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明代文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明代文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明代文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国文学史(明代文学)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 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名叫( )。2 ( )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它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起来的。3 李攀龙是明代( ) 的代表人物。4 诗词曲填空:白云海色曙,( )。明.王世贞登太白楼。5 “吴中四才子 ”是指:_ 、_、_ 、_。6 竟陵派的代表人物是_与谭元春,他们主张_,追求“幽深孤峭” 的风格。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7 “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 是( )的理论观点。(A)苏轼(B)汤显祖(C)李贽(D)袁于令8 猴行者的形象最早出现于(
2、 )。(A)大唐西域记(B)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C)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D)罗摩衍那9 宋濂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被朱元璋誉为( )。(A)天下文章第一(B)文臣第一(C)开国文臣之首(D)一代词臣10 冯惟敏11 白芋派12 四大奇书13 石巢四种14 神魔小说15 三国演义毛本16 今古奇观17 三国演义中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二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18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成书的相似之处。19 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文学主张在散文领域有何体现?20 明代戏剧的发展阶段及特点。21 简述临川派与吴江派戏曲主张的不同。22 明代神魔小说按题材可以分为哪几类?23 “三言“和“二拍” 在体制上有
3、何区别?24 民歌被明代正统文人钟爱的原因。25 试述前、后七子与唐宋派文学宗尚的异同。26 结合作品,分析水浒传武松故事中武大郎、郓哥、王婆、何九等人物的思想性格。27 试比较分析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形象和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的异同。28 水浒传对女性的态度及原因。29 西门庆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中国文学史(明代文学)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 【正确答案】 杜丽娘【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2 【正确答案】 章回小说【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3 【正确答案】 “ 后七子 ”【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4 【正确答案】 明月天门秋【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5
4、【正确答案】 祝允明 唐寅 文徵明 徐祯卿【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6 【正确答案】 钟惺 “ 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10 【正确答案】 冯惟敏是明代散曲家。字汝行,号海浮。山东临朐人。是明后期散曲家的代表。他的散曲,具有丰富深刻的现实内容,并继承了元代豪放派曲家的传统,不尚浮华,持重本色,风格放逸质朴,语言浅近流利,在明代曲坛上“独为杰出”。著有散曲集 海浮山堂词稿 、山堂辑稿,杂剧梁
5、状元不伏老、僧尼共犯等。【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11 【正确答案】 嘉靖年间昆曲出现并流行,极大地刺激了戏曲的发展,也对散曲的曲调改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梁辰鱼的散曲集东江白芋全部用昆曲写成,一时大为流行,被称为“ 白芋派 ”。从白芋体产生到明末,南散曲成为散曲的主流。【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12 【正确答案】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被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称为“四大奇书” 。【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13 【正确答案】 阮大铖所作传奇,今存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和牟尼合,合称“ 石巢四种 ”。在文采斐然、辞情华赡上,竭力追步汤显祖。【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14 【正确答案】 神魔小说是古
6、小说的一种,尚“奇” 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地编织神怪形象系列,并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15 【正确答案】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了“三国志传”本,对三国演义 回目和正文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增删,并作了详细的评点,被称为毛本三国,其正统的道德色彩更浓厚,但艺术上有较大提高,评点文字也多有精到的见解,故成为后来最流行的本子。【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16 【正确答案】 “ 三言” 、 “二拍”问世后,影响很大,但它们卷帙浩繁,不便流传。“抱瓮老人”便从“三言” 和“二拍
7、“中选出四十篇作品,编为今古奇观。此选虽偏重故事性,但佳作大体收人,并对“三言”“二拍”的流传起到重要作用。【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17 【正确答案】 (1)章学诚说:“ 唯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 则指在人物和事件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以作者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性和人物的艺术魅力。(2)罗贯中在对作品进行艺术虚构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法:细心穿插,巧于构思;于史无征,采用传说;本末倒置
8、,改变史实;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妙笔生花,善于铺叙。【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18 【正确答案】 (1)两故事都依据了一定的史实,并在此基础上加工创作。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等历史资料记录了三国英雄的一些史实,而北宋末年确实有一支以宋江为首的起义队伍,后来被张叔夜招降。还有的史书记载宋江投降后征方腊。(2)都利用了民间传说的内容,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采用了民间艺人的创作成果。三国故事在民间长期流传,北宋时已出现“说三分” 的专家,宋元时期三国故事被大量搬上舞台;而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宋元代时出现了大批水浒戏。(3)两书作者都加入了自己精心的加工创造,才有如今的巨著。【知识模块】 明
9、代文学19 【正确答案】 (1)公安派提出的“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口号在晚明小品散文中得到了彻底地贯彻和落实。晚明小品散文的出现,标志着明代散文领域主情、主文一方的最终胜利。(2)与诗歌相比,公安派在散文方面的成就更加突出一些。他们常常用游记、尺牍、随笔等小品文来体现自己的文学主张,独抒性灵、随意书写,风格清新洁净。其中以袁宏道最为突出,他的小品散文显示出公安派理论运用于创作领域的成功,是晚明主文、主情文学观念取得胜利的标志。【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20 【正确答案】 (1)明前期戏剧。以永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半段的戏剧处于新旧形式的嬗变时期,永乐年间开始到嘉靖之前,戏剧创作基本上呈现出停
10、滞和沉寂萧条的局面。(2)明中期戏剧。这个时期是明代戏剧的复苏时期,传奇取代杂剧的主导地位,这个时期的戏剧创作的社会现实意义大大增强。(3)明后期戏剧。这是明代戏剧的繁荣时期,无论杂剧、传奇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此期出现了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戏剧作品,传奇的主导地位愈加巩固,戏曲理论的探讨与研究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21 【正确答案】 (1)吴江派主张语言通俗本色,重视音律。临川派则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对吴江派追求本色与音律的片面代与绝对化进行纠正,强调语言的文采。(2)吴江派继承了骈俪派封建礼教的思想内容,临川派则主张“讲情” ,主才情,表现情对理的反抗。(3)临川派以才情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中国 文学史 明代 文学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