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恩格斯指出,“ 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依靠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位思想家而确立起来的。”这段话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的思想来源是(A)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十九世纪中叶空想共产主义(D)十九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2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奠定在两大理论基石之上的,这两大理论基石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空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3 标志科学社会主
2、义理论诞生的历史文献是(A)德意志意识形态(B) 共产党宣言(C) 共产主义原理(D)共产主义信条草案4 马克思在 19 世纪 70 年代、列宁在俄国二月革命后,都曾经认为(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发展的主要趋势(B)武装夺取政权已提到日程上来(C)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D)暴力是孕育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5 1921 年 3 月,俄共(布)召开十大,在这次大会上作出一个重大的决定,这个决定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引导农民走集体化的道路(C)成立共产国际组织(D)实行新经济政策6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
3、试是(A)十月社会主义革命(B) 1848 年革命(C)匈牙利三月革命(D)1871 年巴黎公社革命7 20 世纪初,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 ,此论断的理论依据是(A)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B)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C)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8 科学社会主义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由于把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建立在(A)无产阶级的政治组织上(B)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上(C)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D)科学的思想体系上9 列宁领导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思想遗产,是因为新经济政策(
4、A)探索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B)指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道路(C)找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0 20 世纪是一个不平凡的伟大世纪。对人类历史发生了最深刻的影响,并将继续影响 21 世纪进程的是(A)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B)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1 “中国采取的刺激经济一揽子举措让我很受鼓舞这对世界经济来说是一个榜样”,“为战胜这场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世界需要中国经验”。从外国企业家和大学教授的言语中得出
5、的结论是(A)社会主义力量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B)社会主义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C)在当代世界各种政治经济活动中,社会主义国家都占有重要地位(D)资本主义独霸世界、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12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C)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D)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13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是(A)毛泽东(B)邓小平(C)马克思、恩格斯(D)列宁14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的
6、第一个国际性的党组织是(A)第一国际(B)国际工人协会(C)共产主义者同盟(D)共产国际15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早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A)俄国社会民主工党(B)德国社会民主工党(C)共产主义者同盟(D)全德工人联合会16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的明确表达,它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A)阶级性和先进性(B)革命性和科学性(C)阶级性和革命性(D)群众性和先进性17 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根本标志是(A)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B)能代表工人阶级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C)致力于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
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8 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方法(B)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D)坚持马克思主义研究未来社会制度的科学方法19 恩格斯指出:“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 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由此可见,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A)自我完善和发展(B)内在要求(C)必然阶段(D)革命性过程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0
8、中国共产党将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概括为(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B)实行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C)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1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同时胜利说” ,列宁则提出“一国胜利说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都是对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状况的客观分析(B)马克思、恩格斯是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得出的结论(C)列宁是对垄断资本主义的科学把握(D)都是与时代同行、与
9、实践同步,指导了当时的工人运动22 列宁在国内战争胜利后,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是(A)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B)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应该放在首要地位(C)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D)发扬社会主义民主23 列宁晚年在其“ 政治遗嘱 ”中,对十月革命以来的道路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建设社会主义许多新构想。这些思想是(A)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电气化(B)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C)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D)进行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24 1
10、936 年 12 月,苏维埃颁布新宪法,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苏联模式起到的积极作用是(A)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B)推动过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C)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D)历史证明,它是社会主义初始阶段应采取的模式2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次历史性的飞跃,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是(A)在世界上出现与资本主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模式(B)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C)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
11、代潮流(D)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26 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若得到农民的支持,无产阶级“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农民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合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B)无产阶级专政应建立在稳固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C)维护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原则(D)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发挥领导作用的前提条件27 关于对社会主义民主正确的阐释是(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B)人民当家作主(C)全体人民享受广泛的民主权利(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28 实现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需要经过长期的
12、努力,因为(A)封建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影响的肃清需要一个历史过程(B)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成员素质的普遍提高需要一个过程(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也需要一个过程(D)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需要一个过程29 列宁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的认识是(A)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B)国家对生产和产品进行计算和监督(C)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D)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30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主观原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A)理论上的成熟,正确地分析革命的主客观状况(B)
13、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C)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路线、方针和斗争策略(D)发动群众,运用各种斗争形式,武装夺取政权31 1921 年 10 月,列宁说“资本主义愈不发达的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就愈长”。1923 年 1 月 2 日的日记中特别指出,“决不能过早地给自己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的目标。” 对上述观点的正确理解是(A)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及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一个长期的过程(B)受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D)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32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A)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14、(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螺旋式的(C)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D)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不可改变的33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则(A)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进程(B)经过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C)目标是实现人类的解放(D)必须要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34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是(A)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B)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C)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D)接受人民的监督和批评35 为了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从认识到实践要
15、做到(A)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内容(B)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C)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走群众路线(D)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建设36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加强党的先进性必须(A)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B)必须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C)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D)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37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全面性要求,要深化对社会主义运动整体性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相互关系是(
16、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D)三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38 十八大报告着眼于总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全面性要求,具体体现在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总布局是五位一体(C)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总体要求是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39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具体包含(A)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17、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C)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D)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39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 2“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 “我们担负的任务是全部困难。政策的全部困难和政策的
18、全部艺术,就在于要估计到每一种这样的过渡的特殊任务。”摘自列宁全集材料 3“苏东剧变是自 共产党宣言 诞生以来国际共运遭受的最大挫折,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长河中的重大曲折。它带来了太多沉重的话题,引来太多沉重的思考”。摘自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请回答:40 怎样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41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41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我们从来没有断言 ”,为了达到共产主义的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无产阶级“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 2“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
19、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摘自邓小平文选材料 3“在不久前的新加坡亚太经合组织相关会议上,中国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很多赞扬:中国自 2008 年以来不但顶住了全球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而且还赢得了国内稳定并提高了外交地位,其他国家将要陷入债务危机。而北京却凭借它那样一种方式的计划经济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德国主要的经济类报纸也说这必须归因于“体制” ,归因于“强大的国家权力 ”。摘自参考消息材料 4“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要求其在发展的各阶段都保持经济的均衡增长不切实际。中国过去 30 年的经济运转良好,证明其发展模式是有效的。”摘自参考消息请回答:
20、4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3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多样性?考研政治(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是 19 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把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发展到高级阶段,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A 是 1617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有莫尔、闵采尔、康帕内拉。B 是 1718 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代表人物有温斯坦莱、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C 是科学社会
21、主义诞生前后的空想共产主义,代表人物是卡贝、德萨米、布朗基、魏特林。【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社会主义奠定的两大理论基础。恩格斯说,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破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 年 2 月 24 日,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4 【正确答案】 C【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社会主义 社会 及其 发展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