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及答案与解析.doc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及答案与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关于过失犯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1 年卷二 6 题)(A)只有实际发生危害结果时,才成立过失犯(B)认识到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但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意志的,成立过失犯(C)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里的“法律” 不限于刑事法律(D)过失犯的刑事责任一般轻于与之对应的故意犯的刑事责任2 甲、乙合谋杀害丙,计划由甲对丙实施砍杀,乙持枪埋伏于远方暗处,若丙逃跑则伺机射杀。案发时,丙不知道乙的存在。为防止甲的不法侵害,
2、丙开枪射杀甲,子弹与甲擦肩而过,击中远处的乙,致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7 年卷二 53 题)(A)丙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依具体符合说,丙对乙的死亡结果没有故意(B)丙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依法定符合说,丙对乙的死亡结果具有故意(C)不论采取何种学说,丙对乙都不能构成正当防卫(D)不论采用何种学说,丙对甲都不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3 关于事实认识错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 年卷二 7 题)(A)甲本欲电话诈骗乙,但拨错了号码,对接听电话的丙实施了诈骗,骗取丙大量财物。甲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成立诈骗既遂(B)甲本欲枪杀乙,但由于未能瞄准,将乙身旁的丙杀死。无论根据什
3、么学说,甲的行为都成立故意杀人既遂(C)事前的故意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应按犯罪既遂处理(D)甲将吴某的照片交给乙,让乙杀吴,但乙误将王某当成吴某予以杀害。乙是对象错误,按照教唆犯从属于实行犯的原理,甲也是对象错误4 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 年卷二 3 题)(A)甲先天双目失明,在大学读书期间因琐事致室友重伤。甲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B)乙是聋哑人,长期组织数名聋哑人在公共场所扒窃。乙属于相对有刑事责任能力(C)丙服用安眠药陷入熟睡,致同床的婴儿被压迫窒息死亡。丙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D)丁大醉后步行回家,嫌他人小汽车挡路,将车砸坏,事后毫无记
4、忆。丁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5 关于刑事责任能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 年卷二 3 题)(A)甲第一次吸毒产生幻觉,误以为伍某在追杀自己,用木棒将伍某打成重伤。甲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B)乙以杀人故意刀砍陆某时突发精神病,继续猛砍致陆某死亡。不管采取何种学说,乙都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C)丙因实施爆炸被抓,相关证据足以证明丙已满 15 周岁,但无法查明具体出生日期。不能追究丙的刑事责任(D)丁在 14 周岁生日当晚故意砍杀张某,后心生悔意将其送往医院抢救,张某仍于次日死亡。应追究丁的刑事责任6 关于责任年龄与责任能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5 年卷二 2 题)(A)甲在不满
5、 14 周岁时安放定时炸弹,炸弹于甲已满 14 周岁后爆炸,导致多人伤亡。甲对此不负刑事责任(B)乙在精神正常时着手实行故意伤害犯罪,伤害过程中精神病突然发作,在丧失责任能力时抢走被害人财物。对乙应以抢劫罪论处(C)丙将毒药投入丁的茶杯后精神病突然发作,丁在丙丧失责任能力时喝下毒药死亡。对丙应以故意杀人罪既遂论处(D)戊为给自己杀人壮胆而喝酒,大醉后杀害他人。戊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7 甲患抑郁症欲自杀,但无自杀勇气。某晚,甲用事前准备的刀猛刺路人乙胸部,致乙当场死亡。随后,甲向司法机关自首,要求司法机关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对于甲责任能力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1 年卷二 4
6、 题)(A)抑郁症属于严重精神病,甲没有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B)抑郁症不是严重精神病,但甲的想法表明其没有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C)甲虽患有抑郁症,但具有责任能力,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D)甲具有责任能力,但患有抑郁症,应当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8 甲(十五周岁) 的下列哪一行为成立犯罪?(2010 年卷二 4 题)(A)春节期间放鞭炮,导致邻居失火,造成十多万元财产损失(B)骗取他人数额巨大财物,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将他人打成重伤(C)受意图骗取保险金的张某指使,将张某的汽车推到悬崖下毁坏(D)因偷拿苹果遭摊主喝骂,遂掏出水果刀将其刺成轻伤9 农民甲醉酒在道路
