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 60-1999(条文说明)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pdf
《JGJ 60-1999(条文说明)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GJ 60-1999(条文说明)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pdf(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 60-99 条文说明前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 60二99,经建设部、交通部1999年10月10日以建标1999J243号文批准,业以发布。本标准第一版的主编单位是甘肃省建筑勘察设计院、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供国内使用者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18 1总则1. 0.1 为保证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的基本质量,保证车站内正常营运,保证旅客的
2、安全,满足汽车客运发展需要和广大旅客旅行的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以便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有所依据。本规范对汽车客运站的功能、环境、设备等,所制订的标准均为下限。1.0.2 明确本规范的适用范围,系指新建、改建、扩建的汽车客运站,而不适用于汽车货运站和城市公共汽车站的建筑设计。1.0.3 表1.O. 3所提示的是二种规模概念,可以对照引用,发车位是基建规模概念,可认为是静态规模,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是统计规模,也可认为是动态规模。1.0.4 目前客运汽车的单车载客坐位数为4060左右,当车站的日发送客运量超过25000人次时,车站的日发送班车需500多个班次,客流、车流等十分繁忙,必然增加车站建筑规
3、模和建设征地的难度,也给车站和城市交通增加压力,因此,当客流量达到一定的限度时,宜按客流方向城市交通分区分别设置汽车客运站,这样既能方便旅客,又能减少城市交通负担和建设用地的困难,并能减少投资。1.0.5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内容较多,有关面积标准、设备标准及人员配备、防火、热工、节能、隔声、水、暖、电等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专业设计规范、标准、规程和交通部颁布的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中的标准和规定。19 2术语2.0.1 原试行本采用的是放客日发送折算量,所谓折算因交通部84建设标准对旅客有长途、短途之分,因长途旅客与短途旅客的站务工作量是不同的,为了统计需要一般应
4、将短途旅客折算成长途旅客人次。自1995年以来交通部发布了95建设标准,取消了短途旅客的站务概念,而采用了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是指统计年度平均每天始发旅客的数量。2.0.2 本规范直接引用交通部行业标准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 /T200-95中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作为计算候车厅面积的依据。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按下列公式计算:旅客最高聚集人数=发车位总数标准客车容量X1.11.2 (候车心态系数)式中:标准客车容量一般取45,候车心态系数一、二级站取下限,三、四级站取上限。2.0.3 发车位指有站台能全天候,有秩序的组织旅客上车停泊当班客车的地方。如属供车顶装载行包的车型使
5、用,可有方便、安全装载行包的行包装卸廊的停当班车的地方,称发车位。2.0.4 站前广场一般指位于站房与城市干道间之开阔场地,供旅客进出车站集散之用,以免旅客滞留于城市干道,影响交通。2.0.5 停车场指车站内停放待发客车的场地,一般客车应从此处,按调度指令驶入发车位。2.0.6 站房指车站主要建筑,包括候车、售票、行包、业务及驻站办公等营运用房,这些功能性空间,可按站级规模组合设置。2.0.7 行包装卸廊指位于发车位上方用于装卸行包的廊道。20 3 站址和总平面3. 1站址3.1.1 本条规定了汽车客运站基地选择的几条原则:1 车站场地应符合城市规划的具体交通要求。为城市创造更好的服务条件及环
