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选修3_5.doc
《版选修3_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选修3_5.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水平测试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0分,其中 16 题为单选,710 题为多选)1.爱因斯坦因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 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Ek与入射光频率 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 )A逸出功与 有关B Ek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C当 0时,会逸出光电子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答案 D解析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Ek h W0可知,光电
2、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选项 B错误;在 Ek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图线在 轴上的截距表示极限频率,选项 D正确;逸出功是金属本身对金属内电子的一种束缚本领的体现,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选项 A错误;当 0时,不会发生光电效应,选项 C错误。2能引起人的眼睛视觉效应的最小能量为 1018 J,已知可见光的平均波长约为 0.6 m,普朗克常量 h6.6310 34 Js,则要引起视觉效应进入人眼的光子至少为( )A1 个 B3 个 C30 个 D300 个答案 B解析 由题意可知,可见光光子的平均能量为 h hc3.310 19 J,引起视觉效应时 E
3、 n ,所以 n 6.6310 3431080.610 6 E3 个,故 B项正确。10 183.310 1923.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以频率为 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时,有光电子产生。由于光电管间加的是反向电压,光电子从阴极发射后将向阳极做减速运动。光电流由图中电流计 G测出,反向电压由电压表测出。当电流计的示数恰好为零时,电压表的示数称为遏止电压。下列表示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图象错误的是( )答案 B解析 频率 一定时,光电效应产生的光电子数与光强成正比,则正向电压很大时,单位时间到达阳极的光电子数与光强也成正比,故饱和光电流与光强成正比,A 正确;由动能定理得, qU00 Ek
4、,又因 Ek h W0,可知截止电压 U0 ,与频率 是hq W0q线性关系,不是正比关系,B 错误;光强 I与频率 一定时,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一定的,所形成的光电流随反向电压的增大而减小,C 正确;由光电效应知3金属中的电子对光子的吸收是十分迅速的,时间小于 109 s,109 s后,光强 I和频率 一定时,光电流恒定,D 正确。4 A、 B两种光子的能量之比为 21,它们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且所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分别为 EA、 E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两种光子的频率之比为 12B A、 B两种光子的动量之比为 12C该金属的逸出功 W0 EA
5、2 EBD该金属的极限频率 cEA EBh答案 C解析 由 h 知,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则 A、 B两种光子的频率之比为21,故 A错误;由光子能量 和动量公式 p 知, A、 B两种光子的动量之比等于hc hA、 B两种光子的能量之比,为 pA pB21,故 B错误; EA A W0, EB B W0,解得W0 EA2 EB,故 C正确;该金属的极限频率为 c ,故 D错误。W0h EA 2EBh5光子不仅有能量,还有动量,光照射到某个面上就会产生压力。有人设想在火星探测器上安装面积很大的薄膜,正对着太阳光,靠太阳光在薄膜上产生压力推动探测器前进。第一次安装的是反射率极高的薄膜,第二次安
6、装的是吸收率极高的薄膜,那么( )A安装反射率极高的薄膜,探测器的加速度大B安装吸收率极高的薄膜,探测器的加速度大C两种情况下,由于探测器的质量一样,探测器的加速度大小应相同D两种情况下,探测器的加速度大小无法比较答案 A解析 若薄膜的反射率极高,那么光子与其作用后,动量改变较大,由动量定理可知,若作用时间都相同,薄膜反射对光子的作用力较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光子对薄膜的作用力也较大,因此探测器可获得较大的加速度,A 正确。6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每放出 1个氧分子要吸收 8个波长为 6.88107 m的光量子。每放出 1 mol的氧气,同时植物储存 469 kJ的能量,绿色植物能量转换效率
7、为(普朗克常量 h6.6310 34 Js)( )A9% B34% C56% D79%答案 B解析 植物储存的能量与它储存这些能量所需要吸收的总光能的比值就是绿色植物的能量转换效率。现已知每放出 1 mol氧气储存 469 kJ的能量,只要再求出所需的光能就行了。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NA。因每放出一个氧分子需要吸收 8个光量子,故每放出 1 mol的氧气需要吸收的光量子数为 8NA。其总能量为 E8 NAhc486.0210 23 J6.6310 3431086.8810 71.39210 6 J。绿色植物的能量转化效率为 100%34%。4691031.3921067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所
8、示,由图可知( )A随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B随温度降低,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C随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D随温度降低,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答案 ACD解析 由题图可知,随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且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当温度降低时,上述变化相反。故正确答案为 A、C、D。8人类对光的本性认识的过程中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如图所示的四个示意图所表示的实验能说明光具有波动性的是( )5答案 ABD解析 A 为单缝衍射、B 为双孔干涉、D 为薄膜干涉,这三个实验均说明光具有波动性;C为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
9、性。9关于物质波,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任何运动的物体(质点)都伴随一种波,这种波叫物质波BX 射线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物质波假设是正确的C电子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物质波假设是正确的D宏观物体尽管可以看做物质波,但它们不具有干涉、衍射等现象答案 AC解析 根据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知,任何一个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相对应,这种波就叫物质波,A 正确;由于 X射线本身不是实物粒子,故 X射线的衍射现象并不能证实物质波理论的正确性,B 错误;电子是一种实物粒子,电子的衍射现象表明运动着的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C 正确;衍射是波的特有现象,只要是波,都会发生干涉、衍射现象,D 错误。10如图所示,某种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选修 _5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