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与心理发展)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与心理发展)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与心理发展)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与心理发展)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如何把握学习的定义?2 学习的作用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3 说明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的区别。4 要想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5 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6 加涅关于学习水平的分类是什么?7 简要回答奥苏贝尔的学习性质分类。8 简答奥苏贝尔对意义学习的分类。9 简述我国学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10 简答维果期基的发展性教学主张。11 简答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2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3 什么是学习准备? 影响学习准备的因素有哪些 ?14 请说明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准备性原则。15 简答心理发
2、展与教育的关系。16 说明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与学生学习的关系。17 简要说明冲动一反思型思维的学生的特点。18 什么是学习风格?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对教学有什么意义?19 简要说明适应学习风格差异的教学的含义。二、论述题20 运用所学知识论述学习的内涵。21 分析学习的作用。22 阐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23 论述学生学习的特点。24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5 试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26 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27 概述个体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28 分析如何根据队知发展理论实施教学?29 论述科尔勃的学习风格评价活动。30 分析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31 联系教
3、学实际,试论述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学。三、多项选择题32 关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感知运动阶段,一个显著的标志是儿童获得了客体永久性(B)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在思维方面存在自我中心的特点(C)在前运算阶段,儿童获得了物体守恒概念(D)在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33 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 )。(A)生理要素(B)心理要素(C)社会要素(D)家庭要素34 下列属于学习风格理论的是( )。(A)奈欣斯的三维理论(B)雷诺的六维理论(C)多元智能理论(D)科尔勃的两维坐标理论35 奈欣斯认为,学习风格是( )的结合。(A)感觉定向(B
4、)反应方式(C)思维模式(D)社会环境偏好36 学习者在感觉通道偏好上存在着以下几种典型类型,即( )。(A)视觉型学习者(B)听觉型学习者(C)动觉型学习者(D)触觉型学习者37 认知风格的主要特征是( )。(A)持久性(B)变化性(C)一致性(D)多样性38 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一般来说,场依存性强的学生的学业成绩要比场独立性强的学生差(B)一般来说,场独立性强的学生的学业成绩要比场依存性强的学生差(C)一般来说,场依存性强的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一定要比场独立性强的学生差(D)一般来说,场独立性强的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一定要比场依存性强的学生差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与心理发
5、展)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正确答案】 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在这个定义里,体现了四个论点:(1)学习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虽然人的学习是相当复杂的,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但不能否认动物也有学习(现代比较心理学实验证明,无脊椎动物也有学习)。(2)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的习得性活动。虽然由于物种进化的不同,学习水平差异很大,但一切个体的学习活动都是后天由于经验或实践引起的,而不是由于成熟或损伤、药物等暂时
6、状态引起的。(3)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不仅有外显行为的变化(有时并不显著),也有内隐行为或内部过程的变化,即个体内部经验的改组和重建。这种变化不是短暂的,而是相对持久的。(4)不能把个体一切变化都归之为学习,例如,由于疲劳、生长、机体损伤以及其他生理变化所产生的变化,就不属于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活动所产生的变化才能称为学习。【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2 【正确答案】 (1)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3 【正确答案】 (1)从性质上看,人的学习是一个自觉、积极主
7、动的过程。而动物的学习常常是一个被动的适应环境的过程;(2)从内容上看,人的学习获得的是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人经验,而动物学习只能获得个体经验;(3)从学习方式上看,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通过社会传递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的,这是动物学习所没有的。【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4 【正确答案】 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学习者应该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结构联系起来的倾向性;第二,学习材料对学习者应具备潜在的意义,即学习材料可以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联系。【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5 【正确答案】 (1)人类学习的特点。第一,人
8、类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第二,人类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第三,人类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语言中介来完成的。(2)学生学习的特点。第一,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第二,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第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6 【正确答案】 1970 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1)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应。其过程是:刺激一强化一反应。(2)刺激一反应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与经典性条件作用不同,其过程是:情境一反应一强化。(3)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联合。(4)言语联想学习。也
