响:(1)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传统的朝贡体制被打破,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 (1)
15、根本原因: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2)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列强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 (3)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知识清单一: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2.经过及结果: (1)发动国: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结果:清朝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增开10处通商口岸(牛庄、淡水、南京、汉口等):使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扩大到内地。 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破坏了中国的内河航运权。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
16、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准许华工出国;鸦片贸易合法化。,知识清单一: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3.影响: (1)战后,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2)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复兴的洋务运动,中国的近代化运动由此起步。 (3)中国丧失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外国的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沿海各省发展。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知识清单一: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三、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 1.中日甲午战争的原因: (1)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制定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2)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2.战争的爆发:18
17、94年7月,悍然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战争。 3.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赔两亿,割三地,开四口,允设厂),知识清单一: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4.影响: (1)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 (2)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国势艰难,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 (3)日本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各国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4)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首先进行军事改革
18、。 (5)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也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清政府军事改革;资产阶级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农民义和团运动等。)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知识清单一: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 (2)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2.结果:清朝战败,签订辛丑条约。内容:赔款白银4.5亿两;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禁止中
19、国人居住,由列强驻军保护;严禁中国人民进行反帝运动;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修订商约。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列强扩大侵略。 3.危害: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巨额的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而且使中国的税收被列强控制,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从此,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识清单一: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从列强一系列侵略战争得出的认识: (1)列强的侵华战争使我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只有强大才能不被欺
20、凌。 (2)历次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落后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因此先进的制度和廉洁高效又负责任的政府是国家强大的重要前提。 (3)列强侵略的主观目的是要把中国变为西方殖民地,变为西方倾销产品的市场和获得原料的产地,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痛,影响了中国的发展。但列强侵略客观上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使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首先觉醒起来,他们引入西方先进的技术甚至制度,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因而,列强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知识清单一: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例题】 1.(2018天津卷历史,5)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
21、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 (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良歹分明,情甘帖服”等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官员对夹带鸦片的人依法加以惩处,对夹带鸦片的船货尽数没收,体现了清政府禁止鸦片流毒,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故选A。材料中反映的是清政府官员要求外商的具结承诺,无法得出得到各国政府公认,排除B;材料中禁止外国商人带
22、鸦片来华,可得出鸦片贸易在当时是不合法的,排除C;是否“享有治外法权”在材料中无体现,排除D。,知识清单一: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2.(2018全国卷文综历史,5)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 “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信息是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
23、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这说明清政府根本不知道舆论宣传是近代外交的一种形式,即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故C正确;欧美舆论宣传不可能会左右战争进程,A错;材料未体现出日本企图变更中国的政体,B错;D是对材料信息“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的误读,排除。,知识清单一: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3.(2018北京卷文综历史,5)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
24、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 )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03年”正值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已经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结合材料中的“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可知,作者旨在提醒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故A正确。从材料中分析可知,作者旨在提醒国人警惕西方列强的侵略,而不是颂扬弱肉强食的生活法则,呼吁列强保护弱国,排除B、C。题干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排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考生 文化课 第五 近代中国 民主革命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