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173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17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173及答案与解析.doc(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工程硕士(GCT )语文模拟试卷 173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5 题,每小题 2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寥 落(lio) 着力(zho) 睚 眦必报(z) 妄自菲薄(fi)(B)租 赁(ln) 攲侧(q) 众口铄金(shu) 毛骨 悚然(sng)(C)桀 骜(o) 端 倪(n) 言简意赅(gi) 摧山坼地(ch)(D)游 说(shu) 繁冗(rng) 长歌当哭(dng) 生杀予夺(y)2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举动、措施) 举棋不定 (比喻做事犹豫不决) 举止(姿态、风度) 举手之劳
2、(形容轻微的劳动)(B)开禁 (解除禁令) 开源节流(增加收入,减少开支) 开拓(开辟、扩展) 开门见山(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C)民选 (由人民群众选举) 民不聊生(人民没办法生活) 顺民(安分守己的人) 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人民遭殃)(D)文才(写作诗文的才能) 文不加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文思(文章的主题) 繁文缛节( 过分地讲究文采和礼节)3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戳穿 力挽狂澜 暧昧 食不果腹(B)震撼 融汇贯通 喧嚣 响彻云霄(C)深奥 死不瞑目 气慨 雍容华贵(D)凋蔽 哗众取宠 辍学 愤世嫉俗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世
3、纪之交,我们回顾民族屈辱的历史,瞻望时代的挑战,不由生出 多难兴邦的历史感怀。(B)近年来由于纸张价格上涨,报纸杂志竞相提价,让学子们惊呼,洛阳纸贵今又来。(C)仿制古画还有一种情形,那就是绝不署自己的姓名,以假乱真,鱼龙混杂,骗取黑钱。(D)我们要坚持“ 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 ,决不能做与之南辕北辙的事情。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熊猫受到病饿威胁,当地群众对遇到的病饿熊猫喂食、治疗,减少了死亡率。(B)两行晶莹的泪水,沿着她美丽的脸颊,无声地慢慢地淌下来。(C)通过这次交流,中、日两国科学家认为,“地震云 ”确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地震预报方法。(D)构思好不好,关系到作品好
4、不好,它能显示出作家艺术本领的高超。6 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1) 非经批准不能动用流动资金。2)非得经过批准才能动用流动资金。(B) 1)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2)除非你去请,他是不会来的。(C) 1)这样的事,我何尝愿意做?2)这样的事,我何尝不愿意做?(D)1) 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2)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7 下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这种白光不像闪电,更不像电灯,有点像刚出炉的钢水,不过比钢水还要白,也比钢水更耀眼。(A)排比(B)对偶(C)比喻(D)隐喻8 下列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草木皆兵东窗事发指鹿为马四面楚歌(A)
5、苻坚 岳飞 赵括 项羽(B)韩信 岳飞 赵高 刘邦(C)韩信 秦桧 赵括 刘邦(D)苻坚 秦桧 赵高 项羽9 选出判断不正确的一项:(A)我国古代称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水南为阴。(B)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笔画凹下的叫阴文。(C)我国古代称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每月的最后一天叫晦。(D)我国古代断两足的刑罚叫膑,用滚烫的水煮的刑罚叫汤镬,把头发吊起来的刑罚叫髡。10 将下列作品按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部分分类,排列正确的一项是:硕鼠赤壁之战 鱼我所欲也 庖丁解牛 孔雀东南飞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五蠹季氏将伐颛臾 鸿门宴游褒禅山记 (A) (B) (C) (
6、D)11 鉴于利用网络犯罪的案件不断增多,国务院 2000 年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一个决定草案,进一步明确对利用互联网犯罪予以惩处的刑法适用问题,并明确规定“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这表明:(A)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最高决定权(B)用法律维护网络安全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C)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执行机关(D)用法律维护社会安全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12 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A)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论(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D)布鲁纳的教育过程13 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
7、有秃鹫、苍鹰、蜣螂、真菌等。这个草原可称之为一个:(A)生态系统(B)群落(C)种群(D)食物网14 如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同经营者不能协商解决,最后可以:(A)要求人民政府予以解决(B)请求工商行政部门调节(C)依靠舆论机构出面解决(D)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5 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三国共同的地理特征是:(A)都是位于太平洋西岸,多火山地震的国家(B)都处在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C)都是季风气候为主的国家(D)工业布局格局都属临海型二、填空题(15 题,每小题 2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6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这
