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02年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2002年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2002年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02 年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亚述学2 耆那教3 僭主政治4 李维5 大宪章6 圣象破坏运动7 黑死病8 泰姬陵二、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9 简述古埃及阿蒙霍特普四世宗教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10 略论古罗马帝国时期文化的主要成就。11 穆罕默德在伊斯兰教创立过程中起了哪些作用?12 哥伦布远航美洲前的印第安文明主要分布在那些区域?请对各区域略作说明。2002 年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正确答案】 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使用楔形文字各族(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赫梯人等)语言、文字、社会和历史的学科。因起始于对亚述文字的研究而得名。亚述学以楔形文字的释读为重要研究手段,在立足于文字材料和考古材料的基础上,同时采用人类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2 【正确答案】 古代印度的宗教。产生于公元前 65 世纪。耆那教的第 24 祖筏陀摩那被尊为该教真正的创建者。“耆那” 意为胜利者,是他的称号之一,此教便由此而得名。其弟子们尊称他为摩诃毗罗,即伟大的英雄,简称大雄。耆那教与佛教同时兴起。足反对婆罗门教的宗教。它否定婆
3、罗门教主张的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针锋相对地提出吠陀并非真知,祭祀杀生,只会增加罪恶,婆罗门是不学无术的祭司。它宣传种姓平等,反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的神灵崇拜,崇信耆那教经典,以对抗吠陀经,强调苦行和戒杀,以对抗祭祀万能。它主张灵魂解脱、业报轮回和非暴力等。耆那教最初的活动中心是恒河流域,公元前 3 世纪,转移到南印度德干高原和西印度地区。公元 1 世纪左右,它分裂为天衣派和白衣派,后来两派又继续分裂。白衣派主张男女一样能获得拯救,各种姓一律平等,否认裸体的必要性,主张僧侣穿白袍。允许出家人占有一定的生活必需品,允许男女结婚生育等。这一派主要活动区域是印度的拉贾斯坦邦、古吉拉特邦等地
4、。天衣派较为保守,注重苦行,歧视妇女,禁止妇女进入寺院和庙宇,对白衣派的主张均持反对态度。要求僧侣基本上裸体,只有最伟大的圣人才能全裸。这一派主要活动在南印度的卡纳塔克邦以及北方邦。3 【正确答案】 指公元前 76 世纪希腊的雅典、科林斯等城邦在氏族贵族统治逐渐解体的过程中出现的、以武力和非法手段夺得政权并建立个人独裁统治的政治制度。如雅典的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早期僭主为了取得群众对其政权的拥护,往往实行打击贵族、执行有利于平民的政策。客观地讲,早期僭主政治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这种政治没能持久下去,因为僭主独裁与城邦公民政治的原则背道而驰。僭主政治最终被民主政治所代替。4 【正确答案】 李维
5、(前 5917)是古罗马历史学家。生于意大利北部的帕塔维乌姆(今帕多瓦 ),早年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后移居罗马,与屋大维过从甚密。李维著述丰富,但流传下来的只有罗马史(又译自建城以来)一书。这部巨著共142 卷,记述自传说中的埃涅阿斯到达意大利至公元前 9 年的历史。今存 35 卷(110 卷,2145 卷) 和其他各卷的纲要和断片。作者撰史的目的在于歌颂罗马的伟大和祖先的业绩。寓道德说教于叙史之中。作品文笔生动流畅,结构安排巧妙,对细节的描写富于戏剧性。但缺乏求实精神,对某些史料缺乏分析批判,往往袭用前人特别是公元前 1 世纪年代记作家的著作,不能不影响史实的可靠性。但其著作保存了丰富而宝贵
