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 11263-2003 Methods of test for spun yarn《纺制纱支试验法》.pdf
《CNS 11263-2003 Methods of test for spun yarn《纺制纱支试验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NS 11263-2003 Methods of test for spun yarn《纺制纱支试验法》.pdf(6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紡製紗支試驗法 印行年月 94 年 10 月 本標準非經本局同意不得翻印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 總號 類號 ICS 65.080 11263 L3216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印行 公布日期 修訂公布日期 74 年 5 月 18 日 92 年 11 月 18 日(共 69 頁 ) Methods of test for spun yarn 1.適用範圍:本標準規定機紡紗(短纖維加撚紗)之一般性試驗方法。 2.定義:本標準所使用專業用語之定義依 CNS 5611纖維製品物理試驗法通則及CNS 14706纖維用語試驗部門規定,其餘者如下所述。 2.1 初載重:係指使紗支不伸長而拉直時之載重。
2、2.2 支數:單位長度之質量,以德士表示。 3.德士制支數、支數、混紡率及撚數之表示: 3.1 德士制支數之表示:德士制支數之表示依 CNS 3522德士制紗支第 4 節(表示方法)及 CNS 14585紗線的德士制表示法第 4 節(單紗之線密度表示法)或第 5 節(合撚紗之線密度表示法)之規定。 3.2 支數之表示:支數之表示如下所示: (a)使用英制支數(棉紗支數、麻紗支數、黃麻紗支數)時: 20 支單紗 20s20 支雙股紗 20/2s20 支 5 股 3 根合撚紗 20/5/3s20 支單紗與 30 支雙股紗合撚紗 2s或 2030/2s20 支 2 根併合紗 20/2s(b)使用公制
3、支數時: 20 支單紗 l/20 20 支雙股紗 2/20 支 5 股 3 根合撚紗 3/5/20 20 支單紗與 30 支雙股紗合撚紗 2/ 或 1/202/30 20 支 2 根併合紗 2/20 3.3 混紡率之表示:混紡率與德士制支數、支數併記,表示如下。 德士制支數(混紡纖維名,混紡率,混紡纖維名,混紡率)或 德士制支數 混紡纖維名,混紡率 混紡纖維名,混紡率 例: 30 tex2(A65 B35)或 30 tex235B65A20s(A70 B30)或: 20s30B70A1/202/3020 30/2 2 CNS 11263, L 3216 ()505030230702012505
4、03022012DC/BA/DCB30)(A70或: 括弧內之 A, B, C, D 表示混紡纖維種類,數字表示混紡率。 3.4 撚之表示: (a)撚向如圖 l 所示,以 S(右)或 Z(左)表示。 (1)單紗 S撚 S Z 撚 Z 圖 1 撚向 S 撚 Z撚 (2)撚紗( 2.1)使用英制支數(棉紗支數、麻紗支數、黃麻紗支數)時 下撚方向 /上撚方向 例: 2 根以上 Z 撚的單紗,施予 S 撚撚合 Z/S 2 根以上 Z 撚的單紗,施予 S 撚撚成股紗,再以上述的股紗 2 根以上施予 Z 撚 Z/S/Z ( 2.2)使用公制支數時 上撚方向 /下撚方向 例: 2 根以上 Z 撚的單紗,施予
5、 S 撚撚合 S/Z 2 根以上 S 撚的單紗,施予 Z 撚撚成股紗,再以上述的股紗 2 根以上施予 S 撚 S/Z/S (b)撚數以一定單位長度間之數值表示,應附記其單位。 例: 15/2.54 cm, 50/10 cm, 450/m (c)撚數與撚向併記時,表示如下 (1)使用英制支數(棉紗支數、麻紗支數、黃麻紗支數)時 單紗:撚向 撚數 例: Z 撚,撚數 18 之單紗 Zl8/2.54 cm 撚紗:下撚方向 下撚數 /上撚方向 上撚數 例: 2 根以上之 Z18 單紗,施予 S 撚,上撚數 12,做成股紗 Z/l8/S12/2.54 cm (2)使用公制支數時 3 CNS 11263,
