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7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成语“问鼎中原 ”出自王孙满的一句话, “周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下列人物中与成语 “问鼎中原”有直接联系的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2 ( )修改 法经为秦律,建立比较严密的法律体系,通过“连坐法” 对人民实行严密统治,保证国家机器的高效运转。(A)吴起(B)孙叔敖(C)伊尹(D)商鞅3 荀子曾说:“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反映荀子( )。(A)唯心主义思想观点(B)唯物主义思想观点(C)注重道德教化(D)提倡尊礼,实
2、行仁政4 “_肇始于隋朝,行于唐世,扩于五代,而精于宋人。” 横线处应填的文字是( )。(A)雕版(B)造纸(C)指南针(D)火药5 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明太祖朱元璋( )。(A)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B)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权(C)重视人才选拔,维护皇权统治(D)抑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6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
3、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7 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8 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C)为英国干涉中
4、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9 1898 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名举人上书,请求废除八股取士。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废除科举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10 影响中国 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结束于( )。(A)1911 年(B) 1912 年(C) 1919 年(D)1921 年11 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增强民众的民主自由观念(B)激励人们开拓进取,奋发向上(C)很好地融
5、合了中西方思想文化(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有利条件12 下列有关遵义会议历史意义的表述有误的是( )。(A)重新确定党和军队的领导人选(B)彻底肃清党内的“左”倾思想(C)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D)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13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这样一句顺口溜:“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这句顺口溜应出现在 ( )。(A)三大改造时期(B) “大跃进” 时期(C)三年困难时期(D)“文化大革命 ”时期14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D)增
6、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15 结合下表中的相关人物信息,指出该历史人物是( )。(A)汉谟拉比(B)克利斯提尼(C)伯里克利(D)恺撒16 启蒙运动期间,法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其中,( )是“百科全书派” 的杰出代表。(A)伏尔泰(B)卢梭(C)孟德斯鸠(D)狄德罗17 美国纽约是世界著名城市,在历史上其名称几经变化:1626 年之后叫新阿姆斯特丹,1674 年之后叫纽约。这样变化是因为( )。(A)“无敌舰队 ”的覆灭(B) 航海条例引发战争的结果(C)英法七年战争结束(D)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18 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美国1787 年宪法(B)
7、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C)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1912 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 1938 年 9 月底,张伯伦、达拉第、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举行会晤,慕尼黑协定的签署最终导致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吞并。英、法两国采取这种“绥靖政策” 的幕后动因不包括( ) 。(A)法西斯势力的咄咄逼人(B)欧洲面临再次战争的险境(C)战祸东引至苏联(D)缓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动荡20 “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大国强权
8、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C)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D)联合国的调节机制效力不足21 据统计,“1965 年,美国最大的 100 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 36,经理控制的占 64。” 这表明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 )。(A)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政府干预使得私人垄断受到打击(B)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和生产过程复杂,出现“经营者革命”(C)生产力的发展,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拥有(D)经营管理人员的不断增加,“新中间阶层” 出现22 20 世纪 50 年代,埃及前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 20 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
9、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做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 ) 。(A)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23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是( )。(A)史记(B) 汉书(C) 资治通鉴(D)四库全书24 我国古代保留至今的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是( )。(A)汉书刑法志(B) 史通(C) 通典(D)通志25 历史教学最主要、最根本的教学原则是( )。(A)史论结合原则(B)重点突出原则(C)系统性原则(D)直观性原则二、简答题26
10、 简述汉代董仲舒发展的新儒学思想。27 简述教师在设计历史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28 简述历史教师使用历史教科书的策略。三、材料分析题28 材料一:18201840 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 29和281:18401860 年,分别为 35和 484;18601870 年,分别为29和 553。19 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 19 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00 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材料二:在 19131938 年的 25 年间
11、,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 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 3,年增长率为 07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对 2 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材料三:从 1950 年到 2000 年的 50 年中,(世界贸易)增长了将近 100 倍,远远超过了工业革命后乃至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正如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所讲的,“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 。世贸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也曾经指出:“ 如果有人认为全球化是可以阻止的,那么他必须告诉大家,他有没有设想过
12、阻止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后果。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问题:29 根据材料一概括 19 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发展呈现出哪些特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30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 19131938 年国际贸易的特征,并分析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31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出 19502000 年,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31 材料:下面是某教师关于“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内容的教学片段:教师谈及秦始皇发明了“朕” 这个皇帝的自称。一个学生发问: “老师,秦朝之前的国王自称什么呢?” 教师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面向全班说:“ 这是一个突如其来而且很具挑战性的
13、问题,请问有哪位同学可以解答呢?”老师的话刚说完,一位男生站了起来回答道:“ 我之前在网上看过,据说在秦始皇发明朕这个称呼之前,国王有称寡人孤 不毂等。”教师趁势表扬和引导:“这位同学教会了我们一种学习方法,那就是通过网络搜索问题的答案。“问题:32 以上教学片段说明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什么表现?33 试分析教师这样应对的原因及起到的作用。34 材料:黄老师在讲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 I 中“鸦片战争 ”一课时,选取国产影片鸦片战争中的一段场景作为“开场白” ,具体内容如下:师:最近有一部影片在社会上引起热议,其中有这么一个场景,1839 年中国南部一个海滩上,在一个泡满滚烫的生石灰水的水池边,聚集
14、了大量民众和士兵。一位面容整肃,威风凛凛的清朝官员一声令下,整箱的鸦片被掀入池中。万众欢腾,钟鼓齐鸣。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经过这一番解说,而早已了解于胸的同学们脱口而出:“鸦片战争” 。黄老师教师趁机说道:对。然而英国殖民者却恼羞成怒,为了维护万恶的鸦片贸易,一年后,满载着大炮和士兵的侵略舰队驶达广州外海,鸦片战争因此拉开了序幕,这就是本节课的主题问题: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该教师的教学导入是否恰当,并说明原因。四、教学设计题35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列举 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
15、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材料二:课文摘录:湖广总督林则徐等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泛滥的危害,请求禁烟。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1839 年 6 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犯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国政府闻讯,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1856 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1858 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16、。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7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春秋时期,楚庄王在孙叔敖的辅佐下国力强感,率军到达洛邑郊外显示力量,询问周天子用鼎情况显露其不臣之心,王孙满识破楚王的意图并用言语回应。成语“问鼎中原”由此诞生,成为楚庄王企图称霸中原的代名词。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题干中制定秦律、通过“连坐法”控制人民可以推知是秦国进行变法活动的内容。回顾春秋时期秦国变法活动的相关史实可以确定。3 【正确答案】 B【试
17、题解析】 题干中所引荀子的话大意是天地不以人的本性、感受而改变原有的规律和性质。这反映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观点。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唐之际,9 世纪时,雕版印刷术的使用已相当普遍,五代时期,不仅民间盛行刻书,政府也大规模刻印儒家书籍,经北宋毕昇的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术。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朱元璋对元朝灭亡原因的认识,“元之大弊”在于“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朱元璋认为“人君”必须“躬揽庶政”,于是废除了丞相制度。材料没有涉及选官制度、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D 两项不正确。内阁是明成祖设立的,A 项错误。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8、】 “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说明这类官员的权力不是法定的权力,所在的权力机构也不是法定的权力机构。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明代的内阁的地位相一致。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皇帝指令亲近大臣刺探政治动向、经济状况,向皇帝随时秘密奏闻,从而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中央政府部门的分工协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南书房的设立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平定西北少数民族的叛乱,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A、C、D 三项均不是密折制度的作用。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依据材料判断“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对应的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根据所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高级 历史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37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