9、是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联合,但它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5)辨别学习。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6)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会对一类刺激作出同样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7)规则学习。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联合。规则学习即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8)解决问题的学习。即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规则去解决问题。加涅的这一分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1971 年,加涅对这种分类进行修正,改为: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7 【正确答案】 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
10、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因此可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因此可以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并且每一个维度都存在许多过渡形式。【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8 【正确答案】 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由简到繁分为如下五类:(1)符号表征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符号表征学习包括学习符号和符号所指称的人、事物或性质。(2)概念学习。概念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概念学习意味着掌握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3)命题学习。命题这个术语来自逻辑学,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由句子把主词和宾词联系而成。
11、在心理学中,命题是语词组合表示的最小意义单位。命题有两类:一类是概括性命题,一类是非概括性命题。前一类命题往往是揭示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表示某种规律、定理、规划或原理等;后一类命题表示一个事实。(4)概念和命题的运用。前三类学习是有意义学习的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是概念和命题(概括性命题) 在简单情境中的运用。(5)解决问题与创造。解决问题是概念和命题在复杂情境中的运用。学习者遇到的新情境越复杂,新情境与原先学习的情境越不相似,问题解决的难度就越大,要求的创造性程度就越高。【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9 【正确答案】 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三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学习(包括智力技能学
12、习,或把智力技能学习单列一类);(3)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这种分类只是从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提出,但它比较笼统,不易于揭示具体的学习规律。【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10 【正确答案】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主张。他认为,在确定个体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可能性的实际关系时,应考虑到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儿童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儿童目前正在形成和刚刚发展的能力水平,即儿童借助于成人的指导和帮助而有可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他称之为“ 最近发展区 ”。由此,维果斯基指出: “教育学不
13、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11 【正确答案】 埃里克森构造了一个庞大的人格的毕生发展理论,即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以自我渐成为中心,把个体从摇篮到坟墓的人格发展划分为 8 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一个核心的心理社会危机。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0 15 岁) ;第二阶段:自主对怀疑(153 岁);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36 岁 );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612 岁) ;第五阶段: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1218 岁) ;第六阶段:亲密对孤独(1830 岁) ;第七阶段:创生对停滞(3150岁);第八阶段:自我完善对失望(51 岁以
14、后)。【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12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提出人们道德判断的发展共经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世俗水平(9 岁以前)。阶段 1:惩罚与服从阶段;阶段 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2)世俗水平(920 岁)。阶段 3:好孩子定向阶段;阶段 4:法律与秩序的定向阶段。(3)后世俗水平(20 岁以后) 。阶段 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 6: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阶段。【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13 【正确答案】 (1)学习准备,又可称为学习的“准备状态” 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这里的适合
15、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在新的学习中可能成功;二是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的学习在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上经济而合理。这两层含义就是衡量学生是否已经达到某种知识或认知的准备状态的两条标准。(2) 成熟与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最主要因素。成熟是一个较为局限的概念,它只指在没有特别明显教育影响下的能量的增长;学习(指学校条件下的学习)则是另一个主要因素。它的作用是两重的:第一,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直接决定知识准备;第二,促进认知能量的发展,有助于认知发展水平的提高。当我们在评述成熟与学习在准备中的作用时,务求恰如其分,过分夸大成熟的作用,可能成为学校放弃自己职责的理由。学生学习的失败固然可能