6、 L 3216 單紗:撚向 撚數 例: Z 撚,撚數 480 之單紗 Z480/m 撚紗:上撚方向 上撚數 /下撚方向 下撚數 例: 2 根以上之 Z500 單紗再施上撚數 480 之 S 撚,撚成股紗 S480/Z500/m 4.試驗項目: (a) 紗長 (b)回潮率 (c)標準質量 (d)德士制支數 (e)單紗抗拉強力及伸長率 (f)緾紗抗拉強力及伸長率 (g)結節強力 (h)掛拉強力 (i)衝擊強力 (j)摩損強力 (k)摩擦係數 (l)伸長彈性率 (m)初始抗拉強度 (n)蓬鬆性 (o)撚數 (p)撚縮率 (q)捲縮指數( snarl index) (r)色斑、污穢及色澤 (s)外觀
7、(t)不均勻度 (u)粗節( slub) (v)毛羽 (w)尺寸變化率 (x)熱水尺寸變化率 (y)混紡率 (z)混紡不勻 (aa)含漿率 (ab)油脂量 (ac)洗淨減量 (ad)溶劑萃取量 (ae)染色堅牢度 (af)鋇活性數 4 CNS 11263, L 3216 備考: (y)及 (ae)之試驗項目引用另訂之標準。 5.試驗條件: 5.1 初載重:使用相當於紗支長度 250m(1)重力之載重,若該載重不適當時,如圖2 所示,描繪初期之載重伸長曲線,在原點附近,載重對伸長變化率之最大點A(切線角之最大點 )作切線與伸長軸交於 T 點,於 T 點畫一垂線與載重伸長曲線交於 Fo,則使用相當
8、於 Fo之載重,並應附記之。 圖 2 載重伸長量曲線 註 (1) 蓬鬆紗 (Bulky yarn)時,使用相當於紗支長度 I25m 之重力。 備考 適用於紗長、撚數、抗拉強力、伸長彈性率、尺寸變化率等試驗。 參考:各種支數方式紡製紗支之初載重,一般使用以下之數值。 參考表 1 德士制支數 德士制支數 初載重( N) 德士制支數 初載重( N)5 6 7 8 10 12 14 16 0.012 0.015 0.018 0.020 0.025 0.029 0.034 0.040 20 25 30 37 42 50 59 74 0.049 0.064 0.074 0.093 0.103 0.123
9、0.147 0.181 參考表 2 英制棉紗支數 支數 初載重( N) 支數 初載重( N)8 10 14 16 20 24 0.181 0.147 0.103 0.093 0.074 0.059 40 42 50 60 64 80 0.034 0.034 0.029 0.025 0.023 0.020 5 CNS 11263, L 3216 30 32 36 0.049 0.044 0.039 84 100 120 0.018 0.015 0.012 參考表 3 公制支數 支數 初載重( N) 支數 初載重( N) 1/17 1/20 1/24 1/32 1/34 1/40 0.147 0.
10、123 0.103 0.078 0.074 0.059 1/48 1/52 1/68 1/102 1/135 1/170 0.054 0.049 0.034 0.025 0.020 0.015 參考表 4 公制支數(毛紗時) 支 數 初載重( N) 支 數 初載重( N)1 60 以上 1 50 以上, 1 60 未滿 l 40 以上, 1 50 未滿 l 30 以上, l 40 未滿 0.015 0.020 0.025 0.030 l 20 以上, l 30 未滿 l 10 以上, l 20 未滿 l 5 以上, l 10 未滿 1 5 未滿 0.049 0.098 0.196 0.294
11、5.2 公定回潮率:公定回潮率依 CNS 5611 第 3.1 節(公定回潮率)之規定。 5.3 試驗場所、溫度、濕度及試樣:試驗場所、溫度、濕度及試樣依 CNS 5611 第 4節(試驗條件)之規定。 6.試樣之抽取及準備:試樣之抽取及準備依 CNS 5611 第 5.2 節(紗狀之試樣)之規定。 7.數值之取法:因求取規定數值之故,試驗結果依 CNS 2925規定極限值之有效位數指示法之規定取捨數值。 8.試驗方法 8.1 紗長:使用已知紗框周長(2)之搖紗機或具有同等性能之電子式紗長測定裝置,加以初載重測量其長度 (m)。 註 (2) 紗框周長原則上定為 1.372m 或 1m。 8.2
12、 回潮率:取 20g 以上之試樣(3) ,測其質量 (g)及絕乾質量 (g),依下式求其回潮率 (%)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 100221=WWW(%)Mp式內, Mp:回潮率 (%) W1:取樣時試樣之質量 (g) W2:試樣之絕乾質量 (g) 註 (3) 若為毛紗,則取約 100g 之試樣 3 個。 6 CNS 11263, L 3216 備考:自管紗或筒子紗取樣時,其外層部分應去除。 8.3 標準質量:以第 8.2 節方法測其絕乾質量 (g),依下式求其標準質量 (g)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 +=10011RW)g(W 式內, W:標準質量 (g) W1:試樣之絕乾質量(
