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电子教案.doc
《中国旅游地理电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旅游地理电子教案.doc(8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绪 论 第一节 旅游活动与地理时空 一、 旅游活动的时空发展 1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旅行 2中国封建社会的旅行 3中国古代社会的旅游类型 (1)帝王巡游 (2)政治游说 (3)学术考察 (4)商务旅游 (5)士人漫游 (6)宗教旅游 (7)航海旅游 二、中国近代旅游业的产生( 1841 1949年) 三、中国的现代旅游 (1949 年 10月以后 ) (一 )初创阶段( 1949 1955) 新中国旅游业从早期的公费接待少量观光团,发展到组织华侨、港澳同胞自费回国观光、旅游、探亲。侨乡探亲旅游是初创 阶段的主要旅游形式。 1954年 4月 15日,新中国第一家面向外国人的旅行社中国国
2、际旅行社在北京诞生。 (二 )开拓时期( 1956 1966) 从 1956年开始到 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是中国旅游事业的开拓阶段,它的标志是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成立。 (三 )停滞阶段( 1967 1977) 1966年开始的 10 年“文化大革命”使刚刚起步的新中国旅游事业受到了严重干扰和破坏,处于历史上的萧条、停滞阶段。 (四 )发展时期( 1978年以后) 这是中国旅游业具有历史性、战略性的转折阶段。在这个阶段,从 1978年 到 20世纪末的 20 几年,我国的旅游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未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远景目标是到 2020 年,我国的旅游业
3、将实现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在整个发展时期,从 1978年到现在这 20多年中,我国旅游业取得了重要成就,主要表现在: 1三大市场全面发展,市场前景日益广阔 2旅游供给全面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张 3综合功能全面发展,增长点的特征日益显现 二、 旅游活动的地理时空系统 第二节 旅游研究与旅游地理学 第三节 旅游地理的学习与研 究 第一章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第一节 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特征 一、旅游资源概念的界定 于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其本身的发展极度为迅速,而为旅游业提供理论指导的旅游科学目前还不成熟,在旅游学术界,由于对旅游中的核心概念 旅游
4、资源存在着泛化的理解,2 因此直到目前为止,对旅游资源的概念尚未形成全面统一的认识。 以下几种说法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 郭来喜 :“凡是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休闲、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人民友好往来和消磨闲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保继刚 :“旅游资 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科院地理所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 各种事物因素 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黄辉实 ( 1985):“旅游资源就是吸引
5、人们前往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它们本身不是游览的目的物和吸引物,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事物。” 还有学者 认为,旅游资源是能够诱发旅游动机和实施旅游行为的诸 多因素的总合。它不仅是作为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的旅游目的地,也包括旅游者和各种能传达旅游地相关信息的事与物。 分析上述各种定义,可以看出,虽然它们各自的出发点和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但就资源的基本属性而言,大体是一致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其次,旅游资源具有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吸引性。 再次,旅游资源能为旅游
