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中外文学赏析)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中外文学赏析)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中外文学赏析)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中外文学赏析)模拟试卷 7 及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1 罗曼.罗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获得了 1915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 )。(A)贝多芬传(B) 米开朗琪罗传(C) 约翰.克利斯朵夫(D)托尔斯泰传古诗词鉴赏2 阅读下面这首词,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鉴赏评论文章。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3 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鉴赏评论文章。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
2、明可到家。4 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鉴赏评论文章。约 客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5 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鉴赏评论文章。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6 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鉴赏评论文章。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7 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鉴赏评论文章。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
3、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8 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鉴赏评论文章。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9 阅读下面这首词,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鉴赏评论文章。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0 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鉴赏评论文章。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
4、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11 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鉴赏评论文章。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2 阅读下面这首词,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鉴赏评论文章。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
5、3 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鉴赏评论文章。锦 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14 阅读下面这首词,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鉴赏评论文章。望海潮北宋.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15 阅读下面这首词,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鉴赏评论
6、文章。醉花阴南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6 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鉴赏评论文章。归园田居(其一)东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7 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鉴赏评论文章。短歌行东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
7、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嬿,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8 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鉴赏评论文章。登 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9 阅读下面这首词,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鉴赏评论文章。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北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8、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20 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鉴赏评论文章。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21 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鉴赏评论文章。寄黄几复北宋.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填空题22 羽扇纶巾,谈笑间,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3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李清照声声慢)24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_,_。 (诗经