13、 g) R:試樣之公定回潮率 (%) 8.4 德士制支數支數: 8.4.1 標準德士制支數標準支數:以第 8.2 節之試樣(4) ,由紗長 (m)與絕乾質量 (g)依下式計算其標準德士制支數標準支數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 nLRWtex+=1001100017681001594531.RWnL.S+= +=10012RWnLS 322741001594533.RWnL.S+= nLRW.S+=1001029294式內, tex:德士制支數 S1:英制棉紗支數 S2:公制支數 S3:英制麻紗支數 S4:英制黃麻紗支數 L:紗長 (m) W:試樣之絕乾質量 (g) R:試樣之公定回潮率 (
14、%) n:撚合根數 註 (4) 梳毛紗及梳毛針織紗之試樣,單股紗取 100 m,雙股紗取 50 m,手鉤紗及紡毛紗取 25 m,試樣數為 25 個。 備考:求德士制支數、支數差異率時,係由表觀德士制支數、表觀支數與第8.4.1 節所求得之標準德士制支數、標準支數,依參考之第 1.1 節計算式求得。 7 CNS 11263, L 3216 8.4.2 表觀支數:由試樣之紗長 (m)及質量 (g),依下式計算其表觀支數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 nLWtex=10001768594531.WnL.S= WnLS=232274594533.WnL.S= nLW.S=029294式內, tex:德
15、士制支數 S1:英制棉紗支數 S2:公制支數 S3:英制麻紗支數 S4:英制黃麻紗支數 L:紗長 (m) W:試樣之質量 (g) n:撚合根數 8.4.3 德士制支數、支數變異係數:以第 6 節所調整之試樣,使用已知紗框周長(2)之搖紗機加以初載重搖出規定長度(5)之小絞紗,分別測其質量 (g),依參考之第 1.2 節計算式求出德士制支數、支數變異係數 (%)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 註 (5) 規定之長度如下: 公制支數或德士制支數 單紗時 100m 公制支數或德士制支數 雙股紗或粗支單紗 50m 英制棉紗支數 單紗時 109.728 m 英制棉紗支數 雙股紗或粗支單紗時 54.864
16、m 備考:試樣少時,應使用扭力天平。 8.5 單紗抗拉強力及伸長率 (6): 8.5.1 標準時:以第 6 節所調整之試樣加以初載重,由表 1 之任一條件作試驗,測定拉斷時之載重 (N)及伸長 (cm)。 共測 60 次(7) ,抗拉強力則以拉斷時之載重平均值表示之 (至整數位 ),伸長率則以拉斷時之伸長對原夾距比 (%)之平均值表示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試驗條件應附記於試驗結果中。 8 CNS 11263, L 3216 表 1 試驗條件 試驗機之種類 夾距 拉伸速度 定速緊張型 50 cm 或 25 cm 30 2 cm /min 定速載重型 50 cm 或 25 cm 定速伸長型
17、 50 cm, 25 cm 或 20 cm 每分鐘伸長夾距之 100 或約 50之伸長速度 註 (6) 指一根紗之抗拉強力及伸長率。 (7) 毛紗時,定為 50 次;黃麻紗時,則定為 40 次。 備考 (1) 必要時調節速度至拉斷時間在 20 秒 3 秒之範圍內進行試驗。 (2) 拉斷時之載重若非最大載重時,須測其最大載重及當時之伸長。 (3) 試驗當中,紗在鉗夾部位拉斷時,則該次測定值不算。 (4) 變異係數 、 表觀支數換算強力、強力係數、斷裂長度、強力利用率等依參考之第 1.2 節,第 1.4 節至第 1.7 節計算式求之。 8.5.2 濕潤時:將第 8.5.1 節之試樣置於別的容器內,
18、浸漬於溫度 202的水中 10分鐘以上,使其充分濕潤後,以第 8.5.1 節相同之方法求得抗拉強力及伸長率。 8.6 緾紗抗拉強力及伸長率: 8.6.1 標準時:以第 6 節所調整之試樣,使用紗框周長為 1.372 m(8)之緾紗機,加以初載重,每個搖取 80 圈 (8),共製 40 個緾紗試樣,各緾之紗頭、紗尾打以絞結。使成平行狀態。然後使用緾紗拉伸試驗機,使試樣於平行狀態,以拉伸速度 30cm/min 進行試驗,測定拉斷時之載重 (N)及伸長率 (%)。試驗次數為 40 次,抗拉強力以拉斷時載重之平均值表示之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伸長率則以拉斷時之伸長對原夾距比 (%)之平均值表示