8、位发言人_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尽管这只是一次_ ,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教材,必然_ 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A)庄重演练引导(B)郑重演示引导(C)庄重演示导致(D)郑重演练导致17 下面的语句有几种标点法,哪一组是正确的?他站起来问( )老师( )有条不紊( )的( ) 紊( ) 是什么意思?(A):“,(B) “,“(C): “(D)“,1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他的迂渐渐的改变起来,终于也
9、敢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去走路了,_那距离,_至少总有三四尺的。这方法很不好,有时我在路上遇见他,_在相距三四尺前后或左右有一个年青漂亮的女人,我_会疑心就是他的朋友。_他和我一同走路的时候,_就走得近了,简直是扶住我,_怕我被汽车或电车撞死;我这面也为他近视而又要照顾别人担心,大家都仓皇的愁一路,所以倘不是万不得已,我是不大和他一同出去的,我实在看得他吃力,因而自己也吃力。(A)虽然 也 如果 就 但 可 就(B)虽然 也 如果 就 要是 可 因为(C)但 却 只要 便 要是 可 因为(D)但 却 只要 便 但 可 因为19 和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梅尧臣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
10、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_。(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D)对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20 杜甫七律.咏怀古迹中咏明妃一诗里第三句是“一去紫台连朔漠” ,第四句应为_。(A)三边曙色动危旌(B)千载琵琶作胡语(C)独留青冢向黄昏(D)环佩空归月夜魂21 古人作诗常“ 化用” 前人成句, “旧时王谢,堂前又燕过谁家?”一句“化用” 了_朝_的诗句?(A)唐 白居易(B)唐 刘禹锡(C)宋 欧阳修(D)宋 王安石22 王实甫,_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人。他所作杂剧共 14 种,_是其代表作,也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11、(A)明牡丹亭(B)元 西厢记(C)清 窦娥冤(D)唐邯郸记23 中国有五座山非常著名,被称为“五岳” ,其中 _最受历代帝王的重视。(A)华山(B)泰山(C)衡山(D)嵩山24 “二战”后,欧洲军事法庭在德国的 _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 1946 年,_法庭开始对日本法西斯战犯进行审判。(A)法兰克福 远东国际军事(B)柏林 东亚国际军事(C)海德堡 东亚国际军事(D)纽伦堡 远东国际军事25 根据我国证券法,_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持有股票。(A)证券交易所从业人员(B)证券公司从业人员(C)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从业人员(D)上市公司的基层职员26 热带雨林是地球表面生物种类最丰富、结构最复杂的植物群
12、落,现在因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遭受破坏,其面积大大下降,并造成气候异常,大量生物物种绝灭或濒危。为此,许多有识之士强烈呼吁保护热带雨林。这表明_。坚持两点论不能讲重点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正确的认识来自社会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A)(B) (C) (D)27 当今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不论其社会制度和发展程度,都在进行经济调整和改革,制定新的国家发展战略,这是因为大家清醒地认识到:今后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取决于_。(A)经济力量的增强(B)综合国力的增强(C)军事力量的增强(D)外交影响力的增强28 任何国家都有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的组织机构。从纵向上看,它包
13、括_。(A)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机关(B)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C)立法、行政、司法、政党等国家机关(D)立法、行政、司法、国家主席等国家机关29 在自然界中,空气_,促使空气达到_,是大气中水汽凝结的主要方式。(A)上升冷却 饱和(B)下降冷却 不太饱和(C)上升冷却 过饱和(D)下降冷却 一般饱和30 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_、_称为地质构造,它是研究地壳运动_和_的依据。(A)拉伸 张裂 性质 方式(B)变形 变位 性质 方式(C)变形 变位 变化 发展(D)拉伸 变位 变化 方式三、阅读理解题(20 小题,每小题 2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30 科学
14、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般劳动。这种劳动,既取决于今人的协作,又取决于前人的劳动成果。不论古人的还是今人的劳动成果,都表现为一定形式的知识(如图书和情报) 。这些知识在进入新的科学劳动中,都是以科学劳动资料的形式出现的。科学家的创造力只有得到科学资料,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就像“活劳动” 只有抓住“死劳动 ”,才能进行物质劳动一样。知识作为科学劳动资料具有极为特殊的使用价值。任何物质产品,都会因消费而消失,而知识却在“消费” 中永生。任何物质产品交换中都会因为“ 给了别人,自己就没有了 ”,而知识却在交流中 “给了别人,自己仍然有”。物质产品的消费往往是以其载体灭亡,其信息的毁灭性消费方法进行的,而知
15、识的“消费 ”过程则不会亡其载体、灭其信息,而是从不同的载体上不断转移,或者由非生命载体向生命载体转移,或者是由生命载体向非生命载体转移。物质产品的主要属性。在生产它的过程中便一次性地确定下来。牙膏对于消费者来说主要是清洁牙齿,保护口腔;衣服对消费者来说,主要是保暖身体美化生活。但是知识不然,同是一种知识,对于不同知识结构的“消费者” 来说,用场各不相同。同一种无线电知识,家庭主妇的“消费” ,仅在于开关电视机;工程师的 “消费”,表现为从微电子学的观点,探索改进工艺的途径;科学家的“消费” 则表现为使用奇妙的微分方程获得电脑的最新理论。可见,知识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明显的多层次现象正因为知识的
