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12 年第 9 题)19 世纪 40 年代以后,资本一帝国主义势力一次又一次地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妄图瓜分中国、灭亡中国。但是,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他们的这一图谋,其根本原因是(A)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异(B)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2 (2013 年第 9 题) 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
2、 体 ”与“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 “体”与“ 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 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 产生“马用”一样荒谬。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A)要不要社会革命(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3 (2015 年第 9 题) 近代中国一些爱国人士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并为此进行过努力,但这些主张并不能从根本上给濒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的出路,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A)中国已经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中(B)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民族复兴
3、的前提(C)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过时(D)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国家4 (2015 年第 10 题) 毛泽东在谈到辛亥革命时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 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 毛泽东这里所说的 “只把一个皇帝赶跑 ”是指(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B)没有推翻帝制(C)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D)孙中山没有继续革命5 (2016 年第 9 题)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坚船利炮” 的欺凌不断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形势也日益严峻,中国“睡狮” 在西方列强的隆隆炮声中逐渐苏醒。促使中
4、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的重大事件是(A)中法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6 (2016 年第 10 题)1843 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他在书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所说的夷之“长技”主要是指西方的(A)民主和政治制度(B)军事和科学技术(C)教育和人才培养(D)宗教和思想文化7 (2017 年第 9 题)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1 895 年中国在甲午战争战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集中表现在(A)设立完全由外国人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B)竞相租借
5、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C)外国资本在中国近代工业中争夺垄断地位(D)从侵略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8 (2013 年第 10 题)1948 年 10 月 2 日,刘少奇同志在同华北记者团谈话时,讲了一个希腊神话故事:巨人安泰是地神之子,他在同对手搏斗时,只要身不离地,就能从大地母亲那里不断汲取力量,所向无敌;但是,只要一离开大地,他就毫无力量。他的对手赫拉克勒斯发现了他的这一特征,把他举到半空中将他扼死了。刘少奇借用这一神话故事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要(A)坚持理论联系实际(B)保持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C)保持对敌人的高度警惕(D)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9 (2014 年第 9 题)19
6、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在该刊发刊词中宣称,“ 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时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原因是(A)他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B)他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C)他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D)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10 (2014 年第 10 题)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究其原因,是由于新三民主义的政纲(A)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B)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
7、北洋军阀(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D)把民主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11 (2014 年第 11 题)1930 年 1 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写道:“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段话是针对当时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A)“在全国范围内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 的理论(B) “御敌于国门之外” 的主张(C) “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D
8、)“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 的设想12 (2015 年第 11 题)1914 年至 1918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空前残酷的大屠杀。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格局,也改变了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利益格局,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战使中国的先进分子(A)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怀疑(B)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怀疑(C)认识到必须优先改造国民性(D)认识到工人阶级的重要性13 (2015 年第 12 题)1929 年 12 月下旬,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会议总结了红军创立以来的经验,通过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决议的中心思想是(A)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B)中国共产党
9、必须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C)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D)在农村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14 (2016 年第 11 题)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正义战争。抗战初期,在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配合最好的一次战役是(A)忻口会战(B)平津会战(C)长城抗战(D)台儿庄战役15 (2016 年第 12 题)1946 年 5 月 4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A)“没收一切土地 ”的政策(B) “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C) “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
10、D)“保存富农经济 ”的政策16 (2017 年第 10 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1918 年 12 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的发刊词中说,大战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 并把美国总统威尔逊称作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 。然而陈独秀在 1919 年 5 月 4 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的一篇文章中又写到:“ 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 导致陈独秀认识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日本对德宣战出兵山东(B)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C)苏俄宣布废除从前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D)美国不愿放弃在华种种特权17 (2017 年第 11 题 毛泽东思想是马
11、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各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其标志是(A)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释(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科学概括(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完整论述(D)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的系统提出18 (2017 年第 12 题)1947 年 6 月底,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实施中央突破,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路大军相互呼应,机动歼敌,
12、迫使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这表明(A)人民解放战争进攻的帷幕由此揭开(B)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C)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D)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国民党军队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9 (2012 年第 26 题)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趁火打劫,相继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A)虎门条约(B) 望厦条约(C) 黄埔条约(D)天津条约20 (2012 年第 27 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震惊于列强的“船坚炮利”,主张学习西
13、方以求 “自强”,洋务运动由此兴起。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创办新式学堂,主要有(A)翻译学堂(B)工艺学堂(C)军事学堂(D)法政学堂21 (2014 年第 27 题)1912 年 3 月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毛泽东曾称赞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其“ 革命性、民主性 ”主要体现在(A)它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B)它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C)它不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D)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2 (2015 年第 27 题) 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含义,在我
14、国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含义。1894 年 7 月,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清朝在战争中战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A)台湾被日本侵占(B)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觉醒(C)中国海关的行政权落人外国人手中(D)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23 (2016 年第 27 题)1898 年的“ 百日维新”如昙花一现,只经历了 103 天就夭折了。谭嗣同在慷慨就义前仰天长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维新派“无力回天”的原因主要是(A)他们提倡全面学习“西学” ,彻底否定“中学”(B)他们惧怕人民群众,把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C)他们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击和镇
15、压(D)他们不敢触动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24 (2016 年第 28 题)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表现在它(A)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C)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D)彻底否定了孔学的历史作用25 (2017 年第 27 题)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不可能在独立的基础上与外国发生经济往来,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同中国发生经济关系,不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是为
16、了控制中国的经济。列强控制中国经济的方式有(A)在中国设立出版机构宣传西学(B)在中国设立银行(C)控制中国的关税和盐税(D)控制中国的交通运输业26 (2012 年第 28 题) 一般说来,游击战争是个战术问题。但是,在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具有战略地位,是因为它(A)主要是在外线单独作战,而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作战(B)是抗日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式而不是次要作战方式(C)是大规模的,而不是小规模的(D)是进攻战,而不是防御战27 (2013 年第 27 题)1925 年至 1927 年的大革命规模宏伟,内涵丰富,与辛亥革命相比较,其不同点在于(A)它广泛而深刻地发动了工农群众(B)它的主要斗争形
17、式是武装斗争(C)它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D)它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下进行的28 (2013 年第 28 题)1931 年 1 月至 1935 年 1 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 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危害,其主要错误有(A)排斥和打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势力(B)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C)集中力量攻打大城市(D)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8 (2012 年第 36 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
18、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嬗变易,而欧美之人种胥冶化焉。”“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分作两次去做。讲到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
19、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材料 2“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摘自毛泽东文集第五卷材料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
20、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摘自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9 如何理解“ 就算汉人为君主
21、,也不能不革命 ”?30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而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理解记忆型试题。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核心
22、分歧就在于是否引入和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即是不是变革“根本”,这个根本就是皇族体制。A、B 是维新派与革命派的分歧,维新派选择的是改良与渐变,革命派选择的是革命与突变。C 是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分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个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发展生产力
23、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近代中国一些爱国人士提出的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等主张,并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因此未能从根本上给濒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道路,所以 B 符合题意。中国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中,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但是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列强来中国是为了掠夺中国,发展它们的资本主义,因此排除 A、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并不是未能从根本上给
24、濒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道路的原因之一,D 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从主观上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即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却没能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所以A 正确,B 错误。C 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中国 近现代史 纲要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