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河道整治工程、库区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水环境修复工程方案.doc
《水库河道整治工程、库区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水环境修复工程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库河道整治工程、库区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水环境修复工程方案.doc(4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 目 录 1 概述 3 1.1 项目背景 3 1.1 指导思想 3 1.2 基本原则 4 1.3 编制依据 4 1.4 实施范围及目标 5 2 水环境概况 . 6 2.1 项目区概况 6 2.2.口水库概况 8 3 问题诊断 . 11 3.1 目标要求 11 3.2 存在问题 14 3.3 现状评价 14 4 绩效目标 . 16 4.1 生态环境效益目标与指标 16 4.2 投融资效率目标与指标 17 4.3 管理效力目标与指标 17 4.4 社会效应目标与指标 21 5 技术路线与措施 . 22 5.1 河道整治工程 22 5.2 库区生态保护工程 25 5.3 水环境修复工程 28 6
2、 效益分析 . 33 6.1 社会效益 33 6.2 经济效益 33 6.3 生态环境效益 34 II 6.4 管理效益 34 7 保障措施 . 35 7.1.组织领导保障 35 7.2 政策法规保障 36 7.3 资金投入保障 37 7.4 技术人才保障 37 8 项目及投资估算 . 38 8.1 投资估算 38 8.2 实施期限 41 8.3 运营保障措施 41 3 1概述 1.1项目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 , 水质是生态之本 , 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 事关我省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 , 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河南的重要内容。 河南省 地跨淮河、黄河、海河和长江四大流域 , 承担着
3、保护淮河源头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渠清水北送”的重任。当前 ,我省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 , 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 ,水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 部分区域水环境质量差、河道环境流量不足、水生态受损重且难以短期内恢复、水环境隐患多等问题日益凸显。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 2015 17 号 )以及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 划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的通知 (豫政 2015 86 号 ), 切实改善 .市 水环境质量 ,确保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 ,并 结合我 市 实际 ,特编写本实
4、施方案 。 1.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快推进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为统领,以“三源两河一中心” (三源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淮源、集中式饮用水源,两河即唐河、白河,一中心即市、县两级中心城区 )为重点,以重点工程为支撑,深入开展水环4 境污染综合整治,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切实保障水环境安全,为打造大美 .、活力 .、幸福 .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 1.2基本原则 I 实事求是原则。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调查城市社会经济基础信息、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等,依照主要的法律法规和统一的技术规范,提出符合客观实际及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为推动 .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5、环境保护的全面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I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充分体现以防为主的思想,预防和治理相结合。做到预防与治理双管齐下,预防有措施,治理有方案,消除隐患,切实保护好 .市集中式引用水源地。 I 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相结合。在坚持科学性的基础上,实施方案充分体现前瞻性、可操 作性,既有利于规划工程的实施,又有充分的资金来源保障,以保证规划的各项工程全面落到实处。 1.3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2.28 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10.1); 3、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 201517 号 ); 4、环境保护部、财
6、政部关于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项目储备库建设的通知(环规财 2016 17 号); 5、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 (水污染5 防治工作方案 )的通知 (豫政 2015 86 号 ); 6、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豫政办 2007 125 号); 7、河南省城市河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2008-2020 ); 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11、 其他相关的技术文件 。 1.4实施 范围 及目标 ( 1)实施范围 本方案 实施范围为 .口水库河道整治工程、库区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水环境修复工程。 ( 2) 总体 目标 通过实施
7、生态修复与建设 ,有效降低污染负荷,改善 .口水库库区 生态环境和水质,提高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和水质安全监测能力,保障 .市 城乡供水安全。 6 2水环境 概况 2.1项目区概况 2.1.1 城市位置 位于 .市区北部约 35 公里处,处于 汉 水流域白河上游, .盆地北 缘 。 .北部的 .口水库控制流域面积约 120 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 13.2 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工业及城市用水,结合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同时也为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心城区选址于 .镇境内 .水库南岸,有省道 S333 及 S231 经过,东南侧毗邻焦枝铁路,交
