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46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46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46及答案与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4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把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看做是一个过程的资产阶级哲学家是( )。(A)康德(B)费希特(C)谢林(D)黑格尔2 第一个运用自然法理论提出天赋人权学说的思想家是( )。(A)霍布斯(B)洛克(C)卢梭(D)格劳修斯3 洛克对西方民主理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明确提出了( )。(A)社会契约论(B)人民主权的思想(C)天赋人权说(D)分权制衡学说4 西方分权制衡学说的奠基人是( )。(A)孟德斯鸠(B)洛克(C
2、)杰斐逊(D)霍布斯5 不仅主张通过三种国家权力的分立达到相互制衡的目的,而且提出通过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分权更好地实施对权力的制约的思想家是( )。(A)洛克(B)孟德斯鸠(C)杰斐逊(D)卢梭6 较早提出了代议制政府理论的思想家是( )。(A)托马斯.杰斐逊(B)托马斯.潘恩(C)边沁(D)约翰.斯图亚特.密尔7 近代西方国际法理论的奠基人是( )。(A)格劳修斯(B)斯宾诺莎(C)洛克(D)托马斯.潘恩8 较早提出依法治国的西方思想家是( )。(A)卢梭(B)孟德斯鸠(C)洛克(D)康德9 19 世纪以前,在拉丁美洲建立最广大的殖民地的国家是( )(A)西班牙(B)葡萄牙(C)英国(D)法国
3、10 为海地革命做出重大贡献后,被法国殖民者逮捕,于 1803 年牺牲于狱中的革命领袖是( ) 。(A)文森特.奥热(B)杜桑 .卢维杜尔(C)克里斯托夫(D)戴沙林11 海地爆发起义时,法国正值哪个政治派别当政时期?( )。(A)君主立宪派(B)吉伦特派(C)雅各宾派(D)热月党人12 19 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主要领导力量是( )。(A)克利奥尔人(土生白人)(B)半岛人(C)混血种人(D)印第安人13 墨西哥中心地区独立战争的最早领导人是( )。(A)伊达尔哥(B)莫雷洛斯(C)伊图维德(D)米兰达14 拉美独立战争中,委内瑞拉地区一位著名领导人,他曾经领导建立委内瑞拉第二和第三共
4、和国,这位领导人是( )。(A)米兰达(B)莫雷洛斯(C)玻利瓦尔(D)圣马丁15 玻利瓦尔被誉为“ 拉美的解放者 ”。为了纪念他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国家是 ( )。(A)巴西(B)阿根廷(C)玻利维亚(D)委内瑞拉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6 亚当.斯密三、论述题17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18 比较英国革命、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的异同。19 如何评价俾斯麦的“ 铁血政策 ”?20 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21 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历史影响。22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及其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变化的
5、动向。23 19 世纪后半期,美、德、日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24 分析 19 世纪晚期英、法、美、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共同的政治特点及其成因。25 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26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27 对比英国权利法案与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异同。28 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9 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内容及历史意义是什么?30 第一国际开展了哪些活动?其内部经历了哪些主要斗争?31 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原因、经验教训及历史意义。32 第二国际与第一国际特点的比较。33 述评第二国际的历史地位。34 简述洛克的政治思想。35 简述卢梭的主要思想。历
6、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4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0 【正确答案】
7、B【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6 【正确答案】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是国富论,奠定了“自由放任 ”政策的古典模式。亚当 .斯密指出,国民的劳动是一国财富的源泉,对国民财富起决定作用的是从事劳动的人数和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由此引起的国民财富的增长都依赖于分工,而分工又
8、取决于市场的广狭,所以,一切限制市场的措施都会妨碍社会的福利。他第一次提出了劳动价值论,提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他将价值和交换价值混为一谈,认为在社会原始状态下,价值决定于劳动,在有了资本和私有财产后,价值不再决定于劳动时间而决定于收入。他还考察了其他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三、论述题17 【正确答案】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第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济前提。(1)15 世纪末开始的圈地运动破坏了英国农村的封建庄园制度,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变成了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封建农业向资本主义农业过渡,并为以后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9、2)16 世纪至 17 世纪初,英国的工业也迅速发展,尤其以煤炭、纺织业最为发达。(3)英国国内外的商品贸易也有了很大发展。对外贸易方面,呢绒是大宗出口商品,伦敦成为英国商业中心;在对外贸易中,英国还成立了许多股份贸易公司,并获得了政府特权和专卖权。第二,阶级关系的变化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前提。(1)新贵族的出现。新贵族与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工商业,与资产阶级存在利益上的一致性。(2)新兴资产阶级的涌现,包括城市中的工、商业资本家、手工工场主及农村中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租地农业家。他们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革命要求较为强烈。(3)农民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主力军,主要包括自
