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外国文学史(综合)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外国文学史(综合)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外国文学史(综合)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外国文学史(综合)模拟试卷 7 及答案与解析1 东方文学2 死海古卷3 迦梨陀娑4 东方文学的多元性与统一性是如何体现的?5 圣经雅歌中的爱情描写有何特征?6 如何理解约伯记的主题?7 古代亚非文学有哪些基本特征?8 圣经文学有哪些特征?9 摩西形象分析。10 试析摩诃婆罗多中莎维德丽的形象。11 简述松尾芭蕉俳句的艺术风格。12 古兰经的文学价值何在?13 迦梨陀娑的创作特点。14 简述源氏物语中国文学对该作的具体影响。15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来源及其影响。16 一千零一夜的东方美韵有哪些?17 雪国的叙述方法。18 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诗歌主题。19 泰戈尔的四部诗集的名称。20 近现代
2、亚非文学有哪些基本特点?21 吉植迦利的艺术特点是什么?22 辛伯达形象分析。23 用你熟悉的例子说明五卷书的结构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24 沙恭达罗的爱情主题及其意义。25 中古亚非文学有哪些特点?26 沙恭达罗的人物形象塑造和结构有什么特点?外国文学史(综合)模拟试卷 7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东方文学也称亚非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意义上的“东方”既非国际政治、军事概念,也非地域概念,而是文化概念,是相对于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文化而言的一个概念。东方有三大文化圈: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在内的东亚文化圈;以阿拉伯文化为中心的西亚、北非即中东文化圈;以
3、东印度文化为中心的南亚、东南亚文化圈。东方文化虽然多元,但有高层次上的一体性倾向和特征,即政治上的东方专制主义、经济上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意识形态上的“ 东方精神”。东方文学是东方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运用比较文学的概念与方法,既研究各民族的共通性,也注意比较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性。【知识模块】 古代亚非文学2 【正确答案】 或称死海经卷或死海书卷,泛称 19471956 年在死海西北昆兰旷野之山洞发现的古代文献,文献大约是公元前二、三世纪,到公元 70 年间写成的,多数古卷都是残破不全,约有 500 多卷;其中 100 卷是圣经抄本,除了以斯帖记外,全部的希伯来文圣经都有。除此之外,就是圣经注
4、释、次经、伪经、论礼仪的、历法的、生活守则,以及启示文学等。圣经抄本对我们的意义极为重大,它比马所拉抄本还早 1000 年,为我们研究希伯来文圣经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对基督教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知识模块】 古代亚非文学3 【正确答案】 古代印度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其剧作代表了印度古典梵剧的最高成就。代表作有叙事诗鸠摩罗出世罗怙世系,抒情诗时令之环云使等。他的传世剧本有 3 部,一部是反映古代国王火友王宫廷艳史的摩罗维迦与火友王;第二个剧本是描写国王补卢罗婆娑与天宫歌女优哩婆湿的爱情故事的优哩婆湿;最后是为其赢得世界声誉的沙恭达罗,主要讲述了国王豆扇陀和净修女沙恭达罗之间的爱情故事,写他们从钟
5、情、思念、结合到离异,复又团圆的曲折而又浪漫的经历。这部作品不仅代表了古典梵剧的最高成就,而且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知识模块】 中古亚非文学4 【正确答案】 (1)与西方世界相反,“ 东方”世界看上去是一个纷纭芜杂的世界。这个世界在地理上相对分散和阻隔,种族上形形色色,宗教信仲各不相同,语族语系较多,这一切都造成了东方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在东方,有三大相对独立的未曾中断过的文化体系存在,这是就: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或者说,东方有三大历史文化圈: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在内的东亚文化圈;以印度文化为中心的南亚、东南亚文化圈;以阿拉伯文化为中心的西
