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4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4及答案与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4 及答案与解析1 左传叙事特征。(首都师范大学 2012 年、山东师范大学 2014 年)2 结合曹丕典论论文的具体内容,给出你的评价。(北京大学 2004 年)3 阐述杜甫在诗歌史中的意义(南京大学 2009 年)4 简述陆游的诗歌艺术及成就。(南开大学 2015 年)5 六诗(南京大学 2013 年)6 枚乘(江西师范大学 2014 年)7 陶谢(山东师范大学 2007 年)8 新乐府(西南财经大学 2016 年)9 辛派词人(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10 散曲(南开大学 2014 年)11 “三言”“二拍”( 复旦大学 1998 年)12 性灵说(南开
2、大学 2010 年)三、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3 尚书最后一篇是( )。(北京大学 2001 年)14 史记的五种体例是( )、( ) 、( )、( )、 ( );其记事断限上自传说中的( )时期,下讫 ( )时期。 (复旦大学 2006 年)15 曹丕的( ) 是最早出现的完整的七言诗。(兰州大学 2008 年)16 成语“江郎才尽 ”的“江郎”指南朝梁诗人( )。(南开大学 2000 年)17 盛唐骈文最杰出的代表是( )、苏颋,时人誉为“燕许大手笔” 。(北京师范大学2015 年)18 “诗穷而后工 ”的提出者是 ( )。(中山大学 2009 年)19 元代
3、后期钟嗣成的( )一书,保留了很多元代散曲作家的生平及评论资料。(北京大学 2007 年)20 明代拟话本最著名的是冯梦龙的“三言” ,是指 ( )、( ) 、( )三部小说集。(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21 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是清代的( )。(暨南大学 2009 年)22 ( )是以清末民初红极一时的名妓赛金花为模特,是曾朴精心雕塑的艺术典型,一个色相和情欲都红艳似火的女人形象。(暨南大学 2009 年)23 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何在?(西北大学 2015 年)24 史记的人物刻画手法。(陕西师范大学 2015 年)25 前人称杜甫为“ 诗史” ,试结合作品说明之。 (四川大学 2002
4、 年)26 论苏轼对词的开拓或者贡献。(陕西师范大学 2015 年)27 “元诗四家 ”的创作情况。 (南开大学 2014 年)28 水浒传的语言有何特色?(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29 桃花扇一剧中作者是如何“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的?(首都师范大学2003 年)30 龚自珍散文的艺术特色。(南开大学 2010 年)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4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等。左传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作,今人多以为并非成于一人之手。左传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 722),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 468),共
5、 255 年的历史。左传散文艺术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1)左传 注重文章的结构和选材。因为左传是编年体,所以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并围绕中心事件选材和结构篇章是其基本特征。从宏观到微观都能把握得很好,做到了材料集中、结构完整。但是左传为了事件的完整性,有些篇章突破了编年体的限制。(2)记事精妙优美,达到了微而显、婉而辩、精而腴、简而奥的辩证统一。左传的叙事手法多种多样,以顺叙为主,也有追叙、补叙、插叙等。左传对春秋时期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能够叙述出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做到了叙事的具体性、丰富性,所以刘知几评论曰:“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 史通六家)如郑伯克段于鄢,事情写得曲折动人
6、、惊险迭连。但是左传叙事的具体、丰富不是毫无选择,而是抓住比较典型的事例加以具体的描述,并且常常穿插进一些生动有趣的细节描写。左传的一些优秀篇章在叙事上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情节曲折生动。(3)左传 尤其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这集中体现了它高超的叙事艺术。左传写战争善于把握繁复的事件、线索及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矛盾。左传明确地交代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结构完整,条理井然,情节精彩,描写有声有色,运笔灵活自如。左传善于在战争的叙写中透人对战争胜败原因的交代和分析,具有历史学家的卓越识见,并且在战争事件的叙写的同时,也注意到各种人物的描写,虽然是速写式、片断式的勾勒,但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却很出色,并时而
7、穿插一些有趣的细节。例如记载长勺之战的曹刿论战不仅记载战前情况,还有战中情况以及战后情况,将战争发生的前因后果描写得淋漓尽致。(4)作者通过政治、军事、外交等活动的描述,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雄才大略的晋文公、明察善断的子产、迂腐可笑的宋襄公、能言善辩的烛之武等。左传的人物描写主要有两种情况:累积式和闪现式。左传以事件为中心,人物描写是为事件服务的,所以大多人物的描写是片断式的,但作者却常能以精练的语言、典型化的人物行为和性格化的人物语言,突出地表现出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当然有些篇章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比较完整的,如晋公子重耳之亡等,描写手法也比较丰富,有正面侧面、细节描写、对比描写等