10、由农和公簿持有农。他们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制度,拥有自己的土地。(4)手工工场中的雇佣工人,生活十分贫困,备受剥削,也是革命中的重要力量。第三,清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前提。清教兴起于 16 世纪后半期,要求消除残存的天主教因素,简化教会的仪式和活动,抨击封建贵族、僧侣的奢侈浪费和道德败坏,提倡过严肃、“勤劳” 的生活。实际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的理想生活,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动力。第四,斯图亚特王朝的反动统治是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1)政治上,公开宣扬君权神授思想,认为君权来自于上帝,神圣不可侵犯。(2)宗教上,竭力加强英国国教的统治地位,禁止英国国教以外的
11、任何教派组织的存在和活动,结果迫使大量的清教徒逃亡美国、荷兰等地。(3)在经济政策上,强制征税,大规模地推行工商业垄断,将几乎全部的对外贸易和大部分国内贸易都列入了专卖范围。(4)在对外政策上,改变了伊丽莎白联合新教荷兰打击天主教西班牙的传统,极大地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使他们在财政上拒绝支持国王。第四,苏格兰起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由于查理一世的倒行逆施,苏格兰在 1639 年爆发起义,并讲逼英格兰。查理一世被迫于 1640 年 11 月 3 日重开议会,从此议会成为反对以查理一世为首的王党的领导中心,它的召开是革命开始的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1)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历
12、史上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它摧毁了英国封建贵族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2)在革命中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消除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况,加速了统一的民族市场的形成,使英国资产阶级民族最后形成。(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革命的策源地,成为西欧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欧洲,进而对于全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它在革命中确立的资本主义议会制度,为欧洲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在革命过程中和革命后形成的英国资产阶级思想体
13、系和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于后来启蒙思想运动的产生与发展,对于北美独立战争和欧美其他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都起了巨大作用。(5)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保守性和不彻底性:资产阶级未与人民结盟,而与新贵族结盟;建立的是与君主相妥协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贵族院和许多封建特权仍被保留;人民在革命后仍遭受新的压迫与奴役。【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8 【正确答案】 英国、法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同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三者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色。英国革命、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的相同点:(1)从革命爆发原因上看,三者具有共同点,即本国的现实环境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英、法是主要是封建王朝的顽固统治,
14、在美国则是宗主国英国的掠夺和限制。(2)从革命的过程来看,都采用了武力斗争的方式,并且过程曲折反复。在斗争的方式上,英国建立了新军,同国王军队进行斗争;法国依靠武力粉碎了王党分子和外国干涉军的进攻;美国依靠大陆军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在革命的过程上,都经历了曲折反复,尤以英、法最为典型,分别出现过斯图亚特王朝和波旁王朝的复辟。(3)从革命的结果来看,三者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并实行了一定程度的政治民主,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英国革命、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的不同点:(1)从革命爆发原因上看,英、法主要是本国封建势力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美国作为殖
15、民地,其阻碍因素来自英国,因此其斗争的矛头主要指向英国。(2)从革命的过程来看,法国革命遭到了国际封建势力的进攻,它们组成反法联盟,企图颠覆法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美国革命后期,得到了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国的国际援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对平静,主要是本国资产阶级和王党的斗争。(3)从革命的结果来看,三者虽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但受本国历史条件的限制,存在形式上的差别。英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法国、美国建立的是共和制。【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9 【正确答案】 “ 铁血政策 ”,是 1862 年 9 月 30 日俾斯麦提出的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意志统一的政策,竭力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意志并进行统
16、治。“铁血政策 ”的出现是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的:(1)19 时期 50-60 年代,德意志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当时德意志大小邦国林立的四分五裂局面,严重影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既无法提供统一的国内市场,也无法为德意志资产阶级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支持。(2)德意志统一运动的兴起。资产阶级希望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条件;广大人民也希望统一,因为分裂不利于经济的发展,阻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邦林立带来诸多不便,它们之间的相互倾轧更给人民带来了痛苦。1859 年 9 月,德国出现了民族同盟,其宗旨是支持普鲁士领导德国统一。(3)19 时期 5060 年代,德意志内部存在反对统一的