6、亚、北非即中东文化圈。(2)尽管东方文化具有多元性特征,但是统一的东方文化却是存在的,它超越了文化体系的差异,超越了地理、种族、宗教、语言等条件的制约,在更高的层次上具有一体性的倾向和特征。这种倾向和特征,表现在政治制度上就是东方专制主义,表现在经济制度上就是所谓“亚细亚生产方式” ,表现在文化意识形态上是所谓 “东方精神”。首先,“东方专制主义 ”是东方文化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其次,在经济制度上,东方世界所共有的是所谓“亚细亚生产方式” 。再次,专制主义政治和亚细亚生产方式,决定了东方的文化意识形态有别于西方的特征,形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东方精神” 。东方人努力追求精神上的超脱与和谐,灵魂上
7、的安逸和恬然,他们一般不重视冲突、对立和矛盾,他们的思维方式基本上属于综合型的而不是分析型的。他们喜欢通过静的直观把握事物,缺乏科学的实证能力。他们力求顺从大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合一,而不是企图驾驭和改造自然。与西方人比较,他们很容易得到满足,而缺乏持续不断的开拓和进取精神。知足常乐、保守内向是东方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特征,也是东方传统精神的最大的消极性特征。【知识模块】 古代亚非文学5 【正确答案】 雅歌视男女间的爱情和结合乃是上帝在创造周内赐给人类的礼物,是美丽和高贵的情操。雅歌脱开了宗教观念的羁绊,充分表达世俗的爱情生活,感情表达极为热烈奔放,词句清丽妙曼。歌唱爱情的坚贞不移,言词激昂,意
8、志高卓。爱情体验的丰富性。雅歌一共有 8 章,有许多短小的诗歌组合而成。这些情歌都采用男女双方即新郎和新娘对唱和应答的方式,抒发在各种场合(如山野林间、田园牧场、竹篱茅舍)的男欢女爱之情;爱情的内涵和体验也很丰富,有初恋之爱,有订婚、结婚之爱,有男女交媾之爱,有离别欢聚之爱,回忆思念之爱等。表达爱情的方式既大胆狂热又质朴优美。如在称呼对方上有“我心所爱的啊”“我的佳偶”“我的良人”“我的新妇”“我妹子”,甚至还有 “我的鸽子”这样的爱称。男女双方在唱中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对方的浓浓爱意。雅歌中对身体美的毫不避讳,特别是女性身体美多有肯定赞美。雅歌中经常毫不掩饰,直言外表之美。如第 1
9、章中,新郎对新娘唱道“我的佳偶,你甚美丽!你甚美丽 !你的眼好像鸽子眼。” 新娘则回应道:“ 我的良人哪,你甚美丽可爱!”另外还运用奇特的比喻来表现外表美,例如“王女啊,你的脚在鞋中何其美好!你的大腿圆润好像美玉,是巧匠的手做成的。你的肚脐如圆环,不缺调和的酒。你的要如一堆麦子,周围是百合花。你的双乳好像百合花中吃草的一对小鹿,就是母鹿双生的。”雅歌的爱情是世俗美与崇高美的统一。雅歌主要通过男女对唱表达对彼此的爱慕,他们渴望彼此的身体,仰慕崇高的爱情。身体的美感体现出世俗美的特征,而内质的魅力又把爱情升华到神圣的高度,从而呈现崇高的思想内涵。诗一开头就令人怦然心动:“ 愿用你嘴唇亲吻我,你的爱
10、情比美酒更香甜。”宗教之爱即上帝对其选民的爱,在雅歌中不占主导地位,但对雅歌中的男女两性之间的爱情仍有一定的影响。也可以说,能唱出如雅歌一样有力、热烈、鲜活、自信地对爱情颂辞的时代,必是对信仰异常坚定的执着的时代。【知识模块】 古代亚非文学6 【正确答案】 (1)约伯记的主题之一是探索人类悲剧命运的根源。全书从一个好人受难的故事开始:撒旦得到上帝的允许,对义人约伯进行极为残忍的考验,使他丧失所有儿女和全部家产,并从头到脚长满毒疮。面对人生际遇的突变,约伯严峻地思考义人受难的原因,对“上帝的公义” 提出质疑。他的朋友以利法、比勒达、琐法和年轻人以利户试图用正统的“神义论” 说服他:上帝的公义是不
11、容置疑的,遭受惩罚是因为犯有罪孽。但约伯据理力争,拒而不纳。后来上帝从旋风中回答:任何寻找受难原因的企图都是徒劳的,因为上帝的意志是人类无法把握的。约伯最后再蒙神恩,长寿而终。(2)约伯记 的另一个主题就是智慧的人格化。约伯像后来的所罗门一样,认为智慧是最大的善。他们都把智慧与“敬畏上帝” 联系在一起。【知识模块】 古代亚非文学7 【正确答案】 基本特征有:(1)与西方古代文学导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传统、具有明晰性和统一性的特点相异,古代东方文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众多不同种族、民族、国家、语言、哲学和宗教等因素在内的多元聚合体。它的时间跨度从公元前 4000 至前 3000 年古埃及文明肇始,一
12、直延续到公元 2 至 8 世纪东方诸国先后进入封建社会这个时段,即东方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其辽阔的地域从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到南亚的印度恒沔流域以及东亚的黄河与长江流域;既有适应于灌溉耕作的农业文明,又有在地理环境恶劣、气候干旱条件下产生的游牧文明,这两种类型的文明相互传播、冲突与融合,逐渐催化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上古东方文学。(2)最初的东方文学主要是由各种神话传说和相关的宗教文本构成。比如,在古埃及,关于太阳神拉的创世神话和自然繁殖之神奥西里斯死而复生的神话内在深层地主宰着古埃及人的精神生活,体现了他们敬畏自然、繁衍生命的原始宗教意识。古
