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 T 1304-2017 黑斑侧褶蛙养殖技术规程.pdf
《DB43 T 1304-2017 黑斑侧褶蛙养殖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3 T 1304-2017 黑斑侧褶蛙养殖技术规程.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黑斑侧褶蛙养殖技术规程DB43/T 13042017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2017-08-05 实施2017-06-05 发布ICS 65.020.30B 44DB43/T 13042017 I 目 次 前言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饲养场 25 饲养 36 繁殖 67 防疫 78 安全管理 99 档案管理 9附录A(规范性附录) 黑斑侧褶蛙饲料配方10附录B(资料性附录) 黑斑侧褶蛙种源产卵记录表11附
2、录C(资料性附录) 黑斑侧褶蛙饲养记录表12附录D(资料性附录) 黑斑侧褶蛙病历记录表13DB43/T 1304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湖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开明、李新辉、李立、段文武、姜卫星、姚艳、唐松元、何振、牛艳东、伍南、傅祺、赵琴。 DB43/T 13042017 1 黑斑侧褶蛙养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
3、了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人工养殖的饲养条件、设施要求包括养殖场的建设、饲养、繁殖、防疫、安全管理、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黑斑侧褶蛙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 16549 畜禽场地检验规范 NY/T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LY/T 1565
4、 陆生野生动物(两栖爬行类)饲养场通用技术条件标准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 黑斑侧褶蛙属于无尾目、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俗称“黑斑蛙”“青蛙”“田鸡”等。体长约(7080)cm,头长略大于头宽。雄性略小且有一对颈侧外声囊。在它的身体背面有一对较粗的背侧褶,背侧褶间有 46 行不规则的短肤褶,背部基色为黄绿色或深绿色,或带灰棕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一双大而突出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睛后面有圆形的
5、鼓膜,前肢短,指趾端钝尖,后肢肥硕,趾间几乎为全蹼。在中国,从华北北缘到华南北缘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易见,数量多。 3.2 幼蛙 蝌蚪变态后长出腿,变为肺呼吸为主后(12)月内的黑斑侧褶蛙个体。 3.3 商品蛙 饲养5个月以上,达到出售规格的黑斑侧褶蛙。 DB43/T 13042017 24 饲养场 4.1 选址 4.1.1 场地选择 应选择平坦、开阔、排水方便,交通便利,远离自然疫源地、易于组织防疫和适合修建养殖房舍的场所,场地条件符合LY/T 1565和NY/T 388的规定。 4.1.2 水源 充足,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4.1.3 电源 具备220v电源。 4.2 布局 饲养场
6、应包括饲养区、管理区、活饵饲养区及卫生防疫区等。整体布局应从清洁区向污染区不可逆的要求布局。饲料房应位于上风口,防疫区应位于下风口,活饵(蝇蛆、蚯蚓等)饲养要与养殖区分开。 4.3 建设 4.3.1 养殖池 在稻田或平地修建养殖池,每个养殖池面积以200左右为宜。养殖池呈长方形,宽度一般为(78)m,长度根据地形确定,最长不超过30m,中间挖0.5m深的回形蓄水沟,水沟边坡保持(1:10)的坡度。蓄水沟要考虑进排水方便。养殖池形状如图1。 养殖池示意图 4.3.2 进排水沟 饲养池两头要修建进水和排水沟,进水沟要高于排水沟。 4.3.3 进排水管 进排水沟通过进排水管与蓄水沟和排水沟联通,活动