7、上驾驶拖拉机,其认为拖拉机不属于刑法第 133 条之一规定的机动车。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 年卷二 4 题)(A)甲未能正确评价自身的行为,存在事实认识错误(B)甲欠缺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其行为不构成犯罪(C)甲对危险驾驶事实有认识,具有危险驾驶的故意(D)甲受认识水平所限,不能要求其对自身行为负贲10 下列哪一行为成立犯罪未遂?(2015 年卷二 5 题 )(A)以贩卖为目的,在网上订购毒品,付款后尚未取得毒品即被查获(B)国家工作人员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现金支票后,未到银行提取现金即被查获(C)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将价值 5 万元的财物送给国家工作人员,但第二天被退回
8、(D)发送诈骗短信,受骗人上当后汇出 5 万元,但因误操作汇到无关第三人的账户11 甲以杀人故意放毒蛇咬乙,后见乙痛苦不堪,心生悔意,便开车送乙前往医院。途中等红灯时,乙声称其实自己一直想死,突然跳车逃走,三小时后死亡。后查明,只要当时送医院就不会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5 年卷二 6题)(A)甲不对乙的死亡负责,成立犯罪中止(B)甲未能有效防止死亡结果发生,成立犯罪既遂(C)死亡结果不能归责于甲的行为,甲成立犯罪未遂(D)甲未能阻止乙跳车逃走,应以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论处12 甲架好枪支准备杀乙,见已患绝症的乙踉跄走来,顿觉可怜,认为已无杀害必要。甲收起枪支,但不小心触动
9、扳机,乙中弹死亡。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 年卷二 9 题)(A)仅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B)仅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过失致人死亡罪(D)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过失致人死亡罪13 甲深夜进入小超市,持枪胁迫正在椅子上睡觉的店员乙交出现金,乙说“钱在收款机里,只有购买商品才能打开收款机”。甲掏出 100 元钱给乙说“ 给你,随便买什么”。乙打开收款机,交出所有现金,甲一把抓跑。事实上,乙给甲的现金只有 88元,甲“亏了 ”12 元。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3 年卷二 8 题)(A)甲进入的虽是小超市,但乙已在椅子上睡觉,甲
10、属于入户抢劫(B)只要持枪抢劫,即使分文未取,也构成抢劫既遂(C)对于持枪抢劫,不需要区分既遂与未遂,直接依照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量刑即可(D)甲虽“亏了 ”12 元,未能获利,但不属于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构成抢劫罪既遂14 甲欲杀乙,将乙打倒在地,掐住脖子致乙深度昏迷。30 分钟后,甲发现乙未死,便举刀刺乙,第一刀刺中乙腹,第二刀扎在乙的皮带上,刺第三刀时刀柄折断。甲长叹“你命太大,整不死你,我服气了” ,遂将乙送医,乙得以保命。经查,第一刀已致乙重伤。关于甲犯罪形态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2 年卷二 8 题)(A)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B)故意杀人罪的中止犯(C)故意伤害罪
11、的既遂犯(D)故意杀人罪的不能犯15 甲与一女子有染,其妻乙生怨。某日,乙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甲。因久等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乙遂打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关于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 年卷二 5 题)(A)犯罪预备(B)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6 关于罪过,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0 年卷二 51 题)(A)甲的玩忽职守行为虽然造成了公共财产损失,但在甲未认识到自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时,就不存在罪过(B
12、)甲故意举枪射击仇人乙,但因为没有瞄准,将乙的名车毁坏。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C)甲翻墙入院欲毒杀乙的名犬以泄愤,不料该犬对甲扔出的含毒肉块不予理会,直扑甲身,情急之下甲拔刀刺杀该犬。甲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而属于意外事件(D)甲因疏忽大意而致人死亡,甲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的危害结果,既可能是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也可能只是发生他人重伤的危害结果17 甲、乙共同对丙实施严重伤害行为时,甲误打中乙致乙重伤,丙乘机逃走。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6 年卷二 52 题)(A)甲的行为属打击错误,按照具体符合说,成立故意伤害罪既遂(B)甲的行为属对象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成立故意伤害罪既遂
