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1年南京财经大学(资产评估硕士)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2011年南京财经大学(资产评估硕士)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2011年南京财经大学(资产评估硕士)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 年南京财经大学(资产评估硕士)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 这个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2 为什么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 U 形曲线?3 简评生产要素生产效率持续增进的原因。4 简述市场法评估的基本程序。二、名词解释5 机会成本6 纳什均衡7 国民生产总值8 固定汇率制度9 预期收益原则10 有形损耗11 基准地价12 企业财务13 权益资本14 风险价值三、计算题15 某评估对象为一生产控制装置,其正常运行需 5 名操作人员。目前同类新式控制装置所需操作人员定额为 3 名。现假设新、旧控制装置运营成本的其他项
2、目支出大致相同,操作人员人均年收入为 12000 元,被评估控制装置尚可使用 3 年,所得税率为 25,适用的折现率为 10。试测算被评估控制装置的功能性贬值额。(PA,10,3)=24869;(PF,10,3)=0 751316 被评估设备购建于 2000 年,账面价值为 100000 元,2005 年追加技改投资50000 元,2010 年评估。2000 至 2010 年每年的设备价格上升率为 lO;该设备在评估前的实际利用率为 50,尚可使用 5 年,未来使用期设备利用率能达到设计要求。根据上述条件,估测该设备的成新率。17 某地块面积为 60 000 平方米,是通过城镇土地出让而取得的
3、,出让金为 10 万元亩,拆迁费 5 万元亩,开发费 3 亿元平方公里,其他费用(包括税费)3 万元亩,土地开发周期为 2 年,第一年投入资金占总开发费的 60,目前,市场上地产开发的投资报酬率为 10,银行贷款利率为 6,试评估该土地经开发后的价格。18 某公司拟筹资 5000 万元,其中按面值发行债券 2000 万元,票面利率 10,发行费用率 2;发行优先股 800 万元,股息率 12,筹资费率 3;发行普通股2200 万元,筹资费率 5,预计第一年股利率为 12,以后每年按 4递增,所得税率为 25。假定该公司预计的资产收益率为 10,问该公司的筹资方案是否可行?19 某公司准备买一台
4、设备,有两个方案:一是从甲公司购人分 5 年付款,每年末付 40000 元;另一个是从乙公司购买,5 年后一次支付 250000 元,银行利率10,每年复利一次。已知(FA,lO,5)=6105,试选最优方案。四、论述题20 试述西方主要资本结构基本理论。2011 年南京财经大学(资产评估硕士)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正确答案】 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规模报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相应的产量变化,而可变要素报酬问题论及的则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当厂商经营规模较大,在给定技术状况下投入要素的效率
5、提高,即规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的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所以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也会同时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现象。 2 【正确答案】 (1)虽然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 U 形,但二者形成 U 形的原因是不同的。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线之所以呈 U 形,即最初递减然后转入递增,是因为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前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超过先前每单位可变要素之平均产量,这表现为平均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这是由于一开始随着可变要素的投入和产量的增加,固定要素生产效能的发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边际产
6、量增加)。而当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后,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投入可变要素的增多,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小于先前的可变要素之平均产量,即 AVC 曲线自此开始转入递增。(2)长期平均成本(LA ,C) 曲线之所以呈 U 形,是由规模的经济或不经济决定的。随着产量的扩大,使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增大,因而产品的生产经历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这表现为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减。长期平均成本经历一段递减阶段以后,最好的资本设备和专业化的利益已全被利用,这时可能进入报酬不变,即平均成本固定不变阶段,而由于企业的管理这个生产要素不能像其他要素那样增加,因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困难和成本
7、越来越大,再增加产量长期平均成本将最终转入递增。3 【正确答案】 影响生产要素效率提高的因素主要有:技术进步。即指通过技术革新、改造、新技术的应用、技术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来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是指可以用于生产过程的一般知识和专业化知识的增加。制度创新。通常是指对现存的具体的社会经济制度,例如政治组织、经济组织、税收制度、教育制度、经济体制等,以及对现存的企业制度的变革。 技术进步、知识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制度创新都会极大地促进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进而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长期经济增长。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经济学在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时,常常把技术进步、知识和人
8、力资本的积累以及制度创新视为除劳动、资本之外的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第三因素。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则把人力资源(包括劳动力的供给、教育、纪律、激励)、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矿产、燃料、环境质量)、资本(机器、工厂、道路)和技术(科学、工程、管理、企业家才能)等四个要素视为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4 【正确答案】 (1)选择参照物。对参照物的要求关键是一个可比性问题,包括功能、市场条件及成交时间等。为了避免某个参照物个别交易中的特殊因素和偶然因素对成交价及评估值的影响,运用市场法评估资产时尽可能选择多个参照物。(2)在评估对象与参照物之间选择比较因素。包括个别因素、交易因素、时间因素和地域因素。其中技术水
9、平在机器设备评估中起主导作用。所以,应根据机器设备形成的特点,选择对资产价值形成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对比指标,在参照物与评估对象之间进行比较。(3)指标对比、量化差异。根据前面所选定的对比指标,在参照物及评估对象之间进行比较,并将两者的差异进行量化。例如资产功能指标,尽量参照物与评估对象功能相同或相似。(4)在各参照物成交价格的基础上,调整已经量化的对比指标差异。市场法是以参照物的成交价格作为评定估算评估对象价值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将已经量化的参照物与评估对象对比指标差异进行调增或调减,就可以得到以每个参照物为基础的评估对象的初步评估结果。(5)综合分析确定评估结果。确定最终的评估值,主要取决于
10、评估人员对参照物的把握和对评估对象的认识。二、名词解释5 【正确答案】 机会成本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人。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6 【正确答案】 纳什均衡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2011 南京 财经大学 资产评估 硕士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