8、等。(5)左传 的叙述语言简练含蓄,富于文采,言近旨远,辞浅义深。刘知几评论说:“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义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史通叙事)左传尤工于外交辞令,这类文字多是经过精心提炼的,具有形式上委婉典雅、内涵上深刻犀利而又极富文采的特点。其议论文字多针对性强,论题集中,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左传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有很高的造诣。例如僖公十五年阴饴甥与秦伯的一段对话,针锋相对,富有文采。【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2 【正确答案】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较早的一篇文学批评专论。在曹丕以前,专篇的文学论文,如诗大序、班固的离骚序、王逸的楚辞章句
9、序等,只就一部书、一篇文章进行评述。典论论文则论述题的是多位作家、多种文体,并论述题了作家的个性、气质和作品风格的关系以及文章的地位价值、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等等。它对建安七子作品的评论,是建立在对作家作品作具体分析的基础之上的。这一评论原则,是前无古人的。(1)曹丕在 论文中首先反对自古以来的“ 文人相轻” 的积习。并用“审己以度人”的态度分别指出了建安七子在各体文章创作上的长处和短处。文章阐述了曹丕关于“文人相轻”和文学价值两个理论问题。对 “文人相轻”,文章认为,“ 文人相轻”是文学评论中的一种不良倾向,而曹丕批评这种倾向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因素;“文人相轻”的产生,是自我认识过高和不能全面
10、把握文体造成的;文学批评要以公允为标准,克服“ 文人相轻” 的陋习。为什么这些作家会互有长短,曹丕也作了进一步的探索。他认为一方面是因为文体各有特点,一方面是作家的才性不齐。(2)在论文体上,曹丕指出:“ 夫文本同而末异”,他指出了文体四科互相区别的特点,也就为各体文章的创作和批评找到了一个初步的客观的标准。而“诗赋欲丽”一点,更显示了建安文学渐向词采华丽发展的新风尚。他又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这里所说的文气,是一个古人的不确切的词语,很难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从他以清浊为形容,以音乐的引气巧拙为比喻来看,“气”大致是指作家的才性在文章中的反映。曹丕所说的“气”,是
11、指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作家的自然禀赋,个性气质,属于生理和心理范畴,全然没有伦理道德色彩。“气”就是指他们的文章中表现了清高、俊逸的才性。他讲文气重视清高、俊逸,和后代批评家所说的“ 建安风骨 ”的观念正是相通的。文章与文气的相互融合,也赋予了文章以精神的灵魂,成为指导与鼓励后世文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启明灯和精神支柱。(3)曹丕在 论文里还从统治阶级立场有意识地提高文学的地位。他不像汉朝的帝王把作家当做“ 倡优”,把辞赋比为“博弈”,而是把文章看作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并且鼓励文人们更积极地创作,希望他们不要“ 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这是很有远见的。他的这一论点集中而鲜明地表现了建
12、安时代作家的创作自觉精神,对文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4)曹丕的 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的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他不是单纯根据个人主观爱憎来评论文章,而是有意识地去探索并企图解决文学发展中的一些共同的问题。尽管他对这些问题所作的回答还比较简单,但是他启发后来的作家批评家们继续探索解答这些问题的先驱功绩是应该肯定的。后来的陆机、刘勰、钟嵘正是沿着他所开拓的道路继续前进的。他提出的这些观点,对文学的发展存在积极的意义,为后来的文赋文心雕龙诗品等体制完备的文学批评专著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将前人零散的文学批评观点系统论述题,为后代文学批评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知识模块】 魏
13、晋南北朝文学3 【正确答案】 (1)杜甫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说:“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元稹是说杜甫兼有各家之所长。杜甫的集大成,首先是他身上集中了中国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即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就诗歌传统自身言,杜诗的叙事与议论,显然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显然又与离骚相近。它的缘事而发,则来自乐府传统,它浓烈的抒怀,细腻的感情,与建安诗歌有关。在诗的表现、表现形式上,他吸收的就更为广泛而多样。叙述夹议论,有“
14、小雅” 的因素,有赋的铺排技巧,有乐府的影响,也有史笔的痕迹。他的五言古诗广泛接受魏晋南北朝诗人的影响,如王粲、曹植、阮籍、谢灵运、陶渊明等。五七言律诗则可以说吸收了这两种体式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经验;五律则主要学杜审言。而最重要的,是充分吸收了盛唐诗人创造兴象、创造意境的经验,把它融入到叙事的技巧里,叙事而又有着意境的美。即使只从语言或意象上说,也可找出杜甫与前辈诗人的各种联系。意象的启发引起联想,产生类似的诗句,从中可以看出杜甫对于前人诗歌成就的熟悉与有意的吸取。他非常推崇曹植和建安诗人,推崇陶渊明和谢灵运、谢朓、鲍照、庾信,特别是阴铿、何逊,说自己“颇学阴何苦用心”。对于陈子昂、初唐四杰、孟