13、(C)甲误打中乙属偶然防卫,但对丙成立故意伤害罪未遂(D)不管甲是打击错误、对象错误还是偶然防卫,乙都不可能成立故意伤害罪既遂18 甲在乙骑摩托车必经的偏僻路段精心设置路障,欲让乙摔死。丙得知甲的杀人计划后,诱骗仇人丁骑车经过该路段,丁果真摔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5 年卷二 56 题 )(A)甲的行为和丁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甲有罪(B)甲的行为属对象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C)丙对自己的行为无认识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D)丙利用甲的行为造成丁死亡,可能成立间接正犯19 关于认识错误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1 年卷二 53 题)(A)甲为使被害人溺死而
14、将被害人推入井中,但井中没有水,被害人被摔死。这是方法错误,甲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B)乙准备使被害人吃安眠药熟睡后将其勒死,但未待实施勒杀行为,被害人因吃了乙投放的安眠药死亡。这是构成要件提前实现,乙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C)丙打算将含有毒药的巧克力寄给王某,但因写错地址而寄给了汪某,汪某吃后死亡。这既不是对象错误,也不是方法错误,丙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D)丁误将生父当作仇人杀害。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都认为丁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20 甲与乙因情生仇。一日黄昏,甲持锄头路过乙家院子,见甲妻正在院内与一男子说话,以为是乙举锄就打,对方重伤倒地后遂发现是乙哥哥。甲心想,打伤乙哥哥也算解恨
15、。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0 年卷二 54 题)(A)甲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B)甲的行为属于方法错误,成立故意伤害罪(C)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伤害(未遂)罪,对乙哥哥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D)甲的行为不存在任何认识错误,理所当然成立故意伤害罪21 关于故意与违法性的认识,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5 年卷二 55 题)(A)甲误以为买卖黄金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仍买卖黄金,但事实上该行为不违反刑法。甲有犯罪故意,成立犯罪未遂(B)甲误以为自己盗窃枪支的行为仅成立盗窃罪。甲对刑法规定存在认识错误,因而无盗窃枪支罪的犯罪故意,对甲的量刑不能重于盗
16、窃罪(C)甲拘禁吸毒的陈某数日。甲认识到其行为剥夺了陈某的自由,但误以为刑法不禁止普通公民实施强制戒毒行为。甲有犯罪故意,应以非法拘禁罪追究刑事责任(D)甲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害,但不知是否违反 刑法,遂请教中学语文教师乙,被告知不违法后,甲实施了该行为。但事实上刑法禁止该行为。乙的回答不影响甲成立故意犯罪22 关于犯罪未遂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6 年卷二 53 题)(A)甲以杀人故意将郝某推下过街天桥,见郝某十分痛苦,便拦下出租车将郝某送往医院。但郝某未受致命伤,即便不送医院也不会死亡。甲属于犯罪未遂(B)乙持刀拦路抢劫周某。周某说“把刀放下,我给你钱 ”。乙信以为真,收起刀子,
17、伸手要钱。周某乘乙不备,一脚踢倒乙后逃跑。乙属于犯罪未遂(C)丙见商场橱柜展示有几枚金锭(30 万元枚),打开玻璃门拿起一枚就跑,其实是值 300 元的仿制品,真金锭仍在。丙属于犯罪未遂(D)丁资助林某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但林某尚未实施相关犯罪活动即被抓获。丁属于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未遂23 甲为杀乙,对乙下毒。甲见乙中毒后极度痛苦,顿生怜意,开车带乙前往医院。但因车速过快,车右侧撞上电线杆,坐在副驾驶位的乙被撞死。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4 年卷二 53 题)(A)如认为乙的死亡结果应归责于驾车行为,则甲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中止(B)如认为乙的死亡结果应归责
18、于投毒行为,则甲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C)只要发生了构成要件的结果,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立中止犯,故甲不成立中止犯(D)只要行为人真挚地防止结果发生,即使未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也应认定为中止犯,故甲成立中止犯24 关于故意犯罪形态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3 年卷二 54 题)(A)甲绑架幼女乙后,向其父勒索财物。乙父佯装不管乙安危,甲只好将乙送回。甲虽未能成功勒索财物,但仍成立绑架罪既遂(B)甲抢夺乙价值 1 万元项链时,乙紧抓不放,甲只抢得半条项链。甲逃走 60余米后,觉得半条项链无用而扔掉。甲的行为未得逞,成立抢夺罪未遂(C)乙欲盗汽车,向甲借得盗车钥匙。乙盗车时发现该钥匙
