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13 及答案与解析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 起着重要作用。以奔驰、通用、波音、西门子等为代表的汽车飞机、电力电器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以英特尔、微软、苹果、联想等为代表的芯片、软件、智能终端设计,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这说明( )(A)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发展(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创新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 “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
2、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说明(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 人口政策一直是中国“ 两会 ”讨论的热点问题。独生子女政策在中国已经实行 30多年,对稳定中国低生育率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也引出一系列问题,比如男女性别比例、独生子女身心成长。2013 年 11 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强调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国家之所以关注人口问题,因为( )(A)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或延缓的作用(B)人口越少越利于经济发展(C)人口增
3、长速度要低于经济发展速度(D)人口政策决定社会经济发展速度4 “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这段话说明社会意识是( )(A)人们思维发展的产物(B)人类精神需要的产物(C)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D)人们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5 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C)文学艺术(D)哲学思想6 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D)国家政权的性质7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是否起促进作用,取决于( )(A)它是否适合于各种经济
4、制度的需要(B)它是否能有效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C)它是否能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D)它所维护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8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是( )(A)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B)人与社会制度的矛盾、社会与环境的矛盾(C)先进与落后的矛盾、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9 邓小平同志指出:“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这是指 ( )(A)改革是社会形态的质变(B)改革是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C)改革是解决所有社会矛盾的唯一途径(D)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质变10 “历史活动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
5、。” 这是(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C)历史机械论观点(D)历史辩证法观点11 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 对此,鲁迅先生说:“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士兵。” 与鲁迅先生观点相一致的有( )(A)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B)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C)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D)杰出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二、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2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
6、(A)它是生活资料的谋取方式(B)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它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13 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友情、健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这表明( )(A)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B)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D)社会心理是人的意识自我运动的结果1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 )(A)科学技术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科学技术渗透到现代生产力系统各类要素中(C)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具有
7、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D)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15 2014 年 3 月 15 日,最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实施。随着近年来网络购物的兴起和公众消费方式、结构以及理念的新变化,新法经过 3 次严格审查,加强了社会诚信建设,充分细化消费者权益,强化了经营者的义务,对新的消费方式特别是网络购物的方式专门作了规定,对网络交易平台的责任也进行了完善和补充。这表明( )(A)政治文明的进步(B)体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C)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D)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16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8、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 ( )(A)社会形态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C)一种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D)无论哪一种社会都不能使生产力充分发展17 一切历史变动的最终原因,应当到人们变动着的思想中去寻求,并且在一切历史变动中,最重要的,决定全部历史的是政治变动。这种观点( )(A)夸大了政治变动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颠倒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C)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D)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8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主要表现为( )(A)直接改变意识形态(B)直接改变生产方式(C)直接改
9、变生活方式(D)直接改变政治结构19 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状的结论有( )(A)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B)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C)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两极分化的加剧,阶级斗争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D)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问题20 马克思指出,“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这一观点表明(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规律的作用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D)
10、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21 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B)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22 2013 年 1 月 8 日,国务院发布了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事件信息,有利于公众了解事件真相,避免误信谣传,从而稳定人心,调动公众积极投身抗灾救灾。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重视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
11、事件信息体现了( )(A)对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尊重(B)信息公开是解决矛盾(问题)的根本方法(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D)要在正确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2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 是指( )(A)具体的、现实的人(B)广大的人民群众(C)作为个体的个人(D)社会全体成员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13 答案与解析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题目是总一分的形式。“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就是中
12、心句,表明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正确答案是 D。本题与社会制度和思维方式无关,也没有强调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ABC 三项排除。【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历史的前提;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动态的更替;社会生产和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因为人们首先得吃、穿、住、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其他活动。这
13、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理论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D 选项观点错误。【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社会发展决定于社会生产方式,人口增长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有促进或延缓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既反对人口决定社会性质、决定社会面貌的资产阶级观点,也反对忽视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社会意识同语言一样,是在生产中由于交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人类社会 及其 发展规律 模拟 1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