17、分裂势力。首先是奥地利的统治阶级,他们满足于奥地利在邦联议会中的主导地位,反对在普鲁士的领导下实现德国统一,担心会引起奥地利内部其他民族的独立斗争,也会削弱奥地利在中欧的地位;其次,南部、中部的各邦君主反对统一,主要是担心统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采用强权和武力推行统一,是必然选择。(4)德意志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法承担领导国家实现统一的任务,只能由普鲁士王朝以“自上而下 ”的方式进行。德国资产阶级出现的时间较晚,力量弱小,而且处于与封建制度和无产阶级的双重对抗中,不敢领导德国人民通过革命来完成统一;无产阶级也出世较晚,组织上很脆弱,尚未成立自己的政党,无力完成统一大业。(5)普鲁士具备
18、了实现国家统一的实力。容克阶级力量雄厚,生机勃勃,富于进取;普鲁士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而且训练有素,有铁的纪律,战斗力很强;普鲁士拥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力量的源泉;普鲁士拥有完善的行政系统和教育制度,培养了一批工作效率高、忠于职守的管理人才,这是普鲁士国力强盛的重要根源。德意志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各种力量的对比,决定了当时只能采取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实行普鲁士领导的王朝战争来实现德意志统一。普鲁士先后通过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最终完成了统一。“铁血政策 ”的评价:(1)“铁血政策”结束了德意志的分裂割据局面,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德国迅速发展成为欧洲和世界经济强国提供了坚
19、实有力的政治保障。(2)德国统一使国际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破坏了欧洲旧有的国际关系割据,维也纳体系完全瓦解。(3)在以“铁血政策”为指导的统一战争中,俾斯麦夺取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迫使法国交出 50 亿法郎的赔款,削弱了法国的大国优势,也埋下了法、德仇恨和对抗的种子。(4)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由于统一是通过“自上而下” 的王朝战争完成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君主制度、官僚警察制度和军国主义传统,容克阶级的社会政治经济势力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这些封建残余使德国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0 【正确答案】 (1)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幕府成为一切矛盾的焦
20、点,不断爆发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又沉重地打击了幕府的统治,为倒幕派武士推翻幕府的军事和政治统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2)当时,日本已经形成了一股以下级武士为核心的推翻封建制度的新兴社会力量,这些武士具有丰富的军事、政治经验和较大的社会影响,不仅得到新兴地主、资产阶级和市民的支持,还组成了萨摩、长州等藩的反幕同盟,在当时日本社会条件下充分发挥其历史的进步作用。(3)倒幕维新派采取了正确的斗争手段和策略。他们充分利用中央政权相对软弱的条件,打着“ 尊王” 的旗帜,采取了用武力推翻幕府、夺取政权的斗争策略。(4)在文化上,日本具有向外国学习的强烈意识和传统,这使日本人能够从实际出发,吸收国外先进思
21、想和文化,并加以改造和创新。(5)有利的国际环境也是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这一时期东方国家对欧美殖民侵略的坚决抵抗,迫使殖民列强改弦更张,调整政策,而日本的地理位置又处在资本主义市场建立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正是这种有利的条件使日本的明治维新避免了列强的干涉而获得成功。【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1 【正确答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第二
2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第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心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和采掘业转移到重工业,建立起了一系列新的属于制造业的重工业部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它促
23、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地发展,使欧美主要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开始由以轻工业为主导转变为重工业为主导,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第二,采用先进技术需要巨额的资金,只有资本雄厚的企业才有力量这样做,这样,以先进技术装备的企业竞争能力增强了,更多的中小企业被排挤或兼并,促成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及垄断组织的形成。这一时期的技术进步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社会物质条件。第三,使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一些新兴的企业或者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复杂,或者由于需要大型的生产设备,只有大批量生产才能获利,因而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为适应扩大企业的
24、要求,股份公司得到广泛的发展。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以流水作业为基础,产生了新的劳动组织和现代管理体制,即“ 泰勒制 ”和“福特制”,这两种体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第四,使西方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加剧。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受陈旧设备和旧投资的拖累,不如新国家采用新技术、建设新部门的发展速度快,这使新兴国家呈现跳跃式发展。各国发展不平衡加剧,使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尖锐化。同时,殖民地附属国无法问津先进技术,使得技术和生产显得更为落后,世界性的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第五,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传输业也因此发生了革命,世界一体化程度明显提高。各种交通信息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使世界各个地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历史学 基础 世界 近现代史 模拟 4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