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52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5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52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5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上层建筑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社会意识形态(B)生产力(C)人民群众(D)政治上层建筑2 在上层建筑中,核心是( )(A)社会意识形态(B)政党(C)暴力机关(D)国家政权3 在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观念上层建筑与政治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阶级斗争4 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决定论意义下的选择,即每一时代的历史主体都
2、是在既定的生产力情况下进行进一步的历史创造的。历史主体选择的可能性空间并不是随意性现象,也并不只是单纯必然性或单纯偶然性的重要作用,一个民族进行历史选择的直接动机是( )(A)民族利益(B)民族交往(C)对历史必然性的把握(D)对本民族特点的把握5 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阶级斗争(B)生产力(C)生产关系(D)社会基本矛盾6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其理论基础是( )(A)唯物论(B)辩证法(C)认识论(D)唯物史观7 人的现实本质是( )(A)劳动(B)具有意识(C)自然属性(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8 主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但是要区分普通个
3、人和历史人物,这是因为( )(A)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B)历史人物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C)历史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D)历史人物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产生决定性影响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9 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 )(A)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的(B)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C)真理永远处于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中(D)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在认识的精确度上不同10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如果
4、割裂二者的关系,就会导致错误。其中,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在现实生活中就会导致( )(A)诡辩论(B)教条主义(C)怀疑主义(D)思想僵化11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曾经回忆过:“1971 年 10 月 4 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 100。这个解决问题的转折点,是在经历了第 190 次失败之后才出现的。”190 次失败后的成功说明( )(A)失败体现了真理的相对性(B)谬误可以转化为真理(C)失败也是实践(D)失败是可以忽略不计的12 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因为( )(A)真理的本性(B)
5、实践是客观存在的物质(C)实践的直接现实性(D)实践是主观和客观联系的桥梁13 人的实践活动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把实践的规律印人人脑,经过思维的抽象、提炼和概括,内化为思维的规律,成为思维的逻辑,再用“逻辑的式” 把它固定下来,就成为人的逻辑思维的有效工具,并逐步具有了公理的性质。因此,逻辑证明( )(A)具有物质性(B)仍然属于认识范围,木能取代实践成为检验标准(C)是检验真理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D)与实践形成了互补的关系14 列宁说:“ 在这里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绝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
6、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说明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A)实践的确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B)实践的确定性是指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出真理(C)实践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标准的条件性(D)实践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本身也是一个不断运动发展的过程15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作为检验真理的实践总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B)实践本身是不断发展的(C)不同的人、不同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D)有些真理需要通过逻辑证明才能检验16 哲学的价值概念扬弃了各种具体价值关系中纷繁复杂的特殊内容和形式,
7、概括了其中共同的、普遍的和本质的内容,即概括了其中所包含的外部客观世界的事物(客体)对于人 (主体)的需要满足与否的关系。当客体能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价值具有的特性包括( )(A)客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主观能动性17 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主要体现在( )(A)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B)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C)真
8、理和价值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和相互促进的(D)真理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价值是实践追求的直接目标18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是主体对客体属性、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进行评价。价值评价( )(A)与知识性认识不同,是完全主观的(B)会因主体不同而不同(C)应与人类整体的要求或利益相一致(D)以获得关于客体的“真” 的认识为目的19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过
9、程。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自由王国”( )(A)必须建立在“ 必然王国” 的基础上(B)是摆脱规律制约的状态(C)是自由而不受压迫的状态(D)是以人类能力的发挥为目的的状态20 社会存在也称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B)人口因素(C)地理环境(D)上层建筑21 下列事物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 范畴的有 (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B)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利用的自然资源(C)人们在物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D)从事社会实践的人22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
10、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其划分为(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C)社会意识形态和非上层建筑意识形式(D)正确的社会意识和错误的社会意识23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 )(A)语言学(B)宗教(C)道德(D)政治法律思想24 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表现在(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C)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各
11、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可以自成体系25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18 世纪的法国对英国来说是如此,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此。这表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D)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26 作为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各种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和观念,是资产阶级在长期的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些思想理论和观念后来成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则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之后由统治阶级根据自己政治统治的需要,在以往形成
12、的资产阶级思想理论和观念的基础上自觉地建立起来的,成为资产阶级国家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是( )(A)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B)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政治上层建筑(C)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D)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27 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科学技术28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狭义的生产关系包括(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B)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C)产品分配关系(D)阶级关系29 经济基础与上
13、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既有依赖性,也有相对独立性。二者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 )(A)新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B)已经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会产生脱离经济基础的倾向(C)上层建筑的变化会落后于经济基础的变化(D)上层建筑会无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维护陈旧的经济基础30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是指( )(A)社会制度(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D)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5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
1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但它一旦形成,就成为二种现实的力量,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居于主导地位。【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更为基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时,生产力就要求变革或改变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实际上就是占据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所以经济基础就会随之变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15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