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4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下列不正确的是(A)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B)藏象学说,是在整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研究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C)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D)藏象学说通过反复的医疗实践,从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来分析和反证机体的生理功能2 下列关于藏象学说说法不正确的是(A)藏象学说,是在整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研究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B)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是古代解剖知识,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和反复的医疗
2、实践(C)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以阴阳为中心的人与自然的整体性(D)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外界环境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3 下列关于藏象学说说法不正确的是(A)脏,即心、肺、脾、肝、肾,合称为“五脏”(B)中医藏象学说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属人体整体生命机能的体现,与五脏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C)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三焦、女子胞子宫(D)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沟通联系成有机整体4 下列不是血液运行的前提条件(A)心气充沛(B)血液充盈(C)脉道通利(D)肺朝百脉5 “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
3、之溉,是谓”(A)气(B)血(C)精(D)津液6 肺主宣降,关于“ 肃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吸人自然界的清气(B)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的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C)将肺吸人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D)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7 肝主藏血不包括(A)濡养肝及形体官窍(B)为精血生成之源(C)化生和濡养肝气(D)化生和濡养神8 脾开窍于(A)唇(B)口(C)舌(D)齿9 肾开窍于(A)齿(B)耳(C)二阴(D)耳及二阴10 下列哪项是肝的生理特性(A)肝为刚脏(B)肝主藏血(C)肝主疏泄(D)肝在志为喜11 肾中精气的
4、主要生理效应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逐步具备生殖能力。“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是指(A)男子,四八(B)男子,五八(C)女子,四七(D)女子,五七12 “肾气衰,发堕齿槁” 是指(A)男子,四八(B)男子,五八(C)女子,三七(D)女子,四七13 “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是指(A)男子,六八(B)男子,七八(C)女子,六七(D)女子,七七14 “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是指(A)男子,五八(B)男子,六八(C)女子,五七(D)女子,六七15 “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是指(A)男子,六八(B)男子,七八(C)女子,六七(D)女子,七七16 患者
5、胃痛急剧而拒按,腹胀便秘,舌苔黄燥,脉滑实有力者,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越鞠丸(B)大承气汤(C)小承气汤(D)枳实导滞丸17 呕吐的基本病机是(A)肝气犯胃,升降失调(B)胃失和降,胃气上逆(C)脾胃亏虚,运化失常(D)饮食不节,食滞不化18 呕吐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胃,还与哪些脏密切相关(A)脾、肾(B)心、脾(C)肝、肾(D)肝、脾19 胃痛的辨证要点是(A)属虚属实(B)寒热属性(C)在气在血(D)以上均是20 患者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呕恶纳呆,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舌苔白厚腻,脉沉滑。治宜选用(A)半夏泻心汤(B)保和丸(C)黄连温胆汤(D)二陈平胃汤21 患者突
