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有力者无田以耕,有田者无力以耕” ,这种现象说明 ( )。(A)土地减少(B)土地高度集中(C)无剩余劳动力(D)生产水平提高2 “郡县”与“封建”成为一个长期争议的焦点,下列关于 “郡县”与“ 封建”的表达,结合我国历史,较准确的表述是( )。(A)“郡县”优于“封建”(B) “封建” 优于“ 郡县”(C) “郡县” 与“ 封建”同样重要(D)“封建”与“郡县”都存在其合理的地方3 有一批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其原因与宗侯实力过小,存在很大的关系,以致人民“揭竿而起”之时,各宗侯无力匡扶而亡。对此,在汉
2、朝时,汉朝采取( )以避免重蹈历史覆辙。(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分封制4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春秋以来的三十多个大商人立传,赞扬商人的智慧和经商艺术。他的这一做法( )。(A)违背了历史潮流(B)不利于农业的发展(C)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D)反映了司马迁的个人意志5 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 这说明他的田庄 (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C)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6 “以民为本 ”的思想自古有之。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政在得民”“民贵君轻”“存
3、百姓”“为政之要,惟在得人”(A)(B) (C) (D)7 魏主下诏:“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 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 拓跋”为汉姓“元” 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8 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 。(A)汉武帝改革(B)北魏孝文帝改革(C)唐代杨炎“两税法” 改革(D)宋代王安石变法9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
4、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人了( )。(A)黄埔条约(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10 下列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丧失在日本海西海岸出海口的机会?( )(A)中俄瑷珲条约(B)中俄 北京条约(C)中俄 勘分西北界约记(D)中俄改定条约11 1908 年 11 月 17 日申报记载,“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刻皇帝崩,翌日电传遗诏” 光绪抱着自己终生的遗憾在瀛台涵元殿病逝,终年 38 岁,后追封为“德宗”皇帝。下列对材料中的有关知识解说不准确的是( )。(A)1908 年是
5、戊申年(B) “酉刻” 是晚上十二点(C) “光绪” 是年号(D)“德宗”是庙号12 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对于此战役,表述最准确的是( )。(A)北洋军实力损失殆尽(B)日军实力损失严重(C)北洋军实力虽受损但有利于最终的胜利(D)充分显示了清政府中以李鸿章为首“避战派”的软弱13 辛亥革命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该党赢得国会选举,但未能组阁,直接原因是( )。(A)宋教仁遇刺身亡(B) 临时约法被废止(C)国民党被解散(D)军阀割据混战14 1937 年,有学者在上海刊物呐喊发表指出“我相信中国文化的优秀分子以前没有一个不是憎恶战争的,但是现在却没有一个不是讴歌抗战的”。这句话的背
6、景是( )。(A)五卅惨案(B)四一二事变(C)二七惨案(D)八一三事变15 “何人不知张少帅,美名没得千古传” ,该诗句中的张少帅因何事受到人们所敬仰?( )(A)七七事变(B)西安事变(C)南昌起义(D)广州起义1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下列成就属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是( )。“两弹一星”青藏铁路大庆油田三峡水利工程(A)(B) (C) (D)17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改革开放(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D)改革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18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7、( )。(A)实行公司制(B)实行股份制(C)包产到户(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20 “代议制整体就是,全体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权。”可见,代议制是在雅典直接民主难以实现的情况下最好的选择。代议制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 。(A)社会契约(B)人民主权(C)宪法至上(D)普选制度21 有学者认为:“ 没有伊丽莎白时代 (15581603 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
8、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 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22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23 格尔尼卡是 20 世纪美术大师毕加索的作品。它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和腐朽(B)描述经济大危机带来的苦难(
9、C)控诉法西斯的暴行(D)歌颂人间的美善和光明24 “为人类争自由,林肯与还,谁与匹者;绎大同之绝学,仲尼而后,意在斯欤。”罗斯福新政举措中能体现挽联中“ 大同”思想的主要是( )。(A)实行工业复兴政策(B)恢复银行信用(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D)调整农业结构25 下列评价方式中,在教学之后实施的是(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预测性评价二、简答题26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意义。27 中学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具体情境?28 有效的教学设计包含着怎样的特征?三、材料分析题28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说:“我们位于欧
10、洲中部。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路线,而法国却只有一条东部的边界,俄国只有在西部的边界上有遭到进攻的可能。我们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找到盟友,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除了法国之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量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要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引自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材料二 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保护标志之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引自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 威廉二世的外交大臣比
11、洛说:“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消极地躲在一旁如果英国人谈大不列颠,法国人谈新法兰西,俄国人侵占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大德意志。”引自世界近代史教资料选辑(二)29 根据材料一,俾斯麦外交政策主要着眼的地域在哪里?外交政策的核心是什么?30 根据材料二,德国外交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31 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德国外交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造成了什么后果?3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某初中历史教师王某为中国古代史专题中的一节新课大变革的时代准备教学设计。她的教学设计流程大体如下:首先,教师通过一个有关商鞅以辕门移木行赏,借此树立在民众中的威信的历史小故事来引出本课所要讲述的内容,即春秋
12、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接着,教师向学生交代数个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结合问题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其次,教师结合有关本课内容的视频和图片,详细地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经过。每当讲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请学生试着就这一时期出现的铁器牛耕得到推广、水利的兴修和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加以分析,由学生互评后教师进行总结。最后,通过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堂课内容中重点内容的记忆。32 你认为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恰当?请说出你的理由。33 结合本课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隋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教育时应该包括哪些内容?33 下面是某教师采用讨论法结束“金字塔的国度”一目
13、的教学片段:师:面对高大雄伟、建筑精湛的金字塔,人们在赞叹之余,都会产生很多疑问,金字塔是谁建的?一说是火星人,理由是现代科学发现火星上可能也有和人类一样的高智慧生物。二说是 “大西洲人 ”所建,西方有学者认为远古的时候,在大洋洲中有一个大西洲,那里的人曾经创造了很高的文明,只可惜后来大西洲沉陷了。同学们,你们对金字塔的建造是怎么看的呢?学生讨论,气氛热烈。34 你对该教师这样的小结设计作何评论?35 你认为课堂设问应注意哪些问题?四、教学设计题36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 规定: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 对后世的深远影响。(2)课文摘
14、录: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 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 “爱人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孔子注意“因材施教” ,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初级 历史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