6、境;2 为保证运行车辆顺利、简捷、迅速地通过城市干道进出车站,避免进出站车辆在城市中迂回堵塞,提高车辆的运转能力;3 选择和布置站址时,应把方便旅客到、离站放在首位,并应与市内公共交通汽车站、火车站、轮船客运站等联系紧密,将城市中的各种客运有机地结合,有利组织联运、方便旅客集散和换乘;4 本条为一般建设和使用的基本条件。3.2总平面3.2.1 总平面布置关系汽车客运站的使用功能,本条作了明确规定。汽车客运站总平面布置应处理好站前广场、站房、停车场、附属建筑、车辆进出口及绿化等内容的平面关系。站房是车站的主要建筑,总平面位置应明显突出并考虑其使用方便。站前广场及站场应根据车站规模、城市环境等因素
7、选择合理的布置方式。这是衡量汽车客运站总平面设计优劣的主要标准之一。站内客运、业务办公、生活用房等应有各自明确的区域划分。在联系方便的前提下,各部分不应互相交叉、互相影响和干扰,各部门都应有较好的环境,以保证站内营运和旅客的安全及卫生要求。汽车客运站由旅客、车辆、行包三大流线组成车站的流线功能,在总平面设计中,各种流线应简捷通畅,应最大可能地避免各种流线交叉,才能保证站内营运的安全和畅通。为保证站内营运和卫生,方便21 旅客上下车,和车辆顺利通行。应处理好站区内的排水坡度,防止积水。3.2.2 本条对汽车进出口作下列规定:1 一、二级规模的汽车客运站,日客运量较大,站内每天需发送几百个班次客车
8、,进出站车辆频繁,为避免车辆堵塞及安全事故,进出站口必须分别独立设置。三、四级规模的汽车客运站,日发送班车量较少,进出站车辆密度较小,但按交通规则,也需分别独立设置。但对日发送班车不超过50辆的小站,可适当放宽。进出站口宽度不宜小于4m,是由目前客运汽车外型尺寸加上运行安全距离所控制,以保证安全。2 防止大股客流与车流互相交叉干扰,保证旅客安全。3 进出站口距公园、学校、托幼建筑及人员密集场所的主要出人口的安全距离从必须与可能考虑确定为20m。4 保证驾驶员有良好的视线,看清进出车辆及过境车辆的运行状态,保证安全行车。3.2.3 各行其道是效能规则之一,本条规定的车行道路宽度是参照公路设计标准
9、及目前长途客车的外型尺寸和行驶安全距离而确定。主要客流道路指进出站的大股客流道路,其宽度为保证上下车旅客高峰时刻能迅速通过及疏散,避免因急于进出站的紧张心理而造成拥挤现象,为保证车行和人行安全而规定的。22 4站前广场4. 0.1 站前广场的作用是与站房和城市联系的纽带,车站通过站前广场吸引和疏散客流。因此,站前广场应面向城市主要客流方向,并与城市的交通干道及公共交通联系紧密,使旅客能利用城市公共交通迅速地到达或离开车站。4.0.2 明确地划分各种车流、客流路线及各功能区域,利于站前广场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减轻各种客流、车流对站前广场的压力,保证站前广场的秩序,避免混乱和拥挤,保证站容、市容的
10、整齐。4.0.3 到、离站的旅客,多数都带随身行李和其他物件,旅客通过站前广场进出站的路线,若不短捷通畅,不但给站前广场带来混乱,更给旅客增加负担。站前广场应考虑残疾人短捷进站通道。4.0.4 站前广场位于城市尽端时,进出站旅客及车辆等流线都处于混乱状态,为避免相互干扰堵塞及发生事故,应增设通往站前广场的辅助道路,利于划分各进出站流线的运动方向区域,位于子道一侧时,则应加大站前广场的进深。23 5站房设计5.1一般规定5.1.1 汽车客运站般来说应该是一组建筑群,其规模是根据站级而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可划分为旅客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客运用房。例如有候车厅、母婴候车室、售票厅、行包托取厅等。驻站用
11、房,则为其他系统的搬出机构。办公、生产及生活辅助等用房是属行政、生活、福利方面的建筑。至于哪一个站级具有哪些建筑单项或建筑空间,可参照交通部有关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5.1.2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首先应满足功能分区的要求,应处理好客流、货流、车流这三条流线的关系,这三条流线既有其各自的程序,又有一定的横向联系,从而组成整个汽车客运站的活动,这些原则是处理好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贯穿本规范各章节的基点。5.1.3 汽车客运站的候车厅、售票厅、行包房等主要营运用房是旅客的主要活动区域,在这些空间活动的旅客是该站发车位的多少、每小时发车频率有关,而这些因素恰恰又是确定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12、的依据,因此按照旅客最高聚集人数计算这些空间的建筑规模是合理的。