8、通具有一定的基础。 2.1.2 城市性质及规模 总体定位 为: 中原经济区养生度假目的地, .市北翼滨水宜居新城 。总体发展目标为: 坚持以“滨水宜居组团”为理念。以养生度假为载体,探索功能复合、集约节约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把 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休闲旅游和宜居低碳新城,养生度假和文化传承基地,构建中原宜居休闲慢城。 规划至 2020 年 城区 人口为 13 万人 ,规划城区建设用地面积 14.77km2, 2030 年 城区 人口为 24 万人 ,规划城区建设用地面积 25.28km2。 产业发展定位为: 中原经济区养生度假和文化传承创新区;中原 经济区滨水湖泊旅游精品区 ; .市都市农业示范
9、基地和绿色农业示范区 。其产业发展思路为: 依托区域发展优势资源,融入区域产业发展格局;借助中心城区的核心发展优势,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生产、展示、体验和销售有机融合,四维一体复7 合发展;构建产业发展带,打造产业集聚发展核心竞争力;严格控制产业门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低碳产业经济。 2.1.3 自然条件 地形 处于 汉 水流域白河上游, .盆地北 缘 。区内北部为丘陵,南部为平原,整 个 中心城区地 势 西北高, 东 南低。 水文气象 位于北亚热带北部边缘,处于 北亚热带和北暖温带交界线上,是夏季季风和副亚热带高压南北移动的过度地带,季风进退与四季交替较为明显。夏秋两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多
10、东南风,炎热多雨。冬春两季受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气候干燥少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800mm,雨季一般自 6 月中旬开始, 7-8月份达到高峰,汛期 6-9 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 70%,暴雨历时一般为 1-3 日,有少数达到 5 日左右。多年平均蒸发量 1192.3mm,陆地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558mm。 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 14.3,极端最高气温为 41.6( 1972 年),极端最低气温为 -13.8( 1966年)。气候年度变化呈单峰型,最热月 7月份为 27.5,最冷月 1 月份为 0.9,相差较大,气温一年变化特点: 3-5 月上升 25.4%, 6-8 月上升
11、45.2%, 9-11 月下降 25.6%, 3-5 月气温相近。年均 =10的活动积温 4798.7,年均日照时数 2116 小时,无霜期 228天。 紧靠 .口水库,辖区内小型水库密布,灌渠系统发达,水利资源优势明显。河流主要为白河,河流量随季节变化而增减,与8 气象要素的变化密切相关。白河属长江流域唐白河水系,流域面积12270 平方公里。发源于嵩县关山坡,据 .水文站观测( 1952-1980)月平均最大流量 73.92-157.99m3/s,最小流量 5.51-11.42m3/s,最大流速 5.43m3/s。年均流量 29.88-37.44m3/s,年总流量 9.606-11.817
12、亿立方米。 工程地质 地层岩性主要为晚古生代华力西期岩和新生第四系统松散堆积物,基本为石英闪长岩和上更新统亚粘土、亚砂土,其中碾盘沟至终点段分布灰黑色亚砂土、亚粘土具弱膨胀性。 地震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10) , 地震基本烈度为 度。 2.2.口水库概况 河南省 .口水库 ,位于,坝址位于 .市 南召县 东 .村 附近, 上距南召 县城 35 公里,下距 .市区 40 公里。 .口水库位于河南省 .市 城区以北 40 公里处,处于长江流域 汉江支流 唐白河 水系 白河 上游、 伏牛山 山脊玉皇顶峰东南侧,在伏牛山及其支脉 五朵山 环抱的丘陵之中。大坝坝址坐落在 南
13、召县 .镇 .入 .白河 的交汇口处,故称 .口水库 , 大坝工程始建于 1958 年, 1959 年大坝合龙, 1960 年拦洪蓄水,并于 1988 年 1992 年进行首次除险加固,2009 2011 年进行第二次除险加固。北起伏牛山东端南麓,南至豫鄂交界处,南北长约 100 公里,东西宽约 30 公里,总面积约 2400 平9 方公里,灌溉 35 个乡镇。 该水库是根据汉江支流 唐白河流域 规划要求兴建的的大型水库之一, 总库容 13.16 亿立方米,库区水面面积约 120 平方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殖、城市供水及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是河南省最大的自然流灌区
14、,全国十大灌区之一。 根据 河南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的通知 ( 豫政办 ( 2007 125 号 ), .口水库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 为 .口水库高程 177.0 米以内的区域 ;汇水支流入河口上游 500 米以内的水域 ; 二级保护区 为 .口水库一级保护区外1000 米 , 分水岭、公路、水库大坝以内的水域 , 汇水支流一级保护区外 1000 米的水域 ; 准保护区 为 .市辖区内 , .口水库二级保护区外的汇水区域 。 2.3.口水库 水质情况 根据 .市环境检测站 2015 年全年对 .口水库坝下断面的检测结果可知,除 总氮 外 ,其他指
15、标全部满足 水环境功能区划的 类水质标准 。 库区总氮浓度整体 基本持平,超出 类水质标准 较少,若加强管理和治理,可使总氮稳定达标。库区坝下监测断面总氮、总磷、 COD含量的 2015 年变化趋势见下图。 10 00.20.40.60.811.2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总氮类标准线类标准线00.010.020.030.040.050.06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总磷类标准线类标准线05101520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COD类标准线11
16、 3问题诊断 3.1目标要求 1、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 :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生 态文明建设,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贯彻“安全、清洁、健康”方针,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对江河湖海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坚持政府市场协同,注重改革创新;坚持全面依法推进,实行最严格环保制度;坚持落实各方责任,严格考核问责;坚持全民参与,推动节水洁水人人有责,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
17、与社会效益多赢,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 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工作目标 : 到 2020 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到 2030 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 : 到 2020 年,长江、淮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类)比例总体达到 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 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 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
