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1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有学者指出:“ 中国存在两种宗教权威 天和祖先,一方面是天地组成的宇宙领域。另一方面是人类关系构建的社会领域。皇帝为了取得绝对主权宣布两种权威均归他所有。” 与古代中国皇帝的绝对主权和 “两种宗教权威 ”有关的是( )。西周的宗法传统 先秦的法家思想汉朝的儒家学说 明清的思想批判(A)(B) (C) (D)2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形成表格所示数据的原因不包括( ) 。(A)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支持(B)发展农业的需求(C)传统科学注重应用学科(D)科举取士的促进3 明朝时大
2、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B)若是阁臣与君权、部权发生冲突,往往是阁臣落败(C)内阁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借助皇权,权力在六部之上(D)叶向高在内阁六年,对君权、部权都很尊重,反映了当时皇权专制的加强4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记载中国古代的一种学说,主张“信奉者应抛弃志向,避开荣誉和责任,在沉思冥想中回归大自然。理想的臣民有粗大的骨骼、强壮的肌肉和空空如也的脑袋;而理
3、想的统治者则是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这种学说属于( )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5 清史稿中记载:“ 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人。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由此可知军机处( )。(A)大臣须由专人担任(B)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C)分化了内阁的权力(D)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6 据嘉庆两淮盐法志科举志记载:明代两淮共取进士 137 名,其中徽、晋、陕籍 106 名;共取举人 286 名,其中徽、陕、晋籍者 213 名,均
4、占 70以上,盖皆商人子弟。这说明此时期( )。(A)部分地区的商人广泛享有科考权(B)市籍者不得宦的古训彻底被打破(C)商人参与科考的各项限制被放宽(D)政府控制商人势力维护专制集权7 “明儒之学用以应事,清儒之学用以保身;明儒直而愚,清儒智而谲;明儒尊而乔,清儒弃而湿。才智之士惮于文网、迫于饥寒,全身畏害之不暇,而用世之念泪于无形,加以廉耻道丧,清议荡然,流俗沈昏,无复崇儒重道,以爵位之尊卑,判己身之荣辱。”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朝前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清儒之学的转变(B)清儒之学的转变深受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影响了清儒之学的转变(D)清儒
5、之学的转变为道光年间新思潮萌发奠定基础8 义和团运动主要体现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哪一精神?( )(A)勇于创新,倡导科学(B)英勇斗争,反抗侵略(C)自强不息,建立新式军队(D)善于向西方学习9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 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10 在马关条约各条款中,对于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D)允许日本在中国的
6、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1 创刊于 1861 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 贵乎信息流通”“ 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 )。(A)报道国内外大事(B)娱乐大众(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12 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 1984 年。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 下海经商 ”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3 读“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
7、偶标准差异表”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封建婚姻观念逐渐消退(B)民众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彻底的变化(C)西方文化对婚姻习俗影响日益加深(D)婚姻观念中政治化倾向逐渐减弱14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罗马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这主要是指罗马法( )。(A)摒弃了罗马的风俗与习惯(B)使罗马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C)以自然法则为理想与指导(D)服务于罗马奴隶主的统治15 英国的棉纺织业用了 50 年左右的时间,通过不问断的技术发明、生产革新,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到 18 世纪末,机械化生产率先在英国的棉纺织部门基本实现。这主要表明
8、英国( ) 。(A)工业革命首先从轻工业部门开始(B)在 18 世纪末完成了工业革命(C)棉纺织业的生产方式变革缓慢(D)经历工业革命的时间最短16 下表是 16 世纪开始的大西洋国际贸易中商品交换的主要种类。如果经由欧洲输出、再行交换或生产,最后将获利输入欧洲,其顺序应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丙、乙、甲17 在人类跨入近代门槛的时候英国人不仅抢占了步入近代快车道的先机,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傲视全球。近代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从英国首先开始,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英国所引领的人类礼会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
9、界市场形成的过程(B)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总体上提高的过程(C)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推动下的革命(D)英国建立全球霸权的过程18 意大利评论界长期以来一直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提并论,称之为人曲。这是因为它( )。(A)提倡人的自由,认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B)激烈攻击基督教教义,体现了人性的尊严(C)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D)宣扬“幸福在人间 ”的人文主义观点,正面提倡“ 人性”和“人道”19 从 1957 年罗马条约的签订到 1967 年“欧洲共同体” 正式成立,是欧盟逐渐形成的十年,在这十年间( )。(A)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国力回升(B)西方经济
10、经历了危机和“滞胀”(C)美国丧失其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D)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基本形成20 1951 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政府之间的合作(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C)企业之间的联合(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21 有学者指出:在(20 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 ,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导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不结盟运动兴起(B)经济互助委员
11、会成立(C)两极格局的存在(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22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五大力量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B)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C)多极化政治格局已经形成(D)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23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志目录是( )。(A)资治通鉴(B) 汉书.艺文志(C) 玉海(D)隋书.经籍志24 我国史学史上最早从理论和方法上阐述史书编纂体裁体例的是( )。(A)通典(B) 通志(C) 史通(D)文献通考2
12、5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说,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这体现了( )。(A)革命史观(B)全球史观(C)文明史观(D)现代化史观二、简答题26 简述隋朝统一的原因和意义。27 某老师是一名年轻的初中历史教师,该老师向一名老教师抱怨自己不会制定教学目标。如果你是这名老教师,你应该给予年轻教师什么样的指导?28 简述历史教师使用历史教科书的策略。三、材料分析题29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13、”史记材料二“江南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材料三陆游曾说:“ 朝廷在故都 (东京开封) 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问题:(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哪些信息?(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这种变化的原因。30 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下面是某历史八年级教科书一段有关工业革命的叙述:18 世纪中期,英国商品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为了提高产量,人们想方设法改进生产技术。在棉纺部门,人们先是发明了一种叫飞梭
14、的织布工具,大大改进了织布速度,也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18 世纪 60 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 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后来,其他如冶金、采矿等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的变化称为“工盐革命”。问题:(1)请根据上述内容设计一个图示。(2)请根据上述内容设计一份三维目标。3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某初中历史教师刘某为新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准备教学设计。他的教学设计流程大体如下:首先,教师通过一段经
15、过剪辑整理的视频课件,介绍先秦时期的文字演变和当时的人对天文现象的记录,以此作为整节的内容导入。其次,教师在学生阅读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延续导课时对古代文字的介绍,以模块的形式对秦朝之前的文字演变、天文、历法、医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屈原的离骚与当时流行的钟鼓音乐进行详细讲授。再次,教师要求全体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对本节课的一部分内容为题材准备课堂“小表演 ”,可以是对本节课内容的 “情景再现”,也可以是对该部分内容的拓展。最后,通过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堂课内容中重点内容的记忆,同时布置下堂课的预习。(1)你认为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恰当? 请说出你的理由。(2)结合本课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
1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教育时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四、教学设计题32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 要求: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2)课文摘录:佛教是当今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由中亚传入我国内地。因为佛教主张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能得到幸福,因为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所以佛教很快受到提倡和扶植。东汉明帝时,派使臣去西域求佛法,并请来两名高僧到洛阳传教,并修建了白马寺。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初级 历史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3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