13、希伯来人的犹太教圣典旧约中关于天地起源、人类创造、伊甸乐园、洪水方舟的神话,早已成为人类象征性阐释主体及其客体最富想象力的典范。印度最古老的吠陀诗集中的神话传说、颂神诗、祭仪诗与咒语等不仅是印度古往今来各教所尊敬的经典,同时也是印度人最早的文学创作。由此可见,上述古代东方各国最初的文学作品,均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其中有些文学作品本身就是宗教经典,那些虽非纯粹宗教文本的神话、颂诗和故事等无不与神灵崇拜的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仍充溢着浓郁的宗教意味和宗教思想。(3)多区域多民族文化间的扩散、融合、冲突以及战争构成了东方各国早期的复杂历史,这种影响也渗透到文学中,导致东方古代文明既有鲜明的民
14、族特色,又带有外来民族文化影响的痕迹。(4)与西方文学相比,东方古代文学还呈现出民间集体口头创作的鲜明特征,民间文学繁荣兴旺。在东方,产生于远古时期的歌谣、神话、传说和故事,本身便是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它们大多没有作者的名字,可以说人民大众是其作者。其后的许多作品,如抒情诗、史诗和箴言等,主要也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造,署名作者往往只是统编过程中的编辑者和加工者。即使较晚出现的专业作家的创作,也大多以上述民间文学作品或以民间文学为基础的作品为题材来源,同人民口头创作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知识模块】 古代亚非文学8 【正确答案】 圣经文学的特征:(1)圣经 文学体现了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2)圣经
15、文学体现了宗教性和理想主义的统一。就文化意义而言,上帝可视为一个理想主义的精神实体,他集真理、善良、完美、正义、力量、永恒、无限、超越于一身,是古希伯来人和初期基督徒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最高体现。(3)圣经 文学具有优美的情致、崇高的风格和浓郁的抒情色彩。旧约的特性主要包括民族性(通篇充满浓厚的爱国思想和强烈的民族感情)、宗教性(与宗教信仰有密切关系)、悲剧性(旧约以悲哀为主调)、民间性(大部分作品都是在人民口头创作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的,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学色彩)、浪漫性(许多作品具有浪漫色彩,尤其是歌颂民族英雄的作品,往往把英雄写成神奇的人物,浪漫色彩最浓);简洁性( 简洁生动庄严冷峻的文体
16、风格)。【知识模块】 古代亚非文学9 【正确答案】 摩西五经是希伯来圣经最初的五部经典: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载于出埃及记民数记申命记等卷的摩西率众出埃及是希伯来人的宏伟史诗。借助紧张曲折的戏剧性情节,诗章记述了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穿越西奈沙漠、最终抵达约旦河东的传奇经历。摩西是以色列人的民族英雄、军事首领、立法者、宗教活动家、诗人、演说家。作为利未人的后裔,他出身卑微,但是成为上帝的拣选者,带领以色列人民逃脱埃及人的奴役,实现了立教、立法的理想。在他身上,既有着人性的弱点,又有着神性光辉的烛照。(摩西曾经怀疑过神,逃避过神的挑选。)摩西作为率领以色列民众逃离埃及人的奴役、建立
17、自己国家的民族首领和先知,既是以色列民族精神的代表,又体现了其自身的性格特征。摩西的性格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主要是由摩西身份的变化所导致的:从一个普通的受欺压的以色列人,到被选为率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并夺取自己领土的民族首领。在这漫长的几十年中,摩西也开始从一个只关注自己的安危、寻求稳定生活的普通人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严厉而又处处关怀自己同胞的合格首领。坚定的信仰和自觉的责任意识。在摩西率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艰苦跋涉到目的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性格的一个上升过程:坚忍不拔和自己对以色列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他从半信半疑的信徒转变成为耶和华的忠实仆人。摩西的坚韧和对神坚定不移的
18、信,在他带领希伯来人走出埃及穿越旷野和沙漠的过程中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希伯来人的奴性和贪婪,使他们一路上都在向神发泄着怨气。他们忍受不了沙漠中长途跋涉的痛苦,认为这甚至比不上他们在埃及为奴的生活。神通过摩西的权杖帮助他们度过红海和旷野也没有坚定他们对神的信心,他们的怨气直指向神,也直指向摩西。但摩西没有退缩,坚定坚韧,严格严厉,毫不退缩。表现了他坚定的信仰。【知识模块】 古代亚非文学10 【正确答案】 莎维德丽传是摩诃婆罗多中的著名插话。摩诃婆罗多的中心故事至多只占全诗篇幅的一半,围绕这个中心故事,穿插进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莎维德丽传描写古代一个国王的独生女儿莎维德丽,自愿选择遭到侵略