19、不管用,遂用其他工具盗得汽车。乙属于盗窃罪既遂,甲属于盗窃罪未遂(D)甲在珠宝柜台偷拿一枚钻戒后迅速逃离,慌乱中在商场内摔倒。保安扶起甲后发现其盗窃行为并将其控制。甲未能离开商场,属于盗窃罪未遂25 因乙移情别恋,甲将硫酸倒入水杯带到学校欲报复乙。课间,甲、乙激烈争吵,甲欲以硫酸泼乙,但情急之下未能拧开杯盖,后甲因追乙离开教室。丙到教室,误将甲的水杯当作自己的杯子,拧开杯盖时硫酸淋洒一身,灼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2 年卷二 53 题)(A)甲未能拧开杯盖,其行为属于不可罚的不能犯(B)对丙的重伤,甲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C)甲的行为和丙的重伤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甲对丙
20、的重伤没有故意、过失,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26 关于犯罪停止形态的论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2 年卷二 54 题)(A)甲(总经理) 召开公司会议,商定逃税。甲指使财务人员黄某将 1 笔 500 万元的收入在申报时予以隐瞒,但后来黄某又向税务机关如实申报,缴纳应缴税款。单位属于犯罪未遂,黄某属于犯罪中止(B)乙抢夺邹某现金 20 万元,后发现全部是假币。乙构成抢夺罪既遂(C)丙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儿后,惧怕承担刑事责任,又将婴儿送回原处。丙构成拐卖儿童罪既遂,不构成犯罪中止(D)丁对仇人胡某连开数枪均未打中,胡某受惊心脏病突发死亡。丁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27 下列哪些选项不构成犯罪中止?
21、(2011 年卷二 54 题)(A)甲收买 1 名儿童打算日后卖出。次日,看到拐卖儿童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的新闻,偷偷将儿童送回家(B)乙使用暴力绑架被害人后,被害人反复向乙求情,乙释放了被害人(C)丙加入某恐怖组织并参与了一次恐怖活动,后经家人规劝退出该组织(D)丁为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 3 万元用于孩子学费, 4 个月后主动归还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过失犯。A 选项,依据 刑法第 15 条的规定,行为人因为过失“以致发
22、生危害结果的”,是过失犯罪,即过失犯罪的成立以发生危害结果为必备要件。故 A 选项正确。这也表明,过失犯罪不处罚犯罪预备、中止、未遂等犯罪未完成形态。B 选项,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成立过于自信的过失,此时行为人并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即“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的意志”,这也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所在。间接故意中,危害结果的发生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故 B 选项正确。C 选项,刑法第 15 条第 2 款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表明刑法以惩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惩罚过失犯罪为例外。由于犯罪只能由刑法规定,过失犯罪也只能由刑法规
23、定,这里的“法律”不包括非刑事法律。故 C 选项错误。D 选项,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主观恶性大,对应的刑事责任重,过失犯罪的行为人主观恶性小,在相同的法益侵害性下对应的刑事责任轻。故 D 选项正确。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故意犯罪的事实认识错误。丙对于甲乙二人不存在“误把甲对象当作乙对象”的认识错误,所以不是对象错误。故 B 项错误。当丙打死了隐蔽起来的犯罪人乙时,丙并没有对乙的正当防卫意识,如果依据主客观一致的正当防卫理论,丙对乙不成立正当防卫,但是根据一种少数说认为偶然防卫也可以成立正当防卫,则丙在客观上打死的是另一个杀人犯,在不需要考虑丙的主观认识的情况下,可以成立正当防卫
24、。故 C 项错误。丙面对甲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有权利进行属于正当防卫的反击,其行为具有合法性,不能成立故意杀人罪。故 D 项正确。司法部公布答案认为丙打死乙属于打击错误,但是笔者认为,依据现代刑法理论,如果行为人对于实际发生的后果是不可预料的,则不会对意外事件造成的结果承担刑事责任,也不属于现代刑法意义上的打击错误,即打击错误中,行为人至少对实际打中的对象有过失。故 A 项错误。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事实认识错误。一般认为,对象错误与打击错误的区分之处在于,对象错误属于主观认识错误;而打击错误属于客观结果错误,行为人对行为所指向的对象不存在主观认识错误,错误的结果是由行为方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法 试卷 国家 考试卷 刑法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