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其实施顺序(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以有多种开端和顺序2 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的欲望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A)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B)缺乏良好情感(C)道德意识薄弱(D)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3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符合 ( )规律。(A)德
2、育过程(B)智育过程(C)心理辅导(D)美育过程4 刘畅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为维护社会公正,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但同时他也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大众权益。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该生的道德判断处于(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普遍伦理取向5 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6 德育过程
3、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7 德育教育不单单依靠学校教育力量,还要联合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这体现了德育原则的( )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8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 的德育原则是 (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9 ( )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
4、模范行为和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一种方法。(A)品德评价法(B)角色扮演法(C)说服教育法(D)榜样示范法10 ( )就是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又要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教育。既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又要求学生付出相应的行动,把认识和实践、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的人。(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B)知行统一的原则(C)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D)教育影响的连续性与一致性相结合的原则11 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式称为(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12 初三(1)班在 “每
5、周一星”评比活动中,将本周乐于助人的同学照片张贴在光荣栏上。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B)实践指导法(C)陶冶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13 班主任王老师经常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王老师进行德育的途径是( ) 。(A)政治课和其他各科教学(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劳动(D)班主任工作14 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式(D)说理教育模式15 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教育学说是(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情景模式16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成长离不
6、开教育,在学生品德教育中,要做到 ( )。(A)知行统一(B)渗透熏陶(C)集体性(D)一致性17 利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来教育学生,这属于( )。(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18 下列情形中,运用了品德评价法的是( )。(A)奖励助人为乐的学生惩罚违规违纪的学生(B)鼓励学生向优秀的同学学习(C)带领学生参加志愿活动(D)让学生通过欣赏艺术品陶冶情趣19 衡量学生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志是( )。(2014 年上半年真题)(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20 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
7、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 )。(2012 年上半年真题)(A)服从阶段(B)依从阶段(C)认同阶段(D)内化阶段21 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修改。据柯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 )阶段。(2012 年下半年真题)(A)服从与惩罚(B)社会契约(C)维护权威或秩序(D)普遍伦理22 小青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青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青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青不是好学生。根据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处于( )阶段。 (2013 年下半年真题)(A)惩罚和服从(B)相对功利(C)遵守法规(D)道德伦理23 晓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以
8、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断,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晓霞的道德发展处于( )。(2014年下半年真题)(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24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2013 年下半年真题)(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C)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25 德育过程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 辩证法和认识论
9、的德育原则是 ( )。(2012 年下半年真题)(A)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26 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的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2013 年上半年真题)(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B)理论联系实际(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27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2013 年下半年真题)(A)思想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连贯性原则(D)一致性原则28 “桃李不言,下
10、自成蹊” 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2012 年上半年真题)(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品德评价法(D)情感陶冶法29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作为座右铭以自励、自律,使其获得教益的德育方法是( ) 。(2012 年下半年真题)(A)说服教育法(B)个人修养法(C)环境陶冶法(D)品德评价法30 孟子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2013 年上半年真题)(A)实际锻炼法(B)个人修养法(C)情感陶冶法(D)榜样示范法31 班主任于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
1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属于( )。(2014 年上半年真题)(A)榜样示范法(B)品德评价法(C)实际练习法(D)情感陶冶法32 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谣言” 的危害,形成了 “拒绝网络谣言”的共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这种品德培养方法属于( )。(2014 年上半年真题)(A)有效说服(B)树立榜样(C)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3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2014 年下半年真题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个人修养法二、辨析题34 德育就是道德教育。35 小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
