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__避免歧义学案2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
《不“二”__避免歧义学案2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二”__避免歧义学案2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学习目标】了解如何辨析和分化语句歧义,从而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重点难点】了解语句歧义的产生原因、歧义句的类型,并且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学法提示】学习本文要在实现结构化预习(采用“查、划、写、记、练、思”六字诀方法)基础上,结合重点难点、学习目标来整体把握全文。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课堂活动】 1、阅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所谓句子的歧义,就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理解。近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中关于歧义内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现,有的考查歧义句的辨识,有的考查歧义句多种意思的理解,也有的考查歧义的消除,等等。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
2、生对歧义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和消除它的方法又有哪些呢? 二、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 1.读音不同造成歧义 汉字绝大多数是单音的,但也有一些字词是多音的,这种多音的字词在口语表达时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有时会造成歧义。例如: 这个人的头发长得奇怪。 好 a 读书不好 b 读书。 例中的“长”字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 zhng,作动词用;又可读 chng,作形容词用。在句中“长”字读音不同时,意思显然不一样。 例中的“好”字也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 ho, “易于,便于”的意思;又可读ho, “喜爱、喜欢”的意
3、思。 “好 a”和“好 b”两者读音互异时,句子的意思就不同。 2.重音不同造成歧义 朗读时因对句中词语的重音停顿不同,整句话的意思就会不一样。这种情况在口语表2达时不一定会出现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出现歧义。例如: 你为什么打他?天亮时,我想起来了。 例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打”和停在“他”时,整句话的意思就不一样了。如果停在“打” ,那说明不应该动手打,而应该采取其他的方法好好教育;如果停在“他” ,那说明该打的对象不是“他” ,而应该是其他人。 同样,例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想”和停在“起来”时,整句话的意思也不一样了。如果停在“想” ,那意思是回忆起什么来了;如果停在“起来” ,那是想
4、起身、起床的意思了。 3.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有时句子因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这在口语中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引起歧义。例如: a.这份报告,我写不好。b.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a.你说不过他/也得说。b.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例因停顿不同,就表达出了两种意思。a 句表示不赞成自己写这份报告;b 句表示自己没把握把这份报告写成功。 例同样因停顿不同,句子含有两种意思。a 句表示“你”必须得说,是指“你”一个人说;b 句是指“你”和“他”两个人都得说。 4.同音词混淆造成歧义 同音词在书面表达时不会出现歧义,但在口语表达时易发生混淆,造成歧义。例如: 这女孩子有点儿 jio
5、q。 这种食物可以 zhi。 例中的 jio q 既可指“骄气” ,又可指“娇气” 。 例中的 zhi 既可指“致癌” ,又可指“治癌” 。 5.词的多义性造成歧义(兼类词造成歧义)汉语中的词绝大多数是多义的,但它们进入具体的语境后,词义就变得单一了。然而有些词语在进入句子后,它的多义现象并未消除,因而引起歧义。例如: 王大夫看病去了。 这辆自行车没有锁。欢迎英雄母亲的到来。3例中的“看病”既可指给病人医治疾病,又可指找医生给自己看病。 例中的“锁”既可作名词, “锁链”的意思;又可作动词,指给自行车上锁。例中的“英雄”可以是名词,说这位母亲的儿子是位英雄;也可以是形容词,说这位母亲是位英雄。
6、6.结构、层次划分的不同造成歧义 有时因短语结构关系的不固定而造成歧义和一个语段不同层次的划分而造成歧义,两者很难分得清楚。 A.结构不固定(结构关系不确定)产生歧义一类词语与另外一类词语组合,产生的关系可能不止一种,但由于词义的相互制约常不可能产生多种关系。如果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短语仍保留了多种结构关系,那就会产生歧义。例如: 研究方法十分重要。 开会吧,学生家长都到齐了。 例中的“研究方法”是指研究的方法(偏正关系) ,还是指研究某种方法(动宾关系),因结构关系的不固定产生歧义。 例中的“学生家长”是指学生和家长(联合关系) ,还是指学生的家长(偏正关系) ,结构不固定也产生了歧义。 B
7、.层次切分不同造成歧义一个语段在进行层次分析时,如果出现不同的切分方法产生不同的意思,就出现了歧义。例如: 赞成李老师的建议。 咬死了猎人的狗。 可以理解为“李老师的建议得到大家认可”(动宾结构)也可以理解为“这建议是一个赞成李老师的建议”(偏正结构) 。可以理解为“猎人被狗咬死”或“猎人的狗被咬死”7.语义关系不明造成歧义 语义关系不明确,主要指施受关系不清、领属关系不清和修饰关系不清。 A. 施受关系不清。例如: 这个人连老师也不认识。 如果把“老师”当作是受事者,那意思是“这个人不认识老师” ;如果把“老师”当作4是施事者,则是“老师不认识这个人” 。 B.领属关系不清。例如: 我们图书
8、馆收藏了著名学者章炳麟的书。 要研究杜甫,就要力争阅读杜甫的全部论著。 例中的“章炳麟的书”是指他写的书,还是指他收藏的书,因领属关系不明确,引起歧义。 例中“杜甫的全部论著”是指杜甫所作的论著,还是指有关评论杜甫的全部论著,也因领属关系不明确,产生歧义。 C.修饰关系不清。例如: 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走进新建的师范学校的实验大楼,我感到很受鼓舞,很想上这儿来学习。 例因“几个学校的领导”中的“几个”修饰不明确,造成指“几个不同学校的领导”还是指“同一个学校的几个领导”意思不明确。 例“新建的”是修饰“师范学校”还是修饰“实验大楼”关系不确定,造成歧义。 8.