15、浩然、王维、李白,他更是推崇备至。他主张转益多师,正是这一点,使他成为集大成者。(2)杜甫对后代诗人的影响。从唐诗的发展看,杜甫是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杜诗是唐诗发展的一个转折。由于杜诗兼备众体而又自铸伟辞,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艺术经验,也就为后来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中唐以后,白居易、元稹继承了杜甫缘事而发、写生民疾苦的一面,且受到杜甫五言排律夹叙夹议的影响;韩愈、孟郊、李贺则受到杜甫的奇崛、散文化和炼字的影响;炼字在晚唐更发展成苦吟一派;李商隐的七律得力于杜甫七律的组织严密而跳跃性极大的技法。他们都学得杜甫的一枝一节,而开拓出新的诗派。宋以后,杜甫的地位更高,他在诗歌史上的影响,历千年而
16、不衰。杜甫的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他的系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在士人人格的形式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兵败被俘,有集杜诗二百首,序说:“凡我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这种影响直至现代也历久而不衰。【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4 【正确答案】 陆游在南宋诗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有如下特点:(1)多样化的题材内容。陆游诗歌的内容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国主题和日常生活和情景的吟咏。爱国主题是陆诗的精华,陆诗中多是自抒报国壮志的忧国深思的作品,如书愤关山月等。此外陆游还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无论
17、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他都有细致入微的描绘,代表作有游山西村和临安春雨初霁等。陆游的爱情诗也写得很精彩,沈园二首便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2)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陆游性格豪放,胸怀壮志,在诗歌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而鄙弃纤巧细弱,在这种风格论的指导下,陆游形成了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他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都倾泻在诗中,常常凭借幻境、梦境来一吐胸中的壮怀英气,甚至在老病僵卧之时,尚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 的奇情壮思。丰富多彩的记梦诗,构成了陆诗飘逸奔放的特点。然而严酷的现实环境却给诗人心灵压上了无法摆脱的重负,梦中
18、的幻境终究是要消逝的,所以陆游的诗风又有近于杜甫的沉郁悲凉的一面。兼融李白的飘逸奔放与杜甫的沉郁顿挫于一炉,构成了陆游的独特诗风。如长歌行,笔力清壮顿挫,结构波澜迭起,恢弘雄放的气势寓于明朗晓畅的语言和整饬的句式之中,典型地体现出陆诗的个性风格,故被后人推为陆诗的压卷之作。(3)七言诗的高度成就。陆游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他的七古、七律和七绝的成就都很高。陆诗的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即使是七言古体也不例外。其七律尤以对仗工整而著称。陆诗的对仗常常能做到一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同样体现出平易近人的倾向。南宋后期的诗坛,可以说是在陆游的笼罩下发展的,与他同时而稍后的江湖派,就有不少人受
19、到陆游很深的濡染。南宋后期另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刘克庄,虽未能亲从陆游学诗,但也深受陆游的影响。【知识模块】 宋代文学5 【正确答案】 “ 六诗说 ”源自周礼春官大师 ,周礼将诗经分为“六诗”,即风、赋、比、兴、雅、颂。风,指国风,即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雅,周王京畿的乐歌,分大雅、小雅。颂,当时统治者进行祭祀时的乐歌。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赋” 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另一种说法,唐代齐己风骚旨格称六诗为“大雅、小雅、正风、变风、变大雅、变小雅”。【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6 【正确答案】 枚乘
20、,西汉辞赋家。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 ”。枚乘的 梁王菟园赋忘忧馆柳赋 都很有名,而尤其以七发最为著名。标志着汉赋体制的正式确立。从此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的文体,号称“ 七体” ,后世时有模仿。近人辑有枚叔集。【知识模块】 秦汉文学7 【正确答案】 “ 陶谢” 是东晋末年、南朝初的诗人陶渊明、谢灵运的并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的开拓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开创者。两人都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在田园山水中寄寓自己的生活情趣,所以并称。但谢诗在内容上远远不及陶诗深厚感人,艺术风格上也大异其趣:陶诗以直接抒发思想感情为主,自然景物只作为兴寄的手段;谢诗以直接描绘自然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中国 文学史 历年 汇编 1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