9、.氓)25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6 寻梦?撑一支长篙, _,满载一船星辉,_。(徐志摩再别康桥)27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木兰诗)28 亦余心之所善兮,_。(屈原离骚)29 _,_。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归园田居)30 庄子的代表作是_,为庄子的第一篇,本文想象奇特怪诞,洋溢着浪漫色彩。31 钱钟书的小说围城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其中的主角是_。32 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被称作“古今纪游第一” 的游记散文集是_。33 _是由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欧美留学生于 1 923 年创建的文学团体。34 _是叶圣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
10、通过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比较完整地写出了中国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这一历史时期的追求与遭遇。35 _是新月派代表诗人,被朱自清誉为“五四” 时期“唯一的爱国诗人”,他的孤雁太阳吟忆菊等都流露出了浓烈的思乡念国之情。36 荷马史诗包括_和_两部分。37 雨果的代表作_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冉.阿让一生的经历,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38 _的作品人间喜剧深刻描写了法国封建贵族的衰亡史。39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_。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中外文学赏析)模拟试卷 7 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罗曼.罗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得
11、了 1913 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和 1915 年诺贝尔文学奖。而选项 A、B 、D 都是他的传记作品。【知识模块】 中外文学赏析古诗词鉴赏2 【正确答案】 这首词是词人随皇帝出关巡视途中所作。词以“长相思” 为词牌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用质朴的语言写出了对家园故土的留恋之情,深得其中情味。词的上片开篇即写旅程的艰难曲折、路途遥远。“山一程,水一程”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词人离乡越来越远,离愁越来越重,越来越深。路途的曲折漫长同音节上的回环往复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词句既含有丰富的意义,又有很强的节奏感。“身向榆关那畔行 ”指出路途的方向, “那畔”暗含疏远之意,与下片 “故园”两相对比,表
12、达了词人对出关之行的无奈,暗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夜深千帐灯” 以白描手法写边塞壮阔之景,笔法极简,却呈现了极其开阔深远的意境。引发无限的想象空间。“深”直指时间的同时,暗含诗人夜深仍然不能入眠,自然地引出下片深夜风雪景物的描写和幽深绵长的思乡之情。词的下片紧承上片途中路程遥远的描写,写途中环境的恶劣。“风一更,雪一更”与上片“山一程,水一程 ”对照,一写天气,一写路途,语言简练,节奏急促,既写出了路途的遥远、边地的苦寒,又暗含了词人对此次出行的厌倦焦虑之情。词的节奏和词人内心的情感紧密结合写作手法高妙。“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点出夜深人不寐的原因。“ 聒碎 ”从听觉角度写出了风狂雪紧
13、的恶劣天气。夜深人静,大雪簌簌落下,扑打帐篷的声音格外明显。旅途劳顿、边地苦寒依然不能使词人入眠,一方面是因为环境恶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词人对故乡家园的思念。“乡心” 和“故园”是本词的词眼。王国维评论纳兰性德“ 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写出了出关途中的壮美意境和深切的思乡之情,以情入景,以景入心,情感真挚,值得反复体味。【知识模块】 中外文学赏析3 【正确答案】 这首诗是陆游离开故乡山阴,在临安等候皇帝召见时所作。陆游此时已至暮年,该诗与其之前抒发慷慨报国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感慨诗作不同,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冷淡和有感于现实的愤激。首联诗人巧设比喻,将“世味” 比喻为
14、“纱”,形象地指出世态炎凉和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失望。诗人多年宦海浮沉,壮志难酬,对官场已经深有感悟,厌倦之情溢于言表。紧接着以“ 谁令骑马客京华 ”发问,实乃无奈之问。诗人空怀满腹报国热情,却一直未能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负;看尽世态炎凉,却不得不骑马赶赴京华候召,实是生活所迫,这是诗人不愿言及的隐衷。颔联由首联的抑郁悲凉之情斗转,进而描写令人喜悦的自然之景。“小楼一夜听春雨” 写出了诗人候召之时的闲适心境;“深巷明朝卖杏花 ”是诗人的想象之景,一夜的绵绵春雨过后,杏花盛开,明天深深的小巷中可以听到卖杏花的声音。两种情景一实一虚,美丽的景物使诗人抑郁的心情暂时缓解,内心充满了喜悦,但是联系诗人处
15、境,这种喜悦之情中又透露着淡淡的忧愁。颈联写诗人看似闲适的生活。客居京华,诗人百无聊赖,借写草书和煎茶独品来打发时间。 “ 闲”“戏”相互关合,可见诗人内心的无聊。诗人 “为国戍轮台”的报国之志无处施展,却客居京华,看似闲适的生活描写中,暗含了满腹的牢骚和感慨。尾联诗人借用陆机诗句“ 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写内心的真实感受;何苦客居在外。饱受风尘之苦,不如尽快收拾行囊,尚可在清明之前回到家里。这两句是诗人的自嘲之语,生活所迫奔赴京华,怎可洒脱还家,诗人在自嘲中结束全诗,悲愤之情流露在外,令人深有体会。诗中虽有喜悦心情,但也仅是转瞬即逝,抑郁伤感的情绪一直笼罩着全诗。【知识模块】 中外文学赏
16、析4 【正确答案】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的是作者在雨夜等待客人的情景。前两句写景。“ 黄梅时节 ”交代了当时的节令,“雨”则点出了当时的天气状况,“青草”“池塘” “ 蛙” 与前一句的“雨”组合成一幅江南梅雨夜景图。“家家雨” 既写出江南黄梅季节阴雨连绵、无处不在,又为后两句诗做了铺垫,暗示了客人不能如约而至的原因;“ 处处蛙” 即写蛙声处处,蛙声和雨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热闹的场面,用它们的“闹 ”反衬出乡村夏夜的恬静和美妙。这两句诗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摹江南夏季雨夜特有的场景,在写出雨夜恬静和谐气氛的同时,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对这恼人的梅雨天气的无奈与烦躁。后两句叙事。第三句交代了人物和事情
