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 3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社会心理学中著名的米尔格莱姆关于服从的实验,因违反了心理学研究中应遵循的( )而受到批评。(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伦理性原则2 ( )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A)大脑皮层感觉区(B)大脑皮层言语区(C)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D)大脑皮层运动区3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快速眼动睡眠量( )。(A)越来越多(B)越来越少(C)呈 U 型变化(D)呈倒 U 型变化4 ( )表示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之间存在的关系。(A)韦伯定律(B
2、)费希纳对数定律(C)史蒂文斯幂定律(D)JND5 嗅觉适宜刺激必须具有挥发性,是因为( )。(A)嗅觉器官位于鼻腔下膜(B)具有挥发性的物质才有气味(C)嗅觉器官位于鼻腔上膜(D)具有挥发性的物质才能作用于科蒂氏器官6 一般人,空间知觉占优势( )。(A)在两半球无区别(B)在小脑(C)在大脑右半球(D)在大脑左半球7 一个较大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受( )的影响。(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8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成为( )。(A)定势(B)功能固着(C)表象(D)动机9 安德森提出了语言产
3、生的三阶段模型,下列哪个不属于三个阶段?( )(A)构造阶段(B)转化阶段(C)执行阶段(D)提取阶段10 人们喜欢记住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对不喜欢的事物记忆起来十分吃力,这表明情绪具有( ) 。(A)适应功能(B)组织功能(C)动机功能(D)信号功能11 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成功概率约为( )的学习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生达到最佳的动机水平。(A)30(B) 50(C) 70(D)9012 下列不属于阜南提出的智力层次结构理论的是( )。(A)言语(B)数量(C)机械信息(D)推理13 诚实或虚伪、勇敢或怯懦、谦虚或骄傲、勤劳或懒惰等描述的是个体的( )。(A)性格特征(B)能力特征(C)气质特
4、征(D)认知特征二、多选题14 下列属于胶质细胞作用的选项是( )。(A)为神经元的生长提供支架(B)在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起绝缘作用(C)给神经元输送营养(D)清除神经元间过多的神经递质15 我们对事物的注意,有时是自然发生的,有时是有目的的,因此我们可以将注意分为( ) 。(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有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16 错觉的种类很多,有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等。下列错觉中属于大小错觉的有( )。(A)垂直一水平错觉(B)贾斯特罗错觉(C)爱因斯坦错觉(D)多尔波也夫错觉(E)冯特错觉17 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区别是( )。(A)短时记忆不需意识参与(B)长时记忆中的
5、信息不易受干扰(C)短时记忆不采用意义编码(D)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易消退18 思维是通过一系列比较复杂的认知操纵来实现的,其中( )是思维的基本过程。(A)抽象(B)分析(C)概括(D)综合19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表现在( )。(A)情绪是感情反映的过程,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B)情绪适用于动物和人,情感只适用于人(C)情感比情绪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D)情绪有外在表现,情感无外在表现20 赫布和柏林等人的唤醒理论提出了三个原理,即( )。(A)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B)简化原理(C)人们偏好最高的唤醒水平(D)个人经验对于偏好的影响21 能力的发展受( ) 条件的影响。(A)遗
6、传(B)环境和教育(C)实践活动(D)人的主观能动性22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将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其中个人特质包括( )。(A)中心特质(B)首要特质(C)根源特质(D)次要特质三、简答题23 简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24 简述听觉理论。25 简述想象的种类和功能。26 言语的含义和功能是什么?27 简要说明意志行动包括哪几个心理阶段。四、综合题28 试述个性与生活实践的关系。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 3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7、】 普通心理学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二、多选题14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A,B,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8、】 A,B,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B,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B,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A,B,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A,B,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三、简答题23 【正确答案】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又称为自然观察法。(2)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
9、行观察的方法,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3)测验法。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4)调查法。调查法是指通过交谈、答卷等形式获得原始资料,并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从而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5)个案法。个案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4 【正确答案】 在人耳分析不同频率的声音方面,有不同的学说。(1)频率
10、理论(也叫电话理论) 。这是 1886 年由物理学家罗?费尔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和镫骨按相同的频率运动,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如果我们听到一种频率低的声音,连接卵圆窗的镫骨每次振动次数较少,因而使基底膜的振动次数也较少。如果声音刺激的频率提高,镫骨和基底膜都将发生较快的振动。频率理论很难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2)共鸣理论。也叫位置理论,由赫尔姆霍茨提出。该理论认为,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因而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声音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该理论强调了基底膜的振动部位对产生音调听觉的作用。但后来发现这种根据并不充分。(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心理学 统考 专业 基础 综合 普通 模拟 3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