6、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 最后,旅游资源不管是以单体或复合体的形式存在,都依托于一定的地域空间,是绝对不能移动的。 基于以 上分析和认识,我们可以认为: 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 按照这一定义,旅游资源可以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单位或复合体,如风景、文物,也可以是不具有物质形态的社会文化因素,如民情风俗。 二、 旅游资源的特征 1可观赏性 2区域性 3不可转移性 4时代性 5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三、 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 )根据资源属性的分类 1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1)地文景观 2)水域风光 3)气候
7、天象 3 4)生物景观 2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人 文景观旅游资源,指古今社会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具有旅游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是历史、现实与文化的结晶。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城乡风貌、宗教文化、文学艺术和饮食购物等 7项构景要素。 1)文物古迹 2)民俗风情 3)城乡风貌 4)现代设施 5)宗教文化 6)文学艺术 7)饮食购物 (二 )按照旅游资源的市场特性和开发发现状进行分类 1未经开发或潜在的旅游资源 2已经开发或即将开发的旅游资源 3现代人工创造的旅游资源 (三 )根据旅游资源的吸引级别分类 1世 界级旅游资源 如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8、2国家级旅游资源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 3省级旅游资源 4市(县)级旅游资源 四、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一 ) 开发利用的成绩 (二 ) 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2、生态恶化日趋加剧 3、旅游景观破坏严重 4、传统文化逐渐变异 (三)旅游资源非持续性开发和利用的原因 导致旅游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缺乏宏观调控与管理 2、旅游规划不科 学 3、旅游法规不完善 4、理论滞后 5、受传统自然观、价值观的影响 6、缺乏充分的市场论证和健全的信息机制 第二节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概貌 4 一、 地质地貌旅
9、游资源 (一)地貌与旅游 1、地貌是风景的骨架 2、地质地貌对人文现象的影响 3、地质地貌对旅游项目的影响 (二)中国地貌大势 我国地貌轮廓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山脉的排列与走向有一定的规律。在不同的构造体系影响下,我国山脉有四个系列: 东西走向山脉:天山 阴山 燕山;昆仑山 秦岭 大别山;南岭(反映纬向构造体系)。 南北走向山脉:贺兰山;六盘山 ;横断山脉(反映经向构造体系)。 东北 西南走向山脉:大兴安岭 太行山;长白山;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受华夏构造体系的控制) 西北 东南走向山脉: 阿尔泰山;祁连山;喜马拉雅山(受河西西域式构造体系控制)。 以上构造地貌是我国地貌形态的主体骨架
10、。但是,就“大地形”而言,平原仅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 12%,盆地占 19%,高原占 26%,山地和丘陵分布最广,约占 43%。 (三)常见的地质地貌的特征及在我国的分布 1、花岗岩地貌 2、丹霞地貌 3、砂岩峰林地貌 4、流纹岩地貌 5、熔岩地貌 6、岩溶地貌 7、海岸地貌 8、雅丹地貌(风沙地貌) (四)中国的名山 1、名山的概念 名山是山地旅游资源中具有特别重大旅游意义的类型。所谓名山,即指自然风光秀美,景物奇特,可供游人欣赏、游览的山地、丘陵,一般都经过人类长期的宗教、文化等活动的影响而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名山特别以其文化内涵引人注目,可按形成的时代先后分为传统名山和现代名山两大类,以
11、传统名山为重要。 2、名山的分布 3名山的特点 名山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自然美。 第二,历史文化价值。 二、 水域风光旅游资源 水域风光旅游 资源,一般可分为江河溪涧、湖泊水库、瀑布泉点、现代冰川和滨海景观等 5种亚类。 (一)江河溪涧 1、中国江河大势 2、著名的江河溪涧旅游资源 按河流的尺度大小,划分为三种类型: 大江巨流 属于大尺度的河流景观。 长江 雅鲁藏布江 河川清流 属于中尺度的河流景观,常流经某个风景区,为其主要构景要素。 漓江 富春江 新安江 5 山涧溪流 属小尺度的河流景观。它不仅是构景必不可少的要素,而且为风景区增添不少的生动。 九曲溪 九曲溪是武夷山水的代表,武夷山
12、风景区的灵魂。因绕武夷山九曲十八湾而得名,是我国著 名的竹筏漂流河段。 金鞭溪 是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中张家界景区的最大一条山溪。同样,金鞭溪,是张家界山水的精华所在。 (二)湖泊水库 湖泊,是陆地表面天然洼地中蓄积的水体,是陆地水的重要形式。湖泊分为天然湖泊和人工湖(水库)。湖泊是水文旅游资源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用“湖光山色”、“明镜”、“明珠”来形容它。 1、我国湖泊旅游资源概况 东部平原湖区 青藏高原湖区 蒙新高原湖区 东北平原及山地湖区 云贵高原湖区 2、湖泊旅游资源的分类 湖泊是陆地上最大的天然蓄水盆地,是陆地水的重要形式。作为水体型旅游 资源,湖泊是引人入胜的风景水体之一。地球上的湖
