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doc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 2016-05-25 11:57:19 作者 :7 天论文网 【 大 中 小 】 浏览 :8次 评论 :0条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已经被学者们重视并进行研究,禁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由于地域差异,每个国家、民族都有其忌讳的语言、动作、行为、习惯等。对外汉语的教授对象以母语为英语的西方留学生居多,因此了解汉英禁忌文化的差异,对于顺利完成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是十分有帮助的。禁忌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禁忌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最初起源于人们对于未知力量的恐惧,以及人类在不断与大自然抗争过程
2、中所取得的有限经验。不同文化背景发展下的不同民族,禁忌文 化也各不相同,它体现的是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和风俗习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禁忌语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语言禁忌与非语言禁忌。 一、具有代表性的语言禁忌在日常交际中,语言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禁忌语更是组成语言的一个重要部分,出于某种原因,有些词语人们在交际中会尽可能的避免直接说出口,这些词语说出口或使人尴尬、或词语本身被认为是危险的、消极的、不祥的等等。 下面我们列举几种日常接触较多的语言禁忌。 ( 一 ) 称谓禁忌在中国封建社会,对于帝王、官员、圣人、师长等名字是需要避讳的,由此而延伸的对于上级、老 师、长辈等也要避免直呼其名
3、,更不可唤其乳名、外号等。这些称呼上的禁忌自古延伸 2000 余年,直至辛亥革命之后,制度上的避讳虽被瓦解,但根深蒂固的遗俗却大多数都被沿用至今。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直呼长辈、老师或者领导的名讳,会被视为缺乏教养和没有礼貌。给孩子起名字时,父母也会避讳和长辈同字、同名、甚至谐音。中国人讲究尊祖敬宗,亲属之间的称呼也名目繁多、相当复杂,称呼即代表了错综复杂的宗族、血亲和辈分。如 : 哥哥、姐姐、弟弟、侄儿、孙子、外公、叔叔、姨妈、堂兄等。 在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 无论年龄、资历、地位、阶层的差异,都可直呼其名。即便是对于长辈、老师也可直呼其名,而不必称 “您 ”。所以在
4、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留学生询问老师问题直呼 “你 ”也是其文化差异所致,而不是不敬重师长的行为。起名方面西方人也没有中国人的禁忌,他们甚至刻意给孩子起与某位长辈相同的名字来以示对这位长辈的尊敬。与纷繁复杂的汉语称谓不同,英语中称呼已经忽略了姻亲、血亲、长幼等关系,显得非常简单。例如,平辈中不论长幼,哥、弟都是 brother、各种姻亲关系常用加 in law 表示,堂表也不细分,更不分长幼性别,只用 cousin 即可。 ( 二 ) 灾病禁忌中西方都会把一些预示灾难的词语作为禁忌语,比如死亡、疾病、灾害等。尤其是中国人,对于 “死亡 ”是格外的忌讳和恐惧,在日常交际中,为避免提及 “死 ”字,
5、人们经常找其他词语来代替,这些词已然在特定的人群中约定俗成,闻着都会心领神会。例如,在古代,帝王的死亡称 “崩 ”、诸侯则为 “薨 ”、大夫为 “卒 ”、士称 “不禄 ”,只有庶人才称 “死 ”。随着社会的变迁,寻常百姓们早已不用这些词语了,而以 “归天 ”“走了 ”“没了 ”“老了 ”“不在了 ”等词语替代 ; 为国家民族、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则有一些特定的词语 :“光荣 ”“就义 ”“牺牲 ”“殉职 ”“捐躯 ”等 ; 对于一些国家领导人或者某领域的学究们,习惯用 “与世长辞 ”“谢世 ”等 ; 修佛之人称 “坐化 ”“圆寂 ”“涅槃 ”“归寂 ”“转世 ”“迁化 ”“灭安 ”“归真 ”等
6、; 对于厌恶憎恨的恶人则用 “蹬腿儿 ”“完蛋 ”“见阎王 ”等。由此可见,中国人喜欢言生不言死,所以根据地位、职业、身份等不同,演变出很多关于 “死亡 ”委婉的叫法。中国人对于疾病常常也不愿直言,而用 “身体欠安 ”“感觉不太好 ”等说法替代。 英美国家对于关于死亡和疾病的词语同样也有所忌讳,但没有中国的如此繁多,一般也不拘泥于身份、地位和 职业等。常用替代死亡的词语有 :“pass away”“go to heaven”“join the great majority”“fall asleep”“answer the finalcall”“throw up the cards”“be wi
7、th God”“be at rest”。英语国家的人也同样不愿直接提及疾病,尤其是难以治愈的重病,例如 : 最忌讳的癌症,不直接说 cancer,而用 “terminal illness”“long disease”“big C”。日常问候疾病也是迂回地使用 “Are you feeling fine?”而不直接问 “Are you ill?”。 ( 三 ) 神灵禁忌神灵往往被赋予无所不能的超凡能力,创造并主宰天地万物,所以无论在中国还是英美等讲英语的国家,神灵都是被敬畏的。中国人信仰 “多神 ”,不同的习俗和节日都存在着五花八门的神灵,如 “财神 ”、 “门神 ”、 “水神 ”等。早在仰韶文
8、化时期 ( 距今约 7000 年至 5000 年 ) ,人们就认为自然界的各路神明各司其职,分别管理、统治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所以为了祈福和躲避灾难,逢年过节老百姓喜欢供奉神明,一般为了不亵渎神灵,人们把买回 来供奉的神像等尊为 “请 ”。也不直接提及神明的名字,一般统称为 “菩萨 ”。 生活中,人们紧张恐惧时口中常常念叨的 “菩萨保佑 ”也是对各路神仙的总称,一般不特指某位菩萨。 英美等西方国家多信奉的是基督教,上帝的名字便是一大禁忌,不能随便提及和滥用,否则便有亵渎冒犯之意。 日常很少听到 “Jesus Christ( 基督 ) ”、 “Jehovah( 耶和华 ) ”、 “God( 上帝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对外汉语 教学 中的 汉英 禁忌 文化差异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