18、或优于类比例总体高于 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2 15%左右。到 2030 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 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总体为 95%左右。 2、 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 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为引领,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站位全局,立足环保新常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紧 紧围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的目标,坚持源头、水陆统筹、山水林田湖共
19、治、分区分类分级分段、多部门多层次联动系统治理新思路,协同推进水染防治、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实现城乡饮用水源安全、重点流域河湖水质持续改善的目标,为打造美丽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加出彩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保障。 主要目标 : 到 2020 年 ,全省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四大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 类 , 下同)比例总体达到 57%以上,其中淮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 50%,长江流域水质优 良比例达到 90%以上。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 (劣于 类,下同 )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 10 个百分点左右,省辖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
20、基本消除。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省辖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 类比例总体高于 95%。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省辖淮河、长江等流域重点河流环境流量基本得到保障。到 2030 年 , 力争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 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四大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 62%以上 , 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基本消除 , 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 城市集中13 式饮用 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 类比例总体达到 97%以上。到本世纪中叶 , 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 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 3、 .市碧水工程 2015 年实施方案 ( 1) 总体目标 丹江口水库
21、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类要求 (总氮保持稳定 );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唐河、淮河出境水水质达标率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要求达到 85%以上 ; 白河出境水水质达标率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类要求达到 85%以上 ; 市、县 中心城区内河基本消除劣类水质。 ( 2) 加大中心城区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 工作任务 : 一是 6 月底前 , 完成 .口水库库区地表水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和 .口水库坝下至温凉河入河口上游 500 米范围内地下水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现有工业点源的整治工作
22、 , 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 ,实行关、并、停 ; 全面取缔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饮食摊点、饭店 , 严厉打击向一、二级保护区内偷倒垃圾行为 , 并及时清理一、二级保护区内的生产、生活垃圾。 二是落实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2008-2020 年 )。6 月底前 , 完成 .口水库库区防护围栏和白河地下水生物系统拦截工程 , 完成 .口水库生态拦截系统工程 (截流工程及林带建设工程 )和白河地下水井群温凉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生态恢复 )。 14 3.2存在问题 3.2.1 河流 内麦河、 .内河河底淤泥淤泥严重,致使沿河两岸部分坍塌,垃圾堆满河床,污水无序排放,夏季蚊蝇滋生,严
23、重影响沿河群众的正常生活。麦河、 .内河最终汇入白河,对白河造成 了严重 的污染,白河作为 .口水库与 .城区的连接河流, 对河流水质的要求更为严格 ,将影响到居民的饮水安全。 因此,对麦河、 .内河的整治迫 在眉睫。 3.2.2 水土流失 .口水库 库区流域内植被总体良好,但存在开荒种植等多种因素导致部分地区水土流失, 不仅降低了土壤肥力,加重水质污染,威胁生态安全,更直接制约地方经济发展,导致群众生活贫困 , 降雨 强度大 时 ,造成部分河岸冲刷,水流挟带泥沙进入库区,影响库区水质。 3.3.3 水环境污染 第一污水处理厂拟建位置为 中心城区南侧,七间房村以东,近期处理规模为 1.5 万吨
24、 /天,处理后的尾水经杨寨村西侧马沟灌区干渠 排至 茫茫沟水库,茫茫沟水库属于类小型水库,库容 52 万立方米 。茫茫沟水库下游 配套干渠 2.4km,余水最终进入麦河。 由于麦河最终汇入白河,接纳污水厂污水将产生较大的污染负荷,影响白河水质。 3.3现状评价 根据对现状情况的调查,对麦河、 .内河的整治以及库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将能极大改善 .口集中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 确保 .口水库水质达到规划要求,并 满足 水 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以及 河南省15 碧水工程行动计划 的要求 。 16 4绩效目标 根据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 2015 17 号 )以及 河南省人民政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库 河道 整治 工程 库区 生态 保护 以及 水环境 修复 方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