13、泊形形色色,绚丽多彩。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湖泊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形成湖泊的成因分类 按地理环境和生成发育条件分类 3、湖泊旅游资源的特点 4、中国名湖 杭州西湖 (三)泉点旅游资源 泉,是地下水流出地表的天然露头,常在山区的坡麓、沟谷出现。 1、泉的种类 在自然界中,形成泉的条件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泉的种类也非常多: 按泉水的出露条件可分为,接触泉、裂隙泉、断层泉和溶洞泉; 按泉水温度可分为,沸泉、热泉、温泉和冷泉; 冷泉:一般来说,将 20以下的 称为冷泉; 温泉:将 2037的称为温泉; 热泉:超过 37的称为热泉; 高热泉: 43以上的则称为高热泉; 沸泉:超过当地沸点的称为沸泉。
14、 其中,热泉和高热泉又常被称为“汤” 按泉水的矿化度可分为,普通泉和矿泉。 2、泉水的旅游功能 审美功能 医疗保健功能 品茗酿造功能 (四)瀑布旅游资源 瀑布,是指水流从悬崖或陡坡上倾泻而下所形成的水体景观,或者说是河流纵断面上突然产生波折而跌落的水流。它是河床不连续的结果。瀑布,通常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水流、陡坎和深潭。 我国是一个多瀑布的国家,这与我国河川众多 、山地广布、喀斯特发育、东部地区降水丰富等地理因素有密切关系。我国的瀑布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区域内,由于地形的特点以及湿润的气候,形成较多的瀑布。特别在雨季,江南山区常可见到“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瀑”的胜景。 6 1、瀑布的
15、旅游价值 2、瀑布的类型 按瀑布产生的环境条件差异,可分为江河瀑布、山岳和地下飞瀑。 三、 气象与气候旅游资源 (一)气象、气候与旅游 气象、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气象、气候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可以造景、育景,并有观赏功能和科学考察功能的大气物理现象和过程。需要指出的是并 不是所有的气象、气候要素都可称之为气象、气候旅游资源,有些对人类生活带来破坏性作用的要素,如寒潮、台风、冰雹以及酷热、严寒等,反而会妨碍旅游活动的进行。 (二)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类型 雨景 云雾景 雪景 旭日、夕阳景 霞景 佛光景 海市蜃楼景 为有名。 雾淞景 物候景 四 、 动植物旅游资源 (一)动植物与旅游的关
16、系 1、自然风景的重要构成因素 2、园林不可缺少的要求 3、植物的美化环境与净化环境功能 4、以动植物为主题的旅游项目 (二)自然保护区与旅游 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与发展 自然保护区 ,是指国家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自然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物自然栖息地、珍稀的植物群落、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历史遗迹地区和重要的水源地等,划出界限并加以特殊保护的地域。 2、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分级 ( 1)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 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
17、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具有特殊保护 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址。 经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 2)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分级 1)我国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 2)根据我国已建立保护区面积的大小,可划分为各个等级。 3、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的必要性 (三)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 1森林公园的概念 林业部于 1994 年发布了森林公园管理办法中,对森林公园作出了如