17、。“有约” 说明了诗人在等待客人来访,“过夜半”则点明了等待时间之久。这一句可以说是全诗的“诗眼”,前面两句的写景皆为此句做铺垫,正因为有了前面的“家家雨” 才有了此处的 “有约不来”。第四句又是由此句延伸生发而来,正是因为客人“有约不来” ,客人的敲门声久盼不至,诗人无事可做,而持续不歇的雨声和阵阵蛙声使得他心情焦躁,百无聊赖之际,就“闲敲棋子”,结果震落了燃尽的灯芯。一个“ 敲”字,再加一个“闲” 字真切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失望与焦躁。“ 落灯花 ”写灯芯久燃之后,灰烬应声而落,极写诗人候客之久。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既写出了诗人雨夜候客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惘怅,可谓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18、。【知识模块】 中外文学赏析5 【正确答案】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奉命前往边塞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边塞诗,记述了出行的旅程和沿途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诗的缘起,点出了出行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单车” 即轻车简从,暗指使团规模之小;“居延” 为汉朝治下的县名, “属国过居延“意指自己“问边”欲往的地方将远于汉朝的居延县,借汉朝的典故来说明唐朝疆域的辽阔。颔联借景设喻抒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抑郁。“征蓬” 指随风远去的枯草,暗指行程之远,“归雁 ”指南雁北回,点出出行的季节是春天。这两句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用“征蓬 ”和“归雁”自比,即景设喻,说自己出使边塞既像随风远去的枯草,又
19、像北回的大雁,既写出飘零之感,又抒发了内心的愤慨和抑郁。“出汉塞”“入胡天”紧承首联的“ 问边” 和“居延”,这一出一入之间,将远去边塞的长路漫漫以及 “汉塞”“胡天”的旷野茫茫,衰草连天,浩浩天宇,雁声阵阵的景致包蕴其中,给人一种气象辽阔、天地迥然的感觉。颈联绘景,白描边塞风光。“大” 言沙漠的浩瀚无边, “孤”言景物之单调和边塞之荒凉一个“ 直” 字写出没有一丝风的寂静之感; “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诗人在大漠中观看落日的独特感受,用圆圆的“落日” 映衬“长河”,给人一种苍茫静寂的感觉。这两句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开阔、雄浑、壮美的大漠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对戍边将士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依然固守边陲的赞美
20、之情,并从侧面表达了自己被排挤的悲凉和抑郁之情。尾联继续叙事,虚写战争取得胜利。“燕然” 用东汉窦宪大破匈奴在燕然山勒石记功的典故,虚写前线战争大捷,赞美了边关将士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此诗通过描写边陲壮丽雄浑的风光,既写出了边塞将士艰苦的生活,又表达了诗人因被排挤而生的孤独、寂寞和悲伤之情。【知识模块】 中外文学赏析6 【正确答案】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所思所想,属于吊古怀乡之作。诗的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借用仙人驾鹤于此的传说,为黄鹤楼镀上一层神话色彩虚实结合,表现出诗人对世事茫茫的慨叹。首联从眼前的黄鹤楼生发开去,联想到昔日仙人乘黄鹤经过此处,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空余”
21、两字寄寓着诗人内心的无限感慨。此句借传说落笔感叹物是人非。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暂,世事茫茫。“一去不复返” 更写出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的遗憾。诗人慕名而来,但仙人已去,黄鹤杳然,所见的只是一座寻常的江楼,巨大的心理落差为下文抒发乡愁做好了铺垫。诗的后四句写诗人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颈联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诗人登楼所见的实景,灿烂的阳光中,汉阳镇郁郁的树木和鹦鹉洲上茂盛的花草历历在目。尾联借景抒情,述说了烟波江上日暮思归之情。日落时分,江上烟波浩渺,暮霭沉沉,根本无法寻到家乡的方向。此处一个“愁”字,将诗人怀乡思归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日暮”“烟波”又将诗的意境从颈
22、联历历在目的实景推向苍茫辽阔的境界,给人一种缥缈空灵之感,正好照应前四句的神话色彩。同时用颈联景物的历历在目,反衬遥望“乡关” 却只见茫茫烟波的那种茫然无措之感,传达出的不仅是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还有长久漂泊的沧桑。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思、所感,通过美丽的神话以及黄鹤楼、睛川、鹦鹉洲、汉阳树、芳草、落日、烟波、白云等景物描写抒发了浓烈的乡愁。此诗意境开阔,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堪称吊古怀乡的佳作。【知识模块】 中外文学赏析7 【正确答案】 “ 秦淮” 即秦淮河,从六朝到唐代,秦淮河一直都是权贵富商们游玩取乐的繁华之地。这首诗是诗人描写自己夜泊秦淮的所见、所听和所思的佳作,
23、表达了诗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 ”的爱国情怀和对当时腐朽统治下的唐王朝的担忧。“烟笼寒水月笼沙 ”,这首诗以景开头,朦胧的暮霭像烟一样笼罩着秦淮河,皎洁的月光铺满了岸边的白沙,描绘出一幅迷蒙冷清的水边夜色图,让人不禁生出一种寂静凄清之感;“ 夜泊秦淮近酒家 ”点明时间、地点,诗人夜里乘船停泊在临近酒家的秦淮河畔,这一句起到照应题目、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表明了上句景色所描写的时间、地点,又用“ 近酒家 ”引出了下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是陈后主陈叔宝所作。陈后主性喜奢侈,不理朝政,在位期间每日与妃嫔沉湎声色,最终为隋所灭。国家灭亡之时正是玉树后庭花在宫中盛行之时,
24、因此这首诗也被称为“亡国之音” 。诗人借歌女不懂国破家亡之恨,还在唱着这“亡国之音 ”,来抒发对统治阶级只知醉生梦死、不以史为鉴的谴责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整首诗写景生动细腻,抒情巧妙自然,足见诗人构思之精巧。诗人借秦淮一隅奢靡颓废的情景,抒发对当权者昏庸无道的愤慨和对国家将重蹈陈灭亡覆辙的忧思。【知识模块】 中外文学赏析8 【正确答案】 这首诗以乐府曲名为题,描写了壮烈震撼的战争场面。整首诗以时间为线索,前两联描写日落之前的战斗情景,后两联写将士夜袭敌营的情景。诗的首联将战况与景色结合起来,描写两军对垒的场景。“黑云压城城欲摧” 描写敌军兵临城下,诗人先用“黑云” 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再用一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教师 公开 招聘 考试 中学语文 中外 文学 赏析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