7、排水管控制蓄水沟水面高度,排水管一般使用DB43/T 13042017 3 直径100mm或110mm的PVC塑料管,进水管大小可根据供水距离确定,但最小不低于50mm。 4.3.4 防护栏网 每个养殖池四周用(1.01.2)m高40目左右的防水尼龙网或(0.50.8)mm厚的金属板围好,养殖池四周和顶部用2cm2cm的防鸟尼龙网围罩好。 4.4 饲养设施 4.4.1 食台 养殖池四周要配置0.8m1.2m的食台,食台四周用3cm4cm木方订制,中间设有加强筋,框架正面铺设80目的尼龙纱布,食台密度根据蛙的密度确定。 4.4.2 诱食灯 养殖池内每隔2m左右离地60cm要装一盏(4060)w左
8、右的白光节能灯。 4.4.3 活料培养设施 根据饲养规模,要建设养殖蝇蛆、蚯蚓或面包虫的相关设施。 4.4.4 消毒设施 养殖场出入口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消毒池。 4.4.5 其他设施设备 养殖场宜在出入口和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并配备常用的排灌、水质检测等常用的设备。 5 饲养 5.1 饲料 5.1.1 饲料的种类 5.1.1.1 专用蛙饲料 根据黑斑侧褶蛙饲养的不同时期分蝌蚪、幼蛙、成蛙专用蛙饲料。 5.1.1.2 活料 主要包括蝇蛆、蚯蚓和面包虫等。 5.1.2 专用饲料的质量 应符合GB 13078的规定以及附录A的规定。 5.1.3 活饲料的来源 蝇蛆、蚯蚓或面包虫等活饲料,可根据
9、养殖的需要量确定饲养规模,自己养殖或购买,确保足额供应。 5.2 饲养管理 DB43/T 13042017 45.2.1 蝌蚪的饲养 5.2.1.1 饲养前的准备 5.2.1.1.1 饲养池的清理消毒 蝌蚪池在放养蝌蚪或卵块前(45)d应进行清理和消毒,最好在阳光下暴晒(12)d后再注入清水。 5.2.1.1.2 饲养池的检查和水质培养 放养前要检查饲养池内是否藏有敌害生物如蛇、鼠、成蛙等等,然后按总水量的 5%投放熟化后的肥料进行水质培养,肥料符合NY/T394的规定。 5.2.1.2 饲养密度 一般30日龄以内的蝌蚪按照(500800)尾/的密度投放蝌蚪,一体化养殖一般按(80000100
10、000)粒/亩的密度投放蛙卵自然孵化。 5.2.1.3 饲喂 每天按蝌蚪体重5%左右的量在(810)点和(1517)点投喂两次专用蝌蚪饲料或泼洒同量的牛奶、豆浆。 5.2.1.4 日常管理 5.2.1.4.1 控制水温 维持水温在(2228),当水温超出这个范围时,可利用荫棚、薄膜、换水等方法调控温度。 5.2.1.4.2 调节水质 PH保持在6.57.5之间,水中的溶氧量保持在(3.53.8)mg/l之间,水的盐度低于0.2%,水体的肥度适宜。 5.2.1.4.3 定期换水 每隔(710)d将饲养池蓄水沟内的水更换干净的清水,每次换水不超过总量的1/3,同时保持水温相对稳定。 5.2.1.4
11、.4 定期检查 每天早上、中午、傍晚巡视观察蝌蚪生长状况,做好记录,定期检测水质,适时调整,随时检查防护网的完好情况,及时救护受伤的鸟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2.2 幼蛙的饲养 5.2.2.1 饲养密度 按( 80100)只/饲养。 5.2.2.2 饲料 正规饲料厂生产的专用幼蛙饲料和小蚯蚓、蝇蛆等活料。 DB43/T 13042017 5 5.2.2.3 喂食 按蛙重量的10%在每天9时和16时喂食两次,喂食2h左右检查蛙吃食情况,并根据吃食情况调整投喂量,幼蛙喂养前期可在饲料中加入10%左右的蝇蛆等活食,吃食习惯后蚯蚓或蝇蛆每周投喂一次。 5.2.2.4 日常管理 5.2.2.4.1
12、适时遮荫 高温强阳光天气中午用遮阳网适时遮荫。 5.2.2.4.2 控制水温 维持水温在(2530),超过此范围换水调控温度。 5.2.2.4.3 调节水质 PH保持在6.57.5之间,溶氧量保持在(3.53.8)mg/l之间,水的盐度低于0.2%,超出此范围通过换水调节。 5.2.2.5 消毒和换水 饲养池蓄水沟的水要求每周用碘消毒剂消毒一次,一般每两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不超过总量的1/2,同时保持水温相对稳定。 5.2.2.6 定期检查 同每天早上、中午、傍晚巡视观察幼蛙生长状况,做好记录,定期检测水质,适时调整,随时检查防护网的完好情况,及时救护受伤的鸟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2.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3 1304-2017 黑斑侧褶蛙养殖技术规程 1304 2017 黑斑 侧褶蛙 养殖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