19、而流亡森林的一个瞎子国王的儿子作丈夫。一年后,丈夫死去。死神前来拴走她丈夫的灵魂,而她紧追不放。最后,凭她的忠贞和智慧,使丈夫死而复生,也使公公双眼复明,后来终于收复国土。这些插话教导人们不畏强暴,不怕艰辛,在遭受挫折的困难时期,更要坚定信心,勇往直前。这是在列国纷争时代,国王和刹帝利武士必须具备的精神。【知识模块】 古代亚非文学11 【正确答案】 (1)松尾芭蕉的创作一方面始终保持“闲寂” 和“优雅”的基调,一方面又能丰富多彩地表现出绚丽多姿的艺术境界,体现出古雅幽玄的艺术特色。他的俳句特别善于描绘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并借助自然风光抒发情怀,达到景与情的合一。(2)松尾芭蕉在俳句创作中还吸取
20、了汉诗的艺术,除在诗中体现出幽蕴轻远的境界外,还注意到了“ 留白”为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通过读者想象的补充使诗歌的意蕴更趋深远。如他的代表作古潭:古老的水潭,一只青蛙跳入,刹那间的水声。全诗仅用水潭、青蛙、水声三个意象,在万籁俱寂中青蛙入水发出一点声响,以动写静,映衬出古潭的幽静,唤起人们对幽隐生活的向往。特别是通过读者的想象将静与动融合成一幅整体的图画,青蛙入水的一点声响更似不绝如缕的幽玄余韵,成为读者心中永续的波动,营造出余音袅袅的艺术境界。【知识模块】 中古亚非文学12 【正确答案】 作为宗教经典的古兰经,同时也是阿拉伯文学的典范作品,而且对当时及以后的阿拉伯文学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
21、响。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经典,其中阐述了以认主独一、拜主独一为核心的教义教律大纲,哲理深邃,内容广泛;成为伊斯兰文化诸学科的源泉,对伊斯兰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兰经是由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在公元 610632 年 23 年的时间内陆续宣授给圣门弟子们的,后来汇集成册,凡 114 章,各章长短不一,错落有致,长者洋洋数百节,短者仅有几节,如最长的黄牛章长达 286 节,而最短的只有 3 节。古兰经最早记载在树皮、木板、布片、石块等物上。古兰经对阿拉伯语言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语言方面,它将阿拉伯部落的各种方言统一于古莱氏部族的方言,丰富了阿拉伯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并使这种语
22、言保持持久的活力,同时,还极大地推动了阿拉伯语言学、词汇学、语法学、词法学、修辞学等学科的发展。文学方面,它推动了对阿拉伯古典诗文原始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促进了修辞学、文学评论学的发展,丰富了后代文学创作的题材,开拓了作家诗人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在思维方式、描写方法以及表达方法等方面都深受其影响。古兰经不仅对阿拉伯语言文学产生影响,而且对波斯文学、西班牙文学等东西方文学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古兰经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同时又是阿拉伯语言文学的巨著,文辞优美,风格凝重,它在语言文学方面的成就和价值是无可比拟的,其高超酌修辞艺术、独特的艺术形式、振聋发聩的语言魅力,都是无可企及的。古兰经的妙文深受历代
23、东西方文学家的赞叹。歌德就对古兰经非常推崇,他说:“古兰经是百读不厌的,其文体因内容与宗旨而不同,有严整的,有堂皇的,有威严的总而言之,其庄严性是不容否认的。”我国当代阿拉伯文学研究专家蔡伟良先生说:“古兰经除了它是一部宗教经典以外,还曾为包括神学、哲学、伦理学、文学、语言学、语法学在内的一切伊斯兰文化形态的发展起过非同小可的作用。”【知识模块】 中古亚非文学13 【正确答案】 (1)思想特征:迦梨陀娑是个好写理想的诗人。他生活在笈多王朝的前半期,社会相对稳定繁荣,更多的感受和表达的是社会的欢欣。他的创作以“艳情味”为主。(“艳情味”语出婆罗多的舞论,所谓“ 味”,指的就是戏剧艺术的感情效应,
24、也就是观众在观剧时体验到的审美快感。婆罗多给味下的著名定义是:“味产生于情由,情态和不定情的结合。” 按照婆罗多的规定,味有八种:艳情味,滑稽味,悲悯味,暴戾味,英勇味,恐怖味,厌恶味和奇异味。)写美景写爱情的思念愁绪如时令之环云使,反映古代国王火友王宫廷艳史的摩罗维迦与火友王,描写国王补卢罗婆娑与天宫歌女优哩婆湿的爱情故事的优哩婆湿,包括沙恭达罗,都属于印度诗歌美学的“艳情” 一类。(2)艺术特征:无论是诗歌还是剧本,绝大多数作品都取材于古代传说,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加以改造。迦梨陀娑的作品富有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戏剧构思巧妙跌宕曲折,剧中有诗,诗中有情。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完完美统一。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外国 文学史 综合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