5.1.4 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也相应的有所增加。汽车客运站,作为-项社会公交事业,应认真执行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5.1.5 严寒及寒冷地区冬季室内外温差很大,在人员密集的建筑空间的出入口应考虑-些防寒设施,诸如门斗、热风幕等以防室外冷空气直接进入室内,影响室内采暖效果。24 5.2候车厅5.2.1 候车厅使用面积指标,受二个函数的制约,一是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二是每一个旅客在候车厅候车至少需要占用的使用面积,这二个函数前者是可变数,后者在下限的概念中是一个定数,或者叫常数。不变之
13、处在于每人所占空间(包括简单行包)是一定的,二排坐椅间的通道最小宽度也是一定的,据此作为每一个候车旅客的使用面积指标L10m2/人与站级、候车形式、候车心理、候车人数之多少无关,为此将此视作常数。在这次修改中仅将旅客最高聚集人数的计算依据作一些变动外,面积指标的另一个函数仍按原试行本L10m2/人不应改变。5.2.2 候车厅室内净高是按天然采光及自然通风一般卫生的最低要求考虑,是对候车厅的净高下限值的空间规定。5.2.3 为关怀母亲和婴儿身体健康,使其有较好的候车环境,规定一、二级站宜设母婴候车室,母婴候车室应邻近站台,单独设检票口,方便这部分旅客检票上车。5.2.4 检票口设在三个车位中间,
14、旅客分批检票后,可由左、中、右三个方向到达三个车位,人流不发生交叉,如二个车位设一个检票口,则将增加50%检票口,如四个车位设个检票口,就会人流交叉,造成客流混乱,规定三个车位设一个检票口是经济合理的。由于地形或设计原因,候车厅与站台有可能不在同一标高,检票口处于候车厅与站台之间,从旅客的心理及动态分析,检票口设踏步是不适宜的,如有高差,提示作缓坡,不但方便旅客还可供残疾人轮椅通行。5.2.5 候车厅由于受站台雨棚、行包装卸廊及售票厅等影响,可开窗墙面并不多,考虑实际处于单侧采光的大跨度空间,规定不应小于1/7的窗地面积比是必须的。5.2.6 候车厅系大跨度空间,旅客流动大,噪声大,应考虑吸声
15、减噪措施,满足语言广播的清晰度。25 5.2.7 候车厅应设置座椅并提示排列方向,是为了强化功能,明确客流导向,方便通行和疏散。5.2.8 方便旅客使用。5.3售票厅5.3.1 四级站一般发车较少,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不超过150人。按计算设12个窗口,如单独设售票厅,要满足各种要求,会带来很多困难,至于一、二、三级站分别设置是必须的。售票厅使用面积指标的确定与售票方式有关,当采用人工售票时,按每个窗口20m2计算是合理的,进入90年代后计算机已逐渐介入售票领域,售票打破了定向分线发售的格局,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窗口之间不均的局面,减少了放客排长队购票的时间,队伍短了,使用面积指标下调一些,是可以理
16、解的。5.3.2 按旅客活动规律,一般售票后进入候车厅或行包托运处的可能是比较多的,在平面关系中考虑这些因素是有利流线的形成。本条还提示,考虑这些因素的同时应避免因开门位置不当造成串堂,实际是兼作了过厅,影响了售票厅的基本功能要求。5.3.3 每个窗口每小时可售票数按原交通部部标为120张,90 年代后计算机进入售票活动,售票过程中钱钞支付过程所需时间不变,所不同的仅是定额撕票与计算机打票,这二者时差不是太大,故仍维持原指标120张/h不变。关于窗台的高度、宽度则按人体尺度考虑确定。5.3.4 这是有利于实际管理工作,设置长度可按站级实际需要,不作明确规定。5.3.5 提示售票厅内有很多业务性
17、图表,诸如线路图、里程表、客货运价表、旅客须知以及临时公告等,均须有一定墙面予以布置,设计时应注意这些内容,在解决好采光、通风的同时,对这些也应有妥善处理。26 5.4 售票室和票据库5.4.1 以售票工作台、座椅、座后交通道和靠墙小家具的基本尺寸与5.3. 3-2所要求的尺寸的乘积约为5m2。5.4.2 本条与5.3.3.3说明站或坐,手与工作面的关系差一般约为O.30m左右,具体设计中,可将售票员工作位地面局部提高,也可将售票室全部提高,使售票窗口内外均有一个合理的高度。5.4.3 计算机使用环境的一般防护要求。5.4.4 一、二、三级站发车班次较多,相应的票据也多,独立设置有利保卫管理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JGJ 60 1999 条文 说明 汽车 客运站 建筑 设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