16、与成熟有关,但大量的事实表明,学生学习的准备与学校教材教法的选择和运用有重要关系。同样,过分夸大学习在准备中的作用而无视成熟的影响,则犹如拔苗助长,势必造成教学的失败和浪费。【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14 【正确答案】 学生的原有准备状态是新的教学的出发点。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这就是教学的准备性原则。运用准备性原则,首先要确定学生的准备状态,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和认知发展准备。一般来说,教师的经验,虽然有助于确定学生的准备状态,但其客观性往往受到教师主观判断的影响。最好借助多种多样的科学的测量手段,以便较准确地鉴别和诊断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并促使教学科学化。运用准备性原则,还
17、意味着根据学生的准备状态进行教学。目前迫切需要进行下述三类研究:第一类研究应能查明,哪种教材或其中的哪些部分在一个年龄阶段不能有效学习,但在另一个年龄阶段却能有效学习;第二类研究应能做到,考虑了一般的和特殊的准备因素,从而提高了学习成绩;第三类研究涉及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改进,这种研究应显示出,由于改进了教学方法与策略,使通常在较低年龄阶段不能学习的困难学科或其中的某些部分,变得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15 【正确答案】 教育是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最主要的影响,也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
18、方面:一方面,教育受个体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又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1)个体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个体的学习准备状态包括生理准备状态和心理准备状态两方面。生理准备状态,尤其是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与成熟的程度,是个体接受教育的自然前提。心理准备状态包括智力因素的准备和非智力因素的准备两个方面。(2)教育对个体心哩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一,发展性教学,教育受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仅仅是教育与心理发展关系的一个方面。在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中,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二,早期教育。【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16 【正确答案】 (1)场独立性学生一般偏爱自然
19、科学,且成绩较好。他们的学习动机以内在动机为主。场依存性学生一般偏爱人文社会科学,他们的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的反馈。(2)场独立性的学生善于运用分析的知觉方式,而场依存性的学生则偏爱非分析的、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3)场独立性的学生比较适应结构不严谨的教学方法,场依存性的学生喜欢有严谨结构的教学。【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17 【正确答案】 杰罗姆.卡根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有些学生的知觉与思维方式以冲动为特征,而另外一些学生则以反思为特征。(1)冲动型思维的学生倾向于根据几个线索做出很大的直觉的跃进,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时很快就做出反应;(2)反思型思维的学生则在做出
20、回答之前倾向于进行深思熟虑的、计算的、分析性的和逻辑的思考,往往先评估各种可替代的答案,然后给予较有把握的答案。【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18 【正确答案】 (1)学习风格是指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学习者在研究和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2)研究学习风格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辨清学生的学习风格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学习风格表现在生理、心理及社会三方面的要素可以为我们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在此以学习风格的认知要素中的场独立性及场依存性,说明与之相应的部分学科的教学对策。根据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学习者的特点,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21、以阅读教学为例,场独立性者善于理解、记忆文章中的具体细节或部分,但往往把握不住文章的主题;而场依存性者正相反,他们能掌握文章总的框架结构或基本思想,但对文中的具体细节不能分析清楚。所以在教学中,应着重训练前者的整体综合能力,如要求他们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文章主题;而对后者则应着重训练其对细节的分析,如要求他们理清文章脉络,并帮助他们列出提纲,促进理解、记忆。【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19 【正确答案】 任何一种学习风格,都既有其优势、长处,也有劣势、不足;既有利于学习的一面,也有妨害学习的一面。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其长处,弥补其不足。因此,适应学习风格差异的教学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
22、采用与学习风格中的长处或学习者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教学对策;二是针对学习风格中的短处进行有意识弥补的教学对策。我们将前者称为匹配策略,将后者称为有意失配策略。匹配策略有利于知识的获得,可使学生学得更快、更多,但却无法弥补他们在学习方式或机能上的不足。有意识的失配策略开始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知识的获得,表现为学习速度慢、数量少,但坚持使用可以弥补学习方式或机能上的不足,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全面发展,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此外,由于学习任务、学习情境千变万化,在某些情境中学习者必须利用自己薄弱的某种学习方式技能才能驾驭学习内容,所以对他们的短处进行弥补是十分必要的。【知识模块】 学习与心理发展二
23、、论述题20 【正确答案】 长期以来,心理学中对学习有种种界说,但最为广泛接受的定义是:“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目前,更为广泛接受的定义是:“ 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1)学习的发生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这里的“ 经验” 指“经历”,是个体通过某种活动来获得经验的过程,是个体与外界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外界信息要对有机体产生影响,这需要以有机体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为基础,个体以已有的经验、信念等为基础来理解和把握外界信息;同时,这种新信息的进入又使已有的经验结构得以丰富或改造。(2)学习必然发生的
24、变化有时立即见之于行为,有时未必立即见之于行为,而是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见之于行为,但这种变化是持久的。(3)不能简单地认为行为的变化等同于学习的存在。有机体的行为变化不仅可以由学习引起,也可以由本能、疲劳、适应和成熟等引起,由这些引起的行为变化就不能称之为学习的行为变化。学习的行为变化是持久的,这种变化会引起行为水平的提高,而由疲劳、创伤、药物、适应所引起的行为变化则比较短暂,并使得行为水平降低。成熟虽然也能带来行为的变化,但与学习相比,它所带来的行为变化要慢得多。而且成熟往往与学习相互作用,而引起行为的变化。(4)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是人类普遍具有的,而且动物也存在学习。学习不仅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 心理学 发展 学习 心理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