16、使用价值的再生性,这便带来知识使用价值的第四个特征:馈赠性。知识像一切社会生产力一样,表现了自然的巨大的馈赠性。社会只要把知识生产出来,就无须再费分文了。比如,我们今天利用牛顿定律,无须向英国交税。知识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是大家共享的特殊资源,向自然索取馈赠,最关键是向知识索取馈赠。我们今天建设四个现。代化,必须充分利用知识在使用价值上的馈赠性。31 文中的“活劳动 ”和“死劳动”各比喻什么:(A)科学家的创造力、科学劳动资料(B)精神劳动、体力劳动(C)科学劳动资料、科学家的创造力(D)体力劳动、精神劳动32 “消费”一词在文中的特定含义是什么:(A)浪费(B)使用(C)交换(D)吸收33
17、文中的“非生命载体 ”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A)实验资料(B)人的创造力(C)书籍资料(D)物质条件34 第四自然段中谈到了知识使用价值的第三个和第四个特征:再生性、馈赠性,请指出另外两个特征:实用性永久性交换性多层次性(A)(B) (C) (D)35 以下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般劳动,是一定形式的知识。(B)知识不会因为消费而消失。(C)知识的主要属性取决于它的构成。(D)知识的更新和获得都是免费的。35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上和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庄子是一位
18、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 ,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调和浓郁的诗情。以“辨多而情激” 著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的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 。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 诗哲” 。他不仅写出了 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审美、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
19、学的思考。庄子、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远远超出了哲学、诗歌艺术的范畴,而具有了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庄子与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的第一个高潮。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 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整个历史时代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而且,三者之间还表现出一种互涵互动的关系: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哲学,其中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互相联系、渗透,彼此促进
20、错综地发展的。在文史哲的交融中,不仅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的因素,从而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 大文学” 形态,同时还出现了史著文学化与哲学诗意化的倾向。史著文学化导致了史传文学的产生,它们是史与文的有机统一,是用文学的手法写出历史,又是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而既把历史文学化了,又把文学历史化了。哲学的诗意化,其结果则是哲理艺术、散文的产生和诗化哲学的出现。老子等虽是自创体系的哲学,但认知中又都运用了以形见理的手法,逻辑思维的线索上缀满了形象的花结,使哲理与艺术达到了完善的结合,进而更在情与理的交融中,出现了睿智与深情结合的诗化哲学。庄子与屈原正是在这种学术文化背景中出现的。作为一种文化奇观的“
21、 庄骚辉映 ”,实则是在诗意的沉思和沉思的诗意中,表现了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36 对文章某些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哲诗”是指作品富于哲理的诗人,“诗哲”则是指著作充满诗意的哲学家。(B)作者认为战国时代出现了文史哲的“互涵互动 ”,“互涵” 指彼此促进,“互动”则指彼此渗透。(C) “史著文学化” 指的是不拘泥于历史的真实,用文学的手法撰述历史;“哲学诗意化”指的是借鉴诗歌创作手法来表达哲学思想。(D)“诗意的沉思 ”指庄子的文章洋溢着诗情;“沉思的诗意 ”指屈原的作品充满了哲理。37 作者认为庄子“ 既是哲人,又是诗人 ”,屈原是 “诗人,而兼哲人”,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作者
22、这么说的原因:(A)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富于哲理(B)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充满诗意(C)庄子和屈原都有哲学著作和诗歌作品传世(D)庄子和屈原的作品具有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38 关于战国时期文史哲之间互涵互动关系的表现,下列哪一项与文意不符:(A)文学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 形态(B)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因素,产生了以形见理的老子一书(C)史著文学化,出现了“史传文学”(D)哲学诗意化导致了“诗化哲学” 的出现39 对文章论述主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庄子与屈原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B)战国时期文史之间呈现出互涵互动的关系(C)庄子屈原出现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D
23、)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产生了“庄骚辉映”这一种文化奇观40 第二段的“ 三者” 指代的是:(A)战国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B) 庄子、天问、离骚(C)文学、史学、哲学(D)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40 数理科学和中国山水画比较这两个从表面看来好像丝毫不搭界的人类文化 领域,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数学 的实质。中国山水画主张画家周览四海名川大山以自广。只有先知天地之壮观,而后方能激发志气;只有罗五岳于胸中,才能收万象于笔下;只有看尽天下山水,才能下笔有生机。数理科学 也是如此。十九世纪法国数学家傅立叶说:“数学最丰富的源泉是对自然界作深入的研究。”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傅立叶级数正是他在热的分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工程硕士 GCT 语文 模拟 17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