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 T 1260-2017 菌糠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规程.pdf
《DB43 T 1260-2017 菌糠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3 T 1260-2017 菌糠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规程.pdf(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菌糠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规程DB43/T 12602017 ICS 65.020B 30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Rules for the technology of cultivation of with spent mushroom substrateAgaricus bisporus 2017-04-17实施2017-02-17发布DB43/T 12602017 I 目 次 前言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场地环境与管理 15 生长环境条件 26 栽培技术 27 病虫害防治 68 档案管理 7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常用药剂品种 8附录
2、B(规范性附录) 生产操作档案 9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投入品使用档案 10附录 D(规范性附录) 物候期记载档案 11DB43/T 1260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春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汝晓、陆欢、徐宁、黄晓辉、王春晖、彭运祥。 DB43/T 12602017 1 菌糠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菌糠栽培双孢蘑菇的场地建设与管理、生长环境条件、栽培
3、技术、病虫害防治、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以菌糠为基质栽培双孢蘑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9171 双孢蘑菇菌种 NY/T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 5099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
4、和定义 GB/T 12728确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菌糠 栽培食用菌后的废弃培养料。本标准适用于以杏鲍菇或金针菇菌糠为基质栽培双孢蘑菇,其它种类菌糠可参照执行。 4 场地建设与管理 4.1 场地选择 生产场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2375的要求。 4.2 建棚标准 菇棚面积(150200)m2为宜,棚体宜东西向,便于生产管理、运料和采收。 4.2.1 竹架式高棚 棚体宽8m,长(2024)m,脊高(4.04.5)m,内设(67)层床架,每棚占地(150200)m2。DB43/T 12602017 2用竹、木立柱,四周拉斜杠固定,防止风吹、雪压。棚顶及四周加盖工业废棉和阴阳膜等
5、防太阳光直射和保温。并在每排出菇架两端棚壁从上至下开(35)个边长(2025)cm矩形可开闭的透气窗,以达到通风透气及降温效果。 4.2.2 竹架式低棚 棚体宽8m,长(2024)m,脊高(1.82.0)m,内设(34)层床架,每棚占地(150200)m2。搭建方法与要求基本与4.2.1竹架式高棚一致,但透气窗开(13)个为宜。 4.3出菇床架 用竹、木沿菇棚横向搭建出菇床架,架宽(11.2)m,层间距(4555)cm,底层离地面不少于15cm,顶层离屋顶不少于150cm,架间距(6065)cm。 4.4 场地准备 场地准备应符合NY/T 2375的要求。菇棚建好后,平地开沟,沿菇棚四周挖深4
6、0cm、宽40cm排水沟。清洁整理后应使用符合NY/T 393要求的农药对场地进行杀虫和消毒。菇场内每间隔(1015)m左右安装6W杀虫灯一盏,高度1.5m左右,开始出菇后连续开灯。在1个菇棚的两端及中间出菇床架的最下一层中间分别悬挂一个CO2测定仪,同时配备(13)台CO2测定仪,流动监测各菇棚CO2浓度。 5 生长环境条件 5.1 温度 发菌期温度为(530),适宜温度为(2225);子实体形成期温度为(523),适宜温度为(1617);子实体生长温度(623),适宜温度(1418)。 5.2 湿度 发菌期培养料含水量(6265)%,覆土层含水量20%左右。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70%
7、 左右;出菇阶段,空气相对湿度(8590)% 。 5.3 酸碱度 在培养料发酵、发菌期和菇蕾生长期,培养料pH值控制在(7.58)为宜。 5.4 空气 在确保棚内上述温湿度范围的基础上随时通风,菌丝生长阶段,菇房内CO2浓度为(0.10.5)%为宜;出菇阶段,菇房内CO2浓度以(0.030.1)%为宜。 6 栽培技术 6.1 栽培季节 湖南省宜在8月上中旬至9月中下旬堆制培养料,9月上旬至11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至翌年5月中旬出菇。 6.2 菌种 DB43/T 12602017 3 质量应符合GB 19171要求。 选用无病理性侵染的抗逆性强、高产、优质品种。 6.3 生产工艺流程 备料一次
8、发酵二次发酵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采收 6.4 备料 6.4.1 原料要求 无霉变、无变质。符合NY 5099和NY/T394要求。 6.4.2 参考原料配方 按100m2计算配方。 配方一:菌糠(折干)3000kg、干牛粪2000kg、过磷酸钙50kg、生石膏粉50kg、熟石灰粉100kg; 配方二:稻草或麦草1300kg、菌糠(折干)1500kg,干牛粪2000kg、过磷酸钙50kg、生石膏粉50kg、熟石灰粉100kg。 6.4.3 牛粪准备及预处理 提前将牛粪晒干、粉碎后备用。建堆前7d,将干牛粪预湿,每100kg干粪加水(140160)kg,湿度以用手紧握,指缝间有水为宜(含水量约为6
9、0%),拌湿 后建堆,并用塑料膜覆盖,每隔2d翻堆一次。 6.4.4 稻草或麦草准备及预处理 提前准备干稻草或麦草,建堆前1d,用水浸泡或浇灌稻(麦)草,边浇边翻,使稻(麦)草吸足水分。早、晚将石灰撒在稻(麦)草堆上,表面淋湿,堆放1d。 6.4.5 菌糠准备及预处理 菌糠以工厂化生产杏鲍菇、金针菇新鲜菌糠为宜,即鲜菇采收后一周以内的菌糠,建堆前12d,去袋粉碎至菌糠颗料直径小于2cm,边粉碎边加水,湿度以用手紧握,指缝间有水为宜(含水量约为60%)。 6.4.6 其它辅料准备 过磷酸钙、生石膏粉、熟石灰粉等辅料应提前根据播种面积备齐。 6.5 一次发酵 6.5.1 一次发酵方法 在适宜季节建
10、堆,料堆宜南北向。堆料时,先铺一层菌糠(配方二为草加菌糠),厚 30cm、宽2.5m,长度依场地而定,菌糠上铺一层5cm左右的牛粪,要铺平,踏实,然后再铺一层菌糠。一层菌糠一层牛粪,并逐层加水,下边几层少浇,上边几层多浇,达到四周有水溢出为宜。从第四层开始,将二分之一量的过磷酸钙、石膏和石灰,均匀逐层加入至第十层左右,第一次和第二次翻堆后再分别按同法加入四分之一量的过磷酸钙、石膏和石灰最上边盖一层粪,层数(1012)层为宜。共翻堆3次,翻堆间隔应以温度为主要依据,当堆温由(7075)开始下降时,及时翻堆。间隔参考天数为:6d、5d、4d。第一次翻堆后应增加料堆通气量,在翻堆时在料堆中心每隔(4
11、050)cm距离直立一根直径(48)cm的毛竹,堆好后再将毛竹拔出形成通气孔。 DB43/T 12602017 46.5.2 一次发酵培养料腐熟 腐熟程度五至六成,颜色呈浅咖啡色,略有氨气味。用力握紧一把料,指缝间有(45)滴水(含水量约为65%), pH值7.58。 6.6 二次发酵 6.6.1 二次发酵方法 第三次翻堆后(23)d,将料堆在菇棚内的床面上,最上一层和最下一层不堆料,料厚(3040)cm,进料后关闭门窗,用蒸汽加温,24h内菇棚内温度升至40,使料内温度快速升至(6062),保温36h左右,然后让料温逐渐降低至(5055),保温3d左右,至(4550),保持12h。当降料温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3 1260-2017 菌糠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规程 1260 2017 栽培 蘑菇 技术规程