18、下定义: 森林公园,是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对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 这个定义紧扣中国的森林公园的实际情况,并反7 映出中国的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紧密结合。 2森林公园的发展历程 (1)国外森林公园的发展历程 (2)我国森林公园的发展历程 3森林公园的分类 根据地质地貌来分,可分为: 森林型森林公园 地质地貌型森林公园 山岳型森林公园 水域湖泊型森林公园 海岛型森林公园 海滨型森林公园 古迹型森林公园 草原型森林公园 沙漠 型森林公园 4森林公园旅游功能分区 森林公园根据地域特点和综合发展的需要,可划分为下列功能区: 游览区 野
19、营区 游乐区 狩猎区 旅游商品生产区 生态保护区 生产经营区 接待服务区 行政管理区 居民住宅区 (四)奇花异卉 1中国主要的奇花异卉 2中国的国花和市花 中国的国花 部分城市市花 第三节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概述 第一节 历史古迹旅游资源 根据专题分类法,历史古迹旅游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长城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强和勇敢的象征,有着崇高 的地位;在很多外国人眼里和心中,也把长城作为中国的代表。中国长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艰巨的工程难度,周密的结构设计赢得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美誉, 1987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 (一 )长城修
20、筑历史回顾 1.西周(公元前 7世纪)至春秋战国时期 长城修筑的雏形时期 2.秦(公元前 221年)汉时期 长城修筑的大发展时期 3.魏晋南北朝至辽金时期 长城修筑的间断时期 4.明清时期 中国长城的第三次修筑高峰时期 回顾中国长城的修建历史,几乎贯穿了中国全部封建社会阶段,前后历时 2500 余载,从已经探明的历代长城遗迹和遗址来看,长城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 17个省、市、自治区)大部分地区,尤其是秦、汉长城和明长城大致沿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过渡与衔接地带分布。历代长城的总长度,估计在 5万千米以上,绕地球赤道一圈还有余。就土石工程总量而言,若用以砌筑高 5米厚 1米的墙,可以绕地球赤道 1
21、0 圈。 8 (二 )长城结构分析 明长城继承和发展了历代长城的构筑经验,设计科学周密,工程质量坚固,保存完好。以明长城为例,介绍长城的结构: 1.城墙 一般高约 7 8米,基厚 6 7米,向上渐窄,顶厚 4 6米, 可 5马并驱、 10人并行。墙基为条石,墙身内外两面用条石或砖铺砌,内填石块、泥土夯实。城墙外侧有雉堞,留有射孔、炮眼,内有女儿墙、泄水石槽。 2.关隘 长城上凡交通要冲皆设雄关。明长城之“内三关” 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以及“外三关” 雁门关、宁武关和偏关,“天下第一(雄)关” 山海关(嘉峪关)等,都是重要的关隘。关城为方形或多边形,每个关城设有城门、敌楼、瓮城,像山海关等重
22、关还有护城河、翼城。关城内建有兵营、官署、马厩、粮仓、武器库、水井等,关城外有数道长城拱卫。 3.敌台 也称敌楼或哨楼,多为方形,置于 城体之上或城内,相距 50 100 米。敌台分实心和空心两种,实心敌台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四面有箭窗,上层四面设雉堞、中建铺房;空心敌台可遮风避雨,宜于将士驻防。 4.烽火台 又称烟墩、烽燧。建在长城两侧的制高点上,一般每 5 千米设一个,呈圆形或方形,台上有了望处和燃烟放火设施。昼燃烟(燧)、夜放火(烽),用于迅速报告和传递军情、敌情。 5.城堡 建在长城内外驻兵的小城。汉代称其为障或堠,堡是明代的称谓。 6.重镇 为了分段把守,明长城上设了重镇,从东到西依次
23、为:辽东镇(总兵驻辽阳)、蓟镇(驻蓟县三里屯)、宣 府镇(驻宣化)、大同镇(驻大同)、山西镇(驻偏关,后称宁武)、榆村镇(驻榆村)、宁夏镇(驻银川)、固原镇(驻固原)、甘肃镇(驻张 掖) 9个重镇。 (三 )长城主要景点 昔日作为军事防御的中国长城,如今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旅游胜地。长城主要的旅游景点及开辟的旅游线路有: 北京:昌平县八达岭长城、居庸关长城;怀柔县慕田峪长城;顺游北京外线景点。 河北秦皇岛:山海关、老龙头、九门口(辽宁兴城)和角山长城;顺游北戴河海滨。 河北承德:滦平县金山岭长城;顺游避暑山庄。 宁夏银川:战国秦长城、隋长城;顺游西夏王陵 、沙湖旅游区。 天津蓟县黄崖关长城。
24、山西雁门关长城。 甘肃嘉峪关长城。 (四 )中外长城对比与评价 除中国外,在国外一些国家也有长城,像朝鲜、印度、德国、英国、希腊、丹麦等国。印度长城是迄今除中国之外保存最完好的长城,石块砌成,全长 70多千米,规模很小。德国长城始建于公元 1世纪,后经陆续扩建、加长,总长 564千米,是中国以外世界上最早修筑的长城。但是,国外的长城,无论在修建的历史、工程量,还是在长城的结构以及在国家和民族历史上的作用等方面,都难以与中国长城相媲美,不可同日而语。 二、运河 我国古代的 水利工程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也是其产生时代科技成果和发展水平的标志。运河就是其中的代表。 (一 )灵渠 也称湘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旅游 地理 电子 教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