6、的历史资料,不失为研究罗马早期及罗马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文献。5 【正确答案】 大宪章(拉丁文 Magna Carter,英文 Great Charter)亦称自由大宪章。是 1215 年 6 月 15 日英国贵族胁迫英王约翰(无地王)在离温莎城堡不远的兰尼米德签署的一个法律文件。大宪章共 63 条,多数条款维护贵族和教士的利益,其主要内容:国王保证不侵犯教会的权利和自由,不干涉教会的选举,不剥夺教会的土地;保护贵族和骑士的领地继承权,国王不得违例征收领地继承税;未经“大会议”(由贵族、教士和骑士组成 )同意,国王不得征收军役免除税或协助金;国王不得干涉封建主法庭的司法审判;未经同级贵族的判决,国
7、王不得任意逮捕、监禁、放逐自由人或没收他们的财产。此外,大宪章的少数条款涉及城市,如确认伦敦及其他城市的自由权利等。为了保证大宪章的执行,由 25 名男爵组成一个委员会,对国王进行监督,如果国王破坏大宪章,封建领主有权以军事手段强迫国王履约。大宪章成为维持英王和贵族关系的一种保障。许多人认为它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 ,是英国第一部“ 宪法” 。英国以后的宪政,追根溯源即来自大宪章,其基本精神即王权有限和个人自由。17 世纪资产阶级为了适应反封建的要求,赋予了它新的解释,成为资产阶级法治的主要依据。6 【正确答案】 (1)8 9 世纪在拜占庭帝国境内发生的反对教会和修道院占有土地的运动,因以破坏
8、圣像为号召,故名。717 年,小亚细亚军事贵族出身的皇帝利奥三世为赢得民心,控制教会,没收部分教产以充裕国库、安置军士,于 726 年发布禁止崇拜圣像的诏令,凡抗拒者其财产充公,是为圣像破坏运动之始。利奥三世之子君士坦丁五世(741775 在位)击败圣像崇拜派的武装叛变后,又在对阿拉伯帝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进而乘胜采取严厉措施对付圣像崇拜派。基督和圣徒的塑像、图形一律被清除,坚持圣像礼拜的教会和修道院的土地、房产、财物皆被没收。许多修道院变成军营,强迫男女修道士还俗婚配。787 年,皇太后伊林娜摄政时召开尼西亚会议,宣布恢复圣像崇拜。813 年皇帝利奥五世即位,反圣像派重新得势。815 年召开
9、的宗教会议再次禁止崇拜圣像。此后直至 842 年,圣像破坏运动仍在皇帝支持下进行。843 年,皇帝迈克尔三世(842867 在位)的皇太后狄奥多拉摄政时,再次宣布恢复圣像供奉,大批圣像破坏者以异端罪被处死。圣像破坏运动从此结束。(2)“圣像破坏运动”是由尼德兰手工业者、平民和农民发动的反对天主教会和西班牙殖民统治的人民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1566 年 8 月起,尼德兰的一些城市连续爆发大规模的破坏圣像运动。群众手持木棒、铁锤,冲进教堂寺院,把所谓圣像圣骨之类骗人的“圣物” 全部捣毁。起义发展迅速,很快波及尼德兰 17 个省中的 12 个省。参加者数万人。短
10、期内,教堂和寺院被捣毁 5500 余所。所以,历史上称之为“圣像破坏运动” 。这一运动成为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其实,起义者并不限于破坏天主教堂,他们还打开监狱释放被囚禁的新教徒。在许多农村,有些农民烧毁田契,还建立武装和夺取政权。7 【正确答案】 一种流行性淋巴腺鼠疫。14 世纪曾蔓延于欧洲。症状之一是患者的皮肤上会出现许多黑斑,所以这种特殊瘟疫被人们叫做“黑死病” 。极少有人幸免,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在 3 天内死去,通常无发热症状。在 13481350 年间,总共有 2500 万欧洲人死于黑死病。在此后 300 年间,黑死病不断造访欧洲和亚洲的城镇,威胁着那些劫后余生的人们。黑死病盛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2002 南京大学 历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世界 古代 中世纪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