19、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 試驗結果應附記試驗機之種類及容量、夾距、拉伸速度或拉斷時間。 註 (8) 紗框之周長及搖取圈數不同時,應附記之。 備考 拉斷時之載重若非最大載重時,須測其最大載重及當時之伸長。 8.6.2 濕潤時:將第 8.6.1 節之試樣置於別的容器內,浸漬於溫度 202的水中 10分鐘以上,使其充分濕潤後,以第 8.6.1 節相同之方法求得抗拉強力 (N)及伸長率 (%)。 備考:紡毛紗時,依下述之方法進行。 使用紗框周長 1m 之搖紗機,以 100-120 rpm 搖取 25 個各 25m 之小絞紗,各絞紗之紗頭、紗尾都打以絞結,並梳理平行後掛於試驗機上,夾距 50cm、
20、拉伸速度 30cm/min.,取 25 個小絞紗之試驗結果之平均值表示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 應使絞紗拉伸試驗機所顯示之斷裂載重勿在試驗機容量之二極端,應在試驗機容量的 25%-75%間。 8.7 結節強力 9 CNS 11263, L 3216 8.7.1 標準時:以第 6 節所調整之試樣,使用紗拉 伸試驗機,將試樣裝於鉗夾上,並在夾距中央部分作成如圖 3 所示之結節,與第 8.5.1 節相同條件測其拉斷時之載重 (N)。 試驗次數為 60 次,結節強力以結節部位被拉斷時之載重平均值表示之 (至整數位 )。 試驗結果應附記試驗機之種類及容量、夾距、拉伸速度或拉斷時間、結節種類、結節部
21、位拉斷數之比率。 圖 3 結節之種類 ( 1)平結( Z 撚) ( 2)平結( S 撚) ( 3)筒子紗結 ( 4)漁人結 ( 5)單織布結 ( 6)雙織布結 8.7.2 濕潤時:將第 8.7.1 節之試樣置於別的容器內,浸漬於溫度 202的水中 10分鐘以上,使其充分濕潤後,以第 8.7.1 節相同之方法求得結節強力 (N)。 8.8 掛拉強力 8.8.1 標準時:使用紗拉伸試驗機,將第 6 節所調整之試樣置於鉗夾間,試樣在夾距中央部分作成如圖 4 所示之圈套,與第 8.5.1 節相同條件測其拉斷時之載重 (N)。 試驗次數為 60 次,掛拉強力以掛拉部位被拉斷時之載重平均值表示之 (至整數
22、位 )。 試驗結果應附記試驗機之種類及容量、夾距、拉伸速度或拉斷時間、掛拉部位拉斷數之比率。 8.8.2 濕潤時:將第 8.8.1 節之試樣置於別的容器內,浸漬於溫度 202的水中 10分鐘以上,使其充分濕潤後,以第 8.8.1 節相同之方法求得掛拉強力 (N)。 10 CNS 11263, L 3216 圖 4 試樣之裝置方法 8.9 衝擊強力:使用擺錘式衝擊試驗機,夾距為 25 cm 或 35 cm,衝擊擺錘自 60 o或 90o之角度落下,而向反對方向上昇,於不置試樣及置有試樣時,分別測其上昇之角度。依下式求其衝擊強力 (J)。試驗時應除去斷裂點在鉗夾接觸點 1.5 cm以內的測定值。試
23、驗次數為 30 次 (9),以其平均值表示之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 試驗條件應附記於試驗報告中。 Ip(J) W L (cos1 cos0) 式內, Ip:衝擊強力 W:加於衝擊擺錘之重力 (N) L:擺錘重心至支點之距離 (cm) 1:試樣被切斷時擺錘之上昇角度 0:未置試樣時擺錘之上昇角度 註 (9) 雖然規定試驗次數,但是必要時亦可增加其次數。此時應將試驗次數記錄之。 8.10 摩損強力 8.10.1 A 法: (a)標準時:將試樣加以 0.00265 N/tex 之載重 (11),並如圖 5 所示使其與包覆砂紙 (10)直徑為 7.6cm之金屬圓筒接觸。圓筒轉速為 130次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NS112632003METHODSOFTESTFORSPUNYARN 纺制纱支 试验 PDF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630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