12、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根据柯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习俗水平。36 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2012 年上半年真题)37 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2013 年下半年真题)38 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2014 年上半年真题)三、简答题39 简述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40 简述中学德育原则。41 简述贯彻德育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42 简述德育方法中,运用榜样示范法的注意事项。43 简述品德的结构。(2013 年上半年真题)44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2014 年上半年真题)45 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2014 年下
13、半年真题)46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2012 年上半年真题)47 简答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013 年下半年真题)四、材料分析题48 材料:记得初一刚刚开学时,我班有个男生,性格比较暴躁,态度粗鲁,稍不合他意就出口骂人,动手打人,在班级里纪律自由涣散,是一个典型的“自我主义者” 。每做一件事,他认为是对的就去做,全然不顾老师和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一次社会课上,我提了几个问题叫同学回答,他也把手举在那里,嘴上喊着:“我会,我来回答,我来回答” 但我没有理他,他就坐在下面大吵大闹,嘴上说“ 我会回答的问题为什么不叫我回答?”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课
14、。类似他这类学生,班级里还有一小部分,如果这种势头不压住的话,将对整个班级不利,所以,我经常让他为班级服务以示惩罚,如扫厕所,倒垃圾等。他自己干得挺认真,上课的时候不再吵闹,只要我在,他就乖很多,但在其他课堂上依然如故。我逐渐发现他很怕我,而且对我有敌意,我感到很困惑,我该怎么办?问题:请用德育相关原理,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或经历对案例进行分析。如果你遇到类似的现象,你会怎么办?49 材料:早读的时候,班主任林老师发现小晴薄施脂粉,不禁皱眉:“花季少女,何苦化妆呢?学生就要有学生清纯的模样,我不能看着她在班里掀起化妆的热潮啊!再说学校正在进行仪容仪表的检查,要求较严。”然而,林老师理解爱美是女孩
15、子的天性,当她们认为那一头五颜六色的头发很新潮时,我们的建议无论如何合理都会被认为“落伍” ;当她们认为涂脂抹粉很有必要时,我们的阻止不管怎样真诚也都无济于事。早读结束,林老师把小晴叫到教室外,感叹道:“我们小晴长大了!知道打扮自己了。”她不好意思地看着林老师笑,林老师也笑着真诚地说:“ 我上大学时因为要经常上舞台,也学过一点化妆技巧的。今天你的粉底打得不错,眼线画得却不好。下眼线不必画,要画也从中间开始画,眼睛才显得水灵、深邃,你画得太长、太满了!小晴吃惊的目光里带着几分钦佩。林老师微微一笑,继续说:“以前我还经常感叹:看小晴的皮肤多娇嫩!花季少女本身就很漂亮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该有
16、多好!何必化妆呢?你是在遮掩你的优势啊!你这样一化妆,别的同学该向你学习了。你们又不懂化妆技巧,岂不是要越画越难看? 而且,咱们做学生的,也买不起高档的化妆品,万一把皮肤伤害了,就更得不偿失了。”下午,小晴就恢复了以前的素面朝天。问题:林老师的做法符合德育原则中的哪一条原则?请加以评析。49 初一(2)班学生李小刚对学习毫无兴趣,成绩极差,各科考试很少及格。一次期中数学考试,他一道题也答不上来,就在试卷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地向我靠近零分你是如此多青难到你把我当着一个无用的人不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棵自真心再见吧零分”。数学老师阅卷时,看到这份无标点、别字连篇、
17、字迹潦草的“答卷” 后,非常生气地把李小刚叫到办公室,交给了新任班主任梁老师。梁老师问明情况后,并没有直接训斥李小刚,而是耐心地帮助李小刚在他的“杰作” 上加了标点,改了错别字,重新组织了那段话: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地向我靠近。零分,你如此多情,难道你也把我当作一个无用的人?不,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再见吧,零分!然后,梁老师让李小刚读了这段话,赞叹道:“这是诗,一首很好的诗啊!”听到这句话,李小刚感到很惊诧。梁老师接着说:“诗贵形象,你这首诗很形象。诗言情,诗言志,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你是个不甘心与零分为伍的人。”“这是诗?我也能写诗?”没想到梁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
18、,还会如此评价他,李小刚非常激动。从此,在梁老师的不断鼓励和帮助下,李小刚驱散了心中的阴霾,坚定了学习的信心,端正了学习态度。两年后,李小刚顺利地考上了高中。问题:50 梁老师成功地运用了哪一德育原则?51 结合材料,阐述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2014 年下半年真题)52 班主任王老师就一位学生的化妆问题,先后找她谈了两次话。第一次谈话:老师:今天要你来办公室是为什么?学生:老师:你看看你,烫一头卷发,还涂口红学生:口红怎么啦? 英语老师也涂口红、画眉毛、烫发。老师:老师是老师,学生是学生。学生:学生就不是人?老师:学生是人,但你的妆化得人不人,鬼不鬼的,不好好学习,一天到晚化妆、涂口红有什
19、么用? 人漂不漂亮也不是靠化妆化出来的。学生:你漂不漂亮不要你管!呜呜第二次谈话:老师:“为您服务 ”节目看了吗 ?有趣吗?学生:有趣。老师:那个要大家评论四张妇女化妆像好坏的节目,你觉得怎么样?你能讲出她们的优缺点吗?学生:这还不晓得!第一张脸长却梳高发型;第二个年纪好大还化浓妆;第三个脸大细眉,脸就更大,丑死了老师:为什么丑死了?学生:那些妆不合她们的身份和特征。老师:哦要是她们都是中学生,应该怎么化妆?学生:我不晓得,老师讲讲。老师:我看中学生应该朴素自然、整洁大方、健康活泼。化妆切记莫乱学别人的浓妆艳抹。学生:为什么呢?老师:因为中学生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和老师,浓妆艳抹会在同学之间和师生
20、之间造成隔膜,青少年应有自然朴素的美,过分化妆掩盖住青春活力和红润的肤色,让人觉得矫揉造作,不伦不类。学生:嗯,有道理。老师:还有,中学生应该有蓬勃向上的气质,浓妆艳抹会让人以为你是几十岁的妇女,把少女天真活泼的自然美都糟蹋了。学生:想不到化妆还有这么多学问。老师:是啊,穿着也是一样,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体型、肤色等特征。学生:哎,老师,我那天化妆化得嘻嘻。问题:试运用德育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对这两次谈话加以评析。(2012 年下半年真题)53 张林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后来,他发展到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去上网,
21、连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也不放过,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 ,沉溺于互联网上紧张、激烈的游戏、精美的图片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而无法自拔。老师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了张林上网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在每天的收发、检查作业、劳动值日的协调合作中,建立互帮互助的关系。第二,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有计划、有落实,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网络知识。第三,利
22、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张林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班级工作中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抢着干。任课老师都反映张林像变了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问题:试以德育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2013 年上半年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其实施顺序是视具体情况,可以有多种开端和顺序。【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不能抗拒诱惑因素”可知,其
23、主要原因是缺乏道德意志。【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题干描述体现了德育过程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的。【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处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儿童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属于后习俗水平。【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
24、块】 中学德育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平行教育”原则即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榜样示范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去影响学生的方法。【知识模块】 中学德育10 【正确答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中学 德育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