9、省略不当造成歧义 在有一定语境的上下文里,某些句子成分是可以省略的,但是如果省略不当,就会引起歧义。例如: 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张翔剪了一个纸人,在蜡烛前左右移动。 例中的第二个分句里,因主语省略不当造成歧义, “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的究竟是“张原”还是那位“老人”呢?不明确。 例中同样因主语省略不当,造成“在蜡烛前左右移动”的是“张翔”还是“纸人”意思不明确。 9.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简单,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
10、少努力。李明一进门就看见爸爸和他的表弟在看电视。太阳能和核能的研究已经取得进展,这是未来最有希望的一种能源。5例中的“这方面”指代不明,是指代“搜集史料”呢,还是指代“鉴定和运用史料”呢? 例中的“这方面”也指代不明,是指代“欣赏一首好诗”呢,还是指代“创作一首好诗”呢?例中的“他的表弟”有歧义。例的“这是一种能源”也有歧义。10.“和” 、 “对” 、 “在”等词引起歧义 A.“和”字引起歧义。 “和”用来连接两个并列的结构,容易造成界限不清,引起歧义。例如: 王小刚和赵小花的爸爸到学校里来了。 我动员弟弟和爷爷下月五号一道去城里。 例可理解为“赵小花的爸爸和王小刚”两个人来学校了,也可理解
11、为“王小刚的爸爸”和“赵小花的爸爸”两个人来学校了。 例可理解为一道去城里的是“弟弟和爷爷”两个人,也可理解为一道去城里的是“我、弟弟和爷爷”三个人。 B.“对”字引起歧义。例如: 对学生会提的建议,我们举双手赞成。 塞族武装对北约联合部队的进攻是早有准备。 例中的“建议”是学生会提出的,还是针对学生会而提出的,意思不明确。 例中是指塞族武装进攻北约联合部队呢,还是指北约联合部队进攻塞族武装呢?意思不明确。C.“在”字引起歧义。介词“在”与方位名词组成“在上” 、 “在中”等来表示方位时,会引起歧义。例如: 小王在火车上写字。 他在水中做实验。 例可以表示把字写在火车上面,也可以表示在火车里把
12、字写在别的什么东西上。 例可以是他整个人在水里操作实验,也可以是他在水外而实验操作在水中完成,意思不明确。 11.缺少标点造成歧义 有时句子因缺少标点符号,造成在不同的地方停顿,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理解,这与前6面因停顿不同造成歧义有相似之处。例如: 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青菜豆腐不可少分文不取 例句因缺少标点就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 a.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青菜豆腐不可。少分文不取。 b.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青菜豆腐不可少。分文不取。 12.缺少必要的限制造成歧义 几个事物是合在一起有某种情况,还是分开来有某种情况,要表示清楚。如果让人感到似乎是合在一起的,又似乎是分开来的,就会
13、产生歧义。例如: 路面宽阔,可供四辆大型汽车同时行使,两侧还有两米多宽的人行道。 例句中的“两侧还有两米多宽的人行道” ,是两侧“一共有两米多宽” ,还是每侧“有两米多宽”?因没有明确限制,意思不明确。 13.缺少必要的关联词语造成歧义 汉语中的许多句子,可以靠意义来组合,这样也就不用关联词语。可有些句子,因缺乏必要的关联词语,或虽用了关联词语,但把关联词语省去了一部分,因而造成歧义。例如: 他未按学生会的决定,把比赛日期告诉给对方,以致产生了误会。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例因缺少必要的关联词,从而造成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学生会让他“把比赛日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_ 避免 歧义 新人 选修 语言文字 应用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