6、然呕吐,可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苔白腻,脉濡缓。治当选用(A)保和丸(B)四七汤(C)小半夏汤(D)藿香正气散22 呕吐之脾胃阳虚证,治当选用(A)藿香正气散(B)香砂六君子汤(C)附子理中丸(D)理中汤23 患者吞咽梗阻,胸膈痞闷,情志舒畅时可稍减轻,口干咽燥,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治宜选用(A)沙参麦冬汤(B)通幽汤(C)启膈散(D)补气运脾汤24 噎膈之病位是(A)食道(B)脾胃(C)脾(D)胃25 患者长期饮食不下,面色(白光)白,精神疲惫形寒气短,泛吐清涎,面浮,足肿,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A)滋阴养血,破血行瘀(B)滋阴养血,润燥生津(C)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7、D)温补脾肾26 患者腹痛下利,脉微肢冷,首选方剂(A)附子理中丸(B)温脾汤(C)黄芪建中汤(D)大建中汤27 哪部医学著作提出了著名的治泻九法(A)张景岳景岳全书(B)程钟龄医学心悟(C)虞抟 医学正传(D)李中梓医宗必读28 患者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并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治宜选用(A)葛根芩连汤(B)藿香正气散(C)保和丸(D)平胃散29 患者呃声沉缓有力,膈间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得寒愈甚,食欲减少,口中和而不渴,舌苔白润,脉象迟缓。证属(A)脾胃气血证(B)气机郁滞证(C)脾胃阳虚证(D)胃中寒冷证30 患者呃声低弱无力,气不
8、得续,面色苍白,手足不温,食少困倦,舌淡苔白,脉象沉细弱。证属(A)脾胃气虚证(B)气机郁滞证(C)脾胃阳虚证(D)胃中寒冷证31 患者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治宜选用(A)平胃散(B)藿香正气散(C)保和丸(D)健脾丸32 素问.离合真邪论之“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 ,意指(A)行气(B)得气(C)留气(D)候气33 使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的辅助手法为(A)循法(B)弹法(C)刮法(D)摇法34 飞法适用的腧穴部位特点为(A)肌肉丰厚(B)不宜大角度捻转的腧穴(C)斜刺部位(D
9、)浅表部位35 面部腧穴如印堂多用下列哪种进针法(A)提捏进针法(B)爪切进针法(C)夹持进针法(D)舒张进针法36 适用于选取头项、后头、项背部的腧穴的最佳体位是(A)俯卧位(B)侧卧位(C)侧伏坐位(D)俯伏坐位37 取穴在头面、胸腹及四肢的腧穴,应选取的体位是(A)侧卧位(B)俯伏坐位(C)仰靠坐位(D)仰卧位38 提插补泻的泻法为得气后进行(A)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为主(B)先浅后深,轻插重提,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长,以下插为主(C)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短,以下插为主(D)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
10、提为主39 艾灸治疗当慎用的病症为(A)久病体虚(B)阴虚阳亢(C)气虚下陷(D)阳气虚脱之急症40 天灸又称为(A)温和灸(B)药物灸(C)灯火灸(D)黄蜡灸41 化脓灸又称为(A)隔物灸(B)瘢痕灸(C)发泡灸(D)天灸42 具有温补肾阳作用的灸法是(A)隔姜灸(B)隔蒜灸(C)隔盐灸(D)隔附子饼灸43 不宜使用三棱针的病症有(A)虚证(B)瘀证(C)热证(D)实证44 最适宜小儿、妇女及畏惧灸治者,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的是(A)灯火灸(B)温灸器灸(C)隔盐灸(D)白芥子灸44 A心B肝C脾D肺45 “生痰之源 ”是46 “清气在下,则生殆泄;浊气在上,则生嗔胀”说明哪种脏腑的紊
11、乱46 A心B肝C肺D肾47 “气之根”是48 五志过极均可伤48 A心B肝C脾D肺49 黑眼由之精气上注濡养50 人静则血归于50 A心B肝C脾D肾51 口唇的色泽反映哪种脏腑的功能状态52 听觉的灵敏与否,与哪种脏腑的盈亏有密切关系52 A心B肝C脾D肺53 “开鬼门”的利水治法跟哪里脏腑有关54 能让水谷精微灌四滂的是54 A黄芪建中汤B良附丸C吴茱萸汤D大建中丸55 胃痛 10 年,时发时止,近 1 月来胃痛隐隐,饥则尤甚,劳则加剧,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纳谷不香,大便溏薄,完谷不化,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象细弱。治宜选用56 患者饮冰汽水 3 瓶,又食生梨后,突发胃脘剧痛,温熨胃脘部,
12、其痛可减,苔白,脉弦紧,治宜选用56 A反胃B噎膈C嗳气D呃逆57 饮食吞咽不顺,甚则食物不能下咽,食入即吐的是58 饮食入胃,宿食不化,经过良久反出的是58 A脾胃阳虚B胃火上逆C胃阴不足D胃中寒冷59 呃声急促而不连续,口干舌燥,舌质红而干,或有裂纹,脉细数。其证属60 呃声低弱无力,气不得续,面色苍白,手足不温,食少困倦,舌淡苔白,脉沉细弱。其证属60 A脾胃虚寒,胃中无火B邪气干扰,胃失和降C肝气犯胃,胃失和降D脾胃虚寒,胃气上逆61 呕吐的病机是62 反胃的病机是62 A附子理中丸B参苓白术散C温脾汤D四神丸63 泄泻之脾胃虚弱证的代表方为64 泄泻之脾胃虚弱证的代表方为64 A弹法
13、B循法C刮法D摇法65 起行气、催气作用的辅助手法为66 使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的辅助手法为66 A隔姜灸B隔蒜灸C隔盐灸D隔附子饼灸67 常用于治疗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的间接灸为68 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的间接灸为68 A温针灸B温灸器灸C艾炷灸D灯火灸69 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点燃后施灸的方法为70 用灯心草浸麻油,点燃后用快速动作对准穴位施灸的方法为70 A留针拔罐法B走罐法C闪罐法D刺血拔罐法71 能加强刺入治疗作用的拔罐法为72 能起到针罐配合作用的拔罐法为73 脾的阳气失调的病机,下列哪项正确的是(A)健运无权,气血生化不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试卷 考研 中医 综合 内科学 脾胃 系病证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